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老鹰抓小鸡"是小学低年级学生最喜爱的游戏之一,但是由于传统游戏规则与内容的禁锢,小鸡注定要接受失败,而且安全性不是很高。因此,我们需要对游戏中的角色等进行拓展,改变游戏的方法与规则,以及原游戏的捉与被捉、主动与被动的关系,使得游戏变得更加紧张、激烈、有趣,使学生参与度提高,积极性得到增强。  相似文献   

2.
游戏是小学体育课基本教材,游戏形式生动活泼,内容丰富多彩,不仅有很高的锻炼身体的价值,而且许多游戏很受学生欢迎。当然,有些游戏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某些不足,给教学组织带来麻烦,影响游戏的功效。所以,教师在进行游戏教学和组织学生游戏时,要创造性的对游戏的内容、方法、规则作必要的修改和拓宽,使游戏的教学达到更加圆满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我在每学期初制定学期教学计划时,都要适当的安排几节游戏课,缓解学生的学习疲劳,调动学生上体育课的积极性,同时通过游戏发展学生的各种身体素质,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但在上游戏课时总是感觉时间太短,学生总是意犹未尽,在一片哀声叹气声中结束。究其原因是每节游戏课上教师用于讲解游戏方法和规则用去了大部分时间(每堂游戏课我都变换游戏内容,要么做自己设计的,  相似文献   

4.
我认为,对课堂结尾的提炼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一是要让学生归纳本节课所学的技术动作名称和动作方法或游戏名称、游戏方法规则进行系统回顾;二是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是如何学习技术动作和游戏方法的,是用哪些方法进行练习的,说出自己最喜欢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查阅文献、经验总结等方法研究并归纳幼儿体育游戏教学实践策略,以期提升幼儿园体育教学水平,促进幼儿身体与心理的健康发展。本文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方面分析幼儿体育游戏教学的优势,指出幼儿体育游戏化可以提升幼儿运动兴趣与健康水平,培养幼儿良好的规则意识,助力构建幼儿园新型课程模式;另一方面依据幼儿园体育教学特点与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简要阐述幼儿体育游戏教学的实践策略:设计合理科学的体育游戏教学目标;重视并加强体育游戏过程中的引导;建立科学完善的体育游戏教学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6.
用新的视角看体育游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体育游戏是体育教学一个重要的环节和方法,对于体育游戏的内涵,笔者认为,首先,体育游戏讲究技能——在活动(玩)的过程中习得技能,现在普遍缺乏技能的渗透和规范的指导程序,教师更多的时候只是组织和管理、制定规则;其次,体育游戏讲究负  相似文献   

7.
在游戏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小学体育教材中,游戏占很大的比例。在游戏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我的做法是,从游戏的方法和规则入手,让学生在游戏中逐步理解游戏的方法和规则在游戏中的作用,并在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模仿修改与变通游戏方法及规则,从而逐步学会创编游戏,提高创新能力。具体操作如下:一、引导学生理解游戏的方法和规则,激发自主参与游戏体育游戏主要由三大要素构成:游戏名称、游戏方法、游戏规则。游戏方法是核心,游戏规则是保证,游戏名称则起着画龙点晴的作用。学生在参与体育游戏时,对游戏方法的理解是游戏成功进行的关键,而…  相似文献   

8.
踢球跑垒     
在小学体育教材中,低年级有踢球跑垒。在此教材的基础上,我把垒球的场地和部分规则运用其中,增加一些新的规则方法,成了新编的游戏踢球跑垒。此游戏在实践中深受学生喜爱,现介绍给大家,以便使小学体育教学更加丰富多彩。一、场地布置:(如附图)游戏方法:将学生分为人数相等的两队。一方为攻方,另一方为守方。当攻方每人都踢一次后,或约定攻方出局后,双方互换攻守。最后得分多的队获胜。比赛开始前,攻方队员站在攻方队员位置线后边按进攻顺序站好。第一个攻方队员站在踢球区域内,守方队员则  相似文献   

9.
室内游戏两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胯下头上背向传球   游戏目的: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发展腰腹力量。   游戏准备:篮球一个,秒表一块。   游戏方法:将学生分组,每组 8人,并按 1- 8编号,站在过道上,前后相距为一米,两脚开立大于肩。听到“开始”的口令时, 1号学生从胯下传球给 2号,并转体 180°, 2- 7号依次类推, 8号接球转体后从头上背向传球给 7号, 7号传 6号,依次类推, 1号接球时,游戏结束。   游戏规则:   1.髋下传球两腿要直,头上传球两臂不能弯曲;   2.球要传到同伴的手里,不能掉地;   3.胯下传出,头上传回为一段;   …  相似文献   

10.
<正>有时,根据教学和学生的实际需要,适当地改变游戏的方法与规则,就可以有效地拓展游戏的趣味性与功能,从而丰富游戏所承载的教育内涵。以下介绍三则变式游戏。  相似文献   

