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核心阅读:所谓知情权,是指群众获得有关公共领域信息的权利.在新闻传播领域,是指公民通过媒体获得有关新闻信息的权利,包括公民有权通过新闻媒介获得有关政治、经济、文化、娱乐等新闻信息,满足其精神文化需求,也包括公民有权通过新闻媒介对国家重大事务以及公职人员进行监督.让人民群众了解真实情况,满足人民的知情欲,尊重人民知情权,这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一个重要思想.  相似文献   

2.
《新闻导刊》2009,(4):20-20
所谓知情权,又称知晓权、获知权,是指公民有知悉、获取社会资讯、公共信息的权利和自由。说得直白一点。就是指公民有权知道他应该知道的事情。知情权包括社会知情权、政治知情权和自身知情权,知情权是公民从事政治、经济、文化和个人生活的磐要条件之一,是公民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的基本前提。.  相似文献   

3.
档案开放利用中涉及的隐私,是指档案机构所保管的档案中有关个人利益或专属个人特征的,且权利人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人信息。其主要内容包括:(1)隐私保密权,即档案中个人生活信息不被他人非法知悉的权利。权利主体与公众无关的个人信息和资料,权利人有权不对外泄露。(2)隐私维护权,是指权利主体有权禁止他人非法知悉、收集和传播涉及个人隐私的档案,  相似文献   

4.
“有偿新闻”的要害在“有偿”。“有偿”的范围十分广泛,如果从政治经济学和社会学的角度来看,有四类“有偿”,即政治(权利)有偿、经济(物质)有偿、人情关系有偿。还有一类,则是这三者的结合:政治、经济、人情的多重利益有偿。由此可见,“有偿新闻”可分为四类:“政治有偿新闻”、“经济有偿新闻”、“人情有偿新闻”、“多利性有偿新闻”。为了获得政治权利上的某种报偿,新闻媒体或媒体中人提供传媒和新闻形式为他人所用,这就是“政治(权利)有偿新闻”。这种新闻在西方新闻界是存在的。这类“有偿新闻”的制造者,为有权有…  相似文献   

5.
论我国的舆论监督法律制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我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 不断深入发展,尤其是近几年来,关于加强舆论监督的呼声日益高涨,我国的许多法律、政策、规范性文件,均不同程度地规定了公众的舆论监督权利。本文将探讨我国现有的舆论监督法律制度,并为进一步完善我国的舆论监督法律制度提出若干建议。 舆论监督的涵义 舆论监督,是指公众通过传播媒体对国家、社会公共生活进行评论、批评以表达意见和建议。这是公民的一项宪法权利。它的宪法根据在于:国家的权力来自人民的授权,人民应该有权监督国家权力的行使是否得当。人民监督国家的途径有多种,例如通过人民代表…  相似文献   

6.
新闻自由是现代民主与法治的必然要求,是保障公民政治参与、造就健康社会生活的有效手段,许多立宪国家以保护表达自由的方式对之加以规定。如美国宪法修正案第1条规定:“国会不得制定限制言论、出版自由的法律。”日本宪法第21条规定:“集会、结社及言论、出版和其他一切的表现自由,均给予保障。禁止检阅(出版检查)。”据此,媒体有权自由收集信息并予以传播,当然包括对犯罪案件的报道。但是,被告人有获得公正审判的权利及司法独立原则也是法治的应有之义。目前,我国法律只在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将未成年人的…  相似文献   

7.
周敏 《视听界》2007,(5):87-87
肖像权是公民人格权利的一种,是自然人对在自己肖像上所体现的利益为内容的具体人格权。它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公民有权拥有自己的肖像,有权禁止他人恶意玷污自己的肖像,未经本人许可,不能以营利为目的使用自己的肖像;二是有权同意他人摄制、写生本人的肖像并无偿或有偿请求司法保护。对肖像权的法律保护,各国规定不尽相同,大多数国家将它纳入版权范围内加以规定(如德国、意大利等),少数国家则将它纳入人身权编章内(如我国),还有相当一部分国家的法律没有明文规定,  相似文献   

8.
即使在日常信息传播中,来自政府的消息和声音从来都是新闻传媒中信息的主角,古今中外概莫能外。美国是世界上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比较发达的国家,1966年以前,政府是否公开其文件完全取决于自由裁量权,没有直接规定政府公开制度的法律,但宪法第一修正案和版权法可以防止联邦政府机关封锁消息或借消息牟利。1966年,美国制定了《信息自由法》,该法案建立了公众有权向联邦政府机关索取任何材料的制度,政府机关有义务对  相似文献   

9.
名刊要览     
随着美国会中期选举的临近,在纽约“9·11”恐怖袭击遗址附近兴建清真寺一事已经上升为了政治问题。随着支持者和反对派之间争吵的不断升级,这所清真寺已经被赋予了从私有产权权利到宗教容忍在内的多重意义。双方的分歧再次让人审视美国社会,并提出问题:美国是否存在伊斯兰恐惧症?  相似文献   

