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为什么活着     
为什么活着?这是一个很值得探究的问题:假如一个人连“为什么活着”都解决不了,还堂而皇之地“活”在这个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上,是不是有点儿可笑?而当他真正把这个问题正式提来思考时,他是可敬的。今年暑假,我与妻都参加了师范大学研究生班的学习。参加学习,至少要具备  相似文献   

2.
陈南玉 《班主任》2007,(7):37-37
唐老师经常被人羡慕(抑或嫉妒)“运气好”。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她每次接一个初一新班,过不了多久,这个班在年级就冒尖了,于是大家说:她的班里尖子生多,没有很差的学生,整体成绩好……可明明是按平均成绩分的班,大家一起抓的阄,为什么好学生偏偏都被她抓去?为什么她的“运气”总是那么好呢?  相似文献   

3.
编辑部观点     
钱倚宵 《小学生》2006,(2):29-29
“我是谁?”这个看似简单却又令人无法明确回答的问题,相信你时常会遇到。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发现有许多人像公差一般,不明白“自己”到底是什么?换句话说,就是浑浑噩噩地活着,为了生活而生活,从来没有仔细想自己到底是什么?  相似文献   

4.
谈“自主”     
什么叫自主?按照词典的解释,自主就是自己做主。自己的事自己做决定,自己负责,自己承担后果.就是最一般意义的自主。什么是自己?自己就是“我”,就是那个思想或行动的主体.那个思想或行动的担当者。从这个意义上说.每个活着的人似乎都是“自己”,都在自己做事、自己思考、自己对自己负责。  相似文献   

5.
在报刊杂志上我们常常看到“其他”这个词,但有时也看见“其它”,那么二者在用法上到底有什么区别呢?  相似文献   

6.
李创鑫 《现代语文》2001,(10):31-31
“二百五”、“十三点”都是非常难听的字眼儿。一般用来骂人,表示头脑有毛病或傻瓜一类的意思。那为什么人们用它们来表示这个意思呢?  相似文献   

7.
很多中国人学了多年英语,考试分数可能很高,却连一句英语都说不利索,人称“哑巴英语”。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对于这一问题.专家们提出了各种观点。比较一致的看法是.我们之所以没有学好英语,是因为我们用学习中的方法学习它。那么,为什么用学习中的方法就不能学好英语呢?这个问题的答案始终没有揭开。  相似文献   

8.
航空母舰(以下简称“航母”)往往被称为“海上巨无霸”,因为它是海军舰艇中最大的舰只。2011年6月初,中国航母已在建造的消息引人关注。那么,我们究竟为什么要建造航母?我们需要建造多少航母?我们有实力建造航母吗?  相似文献   

9.
何谓语文?语文就是倾听。古今中外的仁者、信者、忠者、智者、勇者给了我们那么多的美言、美语、美声、美调。我们要学会倾听——在倾听中,提升我们“重视尊重生命的伦理”(史怀哲《我的呼吁》);在倾听中,扬起我们“我为什么活着”(罗素《我为什么活着》)的风帆。  相似文献   

10.
胡红 《黑河教育》2013,(1):20-20
每个人都曾年轻过,也曾脆弱过,都是从幼稚走向成熟,走向孩子们眼中所谓的“大人”。我们小时候种种有意义的往事,依然在各自的心头萦绕。在我们身边,经常可以听到“代沟”这个词,我们也深深记得小时候每次和父母闹得不愉快,也曾发出感慨,为什么大人就不能理解小孩子,为什么大人和小孩子之间永远存在距离呢?参加工作以后,常常听到一些学生跟我诉说他们和父母之间那条不可逾越的代沟。在学生心理健康越来越受重视的今天,类似的话题是否引起人们的重视呢?  相似文献   

11.
我们一般把人的模范行为、榜样作用、为人师表的风范称之为“楷模”。那么,为什么“楷模”两个字都有“木”子旁呢? 原来,“楷模”一词来源于两种树木,《广群芳谱》和《西阳杂俎续集》都曾记述过这两种树。  相似文献   

