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侦探小说始于晚清,水平幼稚,类型意识却很浓,加上中国现实社会科学与法制不够昌明,缺乏侦探活动的“公共空间”,侦探故事多来自外国作品的启发,这种借鉴又有“启智”大于“移情”及忽视人物塑造的偏误,故始终处于低潮阶段。抗战时期的侦探小说开始展现新的面貌。社会视野有了较大拓展,社会内容的充实使侦探小说重新赢得读者;与拓展社会视野互为表里,战前逻辑实证的封闭式格局被打破,推理模式和情节设计都获得解放,重视心理分析,情节不守成法,人生重要内容之一的爱情也开始进入侦探小说;武侠因素被引入侦探小说,侦探侠义化,硬汉派侦探小说等新模式相继涌现。抗战时期的滑稽小说也自成类型,与早期滑稽小说相比,社会意义有所深化,滑稽趣味有所提高,并与其它类型互相综合。抗战时期的历史小说表现出明显的要求历史为现实服务的意图,新的历史观决定历史小说创作新面貌的到来。  相似文献   

2.
从生态批评的角度解读狄更斯的小说,认为早年废墟中的人生经历奠定了其小说生态批评的思想基础。其小说对工业化带来的现实社会问题,及生态危机的思想根源——贪婪的人性对物质利益和欲望的过度追求进行了深刻批判。其小说寄托了狄更斯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和对人们回归淳朴本性的向往。狄更斯作为生态批判思想的先驱,其思想对人们思考生态与文学的关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爱伦坡是悬疑小说、侦探小说的先驱。他在侦探小说的创作中使用了全新的方式进行"侦探"形象的塑造,突破哥特式小说的传统,突破叙事角度的束缚,将心理分析、逻辑推理加入到侦探形象的塑造上,给读者带来了全新的阅读体验。  相似文献   

4.
跨文化文学接受是影响文学创作活动的重要因素之一。老舍小说创作起源于西方文学作品的阅读。他的小说创作深受与他秉性、家境、社会阶层较为接近的狄更斯的影响。在小说结构安排上,狄更斯式的正反、善恶两极对立世界在老舍的许多作品中都有体现。采用文本分析的方法来探讨老舍对狄更斯小说结构安排的接受。  相似文献   

5.
英国著名侦探小说家威尔基·柯林斯与同时期的狄更斯享有同等声誉,某些作品的销售量甚至超过狄更斯。通过对威尔基·柯林斯的小说《法律与淑女》的深入研究,从三方面分析作品蕴含的主题:情与法、崇高的爱情和19世纪女性的法律权益意识来揭示小说独特的文学成就。  相似文献   

6.
作为外国小说与古代小说在外在而不是内在结合的产物,近代侦探小说无疑带上了浓厚的过渡性特征.在翻译上,近代侦探小说多使用章回体的形式和文白夹杂的语言,并反映出浓厚的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思想观念;而在创作上,或者把传统公案小说修改成侦探小说,或者径直把公案小说称作侦探小说,或者在侦探小说中掺杂公案小说的成分,都可见出传统公案小说的影子.我们讨论公案小说如何促进侦探小说向民族化和现代化的过渡,对于研究近现代中国文学转型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
1906年,吴趼人搜集了中国古今奇案数十种,结集为《中国侦探案》,被时人称作中国侦探案有记事专书的滥觞。尽管其书多写断案而非探案,但它在思想观念与文体模式等诸多方面已融入了刚刚输入的西方侦探小说,因而与传统的公案小说有着本质的区别。尤为重要的是,吴趼人借此揭橥了一条立足于本民族的中西文学融合途径。在当时一边倒的崇拜外国侦探小说的声浪中,他转而力图从传统清官文化中恢复旧道德,从旧公案小说中追寻侦探小说之根,在理论和创作两方面均开启了侦探小说民族化之路。  相似文献   

8.
蔡熙教授的新著《狄更斯城市小说的现代性研究》在大量文本分析的基础上详细考察了狄更斯城市小说的现代性元素,对狄更斯创造的“文学伦敦”这一现代性的文学空间进行了全面且颇具深度的探讨,清晰地勾勒出由伦敦街道—闲逛—视觉—听觉—都市空间—现代性构成的六位一体的文学版图;对小说中的空间叙事、视觉叙事、声音叙事等现代叙事形式进行了充分的挖掘,在对小说现代形式和叙事风格的分析中,更加凸显狄更斯作品的现代性体验和个性化表达;同时,该著还饱含着对现代文明的回顾与思考,对狄更斯城市小说中蕴含的现代性都市经验的揭示,对指导和启迪我们当前城市文学和都市文化的发展也有着重要的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9.
战玉冰 《东吴学术》2023,(5):128-134
侦探小说诞生于第一次工业革命与启蒙运动的时代背景之下,是技术与思想双重转型过程中的文学产物,侦探形象的出现反映出人类主体性的昂扬与自信。而面对以ChatGPT为代表的新技术时代的到来,在另一个技术转型(同时也可能是思想转型)的当口,侦探小说文类发展的“式微”,一方面表现为其类型化、程式化的写作模式更容易被人工智能学习和掌握;另一方面也更深层次地反映出人类对于自身作为理性主体自信心的丧失。与侦探小说类型发展及人类理性精神高涨与失落这一过程相伴而生的,是一种“认知神秘性”的转移,其在类型文学形式层面上,表征为从哥特小说到侦探小说,再到科幻小说的转型与“迭代”。但这并不意味着侦探小说类型的终结,相反,这可能是类型发展实现跃迁的新的历史机遇,曾经从古典侦探小说到“硬汉派”侦探小说的文学史发展路径或许可以作为一种镜鉴和参照。  相似文献   

10.
晚清小说杂志《小说林》具有独树一帜的文学主张,有重要研究价值。《小说林》青睐的侦探小说译作以情节取胜,满足了读者的猎奇心理。结合典型案例和文献分析,考辩《小说林》的文学观念与其在侦探小说译作语言、心理、文本模式上的具体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