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45年9月2日,在东京湾美国战列舰“密苏里号”上举行的日本投降仪式,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结束。这一历史事件发生后,各国记者陆续发出大量报道,霍默·比格阿特的这篇报道是较早的一篇。它以凝炼、深刻地表现了这一历史事件的本质而著称。一些美国新  相似文献   

2.
1945年9月2日,在东京湾美国战列舰“密苏里号”上举行的日本投降仪式,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结束。这一历史事件发生后,各国记者陆续发出大量报道,霍默·比格阿特的这篇报道是较早的一篇。它以凝炼、深刻地表现了这一历史事件的本质而著称。一些美国新闻界人士称它是“第一流的报道”。每一个记者,当他要报道重大事件时,都会首先考虑要报道什么。在“密苏里号”上举  相似文献   

3.
当新闻记者,都要有一种志向,一种追求。这种志向和追求,不是表现在一时一事上,而要贯穿其新闻生涯的全过程,那就是写出好作品来,也就是说要写出在当代有影响、在历史上有价值的作品,它不是“易碎品”,而是传世之作。 在去年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五十周年之际,有一篇新闻作品被人们重新提起,那就是五十年前新闻记者朱启平写的《落日》。1945年9月2日上午,在日本东京湾内的美国超级战舰“密苏里”号上,日本签降代表在投降书上签字向联合国投降。作为随军记者,朱启平在离开日本签降代表约两丈的地方,目睹了这一历史事件,并撰写了脍灸人口的新闻通讯《落日》。这篇原载《大公报》的通讯文情并茂,被新闻界公认为传世之作。  相似文献   

4.
《华尔街日报》是创刊于1889年的美国财经专业类大报,由美国道·琼斯公司出版。该报政治上拥护共和党,以企业界人士为主要读者对象,以刊登金融和贸易新闻为主,在纽约、芝加哥等十几个城市出版。1976年,该报与香港《南华早报》、《日本经济新闻》、新加坡《海峡时报》、马来西亚《新海峡时报》等4家合股,在香港出版了《亚洲华尔街日报》。 所谓《华尔街日报》式新闻,是《华尔街日报》头版上常  相似文献   

5.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发表投降诏书,宣布向盟国无条件投降。至此,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战争终于结束。日本投降签字仪式同年9月2日于美军“密苏里”号战舰上举行。当日,云集在东京湾美国“密苏里”号战舰上,亲睹日本投降签字仪式的全球数百名记当中有三名中国记,他们是:《大公报》记朱启平、黎秀石和中央通讯社记曾恩波。他们作为中国千千万万新闻工作的代表亲历了这一历史性的时刻。  相似文献   

6.
秦莹 《青年记者》2017,(30):42-43
研究概述 品牌全球传播的兴起和媒介化与消费文化的发展,是伴随着全球化的深入而进行的.从马歇尔·麦克卢汉的《地球村——战争与和平》(1969),到兹比格纽·布热津斯基的《两个时代之间》(1969)和美国经济学家西奥多·李维特(Theodore Levitt)提出“全球化”概念,认为“技术和全球化是塑造世界的两个动力”开始,“全球化”就一直被争论和滥用而失去了一部分解释力,①其中尤以文化全球化的争议最大.不可否认,跨国公司主导的国际品牌传播带来的文化冲击是导致产生争议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贵刊82年3期登了一则资料《美国报纸的诞生地》,文中说,有一个叫本杰明·赫恩的英国出版商,“创办了一份报纸《公共事务》。这张美国历史上的第一份报纸,只出了4天就被禁止了。”但据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甘惜分同志著的《新闻理论基础》一书说,“本杰明·哈里斯出版的《国外与国内公众事件报》,报纸只出了  相似文献   

