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杨勇老师的文章中,多次说到“玩”,并且加上了引号,读者看了也明白“玩”其实不是叫孩子去玩,而是指进行观察、实验活动。在我们的教学语言中,常常用到“玩一玩”,“高兴怎么玩就怎么玩”、“学得生动,玩得愉快”。编者有点耽心:如果不了解自然学科的人或外国朋友看了这样的表述,他们会不会问“他们自然老师上课怎么鼓励学生去玩?”  相似文献   

2.
今天妈妈熬大米稀饭,我看完电视后,坐在一边看。不一会儿,锅两边的气孔一个劲地发射着蒸气“子弹”,玩得可欢了。可是气孔玩着玩着,就停止了发射。锅盖却时起时伏地跳起了舞,锅盖碰撞锅沿,发出“唧铛唧铛”的声音,成了这场只有锅盖参加的舞会的唯一乐曲。欣赏着这独一无二的“华尔兹”,听着美妙的“钢琴独奏”,别有一番情趣。这时,我突发奇想,锅盖是怎么跳舞的呢?可能是蒸气的原因吧。可我弄不明白其中的道理,只好请教爸爸。爸爸笑着说:“其实教锅盖跳舞的是蒸气!”“不会的,锅盖上的气孔是排蒸气的。”我理直气壮地回敬道。“那你看看孔有…  相似文献   

3.
宝宝编故事     
朋朋特别喜欢买玩具,每次爸爸妈妈带他到外面去,他都非要买一件玩具才肯回家。回家后,没玩多长时间,他就把玩具扔在了一边,又吵着要新的。朋朋玩具柜里的玩具越来越多了。这不,柜子里的旧玩具在埋怨一件新玩具汽车:“怎么又来了一辆汽车,都没地方住了。”小汽车说:“朋朋只开了几趟就不玩了。他一点儿都不爱惜我,我也不想住在这里呀。”柜子里的玩具们决定团结起来,治一治朋朋的“玩具病”。 有一天,朋朋回到家想玩玩具。他打开柜门,发现玩具都不见了。他们到哪去了呢?玩具们究竟想了什么办法来“治”朋朋,朋朋的坏习惯会不会改呢?  相似文献   

4.
读过了优美词语数千条,不少考生写出的文章还是干巴巴的,尤其是议论文。曾看到华君武的一幅名为《加盐》的漫画,画面上有两个人。一个人问:“怎么把盐撒在报纸上?”另一位在看的人说:“这篇文章淡而无味。”这幅漫画是在讽刺我们报上的一  相似文献   

5.
晚上,我们在一位朋友家吃饭。饭桌摆开,大家唤小溪吃饭。小溪正玩一辆玩具汽车,听见招唤,回头看了一眼餐桌,反问:“没有高压锅,怎么吃饭呀?”把大家都惹笑了。这是因为我们家吃饭,高压锅总是放在餐桌一边的。朋友听说小溪喜欢汽车,饭后就给小溪画各种各样的汽车,画完说:“嘀——汽车开了!”小溪马上反问:“没有驾驶员,怎么开呀?”说得大家又一阵大笑。朋友连声说:“对,对!没有驾驶员怎么开,让叔叔画上驾驶员。”  相似文献   

6.
小幽默     
各得其所“你怎么又把刚领的独生子女费买烟了?也不为孩子想想!”“谁说我不为孩子着想,他玩的烟盒是哪来的?”无所谓丈夫从托儿所把孩子接回家。妻子一看,说:“亲爱的,这不是我们的孩子。”丈夫仔细一看,果然不是。他说:“孩子是抱错了,不过无所谓,反正星期一还要送回去。”  相似文献   

7.
孩子的心犹如晶莹剔透的水晶,折射出斑斓的色彩。走进孩子心灵,了解孩子诉求,让游戏承载孩子“心”的成长.才能在提升游戏价值的过程中提升我们自己的游戏素养。汽车游戏既让我感受到了承载“心”的喜悦.也让我认识到了游戏素养的理想期待。午餐后,牛牛和丑丑又开始玩从家里带来的汽车了。他们一会儿在堆砌着泡沫积木的玩具柜上开小汽车.一会儿又把泡沫积木当成停车场。两个孩子一边玩一边交流.丑丑说:“我的小汽车是越野车,可以从这么高的山顶开到山下。”  相似文献   

