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中国现代小说在古今、中外、雅俗三方面的沟通和融合状况我们称之为“三通”,现代小说作家在追求“三通”境界方面付出了艰苦努力。本文认为,现代小说主要是由近代通俗小说分化为两支发展起来的,新文学作家努力实行小说变革从而突破了古典小说传统,而现代通俗作家则在继承古典传统的过程中努力使其小说现代化;现代通俗作家主要联系古今,“俗而向雅”.新文学作家重在融合中外,“雅而向俗”,两者共同促进小说向“雅俗共赏”的境界发展。  相似文献   

2.
张炜创作的众多小说构成其文学世界的四重境界:“芦青河”境界、“古船”境界、“野地”境界与“高原”境界。四重文学境界的建构汲取了道家水文化的智慧,虽历经形态变化,其本质始终如一,最终以“善”作为最高的价值取向。四重境界如同四座山峰,标示着张炜小说一刨作的思想高度与艺术景致,从一重境界到另一重境界,张炜小说创作不断的超越并不意味着对既往境界的舍弃与否定,正是多重境界的营建与数峰并存,使得张炜的小说世界呈现出丰富而独特的艺术风貌。  相似文献   

3.
废名小说《桥》的意境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废名的小说创作 ,深受中国古典诗词的影响 ,讲究意味深长的意境。其长篇小说《桥》着力于层次纷繁而又融为一体的意境营造 ;以文为画 ,在画面中传达如诗如歌的境界 ;追求“含不尽之意于言外”、含蓄蕴藉的“虚境”美 ,对现代早期诗话小说的发展做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要极省俭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南腔北调集·我怎么做起小说来》)这是深刻的创作经验之谈。鲁迅先生在这方面始终在作着认真的探索,“画睛”艺术手法高超,造诣精深,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祝福》中对祥林嫂眼睛的传神描摹,已有许多细致深入的分析和恰如其分的称颂。这里只想简要分析一下人们还注意不多的《药》中的“画睛”艺术。小说《药》中的各类人物,除了运用侧面描写的方法勾勒的夏瑜之外,鲁迅无不刻意画了他们的眼睛。着力最多的是刽子手康大叔。一般论者往往着重分析他“满脸横肉”、衣衫不整的外  相似文献   

5.
先秦儒家提出的“吾日三省吾身”和道家提出的“吾丧我”,不仅是哲学思想命题,同时也可以看作心理学思想命题,它们指点的“省”和“丧”作为两种心理活动路径,对于中国古代人们的艺术心理,对于诗、画以至小说、戏曲创作与评论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儒家的内省包括养心、养气和自讼,都要求“忠”和“恕”,就是严格地省察自己进而推己及人。道家则主张“丧”或“忘”,远离世俗物欲,提升到超功利境界。为了帮助主体达到所追求的心境,他们还相应地提出一系列心理技巧。原属哲学和伦理学的思想,被引进文学艺术创作领域时,经过转换和改造,至今仍有很强的适用性,吸引研究者多角度的解读。  相似文献   

6.
在新世纪里 ,面对知识的竞争 ,人才的竞争 ,教师必须树立新型的人才观、教学观、质量观 ,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因小学数学内容而异 ,因学生认识实际而异 ,不断改革教学方法 ,创新教学手段 ,实施因材施教 ,从而达到教“活”的教学境界。一、整体把握教材 ,知识上讲“活”整体把握教材 ,认真钻研 ,深入分析各章节的教学内容 ,注意领会教材的编写特点 ,切实把握教学的重、难点 ,是知识讲“活”的关键。只有吃透教材 ,才能在教学具体的数学知识时激发兴趣 ,启迪思维 ,讲“活”知识。例如 :在教学“小数性质”时 ,教师可设计这样的一道有趣的数学…  相似文献   

7.
活了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可以听到这样的赞美之词:如看到一篇好的小说,就说:“作者把人物写活了!’如观赏到一曲好戏,就说:“演员把人物演活了!’如欣赏到一副好画,就说:“画家把人物画活了!”艺术是相通的.课堂教学既然是艺术,能不能把“活了”这个词也借来呢?说某某老师把这堂课上活了.啥叫“活了”?怎样才能“活了”?有一则为国王画像的故事可以说明这个问题.故事见苏联长篇小说《叶尔绍夫兄弟》.其大意是,国王出诏要国人给自己画像.画好者,奖以重金;画坏者,罚以极刑.第一个画家应诏,见国王右脚跛,  相似文献   

8.
表现主义兴起于20世纪初,盛行于20、30年代的德、美、北欧等国。奥地利小说家卡夫卡是这个流派的杰出代表,其小说的表现主义技巧达到了运用自如、登峰造极的境界,卡夫卡的小说寓荒诞于真实,融幻想与怪诞于一体。他所创造的艺术世界.人称“卡夫卡式”,如同“莎士比亚化”一样.也是内容和形式的有机统一体.并已成为世界文学史上的一个美学概念。  相似文献   

