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谋食”与“谋道”是高等教育变迁过程中一对历久弥新的矛盾,它们原本就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如何以史为鉴,中庸而非折中,接纳而非摒弃,则是当下中国大学理念诉求与创新中的新要求。“谋食”与“谋道”对于一所大学的和谐健康发展来说,是不可分割的两个部分,任何一方的缺失都将导致大学发展的不平衡。“谋食”是“谋道”的基础,“谋道”是“谋食”的必然发展,两者应该和谐统一,而和谐的大学理念必然能促进建立一种和谐的校园文化,发展具有和谐精神的大学人。  相似文献   

2.
孔子讲"君子谋道不谋食",并不是说君子只"谋道"而不"谋食",而是说君子毕竟不是生活世界的平凡人,应该有较"谋食"更高的"谋道"的追求。也就是说,孔子教人在"谋食"的物质生活满足的基础上,要争当君子,由凡及圣,实现"谋道"的精神超越。孔子这种"谋食"与"谋道"兼顾、以"谋道"升华"谋食"的生活价值观,在价值虚无、功利至上的今天,尤显弥足珍贵,值得珍视和阐发。  相似文献   

3.
作为"读书人",传统的"士"由于其独特的身份而享有种种特权,现代的"知识分子"作为公民则与其他社会成员平等地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中国读书人从传统到现代这一转型的核心则在于"职业化",也就是以创造和传播知识文化为其职业的人被叫做知识分子.虽然源于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的本质区别,传统的士与现代的知识分子存在着某些重要的不同,但是从精神血脉和文明传承方面讲,二者又在同一种历史传统中,所以与古代的士一样,今天的中国知识分子同样需要在谋道与谋食、优秀与成功、创造与时尚、君子与小人之间做出选择.  相似文献   

4.
谋圣张良     
胡序知 《山东教育》2005,(17):54-55
近代人以行业为类别,评出了中国古代的十几位圣人,张良的名字赫然列于其中,被冠为“谋圣”.与书圣王羲之、诗圣杜甫、医圣张仲景等人并列,令人肃然起敬,燃栈道瞒项羽、“约法三章”、立太子平韩信.到最后又从汉宫的信任危机中及时抽身,张良的每一着棋都想在常人三四步之前.其足智多谋令人叹服。下面,让我们撩开历史的面纱,认识一下这位颇具传奇色彩的谋圣的真面目。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谋”字在古文献中的用法分析及对“谋”字的古文字字形考证,认为“谋”字的本义应当是“贞问”。  相似文献   

6.
训诂方法中文训方法可以解释为“随文谋义”,也可以解释为互文见义、异文比较、文内自注等方法.文章对三种训诂方法加之详细考据和解释,并对文章自释功能、释词方式作出评价和概括,校定随文谋义的具体概念和知识结构,阐明其学术内涵和定义.  相似文献   

7.
【阅读导引】 为人处世是人类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内容,也是一个民族民族特色与文化个性的重要表征。中国人特别重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之“道”,遵循由“道”而形成的“德”,孔子倡导“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并以仁、智、  相似文献   

8.
广西的文化建设较其他先进省份存在较大差距,究其原因在于其地处偏远、开化较晚、人文不昌。这些主、客观条件限制了其文化的产生、生存与发展。目前建设“桂学”的现状表明有些方向值得继续深入研究、探索。因此研究陈弘谋著作及其代表性作品《五种遗规》在建设“桂学”、重拾广西文化自信的进程中有其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王军 《师道》2005,(5):19-19
在中国传统的知识话语中,有一种极其高贵的价值倾向:“忧道不忧贫”。大成至圣先师孔子云:“君子谋道不谋食。”(《论语·卫灵公》)古代君子对“道”的推崇,超越了人性本私的一面,集中地传达了先人精神深处对物质的回避与不屑。这种知识分子群落重精神轻物质,重品节轻实惠的精英取向,曾长久被后世奉为圭臬。教育是培养读书人即古代所谓“士”的地方。“士志卫道”,作为人类有史以来最辉煌的乐章和最伟大的创造,学校汇聚着社会太多的抱负、道德和良知,教育历来也是耻于言贫的。教育需要思考的问题太多:什么是教育?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教育如何…  相似文献   

10.
外语教学法应是由道、术、谋即教学理论基础、施教程序手法、方案总体设计等综合而成的有机整体。它的内部结构经常处于运动变化状态。道、术、谋是外语教学法整体构造中大层次的构架,在每一层构架上都相应的装嵌着具体的、功能各异的支撑性构件。  相似文献   

