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对“中国前卫搏击对泰国泰拳对抗赛”的比赛全过程进行了录像,针对双方队员在比赛中的技战术特点和比赛成绩,做了比较全面的分析研究,旨在为武术早日进入奥运,为我国警察搏击训练的改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文章通过对我国武术散打运动员参加K-1比赛的录像研究分析,对双方运动员在比赛中的技术水平、身体素质、心理竞技状态进行对比分析,找出我国武术散打运动员在K-1比赛中的的优势和不足,并试图找出原因,以期为以后中国散打运动员在K-1比赛取得更好的比赛成绩乃至成为K-1比赛的王者提供理论指导。同时促进我国武术散打的更新和完善、更快地与世界搏击运动接轨。  相似文献   

3.
杨亮 《当代体育科技》2020,(11):61-61,63
武术搏击对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要求较高,为确保运动反应能力的有效提升,增强武术搏击训练的质效,促进完善武术搏击运动体系的形成。在武术搏击比赛中,运动员的身体反应能力将直接关系到武术搏击比赛的结果,因此在日常的武术搏击训练中,加强对运动员反应能力的培训以此来提高其搏击的水平至关重要,具有探究分析的价值意义。本文着眼于实际,从多个维度出发,系统探讨武术搏击训练过程中运动员反应能力的提升方法,以期逐步构建起完备的武术搏击训练体系,全面提升现阶段武术搏击训练体系,切实满足现阶段武术搏击训练的相关要求,不断增强运动反应能力。  相似文献   

4.
与赵秋荣先生相识是在2001年的11月。当时我随中国前卫搏击队到泰国,采访中泰武术搏击和泰拳对抗赛。赵秋荣先生当时正在泰国,为了观看这场比赛,他特地推迟了行期。那场对抗赛,中国前卫队以1比4败北。赛后,在宾馆里,赵秋荣和前卫搏击俱乐部的马运芳教练探讨比赛的得失,研究中国武术与国外搏击术各自的特点。赵秋荣先生对中国武术那种关切的神态和焦灼的心情,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早在上个世纪的70年代,赵秋荣先生就活跃在中国武坛,他是广东队的武术运动员,在中国刚刚开始进行散打实验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2004"龙珠杯"铃木自由式滑雪国际雪联世界杯空中技巧比赛各国运动员着陆技术进行统计分析,并与我国的冬运会和锦标赛进行比较,旨在发现我国运动员较世界高水平运动员在着陆技术上存在的差距,希望能够为我国运动员在今后的训练和比赛中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中国学校体育》2014,(Z1):109-110
跆拳道是一项以手脚技术为进攻武器的对抗性体育项目,被称为"世界第一搏击运动"。在激烈的青少年跆拳道比赛中,人们容易看到的是青少年运动员强大的体能和精湛的技术及正确合理的战术运用,而他们良好的心理状态却不易被察觉或常被人们所忽视,但它往往是取得比赛胜利的关键所在。比如:有些青少年运动员平时技战术表现相当不错,但一到比赛中就发挥不出应有水平,竞技状态不佳,动作做不出,技战术运用不上,该胜的胜不了。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运动员"怯场"。因此,研究青少年运动员"怯场"的原因及如何克服就显的尤为重要。基于此,本文尝试着对跆拳道比赛中影响青少年运动员水平和能力发挥的"怯场"问题进行初步的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7.
终极格斗是起步较晚,近几年发展迅猛的搏击运动,它在脚踢拳打、膝肘重击的基础上加上了"地面技",融入了巴西柔术与日本柔术的元素,我国为武术大国,国内武术氛围浓厚,许多散打运动员成为终极格斗的人才库。所以中国终极格斗运动发展极其迅速,其中也出现了许多优秀的运动员。如著名散打教练员赵学军的高徒张铁泉、"东北虎"王冠、居马別克、张立鹏……最值得一提的当属目前人气最高的中国终极格斗运动员李景亮,中国专业搏击媒体《拳击时空》公布了首期中国综合格斗男子选手P4P前十排名榜单,在本期排行榜上,中国拳迷非常熟悉的"嘎子"李景亮排名第二。  相似文献   

