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城市空间结构是影响城市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之一,随着城市数量的集聚增加和规模的扩张,城市空间结构也越发体现出其研究意义.国外的城市空间结构是从生态学开始演变而来的.近年来国内学者多认为城市空间结构变化是在经济、社会、政治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城市空间结构的优化也应与产业结构优化、用地结构优化与政策引导结合起来,以形成更合理的城市空间.并就不同发展程度的城市提出相关的解决方法.最后从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发展和研究现状来看,应该丰富和深入研究内容,扩张研究的尺度,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待城市空间结构的布局带来的经济效应.从研究方法来看,应加强应用性研究,加强3S技术在资料、数据分析上的应用,改进模拟方法建立更完善的模型.  相似文献   

2.
胶澳地区在近代经历了由青岛口向胶澳租借地最终到青岛市的发展历程。作为由口岸向城市进化的典型之一,这一历程除了被文献记载以外,还可以从城市的遗留建筑来印证,这些建筑遗存清晰地展现了胶澳内部的土地所有权变化和城市空间扩展进程。因此,据此可以推证胶澳内部城市空间形成的历史发展分期。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青岛日企持续发展,数量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日企的发展增加了税收,推动了日语等相关人才的集聚与培养,还改变了青岛的城市空间,引发青岛社会人群分异,拓展了青岛的经济圈。政府要积极吸引大型高技术日企、高端服务业日企到青岛发展,把日企的发展纳入总体规划之中,使其成为参与青岛城市建设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4.
明代以来天津城市空间结构演化的主要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明代以来天津形成了独特的城市空间结构,即以海河水系为轴线,由西向东逐步展开.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天津港的快速发展,城市发展开始跳出中心城区,以海河为轴线向滨海地区拓展,确立了双心轴向的城市发展格局.21世纪的天津,经济的快速发展与结构的深刻转变,要求不断优化城市空间结构,以适应天津可持续发展与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经原国家计委批准,榆林于1998年7月正式成为规划建设的国家能源化工基地,目前,一大批能源化工项目开工建设,产业发展与城镇空间结构的互动特点,决定了榆林的产业发展与城镇空间结构由于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都会受到深刻影响。本文回顾了榆林城镇空间结构的演变历程,探讨了榆林现状城镇空间结构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对榆林城镇空间结构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和调控。  相似文献   

6.
文学的文化属性决定了青岛现代文化名城建设不能缺少文学,由此引发对文学与青岛文化名城建设关系的关照:首先,文学是推动城市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其次,对青岛现代历史的寻踪证明,文学对当时青岛文化的塑造曾经起过重要的作用;最后,当下青岛现代文化名城建设方面,文学却表现为作用的弱化,对其原因进行深刻的追溯.上述对文学与青岛现代文化名城建设之间的关系由外到内,由现象到原因的详细而深刻的探析,对于更好地推进青岛现代文化名城的建设将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苏州城市空间发展的历史、现状和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空间形态和空间结构的差异将苏州城市的空间发展历程分为七个历史阶段,从自然、经济、区位、政治等多角度分析其成因,对现阶段城市空间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从空间结构的角度予以分析,并提出解决办法,进而对2l世纪苏州城市的空间发展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8.
学习型城市是构建学习型社会和学习型大国的重要基石,也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名片之一。在借鉴国际学习型城市建设理念与经验的基础上,考虑到青岛学习型城市建设的发展阶段和发展成就,推动青岛学习型城市的高质量发展,应当加强规划引领与立法保障,创新多元治理体系,融合信息技术为学习者增权赋能,凝练“青岛品牌”,打造“青岛样板”,以理论研究促进建设实践。  相似文献   

9.
民国时代,崂山风景区核心区域由山东省划归青岛市,对于崂山和青岛的发展都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青岛近代以来一直受制于面积与人口的不足,沈鸿烈主政期间,加大城市建设力度,追求城乡一体化的理想境界,对崂山刻意投资建设、苦心经营,争取到崂山的划归,对青岛城市赓续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作为半岛城市群和山东经济发展的龙头城市,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成为青岛近年来追求的目标.青岛建设区域金融中心具有经济规模较大、金融业基础较好和政策先发优势等优势,但与先进城市相比,青岛市还存在经济发展速度相对不高、金融发展指标相对滞后和金融体系不健全等劣势.因此,要加快青岛区域金融中心建设,应当进一步优化金融市场环境、建立区域性金融中心的协作机制,并加强金融生态建设.  相似文献   

