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关于资本主义萌芽问题,学术界对萌芽的标准有不同的解释。一种观点认为,为了获取利润而出现的私人雇佣关系,就表明资本主义出现。由此得出的结论是:16世纪初,甚至是15和14世纪,资本主义在中国和西欧就出现了;还有一种观点:为了获取利润的私人交易关系的存在,标志着资本主义的出现,认为12世纪资本主义萌芽在西欧已经存在。经济学家厉以宁教授在所著《资本主义的起源———比较经济史研究》一书中,对资本主义萌芽标准问题作了很好的阐释。他认为,资本主义是一种特定的社会经济制度,在这种社会经济制度下,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雇佣工人进行生产,…  相似文献   

2.
资本主义萌芽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最初形态,由于五种生产方式理论的窠臼以及受西方争取平等的民族情结和伟人情结等因素的影响,中国学术界对资本主义萌芽理论的认识处于误区之中。中国古代社会不具备资本主义萌芽的土壤,资本主义萌芽的两大标志即商品经济和自由雇佣劳动不能照搬到中国。因此,"资本主义萌芽"理论不适用于中国。  相似文献   

3.
论邓演达的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演达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经历了一个过程。1909年至1927年7月,他提出了中国革命的前途是非资本主义,向着社会主义路途上走,并指出了实现这一目标的基本力量,这标志着邓演达社会主义思想的萌芽。从1927年7月至1931年7月,邓演达对中国革命的前途为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实现社会主义及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系统的论述,标志着邓演达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形成。  相似文献   

4.
杨益 《历史学习》2004,(11):6-6
许多高一学生在学习《(中国近代现代史)上》(2002年审查通过必修本)关于中国近代资本主义产生时,容易出现一种误解,即认为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的产生是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的继续。而产生这种误解的原因是没有准确理解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和中国近代资本主义间的关系。而要弄清二的关系,就必须把握好教材中的两个问题:第一,外国资本主义入侵摧残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截断了其独立发展的道路;第二,中国近代资本主义产生的真正原因。  相似文献   

5.
“中国资本主义萌芽”问题是20世纪中国史研究中研究持续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历史问题之一,这一概念至今仍被各种版本的中学历史教材普遍采用。20世纪30年代,部分马克思主义学者开始提出“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问题,引起了史学界的讨论。50年代,这个问题作为中国史研究的“五朵金花”之一,受到特别的重视。80年代。史学界在“文革”后继续研究这一问题,90年代初有过短暂的沉寂,但是讨论、研究迄今仍未结束。  相似文献   

6.
资本主义萌芽问题曾是我国史学界研讨的“五朵金花”之一,关于这一问题史学界进行过若干次较大规模的讨论,但讨论多以中国明清社会为对象,且由于对“资本主义”这一关键名词的概念认识的分歧,因而在这一问题上的讨论引发了诸多争辩。本文将对“资本主义”一词进行概念论证,然后把它放在16世纪英国手工业发展这一具体历史环境中进行考察。英国是世界上最早步入资本主义的国家之一,而16世纪正是英国社会的转型时期,农业、手工业都出现了较大变化,社会结构重新分化整合,新旧势力交错并存,在这一复杂的环境中孕育出的资本主义萌芽进行蓬勃生长。因此,对这一时期的资本主义萌芽研究无疑具有典型意义。  相似文献   

7.
因讨论“红楼梦”研究问题而引起历史学界对红楼梦时代背景的探讨,这不仅对这一著作的本身具有重大意义,更重要的对我国资本主义生产萌芽的发展情况将会得到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从目前讨论的情况看来,对明末清初封建社会中资本主义生产萌芽的问题大致有三种看法:(一)认为当时还是完整的封建社会,并无资本主义生产萌芽的出现。(二)承认当时已有资本主义生产萌芽出现,但又认为它还是刚刚产生,对封建经济的破坏甚而对满清封建政权统治力量的盛衰消长,还没有也不能起多大的作用(三)认为资本主义生产萌芽不仅已产生,而且有了相当的发展,作为资本主义经济代表者的市民阶层的前身已在政治舞台上出现;思想上提出了自己阶级的要求;行动上也表现出自己的力量。有的同志并认为当时中国社会已进入资本主义的“所谓原始积累时期”、或“从经济观点看,已是资本主义的‘所谓原始积累时期’”了。  相似文献   

8.
自20世纪30年代全汉升开创性地发表《中国行会制度史》后,学术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并未得到深化与广化,建国后,伴随着学术界对资本主义萌芽问题的讨论,行会制度才又重新成为学们笔下的探讨热点,“但令人遗憾的是,行会在许多人的眼中只不过是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的‘伴娘’。它  相似文献   

9.
封建社会后期,是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发展,封建经济开始解体的历史时期。西欧封建社会在十四、十五世纪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中国封建社会最迟在清代康熙年间也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标志着西欧与中国分别进入了封建社会的后期。无论是西欧,还是中国,在封建社会后期商业资本都日趋活跃。但是,西欧封建社会后期的商业资  相似文献   

10.
关于中国农业资本主义萌芽的问题,由于资料缺乏,目前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本文拟就福建农业资本主义是怎样萌芽的,以及它的形式和特点,试作初步的探索,以正教于同志们。马克思指出:“农业以外的资本主义生产的一般发展”,是农业资本主义产生的必要前提。我们要探索福建农业资本主义的萌芽,就得先了解宋元以来福建商品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明代后期工交领域资本主义萌芽的状况。  相似文献   