8.
蓝鸿文 《军事记者》2003,(11):54-55
1949年2月1日出版的《人民日报》(对开4版),一版头条地位刊出一条振奋人心的重大新闻:北平和平解放。新闻的标题是:以和平方法结束战争(引题)北平宣告完全解放(主题)国民党军已全部出城外听候改编(副题)一版除报头外,共6栏。当时的人民日报为竖排,北平和平解放的新闻题文各4栏长,大字标题,在版面上相当引人注目。一版围绕北平和平解放的新闻,还有《和平结束北平战争经过》、《北平介绍》。另外,还刊出两条新闻:《中国农工民主党领袖揭露南京伪政府假和平阴谋》、《中国致公党发表对时局通电》。北平和平解放的新闻,电头用的是“新华社陕北31…  相似文献   

9.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发表投降诏书,宣布向盟国无条件投降。至此,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战争终于结束。日本投降签字仪式同年9月2日于美军“密苏里”号战舰上举行。当日,云集在东京湾美国“密苏里”号战舰上,亲睹日本投降签字仪式的全球数百名记者当中有三名中国记者,他们是:《大公报》记者朱启平、黎秀石和中央通讯社记者曾恩波。他们作为中国千千万万新闻工作者的代表亲历了这一历史性的时刻。朱启平:留下新闻史上“状元之作”《大公报》记者朱启平的名字或许已经不为人知,但是他笔下记录的一页页历史风云却时常被提起。由于在二战中对国…  相似文献   

10.
《传媒》2002,(4)
自“9·11”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后,美国每周出版的新闻杂志的销售量都有增加。《时代》周刊和《新闻周刊》在报摊的销售量增加了80%,《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的销售量增加了42%。这是美国报刊发行审核局(ABC)2月15日公布的数字。它是截至200年12月31日6个月的平均统计数字。  相似文献   

11.
美国新闻学家麦尔文·曼切尔在《新闻报道与写作》一书中指出:“记者的第一个写作信条是要表现,不要叙述。平铺直叙,会使读者或听众处于消极的地位,而表现,就会使之身临其境。”他还引用列夫·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的创作体会:“我不去陈述,不去解释,我只是去表现,让我的主人公们替我说话。”这种让主人公自己去表现的手法,用在新闻写作上,就叫“新闻故事化”。普利策新闻奖获得者美国记者富兰克林说:“用故事化手法写新闻,就是采用对话、描写、场景设置等,细致入微地展现事件中的情节和细节,实现事件中隐含的能够让人产生兴奋感、富有戏…  相似文献   

12.
新闻媒介同赞助搅在一起,模糊了新闻与广告的界限,公众对新闻媒介的可信度产生怀疑。有人认为这是商品经济中不可避免的现象,也有人大声疾呼要维护新闻的真实性和报刊的严肃性。中国有这种情况,西方国家也有这类现象。 1975年,美国一家名叫泽罗克斯的复印机制造公司曾资助发表在美国《老爷》杂志上的一篇长达23页的特稿《美国游踪》,付给此稿的作者美国著名作家和记者哈里森·索尔兹伯里稿费和其他开支5.5万美元,公司还在《老爷》杂志上刊登11.5万美元的广告,不意随之引起一场风波。美国著名作家怀特在报上撰文就此事提出异议,认为公司不应采取这种手段来促进其商业利益。泽罗克斯公司立即致函怀特,问他为何  相似文献   

13.
周立顺 《青年记者》2006,(23):64-65
“黄色新闻”这一名词来源于约瑟夫·普利策与威廉斯·伦道夫·赫斯特之间发生的报纸的竞争。普利策一直被看作是美国现代报业的奠基人。他凭借《圣路易电讯报》发家,在1883年到纽约买下了《世界报》,并很快把它从一个濒临破产的报纸发展成一家纽约最受欢迎的报纸。普利策在《世界报》的经营上采取了两条路径。一是注重严肃的言论和报道,揭露时弊,反映民情,提倡改革;另一方面又采取煽情主义和耸人听闻的手法,大量刊登社会新闻、警示新闻。当时的《世界报》的星期日版有个著名的连载漫画《霍根小巷》,主人公是个穿着黄袍子的小孩。作者借“黄…  相似文献   