11.
青岛建设开放、现代、活力、时尚的国际大都市,需要打造全新城市消费功能。目前青岛市存在外来消费吸引不足、新零售城市综合竞争力有待提升等问题。建议青岛市通过聚焦开放、时尚与国际化,促进国际消费中心建设与国际时尚城、国际化大都市建设同步发展等举措强化优势;聚焦品牌与国际标准,提升青岛消费能级,增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综合竞争力等途径补齐短板;聚焦服务与管理,全面提升青岛消费环境的国际化水平等手段提升环境;聚焦支持和配套,完善和提高青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的保障水平等措施完善政策,促进青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  相似文献   

12.
青岛拥有得天独厚的历史文化遗产,这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石.随着城市的发展,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大规模的城市建设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寻求保护与发展的适度平衡,是提升城市文化品位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3.
从城市公关的角度分析青岛城市形象传播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塑造城市形象对于提高城市的核心竞争力,加快城市和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青岛凭借出色的城市形象传播力获得"中国最具软实力城市"称号。本文从城市公关的角度总结、提炼了青岛城市形象传播的策略,并从中得出了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胶东半岛城市群内各城市间经济联系逐步加强,三次产业结构明显改善,就业结构趋向合理,制造业优势产业也逐渐形成.基于胶东半岛城市群合作的视角,青岛产业发展仍存在城市首位度不明显、与胶东半岛城市群内其他城市间产业同构化现象严重、产业的结构性矛盾依然比较突出及产业集聚度和产业间协调性不高等诸多问题.基于胶东半岛城市群合作...  相似文献   

15.
在现代城市发展中,房屋拆迁是一个难以回避的问题,也是城市建设中很棘手的一项任务。随着城市发展空间的拓展和城市现代化水平的提高,青岛城市房屋“拆迁难”问题越来越凸现出来。造成青岛城市房屋拆迁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根本的就是拆迁补偿与拆迁安置问题。本文主要针对这一问题,在对青岛城市房屋“拆迁难”成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城镇化是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改革开放以来,青岛市城镇化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仍存在一些深层次问题亟待解决。城镇化发展进程中尚未理顺好三大关系,即城乡关系、统筹关系和协调关系。在理顺城乡关系上,要彻底转变"先城市后乡村""先城内后城外"的思维定势,树立"城乡一盘棋"的发展理念,实现同位发展、同为发展;在强化统筹关系上,要打破"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工作格局,树立"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思路,实现统一发展、统筹发展;在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上,要加快构筑主城区与副城镇相辅相成、融合发展的产业运行体系。  相似文献   

17.
加快青岛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率先实现青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推进青岛城乡协调、建设和谐青岛的重大战略举措。经过多年的努力,青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取得较大进展,但与先进地区相比、与青岛城市居民所享受的公共服务相比,青岛农村公共服务水平还存在较大差距,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依然滞后,改变农村落后面貌、缩小城乡差距仍需付出艰苦努力。要改变这种状况,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的提高,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政府必须将公共财政的投入向农村地区倾斜,并采取更加有力的举措加快发展农村地区社会事业,推进青岛地区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发展。  相似文献   

18.
城市公共交通是社会公益事业和城市交通的主力军之一,是当前重要的民生内容,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普遍关注。近几年来,青岛市公共交通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在思想观念、基础设施建设、线网布局、路权优先、管理体制、运营机制等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导致公交运行速度明显下降,服务质量难以提高。青岛市应进一步确立公交优先战略,不断完善政策环境,着力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加强线路调整力度,全面理顺管理体制,积极稳妥地推进运营机制改革,加快推动公共交通健康、有序、协调、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9.
随着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城市在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中的影响和作用更加突出,而与此同时会展业又在城市经济和生活中异军突起。城市的发展促进了会展业的发展,反过来会展业的发展又对城市的发展经营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如此就形成了会展业与城市发展的良性循环。会展业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新亮点,名副其实的"无烟"产业。以青岛为例主要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研究了会展业对城市经营的作用效果。  相似文献   

20.
关于青岛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国101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青岛是历史最年轻的城市。在中国近代史上,青岛对中国的政治、社会发展起了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并保存了丰富的文化遗迹和文化内涵。青岛的文物和名城保护工作取得了重大成就,但也存在严重的不足,从而导致文化遗迹的严重破坏。鉴此,应在全面落实《文物法》的基础上,提高名城保护意识,扩大历史街区保护范围和历史建筑数量,处理好保护与开发的关系,合理开发历史文化资源,发挥专家作用,健全和完善名城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