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水浒传》是在我国伟大的农民战争中诞生的一部文学作品。自元末明初《水浒传》问世,如何评价这部作品,在地主阶级内部就形成了针锋相对的两个学派的观点。李贽和金圣叹在评点《水浒传》上的对立,反映了晚明文艺批评战线的儒法斗争。李贽站在进步的法家立场上,坚持革新的文学路线,热情地赞颂农民起义,肯定这个文学上的新生事物;金圣叹  相似文献   

2.
金圣叹一生才高行僻。他留给后人的主要著作是他用毕生心血评点的“六才子书”《离骚》、《庄子》、《史记》、《杜诗》、《水浒传》和《西厢记》。其中最能够代表他的思想观念、阶级意识及艺术成就的是他评点的七十四《水浒传》。因此这本书也就成了后人评价金圣叹历史功过的主要依据。可是,对于金圣叹在《水浒传》评改中去其忠  相似文献   

3.
金圣叹(1608—1661年)是我国明末清初杰出的文学批评家。他以《水浒传》、《西厢记》为典型作品,运用评点的方法,对文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文艺欣赏、美感效应等问题做了深入的理论探讨,提出了许多新颖的美学见解。总结金圣叹的小说美学思想,对于我们评价金圣叹的历史贡献和研究中国美学理论发展过程,都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4.
金圣叹在评点《水浒传》时提出了自己的叙事结构理论。对偶艺术形式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无处不在,尤其是诗词文章、建筑学、哲学等,深深影响着小说理论的构建。金圣叹在评点中也多次提出对比、对看的观点。作家评点家对于对偶结构的美学追求是有其深刻的文化渊源的。  相似文献   

5.
金圣叹是我国古代小说评点的最高成就者,他对《水浒传》的评点中提出了很多新的观点,主要是关于小说的人物形象塑造方面,这对以后的小说评点理论产生了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6.
金圣叹(1608—1661)是我国明末清初一位杰出的美学思想家和文学批评家。他一生酷爱文学,曾评点《离骚》、《庄子》、《史记》、杜诗、《水浒传》和《西厢记》,美称之为“六才子书”。其中,价值最高,给予当代和后世影响最大的,当推《水浒传》评点和《西厢记》评点。清人冯镇峦称:“金人瑞批《水浒》、《西厢》,灵心妙舌,开后人无限眼界,无限文心。”实非溢美之词。金圣叹对《水浒传》尤有偏好,认为“天下之文章,  相似文献   

7.
小说评点是中国古代小说批评的主要形态,而小说评点中蕴涵的理论思想是古代小说理论的重要部分。金圣叹在《水浒传》的评点中体现的思想、形成的体例、创设的文法及别具一格的评点风格都对有清一代的评点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对金圣叹小说评点对于后世产生的影响进行考察,这是正确评价金圣叹小说评点行为和深入阐释金圣叹小说理论的必要前提和研究依据。  相似文献   

8.
金圣叹是我国古代小说评点的最高成就者,他对小说评点发展的影响表现在理论和形式两方面。在理论方面,他对《水浒传》的评点中提出了很多新的观点,主要是关于小说的人物形象塑造和艺术结构安排,这对以后的小说评点理论产生了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9.
金圣叹将《水浒传》改为七十回本,使金批《水浒》成为又一片新的文学意境,又一组新的艺术形象。这是对《水浒传》的再创作,是借古讽今、以史为鉴精神的深化和延伸,是对孔子删《诗经》、编《春秋》之史学观、文学观的继承和发展。金圣叹批评《水浒传》又是艺术欣赏的过程,其中有审美的愉悦,也有理论的思索。金圣叹将自己对《水浒传》的独特感受传达给了读者,使金批《水浒》成为中国文学批评史上评点式批评文体的样范。  相似文献   

10.
金圣叹发展了“小说评点”我国独特的文学批评方式,提出了以性格为中心的小说创作理论。本文简论其评点《水浒传》之创作精神“乱自上作”与“乱自下生”,并以此为中心,分析评论金圣叹小说美学中最有价值的部分──塑造典型性格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小说理论批评史上,金圣叹是评点派中最有代表性、影响最深广的批评家。他写的三篇《水浒传》序言和《读第五才子书法》,以及七十回本《水浒传》的大量见解新颖独特的批语在我国文学史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尤其是对《水浒传》艺术成就的探索,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把我国古代小说批评理论推向了高峰。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对金圣叹的文学批评理论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研究,并且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有人认为在中国小说理论批评史上,金圣叹的出现,“使群星黯然失色”(陈洪《中国小说理论史》),研究金圣叹和《水浒传》的著名学者张国光教授在《金圣叹学创论》一书中强调指出:“金圣叹的小说理论,主要反映在《第五才子书》(即他所批改的七十回本《水浒传))的序、批文中,而《读第五才子书法》,则是他小说理论的纲领,是我们打开尘封蠹蚀了许多年的金圣叹小说理论遗产的宝库之锁的钥匙。我们要深入地研究金本《水浒》并进行全面研究《水浒》的各种版本的历史演变,评论这部小说的主题思想、人物形象、情节结构和语言艺术,也得首先读懂、讲通《读法》,并对它作出恰当的评价。”这里,张教授充分肯定了《读法》的理论价值,还提醒人们应对《读法》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2.
金圣叹是明末清初的一位文学评点大家,其评点的《水浒传》、《西厢记》影响甚大.而他本人学识广博,对儒释道均有涉猎.金圣叹佛学根底深厚,经常聚众讲经说法,对佛教颇有独到的研究.然而,在他批点的《水浒传》中,却有很多对佛教以及僧人的讽刺和批判.一方面,由于《水浒传》本身对佛教多有贬斥态度,金圣叹得以借题发挥.另一方面,也体现了金圣叹自己对伪佛学和伪僧人的不满.归根结底,金圣叹并不反对佛教,反对的是“伪佛教”.  相似文献   

