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7 毫秒
1.
王臻 《成才之路》2009,(8):41-42
一、教学内容设计 本节主要内容有盐类水解的概念、规律,以及盐类水解的应用。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亲自进行探究式的实验与分析。会深入理解盐类水解的概念和意义。因为在学习盐类水解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弱电解质的电离、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在此基础上,依靠探究式学习。其认知结构完全可能通过同化和顺应达到新的平衡。  相似文献   

2.
张海燕 《学子》2014,(3):56-56
正《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对本节内容的要求是:认识盐溶液的酸碱性主要决定于盐类的组成,明确盐类水解的原理,会判断盐溶液的酸碱性。一、教材分析1、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1)盐类的水解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化学平衡原理的基础上讨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行为,包括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和水的电离平衡两个平衡体系;学生也知道溶液酸碱性的本质原因,在此基础上再来探究盐类在水溶液中的酸碱性规律,这样有助于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相似文献   

3.
通过调研发现学生对盐类水解相关内容的知识结构化程度不高,学生习惯从宏观、定性、静态和孤立的角度解释盐类水解问题,对盐溶液中微粒间相互作用关系的理解不够深刻.针对上述学情,提出在盐类水解的复习课教学中以弱电解质电离平衡为思考起点,以平衡常数为核心,从微观、动态、定量和系统的角度理解盐类水解概念和规律,并帮助学生将相关知识建立起清晰的逻辑链,提高知识结构化程度.  相似文献   

4.
<正>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是化学学科素养的思维核心,其中化学公式是典型的基础思维模型之一.在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中包括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盐类的水解平衡、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等,平衡体系的平衡常数分别用弱电解质的电离常数、盐的水解常数和溶度积常数来表示.通过对水溶液中离子平衡常数公式模型的理解认知,既有助于对水溶液中离子平衡体系的本质认知,又可以较好的强化思维的多角度认知,从而有效促进和提高思维认知过程的严密性和深刻性.  相似文献   

5.
胡致康 《天津教育》2020,(9):99-100
新修订的考试大纲对电解质溶液的要求非常明确,要求学生全面、细致地理解,理解电解质在水中的电离以及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理解弱电解质在水中的电离平衡,能利用电离平衡常数进行相关计算;了解盐类水解的原理、影响盐类水解的主要因素、盐类水解的应用。考试大纲中,没有对这类知识进行明确的说明,也没有做重点强调,因此很多教师忽视了这方面的教学。然而纵观历年来高考试卷内容,对水溶液中粒子浓度大小的比较方法,考查的知识面比较广,题目的综合性强难度大。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加强这方面的训练,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以化学深度学习要素及关键问题为主线,设计并实施"Na2CO3的水解及实验探究"主题学习活动;基于深度学习深化学生对盐类水解的本质认识,建构溶液中多平衡体系分析框架,多角度、动态地辩证认识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使学生形成水溶液体系的系统性认识,促进证据推理、变化平衡等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发展.  相似文献   

7.
“盐类水解”在高中化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也是一个重点和难点,必须使学生深刻理解和熟练掌握。下面就本节教学谈谈个人粗浅的体会。 一、讲清概念: “盐类水解”,实际是电解质溶液这一章的小结。因此,要讲清盐类水解的概念,就必须复习前三节内容,特别是下列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8.
说课,就是以“说”的形式对教学内容进行系统设计,通过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进程,以科学理论为依据,统筹归纳、合理演绎、系统整理课堂内容,从而达到指导教学实践的目的。现就《盐类的水解》这节课试说如下: 说教材   《盐类的水解》是技校通用化学教材第四章第三节。本节内容从盐类水解及实质、各类盐水解情况、决定和影响盐水解的因素及盐水解应用等方面进行论证说明。   盐类水解涉及的知识面比较广,综合性比较强,既要运用有关电离理论,化学平衡原理,又要运用弱电解质和水的电离平衡等知识。本节是“电解质溶…  相似文献   

9.
“盐类水解”是中等卫生职业学校化学学科的基础理论之一,涉及了电离理论、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弱电解质及水的离手积常数等多方面的知识,内容抽象、知识面广、综合性强,学生感觉有一定的难度.本文通过讲解盐类水解的实质入手,逐层揭开其特点、规律,并以口诀法辅助记忆,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盐类水解在高中化学占有重要地位.电解质、水的电离及化学平衡等都是以盐类水解知识为基础的.中和滴定是盐类水解的具体应用,故盐类水解起到承前启后的纽带作用.盐类水解的应用涉及面广,考点分散,隐蔽性、综合性强,是电解质溶液理论的重点、难点,是相关知识的生长点,又是考生得分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