8.
宝宝一岁多了,有一个“坏”习惯,妈妈递给宝宝玩具,玩得好好的,突然宝宝一扬手,把玩具扔了。妈妈捡回来,宝宝再扔;妈妈又捡回来,孩子接着扔。反反复复好多次,妈妈火了,不耐烦了,“这孩子怎么这么爱破坏东西”,再看宝宝,在一边乐滋滋的。  其实孩子这样反复扔东西,摔坏物体,是一种由好奇心引起的探索性,创造行为。  做父母的不应简单地否定,而应正确引导。一般来说,1~2周岁的孩子,既没有是非观念,也没有道德标准,更没有价值观念。孩子的破坏性行为,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特点,正常发育现象。不要随意训斥、打骂孩子,…  相似文献   

9.
父母要注意培养孩子对快乐的体验。在每一件小事上,父母都可以询问孩子的感觉,高兴不高兴,为什么?比如出去玩的时候问孩子:“你喜欢出来玩吗?高兴吗?”还可以问:“你跟妈妈在一起高兴吗?”父母也要经常把自己的体验告诉孩子,如“你能自己穿衣服,我很高兴。”要尊重孩子的意愿。有些事情大人觉得没意思,孩子却很喜欢;大人认为孩子会喜欢的东西,小孩得到了却并不高兴。有的父母给孩子买很贵的玩具,孩子却宁愿玩水、玩泥巴、提迷藏、过家家。所以,我们不要总把自己的好恶强加给孩子,要让孩子做  相似文献   

10.
新学期开学,我带着孩子到户外去玩大型玩具,孩子们都很高兴,有的滑滑梯,有的坐转椅。但是我发现有个女孩子呆呆地站着,一动也不动地看着其他的孩子玩。于是我走到她身边,问她:“燕秋,你怎么不去玩呢?你看小朋友玩得多开心啊!”孩子说:“怎么玩啊,老师我不想玩。”我说:“那你能告诉我,你为什么不想去玩吗?”燕秋说:“老师,我不会玩。”怎么不会玩呢?所有的孩子都喜欢玩啊。我觉得很纳闷,一定是孩子不喜欢和陌生的伙伴交往,怕羞吧。  相似文献   

11.
今天 ,我在书上看到了著名漫画家华君武的一幅漫画。这幅漫画讲的是 :在“母子上车处”站着四个身体健康、人高马大的大男人 ,而真正的母了却被挤在了一边。然而母亲只能用气愤的目光看着他们 ,却不敢言语。而这些大男人却视而不见 ,面不改色心不跳。乍一看 ,似乎有点儿可笑 ,但又有点儿迷惑 :标牌上写得明明白白 ,这里是“母子上车处” ,难道那四个男人是文盲 ?我又看了看这幅漫画的题目《假文盲》 ,顿时恍然大悟。这种人在我们的生活中没有吗 ?不 ,大有人在。在公共汽车上 ,你经常会看见军人专座、孕妇专座等字样的座位 ,可是坐在座位上的…  相似文献   

12.
—“你怎么越大越不懂事了?”—“你怎么就不像隔壁的小林呢?看他字写得多好啊!”—“别跑别跑,要摔倒的。”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常常会这样对他们的孩子说。父母们的出发点都是好的:我是为了孩子好呀!可是,父母们一些不当的说法常常会让孩子们备受困扰:我真的就那么差了吗?隔壁家的小林样样都好,我就是没人喜欢的吗?所以,亲爱的家长们,千万别“随口说说”,有时候,你无心的话也许会在孩子的心中留下深深的烙印。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不适于对孩子说的5句话。1.“你怎么越大越……”典型说法:“你怎么越大越不听话了。”“你怎么越大越不乖了。”“…  相似文献   

