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衡阳盆地土地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衡阳盆地为研究区域,选择了土壤、气候、地形、水文和交通等5类指标,建立了适用于南方丘陵区的土地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变异系数法确定指标权重,并基于GIS技术,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建立了衡阳盆地的土地适宜性评价模型,对衡阳盆地的土地利用适宜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耕地适宜性以临界适宜性和一般适宜性为主,不适宜区域分布和数量与建设用地不适宜区域的分布和数量大致相当;林地适宜性整体较高。根据评价结果,在土地管理中应该大力开展山区植树造林,并加强耕地和建设用地不适宜区域还林,以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2.
城镇规划建设以土地利用现状为基础,通过对城镇土地结构的分析,可以发现城镇用地现状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制订科学的土地利用规划,调整用地结构和控制非生产建设用地规模,指导城镇建设合理用地的实践。本文介绍了机助制城镇土地利用图的方法,分析了杭锦旗锡尼镇土地利用现状特点和结构,进而提出该镇土地合理规划建设的意见  相似文献   

3.
运用分形思想对右江河谷城镇带城市人口——建成区面积异速生长关系进行实例分析之后,可以得知研究区的城镇土地利用呈现粗放的趋势,土地集约能力存在较大提升空间。采用异速生长模型对研究区各区域10年来的城镇土地集约能力进行进一步研究,比较区域间城镇土地集约利用状况的动态变化,分析得出研究区各区域一段时期内的城镇土地集约程度的优劣排序,以此研究结论为依据建议政府在进行土地的宏观调控时要树立正确城镇发展思想,集约利用城镇土地资源;科学合理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加强规划实施管理;优化城镇用地结构,统筹安排用地布局。  相似文献   

4.
以池州市为例,构建了旅游城市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的指标体系和综合评价模型,并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因子的权重,以减少主观因素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评价方法合理有效,针对性和实用性较强。  相似文献   

5.
研究目的:分析山西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的总体情况,根据定量化结果和实际情况,提出全省开发区科学合理利用土地的途径和措施。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层次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和因果分析法。研究结果:山西省开发区建设用地总体规模从趋势上成线性关系,建设用地虽处于节约集约利用状态,但整体上山西开发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不是很高,呈现持续提高态势。研究结论:构建节地型模式,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合理空间布局、盘活存量土地,促进土地集约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滨河区土地特征、功能等的分析,根据景观适宜性评价的方法结合特尔菲问卷调查法,以广州城内珠江段的滨河区土地为例进行了景观适宜性评价,从而提出了城市滨河区合理开发利用的原则和要点,并对珠江两岸的土地开发及利用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笔者通过分析研究呼包鄂经济区土地利用的现状,发现该经济区土地利用存在土地整治难度大、生态环境较差、土地资源利用存在浪费现象、建设用地供给压力较大等问题。从区域一体化发展要求出发,提出呼包鄂经济区土地利用应采取加强政府支持与政策引导的力度,协调创新区域发展土地政策和用地管理机制,加强规划和土地利用年度计划管理,严格执行供地政策,推进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等对策,对加快呼包鄂经济区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笔者通过分析研究呼包鄂经济区土地利用的现状,发现该经济区土地利用存在土地整治难度大、生态环境较差、土地资源利用存在浪费现象、建设用地供给压力较大等问题。从区域一体化发展要求出发,提出呼包鄂经济区土地利用应采取加强政府支持与政策引导的力度,协调创新区域发展土地政策和用地管理机制,加强规划和土地利用年度计划管理,严格执行供地政策,推进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等对策,对加快呼包鄂经济区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从全区的自然属性和应用现状及产量水平分别对农、林、牧等用地的适宜性和生产潜力进行了等级分类及评价,并提出合理利用土地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A湖北省武汉城市圈(鄂州)职业教育园 规划总用地面积5000亩,分为特色职教园区、共建区、共享区、公园休闲区四类区域,以体现职业教育的共性和特色,便于各类资源的整合,提高资源利用率。规划分两期建设.其中一期用地3000亩,二期用地2000亩。  相似文献   

11.
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分区研究——以济阳县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济阳县为例,以乡镇为单位,对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及可行性进行分析,并根据农村居民点整理增加耕地系数、综合可行性系数和区位条件,采用层次筛选法,将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分区划分为四类:优先整理区、生态型整理区、布局调整区和适度整理区.研究结果可为济阳县农村建设用地整理规划以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基于3S技术的土地利用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遥感技术(R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GIS)和全球定位技术(GPS)共同组成的3S技术成为分析土地利用时间和空间上动态变化的重要技术手段.本研究总结了3S技术在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土地利用潜力与适宜性评价、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分析、土地利用变化动态模型及土地利用生态效应等方面所取得的研究成果,指出3S技术在土地利用空间尺度效应研究中的运用、与其他传统的决策分析方法的有机结合、在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研究中的运用及与其他模型的有机结合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3.
要实现毕节试验区生态现代化的长远目标和近期目标,应避免以往有关生态建设工作存在的种种弊端,必需全社会共同参与,综合治理,这是实现毕节试验区生态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它包括三个层次:第一层次,领导人要以系统思想和理论为指导,统揽全局,始终不渝地寻求经济增长与环境退化脱钩之路;第二层次,政府各部门协调配合,从各自的角度都能为生态现代化做出重要贡献;第三层次,生物技术和工程技术相结合的现代综合治理技术,主要涉及参与式土地利用规划技术,流域综合治理技术和生态建设项目管理技术等。  相似文献   

