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为有效控制富营养化水体中的藻类,研制了一种浮游式太阳能超声除藻装置。该装置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作为超声的能源来源,利用超声波技术进行除藻和抑藻,能源自给、节能环保;装置在水体表面的自动浮游扩大了其作用面积;较小的吃水深度有助于装置对水体表层藻类的去除,有效抑制了水华的发生。采用该装置对模拟的含藻水体和实际的含藻湖泊水体进行了除藻抑藻试验,考查了该装置的控藻效果。结果表明:超声辐照频率和辐照功率密度越大,对藻类的即时去除率越大,试验中最大即时去除率可达40%;该装置能长期抑制藻细胞的分裂增殖;作用时间越长,除藻效果越好,实际含藻湖泊水处理60 min后藻类的去除率可达80%以上。  相似文献   

2.
来源于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磷污染极易导致水体富营养化,除磷常用化学絮凝法和生物法.除磷的化学药剂有钙盐、铁盐和铝盐,效果好但价格高,宜产生二次污染.生物法除磷应用广泛,在阐述生物除磷原理及其影响因素后,简要介绍了生物除磷工艺,并对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以富营养化水体为研究对象,以固体二氧化氯为杀藻剂,进行了杀藻效果研究,考察了投药量、接触时间、pH值对固体二氧化氯杀藻效果的影响,筛选出了最佳实验条件:pH值为5、接触时间为1.5 h、投药量为15~25 mg/L时可获得较高的杀藻率,并讨论了将其作为教学实验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由于水质污染导致了每年夏季水库水体中以绿藻为主的藻类物质的快速生长,给地表水厂现有的常规处理工艺带来了诸多困难,而直接影响了地表水厂的出厂水质.为解决这一难题,以减少藻类对水质的影响,本文着重介绍了二氧化氯进行原水预处理的方法以及其他优点,并结合公司实际工作阐述了除藻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受人类生活与生产的影响,自然水体被富在营养化,导致藻类滋生,并产生大量藻毒素,严重威胁到人类饮用水的安全.近年来,水体藻毒素无害化处理技术成为研究与应用领域的热点.藻毒素处理技术包括化学、物理、生物等三个类别.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分析蛋白核小球藻和四尾栅藻在不同污水浓度下的生长及对污水中氮、磷的去除能力.方法:采用人工模拟农村生活污水高、低共两个污染浓度梯度,分别投放蛋白核小球藻和四尾栅藻,分析藻类生物量、水体环境指标参数以及N、P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蛋白核小球藻投放的水体中,光密度在前期增长幅度小而后快速增加,而四尾栅藻前期增加迅速,而后增长速度变缓.蛋白核小球藻在低浓度条件下,第0~4天的叶绿素A含量迅速增加后含量趋于稳定,而四尾栅藻在0~2d含量快速增加,而后稳定并缓慢下降.高浓度下,蛋白核小球藻投放2d后叶绿素A含量迅速增长,四尾栅藻投放0~2d增长迅速,而后稳定.与对照组比,投放藻类的水体,溶解氧含量(DO和pH值都有升高趋势.对照随处理时间的延长,水体中N、P有明显减少趋势.在低浓度污水条件下,两种藻类去除总氮和氨态氮效果差异不大,而在高浓度条件下,四尾栅藻对总氮去除率较高,最终去除率达88.7%.蛋白核小球藻对总磷去除优势明显,在低浓度和高浓度负荷下最终去除率分别达96.0%、73.6%.结论:蛋白核小球藻和四尾栅藻在2种污水浓度下生长状况良好,且2种绿藻均改善了水体环境,而水体环境变化对氮磷去除具有重要意义.蛋白核小球藻去除总磷效果优于四尾栅藻,而四尾栅藻在高浓度条件下对总氮和氨态氮去除效率更高.  相似文献   

