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刘鹏 《生活教育》2013,(2):14-14
开放“异地高考”是一大进步,然而目前公布相关办法的30个省(区、市)中,仅有上海和安徽公开征求意见,却未免让人遗憾。 法律制定、政策出台等国家活动,必须坚持走群众路线,让法律和政策充分集中民智、体现民情和反映民意。而实现这一目标的最好办法,无疑在于立法和出台政策之前,先行公布草案与试行规定等,然后充分征求民众意见,虚心听取百姓建议。  相似文献   

2.
当前,学术界对产教融合的内涵、模式、路径、政策关注较多,但从法律调整视角的研究相对较弱。研究产教融合立法的目的、价值与原则,对促进产教融合发展、推动我国职业教育法修订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从法律性质来看,产教融合法律规范属于教育法范畴。产教融合立法的直接目的在于促进产教对接,根本目的在于提升人力资源质量,立法价值在于维护正常的产教融合秩序。产教融合立法除要遵循宪法性、法治性、民主性、科学性等一般立法的基本原则外,还应遵守统筹协调、权责一致、公众参与的自身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3.
从历史和现实两大视角,透视我国民众法律情感缺失的主要原因;从立法、执法、司法、普法等多个维度,探寻增强我国民众法律情感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保护少数人权利是我国法律、人权保护、维护文化多元性的要求,存在着少数人界定、民主性、价值、立法取向的悖论。解决少数人权利立法保护问题,要准确界定少数人群体及个人,民主立法中保护少数人权利的立法主体,确定少数人权利保护立法的法律价值,立法程序应在法律框架内实现民主协商。  相似文献   

5.
近日,记者从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获悉,全民阅读立法已列入2013年国家立法工作计划,总局将争取在年底形成较成熟方案提交国务院法制办。今年3月底,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专门成立了全民阅读立法起草工作小组,草拟了条例初稿。下一步将通过征求部委意见、网上公开征求意见、地方调研等多种方式,广泛听取各界意  相似文献   

6.
地方立法对于完善我国完整的法制体系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坚持以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做好立法预测、立法起草和立法审议制度,本文要求对地方的立法需要做到民主性、不抵触、有特色和具有较高的可操作性。遵循立法的法律标准和实践标准是提高地方立法质量的必要遵循要素,针对地方实际特点和需求做出适应文化、风俗和传统的地方法规,并且立法的条文形式和精神纲领都必须与国家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保持高度一致,通过完善地方立法质量来完善我国的整体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7.
司法审查是否民主涉及对民主的理解,认为司法审查的非民主性是从民主形式来理解的,民主的实质含义是人民主权,司法审查对立法权与行政权的制约,对公民的权利保护体现了民主的实质内涵。  相似文献   

8.
3月8日,《物权法》草案提请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物权法》是人大立法史上审议次数最多的一部法律。为了制定好这部法律草案,全国人大常委会坚持民主立法、科学立法。起草工作从1993年开始,期间经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7次审议,向社会全  相似文献   

9.
记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在立法过程中从调研起草到审议通过的简要过程,并从不同视角介绍了该法律对我国职业教育发展产生的历史性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中国职工教育》2009,(9):26-26,29
为了贯彻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的精神,增强立法的透明度,提高立法质量,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将《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条例(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全文公布,征求社会各界意见,以便进一步研究、修改后报请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11.
公众参与立法是实现民主政治的重要方面,既有利于法的执行,又是对公权力的监督。当前我国公众参与立法正如火如荼展开,但是还有不少尚需改进之处。参与途径主要有立法听证、立法建议、立法辩论以及组建民意集团等形式。当前仍需建立健全我国公众参与立法的机制,以促进公众广泛、有序地参与到立法中来。  相似文献   