11.
行政咨询是领导者科学决策的重要环节,也是领导民主化的重要保障。谋断关系是行政咨询活动的核心,也是决策程序中的两个重要环节,断是谋的目的,谋是断的基础。在行政咨询中,要求正确处理科学专家、咨询机构与领导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正>"在其位就要谋其政",这可能是为官之道。其实,我觉得"谋"用在教师身上也非常合适。一个会"谋"的教师肯定会是一个受学生欢迎的教师。从毕业起怀着满腔热情走上三尺讲台,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地工作,感受到得是当教师的忙碌、充实与快乐。如何当好一个老师,以自己的德行去感染教育学生,我是从三个方面去努力走自己的"谋"教育人之路的。一、"谋"在感恩中与学生共成长从教十几年,我的青春年华洒满学校的每个角落,我  相似文献   

13.
反叛与僭越是两类不同性质的问题。反叛,是图谋危害皇帝权力及皇帝人身的行为,它是通过策划杀害或废黜在位皇帝,实现自立或另立,是对皇权的颠覆,僭越主要反映为超越礼制与等级界限,具体表现为行为的侵权。明文献对明宗室“谋逆”、“不轨”、僭越行为的定罪混淆,不仅是一个史观问题,而且一直影响到我们对这一问题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势者,态势、趋势也。语文教学中的“谋势”是指教师通过一定的教学策略,对教学环境、学生情感思维等发展趋势的调节控制,使之保持相对平衡,创设跟语文信息传输相协调的情境。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如何运用情势调控提高教学效率,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5.
“谋人”还是“谋事”叶怀祥最近,南方某省的主要领导在基层视察工作时谈到领导班子中的两种行为:“谋事”和“谋人”。他说:“如果一个班子不团结,不是在‘谋事’,而是在‘谋人’,谁的工作都不可能搞好”,“讲政治,很重要的是加强团结”,“班子之间、军地之间、...  相似文献   

16.
以“和”为美是我国传统的审美理想。它是中国古代早期的“中和”思想的历史的具体化。中国古典美学中的中和审美观又有温柔敦厚的“德”和与自然无为的“道”和的不同。“德”和与“道”和的互渗互补才共同构成了中国古代独具民族特色的古典美。  相似文献   

17.
遨游于历史长河,沐浴五千年的华夏文明,人驻足,心伫立,在历史文化的花园中观赏那一株株幽芳独放的“花”,不禁情思悠悠,思绪万千。梅——暗香浮动月黄昏在清王朝的专制统治下,读书人没有了“倚天仗剑观沧海,斜插芙蓉醉瑶台”的飘逸与洒脱,没有了兼济天下、泽被苍生的政治抱负,有的只是“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粮谋”的痛心现实。  相似文献   

18.
张艺谋在影坛呼风唤雨20多年,对于文学改编先后有三种截然不同的态度,而这三种态度使得其电影有着大相径庭的表现。从前期重视故事,到后期仰仗画面,张艺谋的艺术与商业之路是割裂的。其实,商业和艺术并不冲突,好看和内涵也不矛盾。失去了文学滋养的张艺谋,似乎沦为"赚钱机器",已经不会讲故事了。"后张艺谋时代"电影的所谓好看,仅限于视觉效果上。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传统的知识话语中,有一种极其高贵的价值取向:"忧道不忧贫"。大成至圣先师孔子云:"君子谋道不谋食。"(《论语·卫灵公》)古代君子对"道"的推崇,超越了人性本私的一面,集中地传达了先人精神深处对物质的回避与不屑。这种知识分子群落重精神轻物质,重品节轻实惠的精英取向,曾长久被后世奉为圭臬。 教育是培养读书人即古代所谓"士"的地方。"士志卫道",作为人类有史以来最辉煌的乐章和最伟大的创造,学校汇聚着社会太多的抱负、道德和良知,历来也是耻于言利的。教育需  相似文献   

20.
《谋攻》的中心论点,应该是本文的题目“谋攻”。说明如下: 第一段,从战略方面来论述“谋攻”的策略。第二段,从战术上论述了“谋攻”的方法。第三段,论述了将帅的重要作用。将帅之所以重要,是由于将帅能以“谋攻”取胜,使国家强盛。肯定将帅的作用,就是肯定“谋攻”的原则。第四段,论述了“知胜之道”,进而总结出“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科学论断,这是对谋攻思想的科学概括,从而强调了“谋攻”的意义。围绕中心论点,文章从四个方面逐层论述,把“谋攻”的策略、方法、原则、意义等阐明得透辟而深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