14.
在明确区域城市土地开发适宜性评价概念的基础上,从劳动地域分工理论、空间结构理论、生态承载力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4个方面对其理论基础进行了探讨,进而为黄河三角洲区域规划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15.
农用地适宜性评价是土地利用规划的重要环节.目前,国内对农用地适宜性评价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评价范围区域性特征明显、评价指标综合化与多样化;农用地适宜性评价技术方法不断更新,模型化趋势明显;GIS技术与数学方法、模型结合,保证了农用地适宜性评价的准确性、科学性.随着景观生态学理论的引入,农用地生态适宜性评价将进一步得到重视,研究理论与方法的更新是关键点.  相似文献   

16.
Implementation of ecological migration (eco-migration) policies may improve the fragil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emigration areas; however, it also places enormous pressure on the human-environment systems in immigrant resettlement regions. Via the application of participatory rural appraisal (PRA) methods, ecological footprint (EF), and stochastic impacts by regression on population, affluence, and technology (STIRPAT) models, 21 villages of Huanjiang County in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China were used in this research as a case study area for the environmental appraisal of eco-migration policies in immigrant resettlement regions. Results show: (1) In the past 20 years of implementing eco-migration policies, the EF per capita constantly increased, the biocapacity (BC) per capita constantly decreased, and the ecological deficit gradually increased, indicating an extremely negative impact of eco-migration projects on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the immigration areas. (2) Cropland and forest land are the most important components of the per-capita EF. The per-capita EF of cropland experienced overall a first increasing and then decreasing trend, and the per-capita EF of forest land constantly increased and showed the most rapid increase among all types of EF in the last two decades. (3) The proportion of per-capita EF of different types of productive land is in the order of forest land > cropland > carbon uptake land > built-up land > grazing land from high to low, and this is a significant change from the original order of cropland > forest land > carbon uptake land > grazing land > built-up land. (4) Because of unequal possession of ecologically productive resources, the overall per-capita EF, overall per-capita BC, overall per-capita ecological deficit of productive land use by migrants, and their component values of different types of productive land use are all lower than the corresponding values of the natives. The ecological deficit of natives is more severe than that of migrants. (5) Whereas population growth and overexploitation of resources lead directly to the increased pressure on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the immigration areas, increasing nonagricultural income and improving the consumption structure can reduce the dependence of farmers on the land, thus inhibiting the increase of EF.  相似文献   

17.
武威绿洲景观空间格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绿洲景观是干旱区受人类活动强烈干扰的区域,也是生态较为敏感和脆弱的部分.本文以武威绿洲为例,运用景观生态学的相关理论、研究方法和数量分析方法,对武威绿洲景观空间格局的现状特征作了初步分析,发现该区域开发利用程度较高的绿洲区,土地利用趋于多样化和均匀化,各类景观类型比例相差不大,景观优势度小,但景观中因人为活动造成的退化景观类型如盐碱地和沙地裸地占有较大的比例,并与耕地镶嵌分布,反映了该区域生态退化趋势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18.
大学校园生态规划中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从大学校园规划的土地利用、生态教育、生态景观和校园建筑等几个方面探讨了大学校园规划中应当注意的几个生态学课题。  相似文献   

19.
笔者在对阿拉善盟未利用地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动态变化和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阿拉善盟未利用地资源开发利用的成熟经验,提出了阿拉善盟未利用地资源开发利用的合理化建议。通过研究发现:阿拉善盟未利用地开发利用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常常被忽视,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生态环境破坏。在用地政策上,没有相应的技术支持和标准,且优惠政策少,规划管理依据不足。使用土地的相关税费、价款等优惠政策力度不够,无法弥补未利用地相对于耕地的开发成本差额,致使用地者开发利用未利用地的积极性不高。在今后利用过程中需加强未利用地资源调查、评价与监测;编制规划、研制标准,规范未利用地开发利用的程序、规模和时序,达到未利用地开发利用的环境影响、生态保护和节约集约利用。  相似文献   

20.
采用几种判读方法对不同片种(彩色片、彩色红外片、黑白片)进行象片判读。用精密立体测图仪转绘土地利用类型要素和地理基础要素,编制成广州市土地利用图。通过面积量测,获得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数据;对土地利用现状进行了分析,为城市的规划、建设和管理提供可靠资料与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