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教学实践证明 ,在作文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是教学成功的重要条件。因此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寻趣 ,积累写作素材 ,积极开展趣味作文教学 ,才会收到较好的效果。1 .设计活动 ,玩中寻趣玩是儿童的天性 ,玩能极大地丰富儿童的生活阅历和感情 ,既可以开发学生的智力 ,又能捕捉到生活素材。因此 ,教师应有意识地设计一些游戏、活动 ,如手工制作、踢毽子、拔河等 ,激发学生积累素材的兴趣。然后 ,教师以学生的活动内容为素材布置作文 ,要求学生自拟题目 ,把活动经过及心理活动写具体、写真实 ,这样 ,学生就会感到有…  相似文献   

2.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 ,它是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科学文化知识和不断探索真理而带有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 ,是学习活动中积极的心理因素和强大的推动力。在小学作文教学中 ,正确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寻趣 ,在活动中激趣 ,在联想中引趣 ,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通过组织活动激发兴趣玩是儿童的天性 ,它能极大地丰富儿童的生活阅历 ,激发学生的情感。学生在玩与乐中既能开发智力 ,又能捕捉到写作的素材。通过安排有目的的“玩”来完成作文教学任务 ,是兴趣作文的重要形式之一。作文前教师应…  相似文献   

3.
<正>一、导致初中作文教学效率低下的原因分析1.学生缺乏生动丰富的写作素材。丰富的写作素材是开展作文教学、提高写作能力的重要基础,初中生生活阅历不够丰富,没有在生活中积淀大量的素材,加上他们也没有养成仔细观察生活、感悟生活的良好习惯,导致他们在写作过程中缺少可利用的素材,写出来的文章干巴巴的,缺乏深厚的情感。2.教师的作文教学模式陈旧落后。多少年来,许多教师的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模式一成不变,课堂提出  相似文献   

4.
"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精髓,也是陶行知先生为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习作教学必须植根于丰富的生活,善于放飞童真,返璞归真,让学生写出具有生命活力的作文。奥妙无穷的大自然和色彩斑斓的社会生活为学生提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鲜活素材。作为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习作,在习作过程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让我们的习作教学充满生命之趣。  相似文献   

5.
学生常常苦于没有素材,一提起笔来就无话可说,这已成作文教学的难点。其实,美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可写的自然美、社会生活之美,数不胜数。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把学生的作文从课堂延伸到社会,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社会美的感受力,开展"寻美""创美""写美"活动,有效提高作文教学质量和学生写作水平。这不仅是坚持作文"从内容入手"的要求,而且是转变教学思想,实现作文育人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6.
当今语文作文教学正处于从“教化取向作文向能力取向作文”转型过程中,它要求在作文教学中把用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的能力作为作文教学的中心,使得写作教学生活化、能力化、个性化.这就需要教师精心设计,导“活”话题,利用“师生”对话互动,灵活地指导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地感受生活,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在生活中找到写作素材.激“活”作文教学辅助手段,使学生自主地学写、能写、爱写.培养学生语言的个性化、思维方式的多样化,体现了写法指导的“能力取向”.树立以人为本的评价观,采用开放的形式,让学生成为作文的真正主人.  相似文献   

7.
玩是儿童的天性,玩极大地丰富了儿童的生活阅历和情感。它也是作文内容的重要源泉。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组织学生去玩,让他们在玩中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热爱未来。同时,他们从玩中能学会观察、学会思考,而那些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内容也会自然地刻入脑际,作文时就不会感到无话可写了。结合作文教学实际,我开辟了“玩——想——写”的训练路子,要求学生“无拘无束地玩,认真反复地想、放心大胆地写”,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倪建华 《生活教育》2008,(12):42-43
作文教学究其实质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已有的生活素材进行综合思考和书面表达的一种教学.生活基础是作文的源泉。是否能够引导学生深入生活.在生活中观察、积累、思索是中学生作文是否有话可说的关键。我们应该指导学生认真细致地观  相似文献   

9.
教师在作文教学中,除了教给学生写作方法外,更重要的是要教给他们观察生活、认识事物的方法,让学生在生活中摄取写作材料,丰富写作素材,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和作文表达能力。本文主要从观察生活,捕捉素材;学好课文,积累素材;读课外书,扩充素材;动笔勤写,用好素材这四个方面阐述挖掘学生写作源泉的方法,达到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不可否认,作文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是一件苦差事。如何让学生乐写、能写、善写是值得教师永远研究的课题,在作文教学中,我的体会是:教师必须能够留心,运用匠心,保持耐心,用“心”去铺设作文成功之路。 一、留心捕捉 积累写作好素材 作文教学要从内容入手,内容来源于生活。由于小学生年龄特点的限制,他们大多缺乏观察周围生活的习惯,  相似文献   

