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当前高校思政课的考核存在着理论考试工具化、实践教学形式化等特点。为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性,配合当前高校思政课整体改革,需要思政课教师在思政课考核方式上转变考核观念,建立人性化的思政课评价标准,逐步创新多元考核模式,建立考试信息化平台等方面多做探索。  相似文献   

2.
思想政治理论课目前是我国进行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途径和手段,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传统授课方式亟待改革,学时、授课方式、手段等方面都需要做出相应调整。本文以概论课为例,探索了较为系统的实践教学改革方法,改变了以往纯粹依靠课堂授课的教学方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思政课改革考核评价模式,改变了以往依靠理论考试的考核模式;构建了初步的实践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改变了以往学生对思政课兴趣普遍不高的现状。但由于各种因素的限制,目前的改革及探索还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3.
高校思政课教学作为培育大学生认同主流意识形态的主渠道,发挥了重大作用。但是当下高校思政课教学在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值得关注。分析原因,文章从高校党政领导者、高校思政课教师、大学生、思政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效果评价机制等几方面对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加强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相似文献   

4.
课程思政是新时期加强高校人才培养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要求、新举措、新方向。其基本要求是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其中,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到实处。基于OBE教育理念,将“地图制图学”课程内容进行模块重构,并完成课程思政元素的设计。在课程思政建设实施过程中,根据各模块性质,分别采用“互联网+课程思政”模式、美学思维下的地图鉴赏和云南省地域文化专题地图制作等方式实现思政元素的融入。最后通过课堂考核、课后考核、实验考核和期末考核等多方位的考核模式,从知识、能力、素质方面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5.
民办应用型高校的发展对思政课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推动思政课教学方法、考核方式、实践教学的改革和创新中能有效整合线上、线下资源,为增强民办应用型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思想政治教师如何在现有基础上强化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学习质量、评价学生课堂表现与学生参与、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是思政课在线教学评价的基本问题,而在线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是解决思政课在线评价问题的重要手段和方法,是思政课在线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能够充分发挥在线教学的功能,提升思政教育的质量.因此思政教师应明确评价体系的特征和内涵,了解评价体系在构建中所存在的问题及构建原则,以此探究出科学合理的思政课在线评价体系构建策略.  相似文献   

7.
新形势下,高校思政课面临学生认知错位,西方错误思潮削弱思政课的育人功能,新媒体的迅速发展挑战高校思政课的话语权,高校思政课教师参差不齐等问题。高校思政课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发挥着育人的重要作用,讲好高校思政课是实现立德树人、抢占舆论主阵地、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需要。只有调动学生融入高校思政课堂,强化教学设计,注重课堂纪律,完善保障机制,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才能增强学生的获得感,发挥高校思政课的引领作用和育人作用。  相似文献   

8.
混合式教学是依托网络技术形成的全新教学模式,应用于高校思政课教学具有积极意义。为解决当前高校思政课在基础设施、教师综合能力、线上学习监管等层面存在的问题,高校应深入分析混合式教学与思政课之间的契合度,从内容、时间、资源、方式等维度入手,把握混合式教学的实践重点。同时积极构建新型教育关系,坚守思政课堂教学主阵地,在拓展线上教育空间的过程中探索多维度的混合教学,以期既解决思政课教学面临的各类问题,又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带动思政课教学实效的提升。  相似文献   