13.
河马的宝贝     
在生活中,家长经常会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对于某样玩具,刚买来的时候孩子非常喜欢,爱不释手,可是没多久就不想玩了,玩具被扔在了一边。所以家长有时会困惑,不知道该给孩子选择什么样的玩具,也不知道陪孩子做什么游戏好。那么,到底选择什么样的玩具才能让孩子真正动手又动脑,并且使这个玩具始终有新鲜的玩法来吸引孩子呢?其实,玩  相似文献   

14.
今天中午,我来到操场上练习立定跳远。我先做准备活动,然后就跳起来,一次、两次、三次……嗬!越跳越远了!正当我暗暗高兴的时候,脚不慎踩着了半根针,鞋底被穿了个洞,脚也被扎破了,顿时鲜血直流,我疼得抱着脚哇哇大哭起来。这时,几个同学跑过来,一边安慰我,一边想办法。温永喆气愤地说:“气死我了,针怎么能随便扔呢!太没有公德了。”又有几个同学在远处看到我捂着脚,觉得奇怪,连忙跑过来,关切地问:“你怎么了,张典?”不知是谁大喊了一声:“还不快去找老师!”  相似文献   

15.
家教琐言     
给孩子买个布娃娃,玩腻了他扔了。给孩子讲个好故事,他可以记一辈子。孩子喜欢做游戏,一会儿也不闲。你不耐烦了,就说:“这孩子怎么这么好动呢?”  相似文献   

16.
前些天,有位妈妈带着孩子到我们院里找人,先将自己的孩子放在楼下等,然后她上楼去了。小孩子有五岁的样子,很善交流,不一会就与院里大些的孩子搭上了伙,玩得挺高兴。后来妈妈下楼来,却将孩子拉到一边说:“你小,他们大,别跟他们一起玩,免得学坏了,被欺负……”  相似文献   

17.
<正>很多家长这样评价自己的孩子:“其实他挺聪明的,就是做事没有耐心。”你的孩子也是这样吗?玩积木不到几分钟,又要去玩小汽车,拿出画笔还没画一会儿,就扔下笔要去找绘本看。孩子常常对一些新鲜的事跃跃欲试,干劲十足,可热情一过,就会兴趣全无。面对孩子这样的表现,家长可能会有些发愁:这么没耐心,将来长大了,可怎么办呢?家长都特别希望孩子具有认准目标、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习惯和品质,可现实是孩子往往做事三分钟热度,缺乏耐心,不能坚持下去。  相似文献   

18.
一天上午,孩子们都在活动区玩,见阳阳坐在一边独自发呆,我连忙走过去把他拉到怀里问:“阳阳,你怎么不高兴呢?”阳阳答非所问地说:“老师,我是不是很笨呀?”我连忙说:“阳阳不笨,阳阳可聪明了!”“那你怎么不挑我排节目呢?我多想上台呀!”  相似文献   

19.
准备去海滩     
正父母陪孩子一起看漫画时,可以提一些开放式的问题。1.陪孩子看漫画以前,你可以把漫画的题目告诉孩子,让他猜猜这幅漫画会讲什么故事。鼓励孩子观察整幅漫画,问问孩子:"故事里都有谁呢?故事发生在哪里?"  相似文献   

20.
幼儿是那样的可爱、聪明、活泼,他们那细心的观察,天真的话语,是那么让人快乐,令人回味。我和孩子们一起玩摆积木,大家玩得很开心。玩着,玩着,贺昕洁像发现了新大陆似的对我说:“老师你知道我在哪里吗?”“你不是在玩玩具吗?”贺昕洁说:“不对,老师你想想。”“我不知道。”“告诉你吧,陈老师,我在你的眼睛里。”看着孩子那惊喜的目光,听着她那稚嫩的声音,我也高兴地对她说:“对呀,贺昕洁的眼睛里有个老师,那就是我,对吗?”“对!”于是,我们又高兴地玩了起来。老师和孩子通过目光的交流,就会建立起丰富的感情,也会让孩子更加喜欢你。我在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