10.
动态集锦     
《出版参考》2009,(15):39-40
美国调查谷歌的电子书垄断据路透社报道,美国司法部正在调查谷歌与作家和出版商之间的图书搜索和解协议是否违反了反垄断法。根据谷歌与美国作家和出版商之间的协议,谷歌有权  相似文献   

11.
作品修改权和新闻真实性的冲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修改权是指作者有权自己修改或授权他人修改自己作品的权利。保护作品完整权是指作者有保护作品不受歪曲、篡改的权利。所谓歪曲,是指曲解作品原意,破  相似文献   

12.
著作权精神损害赔偿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著作权人身权受到侵害时,受害人有权获得精神损害赔偿。文章以此为基础,进一步论述了著作权精神损害赔偿权利主体、构成要件以及赔偿数额的确定问题。  相似文献   

13.
论读者的权利意识与法治的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法治的核心是实现公民的权利,公民是否普遍具有权利意识,对法治的实现有着重要影响。同理,笔者认为,图书馆界读者权利的维护同样离不开读者自身的权利意识,只有完善成熟的民众权利本位心理,才能以此为基础建构完善的法律体系,法治社会才能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4.
法治的核心是实现公民的权利,公民是否普遍具有权利意识,对法治的实现有着重要影响。同理,笔者认为,图书馆界读者权利的维护同样离不开读者自身的权利意识,只有完善成熟的民众权利本位心理,才能以此为基础建构完善的法律体系,法治社会才能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5.
管窥美国情报自由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信息公开是现代法治国家的一项重要制度。美国关于政府信息公开最重要的法律是1966年的《情报自由法》(FreedomofInformationAct,也译为政府文件公开法或信息公开法)。情报自由有不同的涵义,本文探讨的情报自由是指公民有权了解并取得行政机关的文件、档案和其他资料,宪法上称这种权利为知情权。  相似文献   

16.
现今,新闻自由(freedom of the press)作为美国的一项宪法权利被规定在《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中。而最初在1787年制宪会议上,联邦党人(Federalists)与反联邦党人(Anti-Federalists)在是否允许包括新闻自由内容的《权利法案》入宪的问题上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在本文中,笔者将从美国新闻自由的产生背景入手,从权利保留、《权利法案》的危险性、宪法与《权利法案》的关系以及《权利法案》对政府的作用四个角度,逐步探求联邦党人与反联邦党人有关新闻自由的争议焦点,并对他们各自的论点进行分析,从而表明新闻自由入宪的正当性。  相似文献   

17.
刘汀滢 《今传媒》2010,18(9):40-43
现今,新闻自由(freedom of the press)作为美国的一项宪法权利被规定在《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中。而最初在1787年制宪会议上,联邦党人(Federalists)与反联邦党人(Anti-Federalists)在是否允许包括新闻自由内容的《权利法案》入宪的问题上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在本文中,笔者将从美国新闻自由的产生背景入手,从权利保留、《权利法案》的危险性、宪法与《权利法案》的关系以及《权利法案》对政府的作用四个角度,逐步探求联邦党人与反联邦党人有关新闻自由的争议焦点,并对他们各自的论点进行分析,从而表明新闻自由入宪的正当性。  相似文献   

18.
修改权是指作者有权自己修改或授权他人修改自己作品的权利。保护作品完整权是指作者有保护作品不受歪曲、篡改的权利。所谓歪曲,是指曲解作品原意,破坏作品表达方式的行为;篡改是指擅自增补、删除  相似文献   

19.
信息网络传播权的问题及应对之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网络传播权,即以有线或无线方式向公众提供作品,使公众可以在其个人选定的时间和地点获得作品的权利。作权人有权在因特网上自行传播在法定许可范围内的作品,有权许可他人传播作品,禁止他人未经许可而传播作品。由于我国网络信息纠纷多且网络状况复杂,理论界对相关问题的研究又相当缺乏,同时信息网络传播权的保护办法尚未出台,现实生活中信息网络传播侵权的事件仍时有发生,且花样不断翻新。  相似文献   

20.
旧上海版权二三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著作权也讲作版权,是指著作人(作者)对作品拥有的权利;著作 权 法(Copyright law)就是表明在法律上承认著作人有权支配其著作,或者有权从其著作中获得利益。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文字,发明纸张和印刷术的国家,但是,长期以来,中国主要使用木版雕版印刷,制版和印刷费时多,耗资大,绝大多数文人的著作是通过个人出资,委托书局刊印,由于刊印书籍的商业利润极低,因此侵犯他人著作权的事情并不多。 而西方国家就不一样了,随若十六世纪西方的产业革命和通讯、印刷技术的发展,著作的排版、印刷等时间日益缩短,成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