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孙琳 《集宁师专学报》2009,31(2):40-43,52
梵高的绘画在色彩上表现出非凡的创造力,他对色彩的运用和表现是他众多绘画特点中最有价值的方面。本文通过对梵高当时外部条件和内心世界的剖析,并从色彩学的角度研究归纳了梵高色彩艺术的一些特征,以更深入地探究他在色彩艺术方面的独创性。  相似文献   

2.
薛淑静 《文教资料》2014,(16):80-81
绘画是一种艺术实践活动,运用线条、色彩、造型和构图,依据一定的形式法则进行搭配组合,完成传达精神内涵的任务。正是基于这一特殊的表现方式,画家才能将情感依托于绘画语言,在作品中折射出人与客观世界种种简单、复杂乃至扑朔迷离的关系。本文通过情感与色彩的关系;色彩之情感表现的历史效应;色彩语言的情感意义三个方面,阐述色彩语言的情感及其在绘画当中的表现。  相似文献   

3.
色彩作为绘画艺术的外在表现形式,承载了整个绘画艺术的情感,情感也是色彩组合的最终归宿.文章分析了色彩的演变与发展,阐释了色彩与情感的双向关系.如何让色彩与情感达到完美结合,最重要的就是让情感与色彩共生,从而实现内心与艺术的合一.  相似文献   

4.
色彩是绘画的基本要素之一,是绘画中不可或缺的审美元素。色彩作为一种个性鲜明的艺术语言,从后期印象派开始逐渐摆脱了对素描的依附,更多地是作为画家情感表现的物质载体,它拓展了艺术表现的思路,给了画家更自由的表现空间。  相似文献   

5.
一、色彩的情感因素 "美丽的东西都是有色彩的",这是诗人泰戈尔说的一句话.生活中,人们对色彩的感觉是美感受中最大众化,最普通的形式.色彩没有国界和种族之分,它是世界性的.色彩所抒发的情感是全人类的,但又是最私人的,它所表达的确又是个人最内在的心绪.  相似文献   

6.
谢晶 《林区教学》2008,(7):166-167
人类现代世界色彩文化,包容了人类原始生命自发的色彩本能和民族集体色彩同性。通过对色彩的情感作用和艺术表现的分析,让色彩深触人们的心灵最深处。用眼睛能动地去抓住自然最易消逝的色彩感受,实现以感觉为主的绘画色彩形式。总结色彩规律,揭示色彩表现性。在自然中不断获取灵感,应用色彩于各种艺术领域,享受着丰富色彩的创造性愉悦。  相似文献   

7.
色彩观念经过历代艺术家漫长时间的努力与探索不断地发生变化。如今,色彩不仅是一种绘画语言,更是艺术家情感表达的重要手段。本文从色彩与情感表达的关系入手,在充分分析绘画中色彩的情感表达共性和个性后,探讨色彩对于艺术家情感表达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色彩的情感     
无论从色彩的物理性质,还是从色彩现象的生理意义来说,色彩本无感情内容。但色彩呈现在我们面前时,总是通过视觉影响我们的情绪、心境、思想、行为等。那么在进行完造型活动后,正确和准确地使用色彩是非常重要的。既能反映绘画的色彩特征,又能表达人的情感和思想。  相似文献   

9.
色彩的情感     
无论从色彩的物理性质,还是从色彩现象的生理意义来说,色彩本无感情内容.但色彩呈现在我们面前时,总是通过视觉影响我们的情绪、心境、思想、行为等.那么在进行完造型活动后,正确和准确地使用色彩是非常重要的.既能反映绘画的色彩特征,又能表达人的情感和思想.  相似文献   

10.
梵高是绘画艺术史上的大师,他从色彩把握、线条运用等方面都提出了自己的绘画美学理念,为表现主义绘画开辟了新的道路。想要了解一个真实的梵高,应从梵高生活的时代背景入手,分析他对艺术定义的界定、对现实与艺术思考,方能窥见梵高绘画美学思想和艺术实践相结合的理念。  相似文献   

11.
色彩是影视作品构成中重要的元素,是一种不可或缺的艺术表现手法.色彩本身是没有喜怒哀乐的,是因为人的人身阅历的烙印,才使得人们对色彩有了喜与悲的比较,色彩的表现含义也变得丰富起来.  相似文献   

12.
艺术功能论是马尔库塞美学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既具有极端的审美乌托邦色彩,又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他的基本观点是:艺术和审美具有把人与普遍人性从现实原则的束缚中解放出来的功能;艺术和审美具有超越现实和变革世界的造反或革命功能。  相似文献   