12.
《父母必读》2009,(10):135-135
很多孩子都喜欢和车有关的玩具,不少男孩子的家简直就是个停“车”场和“车”展会。为什么他那么着迷于车玩具?  相似文献   

13.
王君 《文学教育(上)》2010,(14):140-140
语言的音义具有任意性,在表达春天的意思的时候,我们可以用“夏”或者“冬”这个词来指示春天,那么当我们看到“夏”的时候,想到的将是现在称之为的春天。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请看:  相似文献   

14.
袁冲 《教书育人》2004,(4):14-14
我读到这样一个故事:动物园里的小骆驼问妈妈:“妈妈妈妈,为什么我们的睫毛那么长?”骆驼妈妈说:“当风暴来的时候,长长的睫毛可以挡住风沙。”小骆驼又问:“为什么我们的背那么驼,丑死了!”骆驼妈妈说:“这个叫驼峰,可以帮我们储存大量的水和养分,让我们能在沙漠里耐受十几天的无水无食。”小骆驼又问:“为什么我们的  相似文献   

15.
《家教世界》2011,(2):48-48
“脸”与“面”明明就是指人体的同一个部位。可为什么我们要叫“洗脸”而不叫“洗面”;叫“洗面奶”而不叫“洗脸奶”?有时候为了宣泄对某人的愤怒不满,常会骂“不要脸”,但却不会说“不要面”。这又是为什么呢?  相似文献   

16.
一、学校领导团队成员为什么需要主动发展? 叶澜教授曾说:每个人都只能自己“活”,不能由别人代“活”,每个人从出生到死亡的全部历程都得自己走,不能由别人代走,这是一个明白到不能再明白的事实,是每一个活着的人都能体会到的朴素真理。从这段朴素的话中,我们可以体会主动、健康发展对于人而言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教师和学生都喊累,“减负”减了那么多年,喊累声依然高涨。为什么这么累?从学生层面上讲,因为他们有听不完的课、做不完的作业;从教师层面上看,因为他们有讲不完的课、批不完的作业。“减负”喊了那么多年,学生的负担减下来了吗?没有。为什么没有?有人陉高考,说如果取消高考制度就万事大吉了,可在目前看来,这还是天方夜谭!负担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很多不是我们教师个人能够决定、能够改变的。不管怎样,学生学习的痛苦远大于快乐,“减负”就是空话。怎么办?难道在现有的体制下我们只能一代又一代地累下去?  相似文献   

18.
动物园里的小骆驼问妈妈:“妈妈,妈妈,为什么我们的睫毛那么长?”骆驼妈妈说:“当风暴来的时候,长长的睫毛可以挡住风沙。”小骆驼又问:“为什么我们的背那么驼,丑死了!”骆驼妈妈说:“这个叫驼峰,可以帮我们储存大量的水和养分,让我们能在沙漠里耐受 几天的无水无食。”小骆驼又问:“为什么我们的脚掌那么厚?”骆驼妈妈说:“那可以让我们重重的身子不至于陷在软软的沙子里,便于长途跋涉啊。”小骆驼高兴极了:“哇,原来我们的身体这么有用啊!可是妈妈,为什么我们还在动物园里,不去沙漠远足呢?”  相似文献   

19.
“东西”这是我们使用极为频繁的一个词,这个词最早出现于唐代,《遂雅·称谓》一书中记载:“称物曰‘东西’也。”可是,你想过没有,人们为什么用“东”和“西”这两个方位词组合起来指代物品呢?这里有不少有趣的解释。[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脸”与“面”明明就是指人体的同一个部位,可为什么我们要叫“洗脸”而不叫“洗面”;叫“洗面奶”而不叫“洗脸奶”?有时候为了宣泄对某人的愤怒不满,常会骂“不要脸”,但却不会说“不要面”,这是为什么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