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散手又称断手、散打、实作、实战等,就其原始意义来讲,乃是不附加任何条件的徒手搏击。 意拳(大成拳)作为实战拳术并没有固定的套路和招式,因为实战本身是不可能按照事先编排好的程序进行的,任何训练的技术内容只能在对抗中随意发挥,根据需要应感而用。意拳的技击训练应立足于“打”,任何多余的动作和美化都是不可取的,也是不合理的。 下面介绍自下而上的拳法——钻拳。 训练时应采用意拳浑元桩为基本肩架,步为丁八步;两手虚握,如各握一个鸡蛋,用力则碎了,不用力就掉了。这时设想两手之间如有弹簧相连,双手腕部有弹簧与自己…  相似文献   

2.
拳式三尖相对 技击攻防兼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黎标 《武当》2010,(6):23-24
形意拳是著名的内家三拳之一,在武林中有着独树一帜的拳论和拳法。“三尖相对”是“形意拳八要”之一,它是指导形意拳套路演练和散手技击的重要拳术理论。所谓“三尖相对”,就是指手指尖(拳架的前手)、鼻尖、脚尖(拳架的前脚趾),在拳式动作演练过程的定式时,使它们三者的位置保持在同一个垂直面上。  相似文献   

3.
一提起意拳,大家就会不由想起了站桩,意拳由站桩、试力、试声、走步、发力、推手、散手等功法组成,它在健身、技击、寻理趣三个方面有着独特的功效。它没有套路及固定的招式,只讲求随机随势应感而发,这是意拳的一大特点。  相似文献   

4.
黄文彬 《武当》2024,(1):11-12
<正>太极拳具有很强的防身技击作用。但是为什么我们身边很多学练太极拳多年的人们,一旦遇到特殊情况与人交手却不知其所以然,其主要原因没有深刻理解太极拳的拳架与单操、单操与实用、招式与技法的实际运用理念,也就是没弄懂拳论所云“招熟”而渐悟“懂劲”之道理!所谓“拳”或“拳架”,就是人们在多年的实战对搏习练中不断总结提炼出来的“招式”,或“技法”的精华所在。是把这些“招式”或“技法”组合起来,通过不同的运动形式表现在一个完整的套路当中。  相似文献   

5.
许多初学太极拳的人,刚刚学了架势就急于想了解各个招式的用法,以为太极拳是技击性很强的拳种,其招式也一定很特别。我认为这是不明白太极拳技击与拳理、拳法和招式间的关系,对太  相似文献   

6.
李康  李健 《武当》2003,(12)
一、泽井健一曾在日本创“太气拳”,请问其人其艺如何? 答:泽井健一先生的大成拳水平不错,但还不是真正的大成拳。因为他的基本功不符合大成拳的原则。譬如他练“太气拳”所站的浑元桩,两小臂的姿势是“沉肩坠肘”,而不是大成拳要求的“肩撑肘横”。再有,站桩时身体重心放在中间或偏前方,这样对技击没  相似文献   

7.
五禽拳是在华佗五禽戏的基础上,结合气功吐纳和武术技击糅合而成. 说是内功,原因是动作与吐纳配合进行抻筋拔骨,取五形之态而起落开合,意随形动,气随意行,达到意、气、形合一,来疏通经络,调畅气血,达到祛病强身,延年益寿的作用. 说是拳,因为在整个拳套中,很多招式有技击作用.所以,这套内功五禽拳,是健身养生与技击合为一体的功...  相似文献   

8.
散手水平的高低与基本功有很大的关系。散手对抗,从表面上看只是一拳一脚,或拳打脚踢,但实际上是各项训练内容的综合体现,无论是拳法、步法,还是肩、肘、膝、胯,在对抗中都应发挥作用。 下面向大家介绍由上而下的拳法——栽拳1.定步左、右栽拳练习 站立的姿势是技击桩的浑元桩肩架,步子站立为“丁八步”,头虚领,脚下踩,膝盖前指,胯略微后靠下坐,两脚似有外分内合之意,不要用力,要放松。手虚握,设想两手如握一个鸡蛋,一用力就破了,不用力就掉了。假借两手之间似有弹簧相连,保持争力,两手腕似有弹簧与脖子相连。发拳时,…  相似文献   

9.
棍,是意拳使用器械进行格斗、实战的一门功法。拳谚日“拳成兵器就,莫专习刀枪”。意拳没有固定的招法和套路,只讲究在实战中随机随势,应感而发。通过意拳站桩、试力等各项基本功严格的训练,掌握了拳术的浑圆力后,就可以进行棍法的训练了。所以说意拳棍法的训练,其内涵的意念活动,身体各部的争力,完全与意拳的原则原理相同。意拳名家姚承光先生曾讲,  相似文献   

10.
樊爱民 《武当》2014,(6):23-25
意拳桩法是意拳训练的入手之法,也是意拳训练的核心内容,意拳桩法训练的正确与否,关乎意拳训练的成败。武术功力也有人称之为武术内力,意拳内行称武术功力为“东西”,  相似文献   