7.
模拟重金属水体环境下饲养克氏原螯虾,研究克氏原螯虾体内重金属含量与水体中重金属浓度、养殖时间、养殖条件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饲养天数的增加,饲养水体中重金属浓度的增加,克氏原螯虾头部、虾壳和肌肉中金属铅、镉和铜的含量都呈上升的态势;其主要部位对镉的富集能力大小为:肌肉>头部>壳;对镉、铜的富集能力大小为:头部>虾壳>肌肉.实验显示,克氏原螯虾体内易形成较严重的重金属富集现象.  相似文献   

8.
为探索含盐污水对粉绿狐尾藻(Myriophyllum aquaticum(Vell.)Verdc)生理特性的影响,采用水培方法,研究低、中、高浓度(0.2%、0.5%、0.8%)含盐污水对粉绿狐尾藻叶片中叶绿素、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脯氨酸和丙二醛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盐促使脯氨酸含量增加;不同盐浓度对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丙二醛含量的影响随时间和盐浓度变化.除叶绿素外,其它指标都与盐浓度显著正相关(P<0.05),除叶绿素外的指标之间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果说明,盐主要对植物细胞的渗透特性产生影响,粉绿狐尾藻对含盐污水具有一定的耐受性,可以作为处理含盐污水人工湿地的构建植物.  相似文献   

9.
1实验意义 无锡太湖和昆明滇池水体藻类暴发,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危害,引起了大众对水体污染的关注。现在,水体污染源的重头正从工业污染逐渐转移到生活污染和农业污染。例如,武汉市东湖周边20万居民,以每户每月1kg洗衣粉计,向东湖排放的洗衣粉就达600t/年洗衣粉。通过实验,可观察到洗衣粉会给自然水体造成部分危害。藻类生长在水体中受气温、营养化程度、食藻动物的摄食等因子的影响。这些对防止水体藻类爆发,寻找改善水质途径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0.
采用铜渣法除去电解锌溶液中的氯,并通过正交实验考察了影响铜渣法除氯的各种因素。实验结果表明,铜渣法除氯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铜渣中铜与Cl-的物质的量的比值为1.25∶1,CuSO4.5H2O与Cl-的物质的量之比为0.6∶1,反应温度为7 0℃,反应时间为3 h,初次除氯率达到85%以上。通过二次除氯可使氯离子含量降低至100 mg/L以下。  相似文献   

11.
To understand the potential impact of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on the aquatic ecosystem after the damming of the Yangtze River, we studied the community composition and temporal abundance distribution of algae in two types of water bodies: a segment of the Jialing River near its confluence with the Yangtze River as an example of the river-lake type, and Shuanglong Lake in Chongqing as an example of the lake type. In total, 107 species belonging to 58 genera of 7 phyla were identified in the study area of the Jialing River, dominated by three groups with 49.5% diatoms, 29.0% chlorophytes, and 11.4% cyanobacteria in the community composition. There were 122 species belonging to 66 genera of 8 phyla in Shuanglong Lake, dominated by the same three groups with 19.7% diatoms, 48.4% chlorophytes, and 22.2% cyanobacteria. The densities of total algae and individual dominant groups were all much higher in the lake. More species of diatoms were found in the river-lake segment; whereas more chlorophyte species and cyanobacteriaum species were in the lake. There were 17 dominant species including 8 diatoms, 4 chlorophytes, 3 cyanobacteria and 2 cryptophytes in the river-lake segment, and 21 species in the lake, including 2 diatoms, 9 chlorophytes, 6 cyanobacteria, 3 cryptophytes and a dinoflagellate. In eutrophic conditions, chlorophytes and cyanobacteria may proliferate in a lake-type area and diatoms may cause algal bloom in a relatively faster-flow lake-river type area.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黄山风景区浮溪河水域藻类植物的采集、室内显微镜检分类方法对该水域的淡水藻类资源进行调查研究。镜检过程中在所有样品中共记录到藻类植物112种(其中包括变种和变型),隶属5门42属。根据该水域藻类植物种群结构分析,知该水域中藻类植物群落属硅藻-蓝藻-绿藻-黄藻型。其中,硅藻在种类及数量上均占优势,有20属68种,占60.7%;蓝藻门,有11属21种,占18.7%;绿藻门,有9属16种,占14.3%;黄藻门1属4种,占3.6%;裸藻门,有2属3种,占2.7%。通过调查得知在沿河流自上而下采集的四个样品中,藻类的种类数以及植物体数量呈递增趋势。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滴水观音对铜绿微囊藻、针杆藻的化感作用,利用根、茎、叶不同器官浸出液,测定对藻类叶绿素a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根浸出液对实验藻表现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作用;叶浸出液对实验藻均表现为化感抑制作用,叶浸出液的化感抑制能力高于根浸出液,对铜绿微囊藻的化感抑制随着浓度的增加逐渐的增强,第18d、叶片浸出液浓度为10g/L时,对微囊藻和针杆藻的抑制率分别为93%和58%;茎浸出液的化感作用对藻类表现为促进作用,且对微囊藻的化感促进效果强于针杆藻.  相似文献   