13.
古埃及时期的艺术风格至今在世界艺术史上都占有不可动摇的地位,主要体现在造型特征、色彩表现等方面,而建筑和壁画在古埃及的艺术门类中相对具有代表性,集中体现出那个时期艺术的精髓,也为后世其他民族的艺术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隐喻作为一种重要而普遍的语言现象和思维方式,在人类的精神生活中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在人类早期,人们在原始思维的支配下利用隐喻方式来命名、组构世界,使世界成为人的世界。人与世界的分离与对立是人类进步的结果,也是不可避免的结果。但人们利用隐喻不断建构事物间的关联,从而在观念上建构出一个人与自然相统一的“一体”的世界。隐喻的具象性与象征性不断诱导、促使人们思考与探索现象背后的东西,隐喻本身对现实的超越,陆为人们的思维创造提供了自由空间。隐喻不仅仅是一种“外在的雕饰”,而且是一种艺术手法甚至是艺术内容。人们从中可以获得审美快感。  相似文献   

15.
中国漆艺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世界漆艺的源头,对世界漆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她有着“气韵生动的线”、“精彩绝艳的色”,是“宇宙生命的象征”和“上古东方的现代派绘画”;有着极强的防水、防蛀、防腐和装饰的实用价值。她品类繁多、用途广泛,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  相似文献   

16.
生活是艺术无尽的源泉,任何伟大的艺术无不产生于艺术家对生活的挚爱。艺术家要热爱艺术,更要热爱生活,这是肯特现实主义的艺术观,是肯特艺术世界的真谛,更是肯特对生活的热爱和他伟大人格的体现。真正的艺术不是简单的流于表面形式,而是打动人的心灵、唤醒人的感情,这才是艺术的目的。肯特力求寻找明确的、通俗的艺术表现,追求普通民众所能了解和接受的艺术语言,置身与自然界之中,直接地、全面地观察生活,描绘自然界看到的形象,舍弃无关的细节,选择最重要、最典型的事物,表现激动人心的东西。肯特对现实生活的热爱,对艺术的真诚探索,应当成为每位艺术工作者共同的追求。  相似文献   

17.
《白毛女》1945年公演的成功拉开了它作为革命文艺传奇经典的序幕。作为20世纪下半叶公演次数最多、影响最为广泛的革命文艺作品,它是延安时期文艺与政治、革命艺术与传统艺术相互碰撞、相互融合的成果,是革命文艺工作者与人民群众紧密结合的成果,是历史与时代的产物。在阶级斗争和民族斗争的过程中,《白毛女》敏锐觉察党和人民的意识形态诉求,揭露社会主要矛盾,以文化的力量成为革命斗争中的有力武器,对现实社会产生不间断地持续性影响。从革命文化的视野剖析革命进程中《白毛女》的文艺特点,不仅有利于探析革命文艺与人民、与传统艺术的关系,更有利于探析革命文艺与革命实践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8.
“艺术精神的掌握”是人对世界掌握方式中的一种独特方式,作为文学艺术的本质规定,它也是文学艺术区别于其它意识形态形式的重要标示。其内涵既体现在认识论方面,同时也体现在实践论方面,它不仅包含着艺术认识的方法,而且包含着艺术实践的方法。艺术精神的掌握不仅指向对世界的认识、理解,还指向艺术作品的构思与表达,也即创作。这一命题的理论依据是人类有史以来全面丰富的文艺实践。因此,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从人与世界的关系及文艺自身的本质规律的角度提出“艺术精神的掌握”这一科学命题,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郑州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其悠久的雕塑艺术历史和丰富而光辉灿烂的雕塑艺术遗产,不仅在中国,乃至在世界美术史上都占有一定的地位。郑州地区古代豕的雕塑,可谓古代雕塑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华夏先民智慧的结晶,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华文明发展的历程。  相似文献   

20.
重彩画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成就 ,并以此卓立于世界美术之林。但自元初清末的七百余年间 ,却几度沉沦、日渐衰微。近现代以来 ,始得以复延 ,及至当代 ,更有了长足的发展与质的提升 ,堪称重彩艺术的中兴盛世。然而在中西绘画激烈碰撞并相互融合的艺术潮激流中 ,重彩艺术的可持续发展及价值取向又面临新的抉择与亟待解决的问题 ,这是每一个有志于重彩画的续承与创新的人都要面临的现实。而以史为鉴、鉴古知今 ,今应胜古 ,古能开今的治艺态度与方法。将会给我们以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