14.
短波     
▲里根政府正考虑对《华盛顿邮报》《新闻周刊》《华盛顿时报》《纽约时报》和《时代周刊》等五家新闻机构提出刑事诉讼,因为他们发表了有关美国搜集情报工作的秘闻,尤其是美国拦截通讯工作,泄露了美国破译通讯密码的能力。这在美国报业史上还是第一次。中央情报局长凯西指出,这些新闻机构违反了1951年的一项立法规定:透露或发表美国或任何外国政府的通讯活动情况,或有关密码、解密码的新闻是非法的。(李代文) ▲美国一年一度的乔治·波尔克新闻奖于4月8日颁奖。波尔克新闻奖是1949年由长岛大学首先发起的,  相似文献   

15.
这是美国新闻史上最有名的一篇社论。虽然距今已有98年,但是,在美国,每当圣诞节来临,“各地的报纸、杂志,总要重新刊登一次。” 它也是世界新闻史——新闻“博物馆”里的珍品。在日本,专门将它翻译出来,出了一本装帧精美的小书,1977年问世,1985年第41次印刷,1986年改装后又印了37次。大人小孩都在读。 这篇《纽约太阳报》的社论,出自记者弗郎斯·比·恰奇之手。《纽约太阳报》是美国最成功的一张大众  相似文献   

16.
日本裕仁天皇逝世及其后的葬礼,成了当时世界上的一大新闻报道热点。在众多的文章中,《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周刊上的一篇文章《缺点什么的日本》,显得别具一格。这篇文章为日本天皇的葬礼而发,但却从日本广岛的和平纪念博物馆落笔。“在广岛博物馆中,而且可以说在广岛市,乃至全日本,都少点什么。那就是对这前因后果的说明。直到今天,日本人似乎都还认为原子弹是上天对他们的一种罚不当罪的惩处。”  相似文献   

17.
翻开报纸,“记者日记”、“记者手记”、“采访札记”等日记体新闻专栏频频见诸报端,日记体新闻不仅受到业内人士青睐,也越来越引起受众的关注。从中国黄远生的《新闻日记》、王匡的《南征散记》,到美国H·C·比辛格的《坠落中的客机》、获得过普利策奖的戴维·祖基罗的《生为南非黑人》,这些日记体新闻声名远播,  相似文献   

18.
从19世纪30年代开始到20世纪30年代,英美两国相继出现一些售价仅为一便士或一美分的廉价报纸,这些报纸在政治观点上鼓吹超党派、超政治,除广告外,主要刊登一些社会新闻和黄色新闻。当时具有代表性的这类报纸有美国的三大“便士报”:本杰明·戴1833年创办的《纽约太阳报》,J·C·贝内特1835年创办的《纽约先驱报》,霍利斯·格利莱1841年创办的《纽约论坛报》和英国北岩1898年创办  相似文献   

19.
美国进步新闻记者、纽约大学亨特新闻学院教授詹姆士·阿伦森,今年年初应聘来华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英语新闻写作专业的研究生讲授新闻学。阿伦森在美国从事新闻工作已将近四十年。他出生于美国东北部的波士顿,早年毕业于美国哈佛大学,后入哥伦比亚新闻研究院,获硕士学位。他曾先后在《波士顿晚报》、《纽约时报》、《纽约先驱论坛报》和《纽约邮报》当记者和编辑。一九四八年,他与英国人贝尔弗雷基共同创办《国民前卫》周报,任总编辑。  相似文献   

20.
王敏 《中国地市报人》2011,(11):104-105
隐性采访由来已久。早在1890年,美国女记者内利·布莱(真名为伊丽莎白·科克伦)假扮精神病人住进布莱克韦尔岛精神病院,调查病人受虐待情况,并写了3篇长篇报道,以《疯人院的10天》为题在《纽约世界报》上发表,产生了巨大的反响。这是世界新闻史上较早的有影响的隐性采访,被奉为隐性采访史上的经典之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