11.
语文的外延等同于生活,因此,在农村学生的作文教学中,把乡土资源变成学生的写作素材,能使作文更好地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在作文教学的研究中,我们应该注重把学生的目光引向生活,引向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中,在生活中寻找素材。  相似文献   

12.
很多学生畏惧作文,究其原因,主要是缺少习作素材,不知道写什么。教师作文教学中促进学生的体验,应强调多元性、灵活性、真实性和意识性,引导学生从自己生活的天地中开拓写作内容,包括个人生活、班级学校生活、家庭社会生活;此外,应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有关活动,从中取得写作素材。  相似文献   

13.
玩是孩子的天性,让小学生在玩中学作文,效果很好。近年来我带过几个作文班,改变原来教师出题学生写的方式,采用了一种新的形式———利用孩子的“玩”心,有意识地引导、点拨,让学生在玩中学,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一、在“玩”中积累写作素材小学生作文最难的问题是“写什么”,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从学生生活入手。因此,我首先让学生在玩中寻找写作内容。开始,我让学生自己说会玩什么,然后要他教其他同学怎样玩。在学生玩的时候教师有意识地引导观察玩的过程,然后让学生写玩的片段。例如:学生玩拍洋画。很多孩子手中有各式各样的洋画。有“三国…  相似文献   

14.
情趣作文是指教师有意为学生创设一个欢乐、愉悦的情境,使学生在这种情境中,痛痛快快地玩,高高兴兴地写。这种情趣作文不仅可以使学生的智力得到充分的开发,而且还可以使学生的创造力和创造精神也能得到培养和发展。先玩后写。先让学生尽情地玩耍,游  相似文献   

15.
<正>小学作文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小学生的作文水平与质量是他们的语文素养的综合反映。但长期以来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难点。那么怎样激发小学生对作文的兴趣,提高作文水平呢?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思考与尝试。一、激情引趣,起步作文1.玩中觅趣。玩是孩子们的天性,让孩子们尽情地玩,再让孩子自由地写,这样会使孩子增添许多写作兴趣。如在作文课上,可以组织学生分组游戏,教师对每个小组的游戏都宣布  相似文献   

16.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如何提升小学生的写作水平,让他们写出富含真情实感的作文,是语文教师需要重点研究的问题。生活化作文教学法是一种基于学生主体生活经历、生活感知的教学方法。教师需要根据班级学生的年龄特征,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作文教学元素,促使生活与写作教学有机融合,让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回顾生活,在生活中发掘写作素材,提升写作情感表达,从而写出生动感人、情感细腻的作文。  相似文献   

17.
学生的生活内容是学生作文的基础,没有丰富的生活,就没有内容丰富的作文。教师只有研究、了解、丰富、引导学生的生活,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才能使学生掌握反映生活的本领,才能在作文中反映生活五彩缤纷的色彩。生活作文是在生活中学会作文,幸福美好的生活使他们乐写、想写,真正享受到在生活中思考、组织材料并进行想象和创作。  相似文献   

18.
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本习作设计把“吹气球”这一游戏活动引进作文课堂,让学生在玩中说,在玩中写,减少学生对作文的恐惧感,让学生喜欢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情境,充分激发学生的活动兴趣,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之中,感受活动趣味,并适时引导学生观察体验,正确以口头语言表述,再变成文字,使三年级习作能随容具体,生动有趣。[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小学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写作能力反应老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对语文综合知识的掌握程度。搞好作文教学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发掘、感悟生活的能力,具有重要的价值。那么怎样才能搞好小学作文教学呢?笔者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总结以下相关经验。一、教师应当引导学生留心生活、观察生活、感悟生活,积累作文素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作文重在积累。这个积累,所指的不仅是词语的积累、阅读文章的积累、写作知识的积累,还包括在生活中所经历的一些很小的事情的感悟积累。现实教学实践中,每当提及指导作文,很多老师往往只关注作文怎样写,而忽视了学生普遍为难的最基本的问题——写什么。解决问题的关键是,给学生一个正确的意识引导,语文来  相似文献   

20.
席勒说:"只有当人充分是人的时候,他才游戏;只有当人游戏的时候,他才完全是人."[1]游戏与玩耍是儿童的天性,他们在游戏中玩耍,在玩耍中学习、求知,通过有趣的游戏,他们的身体、各种感官和心理因素都处在积极的活跃状态中,从而获得精神的愉悦与充实.道德教育,应通过开展具有游戏因素的教学活动,使品德教育与游戏有机融为一体,让儿童在游戏的自由王国中得到身体、精神的满足和快乐喜悦的享受.因此,道德教育如能在"玩"上下功夫,使学生了解"玩",学会"玩",能在"玩"中寻趣,"玩"中求知,"玩"中发展,则可以让儿童的身心得到彻底的解放.这样的道德教育对于儿童来说,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真正的幸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