13.
对2002—2011年间金圣叹《水浒传》评点研究予以述评,集中于论文选题方向以及论文与作者的定量分析,试图挖掘金圣叹《水浒传》评点研究的发展趋势,以及影响这些趋势的可能原因。  相似文献   

14.
对小说采用评点的形式进行评论,这是我国独特的一种文艺批评方式。首先起来开创明清两代评点小说之风的是明代的李贽。他对《水浒传》的评点给后世带来很大的影响,效法者纷纷而起,于是形成了我国文学批评史上的所谓小说评点派。明清两代的小说评点家中,除李贽外,较有影响的还有金圣叹(评点《水浒》),张竹坡(评点《金瓶梅》)和脂砚斋(评点《红楼梦》)等人。这些评点家通过作序、写读法、评批和圈点等方式,  相似文献   

15.
金圣叹评点《水浒传》中存在着诸多矛盾,而这些矛盾与其评点此书并非一时一地所作有着莫大的关联。文章从两部分着手分析金圣叹评点《水浒传》的历时性,第一部分确定金圣叹的批语中确实存在着不同时间段的批语以及分析这些批语可能存在的三个评点阶段,第二部分以金圣叹评点文字的形式为对象,包括三篇序言、读法、一篇伪序、回前总批、眉批、单行夹批,逐一分析金圣叹批点文字中哪些可能是前期的批语,而哪些又可能是后期的批语。  相似文献   

16.
论中国古代小说评点的心灵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文学批评模式之一———评点在唐宋时期成型并应用于诗文,至明清时期评点戏剧、小说蔚然成风。清初的金圣叹对评点的形式进行了完善,他评点的《水浒传》与之后脂砚斋评点的《红楼梦》都是评点史上的经典。这种小说评点的心灵化特色主要表现在:带有个人话语色彩的评点立足于文本,以文本赏鉴、阐释和评点者主观体悟为主,兼顾读者感受,重视与读者的心灵交流。  相似文献   

17.
《水浒传》不仅被金圣叹视为第五才子书,与《庄子》《离骚》《史记》、杜诗、《西厢记》并称,而且金圣叹在《水浒传》评批过程中,同样将其评点的文字变成为才子所读,而与一般贩夫走卒的读者绝缘的文字。从形式上包括读法、单行夹批、回前总评的创立与改造及内容上包括文法的注重、文字的艺术色彩、评点内容典故的引用两个方面来分析金圣叹评点《水浒传》的才子性。  相似文献   

18.
金圣叹对70回本《水浒传》的评点将中国古代小说评点推到鼎盛时期,他评点的动机究竞是什么?这是研究金圣叹的重要问题,人们曾做出多方面的探讨,然而今日看来都有一定的片面性。梳理旧论,金圣叹评点《水浒传》的动机是复杂的、多重的。因此对其评点动机应做至少以下两个层面的解读:显动机,为了使子弟读了晓得许多文法;潜动机,文人理想以白日梦形式的一种实现。  相似文献   

19.
金圣叹在他那有名的《第五才子书施耐庵水浒传·序一》(文中引金氏语未注出处者均见此书)中,提出小说创作有三个境界的理论。拙见以为,这是金圣叹文艺思想中一个主要内容,是他从事文学批评的一个基本原则,也是中国古代小说理论中一个重要学说。为了便于明瞭问题的实质,有必要把这篇序文简略介绍一下。这篇序文可以说是金圣叹评点《水浒传》的思想指导。(关于这个问题,笔者已另文论述)他自述其评点《水浒传》的目的,是为了禁天下人作“书”,因为这些“书”与圣人之教相悖忤,于天子之治大不利,皆为“横议”。以他金圣叹一介“庶人”如何会有这么大的威力能禁普天下人的“横议”?于是他提  相似文献   

20.
社会政治因素一直是讨论金圣叹“腰斩”《水浒传》与《西厢记》的重点,但把《水浒传》和《西厢记》结合起来研究,可发现应有四个主要方面影响着金圣叹的“腰斩”:一,历史来源;二,人生观与世界观;三,文学批评创造性;四,文法艺术要求。正是在这些诸多因素的交织下,金圣叹斩定了《水浒传》与《西厢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