14.
太阳能-TiO2光催化氧化杀藻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研究以纳米TiO2为基本活性组分、高炉水渣为载体、以太阳能中的紫外光代替紫外灯,激发纳米TiO2产生·OH自由基,将富营养化水体中的藻类光催化氧化去除.考察了焙烧温度、投加量、光催化时间、pH值、重复利用、实际使用等对纳米TiO2杀藻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采集滇池水华及湿地水体水样进行微囊藻毒素的提取,通过急性毒性和长期毒性试验,检测经湿地净化后水体和滇池水华水体中微囊藻毒素对动物的影响.比较得知,滇池水华水体中的毒素浓度较高,为高毒水体;湿地外周水体毒素提取液的毒性较水华水体低得多,为有害水体;而湿地净化水体毒素提取液则表现为无毒性.结果表明,湿地对滇池水体的净化具有明显作用,对滇池水生生物及周边动物及人类健康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介绍一种能让学生进行蓝藻“水华”形成、控制和监测的实验教学装置。在此装置中以念珠藻7120为受试藻种,通过念珠藻生长曲线监测蓝藻“水华”形成,通过浸没式UV—C技术控制此蓝藻“水华”,通过显微镜观察浸没式UV—C对蓝藻细胞形态畸变。因此通过此教学装置所进行的蓝藻“水华”形成、控制和监测教学实验,能使学生对蓝藻“水华”形成、控制和监测达到比较清楚的认识,具有艮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7.
<正>The most beautiful thing in our life is the first glance,and the most beautiful point of fireworks is its evanescent bloom.Thing’s beautiful is usually due to its evanescent exist.It might exist shortly but in our mind for a long time.As for me,the most beautiful thing is to listen to the sound of flower blooming.  相似文献   

18.
在湖南长沙和河南郑州对壶瓶碎米荠进行异地栽培实验,结果表明:壶瓶碎米荠在长沙常规栽培条件下能安全越冬并缓慢生长,冬季叶色碧绿,3月抽壶,4月初开花,6月植株因高温伤害而枯死.壶瓶碎米荠在郑州常规栽培条件下能越冬,但冬季生长极慢且老叶全部死亡,3月底抽壶,4月下旬开花;日光温室栽培条件下,植株生长良好,花期早于长沙植株;小拱棚内栽培与长沙常规栽培生长发育情况相似。  相似文献   

19.
锦江水污染监测的藻类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在锦江丰富的藻类中寻找水污染监测和治理的新型藻类,本研究于2007年在枯水期和洪水初期对锦江不同区段共采集107个样,通过多重比较、相关和回归分析及电脑采集显微图象比较,结果表明:在枯水期和洪水初期,水体生物密度可以作为监测锦江水污染的参考指标;260nm的吸光值可用来衡量锦江水体生物密度的大小,也可作为锦江水污染监测的一个参考指标;藻类分布的密度和种类在主要污染源区及其上下游之间有明显的差异,种类上表现为硅藻>蓝藻>绿藻>其他藻类;硅藻门、蓝藻门、绿藻门和裸藻门等藻类门中的一些种类可能是锦江水污染监测的藻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