11.
吴励生 《天中学刊》2014,29(6):5-10
许总有关“宋明理学与中国文学”的深入研究,体现了从思想史的视角切入,从宋代的国家哲学观照到元、明、清长时段交替反复着的中国文学史进程展示的宏观视野.许总的文学史研究兼顾时代、文体和源流之考辨,更融会贯通学术史、思想史、文化史,最终汇流于文学史.许总的这一研究理路与研究成果的取得,不仅有利于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对当下文学的理论现实和创作现实同样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从 1 934年发表《中古时代之中国佛教寺院》起 ,何兹全先生已经走过 6 7年的学术生涯。为论证中国中古社会的性质 ,他撰写了一系列中古社会经济史论文 ,并创立魏晋封建说 ,与此同时也形成了他治学的一大特色 :始终关注重大史学问题 ,注重学术创新。此后 ,何先生执着于探索中国古代社会发展道路 ,1 989年出版的《中国古代社会》一书 ,就是他长期艰苦探索的阶段性总结  相似文献   

13.
颜崑阳教授是台湾知名学者,在文学创作、学术研究、教育实践等领域都取得了很大成就。其文学创作主要成就在于古典诗与现代散文,古典诗深得李商隐的神韵,散文之诡奇者甚得庄子寓言的形式与理趣。他的学术研究从早期的李商隐、庄子等专门研究逐渐转型到后期普遍性的文学理论研究,整合了哲学思想和文学创作实践、批评,在中国诗用学、中国古代文学史理论、中国古代文体学、中国人文学方法论等众多学术领域都有独特创见。教育实践方面,颜崑阳具有深切的教育关怀与实践精神,在大学教育、民间讲学和家庭教育等方面都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4.
辞格理论研究是汉语辞格研究中的薄弱环节。王希杰对辞格理论作了深入而又系统的研究,他对辞格的性质、辞格系统的整体分类、辞格形成基础、辞格的价值和功能、辞格运用的原则等理论问题的论述就具有独特的视角和建设性,对解决当前辞格研究中的诸多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王炳社教授的《中国音乐隐喻史》一书,从音乐隐喻的角度对中国古代音乐历史中的音乐现象之隐喻内涵进行了深入发掘阐释。该书运用交叉学科的思路和方法,多维度挖掘音乐艺术思维特征。其研究音乐隐喻的切入点丰富多样,对传统音乐隐喻内涵的解读颇具开放性,为品读"弦外之音"提供了更多可能,所得结论颇具启发性。撰者牢握"声音之道与政通"的主线,凸显了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本质特征,为我们深刻理解中国古代音乐文化及其发展轨迹带来了新的契机和可能。  相似文献   

16.
傅衣凌教授是中国社会经济史学的主要开创者。傅先生毕生的学术贡献,在于他对于中国社会经济史的研究工作,力图通过深化地域性的细部考察和比较研究,从特殊的社会经济生活现象中寻找经济发展的共同规律。他建立了从研究新、旧的两种因素的矛盾变化来把握社会经济的实质和把社会经济构成和阶级构成、阶级斗争联系起来考察的两个基本研究构架。而他的所有研究构架和研究结论,无不都是从区域性微观分析和区域间的比较分析的基础上总结提炼出来的。这种从局部到一般,又从一般回到局部的研究理论与方法,可以说是傅衣凌先生从事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的精髓所在。  相似文献   

17.
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张舜徽先生发表了一系列讨论古籍整理、历史文献研究的重要论文,在学科研究对象、研究任务、研究方式和路径等方面,阐发了历史文献学学科的深层理念。他于1982年出版的《中国文献学》,从基本理论、文献学史和研究方法三个部分,构建了文献学的学科体系;其中许多创新见解,突破了以往的成见,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有的至今仍是文献学学科有待努力的目标。在学科建设的具体实践中,张先生通过建立博士点和研究机构,特别是创建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创办学术集刊、倡导优良学风等实际工作,为中国历史文献学的学科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8.
服虔是我国东汉末期著名的经学家和语文学家,他对《左传》的研究在经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但其主要成就还表现在对传统语文学的贡献上,其《通俗文》对我国的文字学影响巨大。着重论述了《通俗文》的成书、流传、内容、价值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赵荣光先生是中国饮食文化从饮食史研究到食学建构重大转变的主要奠基人,其饮食文化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赵荣光先生倡导、身体力行的中华食学研究,已经从单纯的饮食史研究、烹饪研究,扩展到了饮食思想、地域饮食、饮食礼仪、不同阶层饮食、饮食传播和交流、饮食安全等领域。他开创了与国际饮食文化界对话、交流、合作的新时期。其倡导及开启之功,使中国饮食文化研究有了今天的繁荣局面。  相似文献   

20.
姚伟钧先生长期从事中国饮食文化研究,尤其对中国饮食礼俗的研究贡献卓著。他的《中国传统饮食礼俗研究》一书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被誉为中国饮食礼俗研究领域的一部拓荒之作。该书出版后,姚伟钧先生仍不断开拓中国饮食礼俗研究的新领域,在民间饮食礼俗、民族饮食礼俗等领域取得了不少新的研究成果,在学术界产生了较大影响,对中国饮食礼俗研究作出了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