12.
公民有序参与地方立法既是我国民主政治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我国地方民主政治发展所面临的重大课题.我国公民有序参与地方立法受到观念因素、体制因素及部门利益因素的制约.为推进公民有序参与地方立法建设进程,必须培植公民现代民主法治观念,加强地方立法机关内设专门机构建设,完善公民有序参与地方立法的程序机制,加快公民网络有序参与地方立法的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3.
修订后的《行政法规制定程序条例》和《规章制定程序条例》对公众参与行政立法的阶段、形式等作了进一步具体的规定,完善了公众参与行政立法制度。但在立法实践中,该制度并未完全体现其应有的价值,公众参与"走过场"现象泛化,参与过程趋于形式化。文章从"过程论"视角切入对公众参与行政立法困境进行纾解,首先将公众参与行政立法分为不同阶段,然后针对每一阶段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在规范文本中应明确"采纳制度"和"反馈制度",由此实现行政机关和公众之间的良性互动,提高公众参与的积极性,增强行政立法的民主性。  相似文献   

14.
我国的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制度在现行立法上存在若干不完善之处:对"公众"的范围界定不清,没有将公众参与规定为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立法重实体轻程序的现象明显。建议采取如下措施进行立法完善:在立法体例上进行专门立法;在立法实体内容上完善公民环境权,确定"公众"的概念和范围;在程序内容上,建立和完善公民参与环保事前监督程序,明确参与的方式、途径、救济措施以及相关的法律责任形式。  相似文献   

15.
立法过程中的公众参与,既有直接参与,也有间接参与;其中的直接参与立法制度尤其值得关注。公民直接参与立法可弥补代议制的缺陷、增强法律的合法性而起到保护人权的作用。故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框架下采纳公民直接参与立法制度、结合运用直接参与和间接参与,可增强立法过程中的民主性,促进转型中国的法治建设走向完善。  相似文献   

16.
我国行政立法程序的法制化还在许多方面都有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的必要 ,尤其是公众对行政立法的参与的广度和深度还远远不够。借鉴世界各国的先进立法经验 ,我国的行政立法制度中应当赋予行政相对人立法动议权 ,扩大公众参与行政立法的广度和深度 ,增强对行政相对人权利的保护力度 ,提高行政立法的民主化程度。  相似文献   

17.
正义是人类普遍认为的崇高价值,具有公正性、合理性,人们追求正义,同样也追求程序正义。而当前研究程序正义,往往是从操作层面和正义价值论上研究,研究制度改革,忽略从立法角度探讨程序正义设立。立法模式下程序正义,就是以立法视角对法律制定的过程中可能影响程序正义的因素进行分析、判断,从而揭示立法对程序正义的影响,进而制定出具有正义性的法律程序。本文以立法模式下程序正义设立的概念为基础,分析我国立法模式下程序正义设立的现状,以期说明立法对程序正义的影响;从司法者的价值、司法职业群体和法治建设等方面进行理性探究,引起人们对立法模式下程序正义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中国公民开始利用宪法赋予的参与社会管理的权利,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直接参与立法.表达利益诉求,从而提高了立法的民主性、公正性。但同时也暴露出我国现行立法体制在公众参与立法方面,还不能完全适应现实需要的一些问题。因此,必须加快建立公民直接参与立法和表达利益诉求的新机制。  相似文献   

19.
浅论网络公共领域与公共政策合法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民主与法治进程的发展,公众参与意识的不断增强,公共政策的合法性问题成为人们不可回避的根本性问题。公共政策的合法性问题关系到公共政策能否以及为什么应该获得其成员的忠诚问题,公共政策只有具备合法性才能够得到公众的广泛认可和执行。对于转型期的我国来说,要有效消解公共政策的主体合法性危机、程序合法性危机、价值合法性危机,则必须重视以公众参与为主体的网络公共领域的建构和发展,有效地保障公共政策的公平、正义,代表公共利益的价值得以实现,为公共政策提供了主体、程序及价值合法性。  相似文献   

20.
少数人权利保护、文化认同和文化多样性构成了少数民族文化权利法律保护的基本理念,法律不完善和立法空白影响少数民族文化权利保护的制度化和体系化建设。内蒙古应通过立法将少数民族文化权利纳入宪法和有关法律框架,司法上设定少数民族文化权利民事公益诉讼制度,同时加强和重构少数民族文化权利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