9.
“一笔画”和“一画”是中国绘画,特别是中国写意山水画创作的最高境界,其强调一笔之中意、笔、墨的高度统一,物与我、我与画的浑然一体,与中国古典哲学的天人合一之精神相一致。这是中国画的精髓,也是中国画与西方绘画最本质的不同。  相似文献   

10.
董建英 《小学语文》2008,(11):31-33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文章写了“我”在玉泉观鱼时认识了一位聋哑青年,他看鱼到了忘我的境界,画鱼画得又像又活。文章赞扬了聋哑青年勤奋、专注、执着做事的品质。课文叙议结合,情节生动感人。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转型和改革的深化,在我国出现了与公共权力领域和私人领域相并列存在的第三领域.在政府的拉动和社会公众的主张下,这一领域正处于建构阶段.通过分析第三领域的核心主体--社团的社会行动,可以为研究第三领域的当代建构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2.
本以属为分类阶元,对我国蛇类爬行动物地理区划的七个区、十作亚区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东洋界和古北界的划分可以明显地从爬行动物的分布中反映出来,但古北界区和亚区的划分则不能反映爬行动物的地理分布特点。东洋界中,西南区喜马拉雅亚区单独聚为一支,是与其爬行动物主要来自于印度半岛相一致的;而华南区的台湾亚区则与华中区和西南区的西南山地区聚在了一起,说明将台湾亚区在华南区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3.
冯友兰是我国近代著名的哲学家。他根据人的觉解不同,开创性地提出了人生四境界: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他认为觉解多者,其境界高;觉解低者,其境界低;天地境界是最高的境界。  相似文献   

14.
冯友兰是我国近代著名的哲学家。他根据人的觉解不同,开创性地提出了人生四境界: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他认为觉解多者,其境界高;觉解低者,其境界低;天地境界是最高的境界。  相似文献   

15.
公共领域的研究已经成为学术界的一个重要热点,在历史的视阈内,对其追根溯源,探究其形成历程很有必要。古代希腊孕育了公共领域的雏形,产生了朴素的公共领域思想,后来经过黑格尔、阿伦特等人的努力,哈贝马斯建构起成熟的公共领域理论。本文通过考察思想大师的天才构想,勾勒公共领域理论的形成图式。  相似文献   

16.
皇甫山自然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区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皇甫山自然保护区的两栖爬行动物资源调查,发现现有两栖类10种,其中古北界1种,东洋界6种,广布种3种;爬行类19种,属于古北种2种,东洋种8种,广布种9种,研究表明,皇甫山两栖爬行动物具有东洋界属性及由东洋界向古北界过渡的特征.  相似文献   

17.
用“道”的语言读出庄子寓言中的道义是理解庄子境界的关键.其路径可以从人的世间境界感知觉受层层提升进入道者的世外的境界觉受.从中体会到庄子所谓的境界的真实含义,明白道的三个层面的内涵.最后获得庄子的最高境界——始终在“一”的境界里,没有分别,无论境界怎么转化呈现,始终都是知觉的,从而在境界中创造人生.  相似文献   

18.
追求人生的境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境界学说以儒释道三家为代表。儒家文化注重人性修养、道德养成与人生境界的提升,以推崇“圣贤”作为其境界追求;道家主张让人超越名利,通过出世修行,摆脱外在干扰,获得真正的自由与解放,成为“真人”是其境界追求;佛教侧重通过“戒、定”获得“慧”,去除欲望,消除痛苦,最终达至“圆满”之境界。新儒家将传统境界学说推向新的高度,形成了“多层次”的境界思想。教育从本质上是培养人的活动,是人文化成的过程,而境界则是人之为人的重要精神标识,也是教育的根本价值指向。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境界学说对于当代的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即培育有境界的人是当代中国教育的理想追求;强调体悟、践行是当代中国教育的行动逻辑;注重家国一体是当代中国教育的重要使命;开展境界教育则是当代中国教育的必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文学公共领域是推动私人步出家庭及私生活进入政治公共领域的中介,是培育公众的基本机制和公共舆论的训练所。文学公共领域的充分发展是健全政治公共领域的前提。因此,解读中国近世政治演展的逻辑需要从解读中国近世文学公共领域的发展状况入手。  相似文献   

20.
行为是冯友兰人生境界说的理论基点,也是其觉解的客观对象之一。在境界的生成上,冯友兰考察的是行为的动机。境界是思的结果,是一种主观精神状态,总是和行为者的品德联系在一起。在主观的境界生成后,又反观和规定境界下的行为,使人生境界论从对行为的觉解与反思到对行为的规约,从而具有了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意蕴,同时从伦理学学理上也具备了实践的品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