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两会”程序报道是中央授权新华社的一项重要报道任务。长期以来,新华社努力探索“两会”程序报道的规律和特点,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报道方式,但久而久之,程序报道也出现了模式化倾向。 中央转变会风、改进文风的要求,为“两会”程序报道创新提供了动力。以“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为指导,新华社大胆改进程序报道,取得可喜成绩,原本严肃单调的程序报道,变得“有血有肉”、立体可感。  相似文献   

2.
前不久,某村9位农民在8米深的井下维修机泵时,因吸入硫化氢中毒身亡。记者迅速赶往现场采访,就在稿件发向编辑部的同时,地方领导跟踪追击,迅速赶赴编辑部,千方百计阻止稿件发表。这类地方领导干部追稿之事还真不少。如果细细调查一下,哪家新闻单位的批评稿件没有被追回的经历?像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这类名牌节目,被追稿的经历就更多了。归纳起来,地方领导如此追稿有两大特点:一是所追稿件必是批评报道;二是追稿者由下至上逐级追。至于“追”的方式,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直追式”:追稿者顺着记者的踪迹直追到编辑部…  相似文献   

3.
9月23日下午,新华社最先发出了邢芬获本届亚运会第一枚金牌的快讯,获得了亚运“新闻战”中的“第一枚金牌”。在大型国际体育比赛中,第一枚金牌获得者和第一个破纪录的人历来是各大通讯社争先报道的热点。这一次新华社在强手如林的竞争中首战告捷。新华社发第一枚金牌揭晓的快讯是在2点14分。合众社第二个  相似文献   

4.
《解放日报》的“热点追踪”栏目我很喜欢看,相信这个栏目可以锻炼出一批好记者,因为它抓的题材都比较大,也比较吸引人,而且又须记者去追踪、去挖掘,所以无形中对记者要求就比较高,需要下大力于采访写作上。伊拉克战争显然是报道的热点,该报已有“特别报道”版,有足够的内容可提供读者去  相似文献   

5.
千万不要拿“生命”当儿戏袁桥2月25日,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及一些专业和地方报纸均报道:“合(肥)九(江)铁路于2月24日铺通”,新华社还配发了照片。令人遗憾的是,这条消息失实,是新闻界的又一起集体失实报道。真实情况是:合九...  相似文献   

6.
赵欣林 《新闻窗》2005,(5):41-41
“度”.对新闻媒体来说,需要认真把握。否则就会给报道带来负面效应.尤其是新闻报道中的追踪报道,更要把握好这个“度”。  相似文献   

7.
毫无疑问,在激烈的新闻竞争中,新华社作为国家通讯社具有其他新闻单位不可比拟的优越条件。然而必须清醒的是:“优越”不等于“优势”。优越条件仅仅提供了形成报道优势的可能,就像撑杆跳高那样,有了手中助跳撑杆,并不意味着人人都能飞越那高高的横杆,关键在于你自己是否能发挥出最佳水平。党的十四大,不同于人代会、政协会,因而在报道的公开程度上的要求也不一样。会前,十四大新闻报道组明确  相似文献   

8.
“阳光追踪”是《阳光热线》的子栏目之一,它和跟踪的报道形式有所不同。如果把阳光跟踪比喻成明查的话,阳光追踪则可以称之为暗访。  相似文献   

9.
3月15日,九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最后一天,也是新华社设在人民大会堂的“两会”新闻报道中心最繁忙的一天。 8:10 新华社“两会”报道领导小组的朱承修和彭树杰同志像前几日一样从新华社大厦北门上车,前往报道中心。  相似文献   

10.
人民日报群工部日前在京开了一个很好的会,中心议题是“舆论监督与改革开放”。人民日报在第一版发了消息,新华社也发了通稿。值得注意的是,其中一个提法:舆论监督不应叫作“反面报道”。“反面报道”源于何时,一时难以考证。而何为“反面报道”,虽未见有专文论述,但却每每被人提起。仅仅四字,却大有深意存焉。提出这一“提法”的人,是把它当作“正面报道”的对立面“提”出来的。那么便易清楚:正面报道,一般是指歌颂、带褒  相似文献   

11.
由于种种原因,典型人物报道中出现了“人情味”缺失的现象。为了表现典型人物的与众不同并树立典型人物高大光辉的形象,追赶潮流“编”典型、移花接木“凑”典型、杀鸡取卵“挖”典型、依靠政策“喂”典型,把典型搞成脱离实际的“客里空”、“高大全”,把典型塑造为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这样的典型报道是把“三棱刀”,对新闻媒体、广大受众和典型人物都是有自‘害而无一利的。  相似文献   