11.
研究主要采用文献资料、访谈等方法,基于体育游戏的特点、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与功能,以及当前体育游戏的应用现状,从理论层面上分析和阐述了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应用应遵循的3个原则:体育游戏的运用要凸现健康性和教育性、要有针对性和目的性、体现趣味性和竞争性;体育游戏应用于体育教学中要注意的3个问题:游戏前的准备工作、游戏过程中形式的把握、游戏过程中的安全性;最后提出了体育教学中运用体育游戏的改进建议:民族民间体育游戏资源的开发、教师应参与体育游戏活动、游戏在体育课中各个部分的灵活运用。  相似文献   

12.
将体育游戏进行改编,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从形式、规则、方法、名称上创编成适合自己学生、适合自己课堂教学的"新"游戏。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可以设计不同形式的游戏活动,有些游戏适合低年龄,有些适合大点的学生;有些适合男生,有些更适合女生。发挥好体育游戏作用,能带给学生欢乐,学生在活动中更爱学乐学,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正>一、拓展"捕鱼"捕鱼"属于民间儿童游戏,由于规则简单、玩法易懂,该游戏适合集体开展,是学生非常喜欢的游戏之一。在幼儿园和小学一年级,学生们很喜欢玩这个游戏。但是,由于受班级人数较多导致游戏的安全性较差、通过游戏所能达成的目标范围相对较小等因素的  相似文献   

14.
<正>课间、课外活动时,经常看到不少学生津津有味的做着自己创编的小游戏。他们游戏时那股专注劲儿所表现出的激情与快乐,一下子吸引了我,每每让我不禁驻足。经过观看、了解游戏的方法及有关规则后,越发觉得这些小游戏有一定的实用价值。于是,便对之稍作了改变、扩充,并在课上进行了实施推广,效果较好。现介绍给大家,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体育游戏的思想教育价值是评定游戏质量的一条重要标准。为了更好地发挥游戏教学的教育性,对游戏进行合理、适当的修改和调整,能有效地提高游戏的思想价值,但游戏的教育作用必须与内容、方法、规则等有机结合,融为一体,寓教育与活动之中,不能牵强附会,所以修改调整游戏必须从名称、内容、方法、规则等方面入手。   一、游戏的名称:选择一个既能反映游戏的具体内容,又有一定教育意义的游戏名称,有利于提高游戏的思想教育价值。例如,“争抢实心球”的游戏,可改名为“勇排地雷”,这样一改就有意义多了;又如小学“爬杆接力”…  相似文献   

16.
<正>一、变队形在以往的游戏中,都是单人单圈做,为增加游戏的趣味性,(见图1、图2所示),可以双人双圈,三人三圈……二、变规则在游戏的过程中,有一些学生往往只把手绢丢给自己的好友,这就会给课堂带来不和谐的因素,造成学生之间的不团结,使游戏不能更好地进行  相似文献   

17.
植树造林     
一、游戏目的提高学生持重物快速奔跑和动手能力,增强身体灵活性。使青少年从小养成劳动习惯,增强环保意识;以实际行动迎接2008年绿色奥运。二、游戏方法首先向学生讲解游戏目的、方法及规则,然后将学生分成4~6个小组,每组8人。各组排头一手持体操棒,另一手拿一根彩笔。游戏开  相似文献   

18.
跑“长城”     
一、游戏目的发展学生快速奔跑能力,高钻爬技术,培养学生相互协和配合能力。二、游戏方法1.6~10人一组,每人手持只呼拉圈蹲下,将它们在地上成一通道式的长“龙”,排尾同空手做好钻爬准备。(见附图)2.游戏开始,排尾同学由向前钻爬,通过各个呼拉圈后,速向后跑动,将新排尾手中的拉圈接过来,重新跑到队前将“龙”接好,新的排尾接着进行习。每人练习一次后,先做完的为胜。三、游戏规则1.每位同学都必须钻过全呼拉圈,不得从呼拉圈旁边过。2.排尾同学一定要在新排将呼拉圈取走之后,才能开始钻爬练习。四、教学建议1.练习前要充分做好准备动,特别是…  相似文献   

19.
<正>体育游戏是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按一定目的和规则进行的一种有组织的体育活动,也是一种有意识的、有创造性和主动性的活动[1]。学生经常参与体育游戏,在学习的基  相似文献   

20.
打沙包跑垒     
杨杰 《体育教学》2003,(2):55-55
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经常有打沙包的活动。在此基础上,我把垒球的部分规则运用其中,增加一些新的规则方法,成了新编的游戏“打沙包跑垒”。此游戏在实践中深受学生喜爱,现介绍给大家。一、游戏目的1)发展学生快速奔跑能力及灵活性和上肢力量。2)培养学生机智、勇敢和顽强拼搏的集体主义精神。二、场地布置在平坦的场地上画一个跑道为1.2m的螺旋线,在最外线上设立4个等距离的防守区,其中第一防守区设立在距出口6m远的弧线外,垒包放在圆心处,如图所示。三、游戏器材1个沙包,1个40cm×40cm×5cm的垒包。四、游戏方法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