11.
谢永广 《武当》2009,(12):20-21
意拳“摸劲”,是指在思想高度集中的情况下,以舒适、协调意力饱满为原则,运用不同程度的意念诱导,结合合理的姿势问架,放松、缓慢、均匀的揣摩和体会站桩中松,紧转换的力量。总的来说,意拳的桩和试力都是在精神假借,意念诱导之下,运用整体摸劲的运动形式,进行神经肌肉松紧转换的训练,以求得全身上下、左右、前后和四面八方意力在矛盾相争中所达到的平衡、均整、协调,浑然一体的力量。即所谓的“浑圆力”。  相似文献   

12.
意拳腿法     
意拳在技击对抗时使用腿法一般都比较慎重。尽管腿的攻击有一定威力,但是别忘了“抬腿半边空”。  相似文献   

13.
被武术界许多人士称为“实战拳法”的大成拳近来在北京悄然热了起来。 大成拳又名“意拳”,是武术家王芗斋先生40年代创于北京的一种拳法。该拳一诞生,就以其具有强烈的技击性震动武林。另外,大成拳还提倡“从养生中求技击,从技击中求养生”,具有很好的健身功能。 就是这样一种实用性很强的拳法,从50年代开始,在长达30年的时间里受到排斥与压制,直到改革开放以来才又重新  相似文献   

14.
林泉宝 《武当》2010,(7):22-22
武当赵堡太极拳在一定程度上要求“不要用意”,“不用意”正是自然松弛的绝妙之法。赵堡先师走架时既轻松又自然,仿佛三尺罗衣挂在无影树上,和风之轻扬,柔顺之松净,这正是不用意之“耍拳”公式的效果。“耍拳”到一定层次,其任督二脉自然打通,此即道门所称之周天法。畅经通络,丹田随势而运转,这是太极拳内劲产生和发动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胡家戳脚拳     
单汝柏  马世良  孙劲 《精武》2010,(12):38-39
戳脚拳是中华武术百花园中不可缺少的一枝奇葩,因为各门各拳种在技击对抗中,都强调“拳是两扇门,专凭脚打人”,或是“拳打三分,脚打七”、“拳是两扇门,无腿不打人”,从这些名句中不难看出,在武术技击中缺少腿功是不行的。  相似文献   

16.
梅山拳术套路是以各种徒手技击招式为基本内容,模拟攻守进退的技击规律组合而成的整套练习形式。其动作简洁实用,风格古朴无华,结构紧凑,短小精悍。重桩法、手法,强调身如古树桩如山,手是刀枪脚是马,在开步出拳时,要求五趾抓地,落地生根,身随步转,拳随腰发,要手到、眼到、身到、步到、心到、意到、气到、力到手  相似文献   

17.
意拳又名“大成拳”,是一代宗师王芗斋先生于20世纪20年代所创。王芗斋先生在形意拳基础上,集众家拳术之精华,创立了意拳。实践证明,意拳具有极强的实用性,是优秀的现代实战拳术。 意拳可谓健身与技击双重并举,它的训练主要包括站桩、试力、走步、试声、发力、推手、散手等内容。 凡学习意拳者都要先从站桩开始。练习站桩应当明确三点:1.站桩应该掌握“意念”的运用;2.在意念的诱导下,统帅周身,自身各部建立“争力”,进而与外界建立“争力”;3.培养拳术力量(统称“浑元力”)。站桩是意拳的基本功,通过意念诱导,…  相似文献   

18.
鹰手拳又称“岳氏鹰手拳”或“岳式散手”,是一项融合踢、打、摔、拿,招式简单而劲力复杂的擒敌技法。实战技击中主张“手快打手慢”、“出手不见手,拳打人不知”、“出拳似珠炮、回手似钩杆”,劲力穿透敌背,临危不惧,进退有序,稳扎稳打,力争招无虚发,招招制敌。以己之长,克敌之短。贴身近战,敌愈近愈妙。出其不意,攻其不备,速战速决,战而必胜。  相似文献   

19.
所谓“拳架”,既指拳术动作,也指拳术套路。门派化的武术传承,主要依赖拳架团聚其传习人群。太极拳系亦然。目前,流传较广的太极拳架有陈式、杨式、武式、吴式和孙式。这五个太极拳流派不仅有着各自开山的传统拳架,也有着由其传人根据研习心得创制的新编拳架。近些年来,国家武术主管部门还组织有关专家,以五式传统套路为素材,以竞赛为目的,  相似文献   

20.
技击性是武术的本质特性,更是内家拳的精髓之所在。内家拳是相对于外家拳而言的,与外家拳相比,在技法上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都是战不过攻防,术不过奇正,形不过虚实,都是为了制人而不受制于人,但在技击原则上二者却有着明显的差别。文章通过对内家拳的五大技击原则,即不争先、以柔克刚、后发先至、柔化圆活、贵化不贵抗进行阐释和剖析,力图进一步深化其技击性,为内家拳的练习者在技战术方面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