9.
当前阶段,我国高等教育越来越重视专业人才的培养,注重推动高校专业化教学与创新型教育的有机结合,充分发掘各学科思政教育内容,并在教学中强化学生的创新精神。本文以《金属材料与热处理》课程为例,阐述了课程思政视域下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工作的必要性,并从深入挖掘教材思政元素、创新思政教学方法、优化课程考核评价方式等方面展开研究,提出了专业基础课程创新实践途径,旨在促进我国高校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的教学水平和质量的提升,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更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10.
在阐述师范类高校思政课教学吸引力重要价值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影响师范类高校思政课吸引力的各种因素:教育主体、教育对象、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环境等,并从提升教师价值引领能力,激发师范生主体意识,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优化教学环境等方面提出增强思政课吸引力的路径,旨在为新时代师范类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一个可供参考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民办高职学生理论社团是民办高职院校中具有政治理论色彩的社团组织,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二者在指导思想、活动主体和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式等方面高度契合。学生理论社团是思政课的有效补充;思政课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方面,都离不开理论社团的支持。探讨二者之间的互动关系有利于提升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和针对性,有利于促进理论社团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劳动教育是高职院校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环节,思政课程是培养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关键课程。将劳动教育与思政课教育相结合构建协同育人体系,是新时代赋予高职教育的历史使命。当前,高职院校在劳动教育与思政课融合协同发展方面尚存在对协同融合重视不够、融合方法缺乏协同性、专业师资力量严重匮乏、评价体系和保障机制不完善等问题,严重制约着“思政劳育”功能的有效发挥。在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应在坚持以人为本和协同育人原则下,设计并实施思政课与劳动课的融合机制,从价值理念、教育体系、师资队伍、考核和保障激励机制等方面全方位构建协同育人体系。  相似文献   

13.
构建研究生思政课实践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是提升研究生思政课实践教学质量与实效的关键举措。CIPP评价模式嵌入新时代研究生思政课实践教学全过程有利于其反馈调节功能的实现与发挥。剖析研究生思政课实践教学现实梗阻,立足CIPP评价模式的理论框架,构建了包含4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30个三级指标的新时代研究生思政课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同时为促进研究生思政课实践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规范化运行,还需建立健全CIPP评价模式与研究生思政课实践教学评价的融合机制、动力机制、调适机制。  相似文献   

14.
高校思政课精准教学的实施是满足大学生多元化诉求和个性化需求的重要举措。将智媒体技术充分运用到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实现教学资源、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的精准化,从而达到精准教学的效果。因此,高校思政课教学应从教学资源建设、教学方法应用、教学过程把控等方向入手,深入研究并实施高校思政课的精准教学策略,进行个性化的教学设计和评估,不断提升高校的思政教育水平,培养出更多具备高尚品德和卓越能力的人才。  相似文献   

15.
学校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之地,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是高校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途径和重要方式.在全社会学习党史的背景下,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具有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在教学原则上要坚持逻辑的融入与融入的逻辑相结合的原则,坚持教学形式创新与教学内容完善相结合的原则,坚持理论教育与实...  相似文献   

16.
“课程思政”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载体。英语专业教学中需要促进思政教育和英语专业知识有机融合,从而实现知识、能力以及价值目标的有机统一。文章首先分析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优势以及融入课程思政必要性,随后介绍混合式教学模式下的《综合英语》课程思政教学实施策略,包括课前、课中、课后以及评价等阶段的实施措施。  相似文献   

17.
医学院校思政课考核评价方式的改革是落实教育目标、适应用人单位需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改革一方面是要建立复合式考核主体的理念,另一方面是改革具体的考核评价方式,使得该考评真正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由对知识的单纯考查扩展到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评,起到以考促教、以考促学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作为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在"八个相统一"视域下开展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改革创新探索,是国内外新形势下高校加强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基本遵循。是充分发挥"互联网+教育"的云平台教学优势,推动思政课在守正中创新,在创新中守正的必然选择。是高度重视青年大学生群体的思想认知、情感释放以及行为方式,利用新技术、新手段,打造思政课教学新常态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高校思政课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思政课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并对高校思政课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同时也指明了发展方向。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面对当前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开展好思政课是当前教师所要解决的首要课题。基于此,本文将分析高校思政课所遇难点,并提出相应策略,以提高高校思政课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了课程思政建设的目标要求和重点环节。随后,各地高校积极贯彻落实文件精神,开展了多学科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与改革,并取得了丰硕成果。但在实践中,高校法学专业课程思政改革依然存在目标价值定位不明晰、课程思政示范带动不足、教学设计因循守旧、师资队伍建设有待加强、考核评价体系不成熟等一系列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应从明晰价值定位、创设示范课程、优化课程设计、提升师资素质、健全考核评价等方面探寻实践进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