12.
陈佳芝 《新闻世界》2009,(9):100-101
本文以《南方都市报》《人民日报》和《文汇报》三家报纸2008年9月12目至12月25日间有关“三鹿奶粉”事件的报道为分析对象,通过内容分析法探讨国内媒体如何建构“三鹿奶粉”事件。分析资料表明:三家报纸关于“三鹿奶粉”事件的报道主要呈现的版面是国内新闻版;报道类型以消息为主;新闻来源以本报和新华社为大宗;最主要的报道主题为事件追踪、解决办法与应对措施和相关社会议题探讨;消息来源的选取仰赖政府单位、相关业者和媒体记者。  相似文献   

13.
我很少拍照,对新闻摄影评论素不涉猎。但看了1991年8月15日人民日报二版辟栏刊登的新华社湖南分社摄影记者陈小鹰拍摄的《灾区追县长》(下文简称“追”)一组五张照片(如图),很有所感,情不自禁地拿起笔来一吐为快。古往今来,在“追”字上作文章的,可谓多矣。君不见,《追韩信》、《追鱼记》、《追捕》(日本电影)等,这是人们所熟知的。至于像陈小鹰新近推出的这组“追”的照片,也许是由于自己耳目闭塞,尚未见到,看后顿觉新鲜,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14.
连战、宋楚瑜接连访问大陆,凤凰卫视全程追踪报道,与此同时,资深评论员倾巢出动,在前方、后方第一时间对新闻事件展开评论,体现了该台“报道 评论”,评论与报道平分秋色的特色。综观评论员们对这次连宋登陆事件的解读,可以大致归纳出如下特点:全球视野,精英视角,历史解读,个性评说。  相似文献   

15.
《中国广播》2005,(4):78-79
据新华社报道由中宣部组织的“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型系列主题采访活动2月25日启动。12家中央新闻单位的近百名记者紧扣“落实科学发展观”这一主题,围绕“东部新跨越”、“中部崛起”、“东北振兴”、“西部大开发”四个专题,深入全国各地采访调研,进行集中连续报道。  相似文献   

16.
“新华社?!新华社记者?!”我脱口而出这样发问,并非以前未曾听说过新华社是什么单位,新华社记者是干什么的,而是因为碰到了一个关系我今后“入门”新的职业问题而下意识流露出的惊诧。 那是1974年11月14日上午刚上班,在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盟政治部干部组张秉田同志的办公室。他通知我:11月15日前到新华社内蒙古分社报到,工作时间为半年。看到我如此惊诧,他便拿出一份传真电报给我看。那是内蒙古党委转发新华社内蒙古分社的一个报告,中心内容是为适应报道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一、经济报道要“浅”大到房子、车子、票子,小到酱醋油盐茶,百姓生活,说到底,就是与经济息息相关的日常生活。讲得通俗一点,过日子离不开衣、食、住、行。我们的经济报道也不外乎此。因此,写经济报道是站在金字塔尖曲高和寡盲目地追“富”,还是为消费者说话,说老百姓身边的事,将最终决定能赢得多少读者的心。  相似文献   

18.
在前不久召开的一个新闻单位座谈会上,有几位记者谈到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还真有些发人深思。陕西省去年的夏粮作物产量通过新闻媒体先后作了报道。但奇怪的是,几家新闻单位所报道的产量数字却大相径庭:新华社记者发的消息说“夏粮总产比去年增产3%”,中央电视台报道说“比去年略有减产,但还是一个丰收年”,省电视台则说“总产量同去年基本持平”,而人民日报记者发的消息和新华社的报道基本一致。但该省一位主管农业的副省长连续两次在有关会  相似文献   

19.
据《钱江晚报》4月9日报道,新华社的“新华视点”栏目4月5日播发稿件,批评河南省兰考县一重点高中乱收费的问题后,引起兰考县的高度重视。但令兰考方面始料不及的是,几天来.他们接到了10多个“新闻媒体”的电话,有的以转发稿件相威胁“要钱”,还有的劝说他们花钱搞“正面报道”,以挽回影响。  相似文献   

20.
新华社社长郭超人在新华社1998年工作会议上讲话时总结说:“1997年,我们对邓小平同志逝世、香港回归、党的十五大等一系列重大战役性报道,为正确引导舆论发挥了‘龙头’和‘压阵’的作用,受到了党中央的赞扬。” 实践告诉我们,国家通讯社在重大报道中发挥“龙头”和“压阵”作用,是中国新闻整体格局中的重要构成,是带动整个新闻界把握正确舆论导向所必需的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