8.
王悦 《中华武术》2007,(5):26-28
2007年3月31日下午,"英雄榜"五之遍地英雄在北京大兴星光影视园开战,共有16对来自不同搏击术的选手参加了这次MMA比赛,现场气氛热烈,散打名将宝力高、赵子龙均在比赛中战胜各自的对手。赛事通过QQ网络全程直播。综合搏击赛事"英雄榜"已经举行了五次,虽然这一赛事越来越吸引人们的注意,但是在中国,MMA还是一项新兴赛事。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一比赛,"英雄榜"综合搏击比赛总裁毕思安、著名散打教练赵学军、资深武术评论员刘普雷相聚畅谈,三人"煮酒论英雄"。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就人们关注的"英雄榜"比赛和综合搏击赛事表达不同的看法,发表精彩论述。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上官鹏飞事件为例,基于我国搏击赛事对选手保护的现状,通过对比国外高水平赛事,认为长期以来我国搏击赛事组织不规范、职业化改革反复、体制不健全等原因造成了对运动员人身安全最大隐患,从而为健全我国的搏击赛事体制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通过观摩河南省第十一届全运会大学生组排球赛女子丙组的比赛,对专业运动员、大学生运动员、体育学院运动训练专业学生在比赛中的的表现进行了多方面的比较,旨在为我国竞技运动的发展和高校"体教结合"的深入开展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1.
分析整理了第12届柏林世界田径锦标赛上我国男、女运动员比赛成绩,通过计算运动员发挥率,结果表明:运动员超常和正常发挥仅占59.38%,有40.62%的运动员发挥失常;田赛项目整体发挥水平高于径赛项目;女子运动员发挥明显优于男子运动员;同时分析了易地参赛不适应、教练员的比赛安排和赛前调控不合理以及运动员经验不足,是影响比赛发挥的主要因素.科学进行易地参赛调适与赛前调控,提高运动员世界大赛的"发挥率"与"成材率"是我国教练员与运动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现代足球愈来愈强调快速攻防转换,运动员的职责范围在扩大,比赛的速度在加快,双方不同场区的争抢对抗在加剧,对运动员的体能已提出了更高要求。 我国运动员的体能之差由来已久,它不仅使比赛缺乏激烈竞争的场面,而且阻碍了中国足球运动向更高水平的发展。其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具备全面体能的球员不多 体能的标准包括三个方面:1.速度和耐力。即奔跑能力和奔跑速度,它是保证比赛中完成技战术的基础;2.力量。它是保证技术动作的速率和突然摆脱的能力;3.协调性和柔韧性,它是  相似文献   

13.
拳击属于典型的智能类速度性项目.我国优秀拳击运动员邹市明在北京奥运会上荣获冠军,成为站在奥运冠军领奖台上的首位中国男子拳击运动员.当前,中国选手与世界顶级拳击运动员比赛的机会越来越多,比赛中表现出的竞技水平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小级别.通过国际比赛发现,我国优秀运动员与国外优秀运动员在身体素质方面还有一定差距.此外,就技战术的运用而言,我国只有个别运动员比较突出.运动员是训练主体,其运动水平和竞技水平直接反映训练效果.本文通过对邹市明的日常训练进行研究,旨为广大拳击运动员的训练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2002年12月7-9日,经过紧张对决,首届国际警察搏击大赛在京落下战幕,代表中国警察出战的中国搏击队以8:1的优势获得团体冠军。12月10日,国际警察搏击理事会筹委会在京成立。据该会筹委会秘  相似文献   

15.
跆拳道运动员的心理训练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跆拳道是一项利用拳和脚进行搏击的对抗性运动.它通过竞赛、品势和功力检验等运动形式,使练习者增强体质,掌握技战术,并培养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在训练和比赛中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跆拳道的高难度连环动作,通过身体各器管及中枢神经系统的严密配合是很难做到的.而往往有些运动员这方面欠缺,在比赛中就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情况,出现严重失误,影响了比赛成绩,造成终生遗憾.由此可见,对运动员进行合理的心理训练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96万基杯中国跆拳道锦标赛于1996年5月17日至19日在浙江金华市举行。这是我国第1次全国性正式比赛,共有33个单位278名运动员参加,男女分设8个级别,总比赛场次262场。对有关资料及现场技术统计分析发现,各级别比赛胜负双方每场平均比分为2.41:0.47,每场比赛最高得分平均为4~6分,与国际比赛相比比分较为接近。说明我国运动员在场上得分意识已逐渐增强,有些级别已与国际比赛基本相同。除男  相似文献   

17.
篮球运动以其独特的对抗性、趣味性和观赏性在我国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一场正式的篮球比赛是由运动员、教练员和裁判员三方组成的,三者的通力合作是保证比赛顺利进行的关键。运动员是比赛的主体,他们在场上的表现反映了篮球技战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教练员是比赛双方的场外指挥者,他们运筹帷幄,斗智斗勇,决定着场上技战术的组合和变化。而裁判员的职责正是为双方球队提供一个公平、公正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录像观察、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分析研究了北京奥运会柔道比赛冠军运动员比赛的综合情况,旨在为中国男子柔道的训练提供一定参考依据.结果显示:在比赛中追求比赛时间最短化和分值最大化是冠军运动员的显著特点;冠军运动员在比赛中技术使用率最高的依次是手技,足技、舍身技、腰技和固技,但成功率最高的分别是腰技和固技,尤其是袖钓技术在比赛中基本上以"一本"分值亮相.  相似文献   

19.
研究对象:对在河南郑州进行集训的多省散打和自由搏击运动员中抽取若干名,散打运动员50名,自由搏击运动员42名。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结果与分析1.运动损伤发生率散打运动员的损伤发生率略高于自由搏击运动员,但两者无明显差异。2.运动损伤部位散打运  相似文献   

20.
运用问卷调查、专家访谈和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我国普通高校赛艇运动的项目分布、组织管理、教练员、运动员、训练、学习和比赛的现状进行了深入调查.结果表明:我国高校赛艇运动队主要分布在经济发达省份的国家重点大学;管理主要以校方主导,体育部与运动员所在院系并行直接管理的二级管理模式;教练员主要来自于退役运动员;运动员的选拔主要通过体育特长生、校内选拔和与体校联合等方式;赛艇运动员的文化学习管理推行"体教结合"培养模式,目前其就业形势良好;我国高校赛艇队的比赛机会较少,比赛市场尚未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