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方性职业学校与区域性企业产教融合形成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对于培养应用型人才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笔者所在地方性职业学校在全面推进基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产教融合教学改革过程中,基于"产教融合"课程开发实践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2.
马文娟 《知识窗》2022,(11):9-11
课程是实施“三教”改革的主阵地,也是实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落脚点。直播运营实务是电商专业的核心课程,文章基于深度的校企合作,紧密围绕“谁来教、谁来学,教什么、学什么,怎么教、怎么学”,展开专业课程的改革与实践,并从优化课程设置和重构教学内容入手,通过“四方多维+增值考核”的评价体系,监控并反馈课程效果和学生成长效果,以总结产教融合、校企共育的课程改革实践经验,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落实“三教改革”。  相似文献   

3.
实习实训是职业学校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重要教学活动,是将专业理论转化为实践能力的过程,是检验教学成果的重要一环,同时也是学生通往社会的必经门槛。为了强化实训基地建设,推动"校企融合,产教一体,产学一体"办学模式的转换,学校按照"一专业一实体、产教融合育人"指导思想,创建了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搭建了校企融合、产教融合育人平台,改革了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升了教育教学水平与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4.
坚持走"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之路,已经成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特色。文中分析了高职院校应用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和问题;结合河北实际,阐述了高职院校要从制度环境、评价机制和协同育人三个方面,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相似文献   

5.
产教融合模式是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校企合作是实现该模式的有效平台,有力推动"产业链、人才链、教育链、创新链"深度融合。本文基于产教融合内涵与外延的理解,以"教育部—中兴通讯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为例,给出了产教融合模式下通信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构建措施及建设方案。  相似文献   

6.
正现代学徒制是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重要举措。从试点情况看,现代学徒制建设还存在诸多问题,即校企"合同关系"形式化、招生招工模式难以抉择;校企共建的双导师团队建设体系不完善;教学质量管理缺乏保障。其成因主要是校企"双元"主体育人运行机制不畅通、教育主体身份认同模糊或缺失、教师资格标准与双导师团队建设困境突显、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体系建设亟待完善。为完善与改进现代学徒制,本文对这些问题及其成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徐娟燕 《科教文汇》2023,(11):111-114
“产品开发设计”课程需要企业环境下的实战演练,因此产教融合是保证教学效果的必要途径。但是由于产教双方存在供需矛盾,校企之间很难进行深度或持久合作。在洛客平台运营方式的启示下,探索并建立了“1+N+N”的产教融合模式,即在校企之间引入设计公司,将学生创意进行优化和转化后,让企业方看到校方的价值,从而平衡了三方利益,促进了产教深度融合,同时也提升了“产品开发设计”课程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8.
跨文化交际课程是外语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在外语交际的过程中,由于双方语言文化的不同产生的交际问题层出不穷,如何跨越交际双方的文化差异,使沟通更为顺畅,是跨文化交际课程的一大难题。在国家"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方针指引下",双元"课程应运而出,对于解决跨文化交际过程中的问题也带来了新的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9.
周世官  李国君  郑燕 《大众科技》2021,23(3):141-143
文章针对目前产教融合过程中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人才适应企业需求的能力不强、企业参与学校教育发展的动力不足、校企合作的有效模式尚未形成等问题,在产教融合的智能配电实验室建设过程中,明确产教融合各方的责任与义务、创新校企合作的运行模式,提出了以企业为主体,政府支持、校企共建、利益共享、协调共赢的产教融合实施路径,建立产教融合的长效机制,为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入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0.
王琼  林芳 《科技风》2023,(9):84-86
研究企业和学校双元育人的相关理念和实践内容,是对职业教育顶层设计的积极响应,探索企业和学校双元育人的路径和对策、服务地方发展,是新时代职业教育发展的更高层次、更深层次的产教融合。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省高水平工程造价专业群通过构建“德技兼修、创新复合”的校企双元育人模式,校企共同打造高水平专业群、共同开发校企模块课程、共同打造高水平双师团队、共同制定培养标准、共同开展国际化交流等双元协同育人路径,实现了工程造价专业群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1.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国务院办公厅公布《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教育部等六部门颁发了《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方法》,将产教融合上升为国家教育改革和人才资源开发的基本制度安排。实践经验表明,必须遵循开放办学的基本思路,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道路。  相似文献   

12.
《科技风》2021,(4)
针对高等院校测绘类专业的实训模式单一,产教融合运行不畅,实训资源不能完全开放等问题,根据实际,利用虚拟现实、互联网等新技术,构建了VR+产教融合平台,给出了提出了教学资源快速更新、教学质量反馈闭环的校企深度合作新模式,构建了一种"仿真、模拟、实战"三位一体测绘类专业产教融合实训模式。经过产教实践基地的实践,对同类专业实训模式和产教融合基地建设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科技风》2016,(11)
国家高职教育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推进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发挥企业办学的主体作用,目前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已经是高等职业教育主要的人才培养模式。本文以我院机电专业为例,对校企合作的专业运行机制下实践"校企双主体、工学双循环"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一定的研究,为地方性高职院校工科专业的专业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2019年出台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机制,狠抓教师、教材、教法改革,打一场职业教育提质升级攻坚战"。这就表明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已成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必然趋势,其成功实施有赖于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通过分析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的困境与诉求,从教师教学、学情把控、沟通协调三方面研究产教融合视角下教师教学面临的挑战,提出产教融合视角下职业院校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的一些对策,为打造高水平职教师资队伍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5.
黄保德  康思琦  李桂霞 《科技管理研究》2007,27(10):151-152,155
"订单式"培养模式是推动高职教育与产业融合有效方式,是促进高职教育产学结合的重要途径。它有利于校企双方供求关系的契合、人力资源的整合和教育资源的共享,是实现产教结合、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6.
《科技风》2021,(32)
五年制高职"综合地质编录技术"课程是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岩矿鉴定与综合地质编录技术赛项的重点核心技能运用实践课程,亦包含了地质职业资格证书《地质调查员》的核心内容,笔者在此基础上实践开发出的地质调查专业核心课程,编写出版了包含钻孔岩心综合地质编录、实测地质剖面综合地质编录、探槽与探坑综合地质编录、岩土工程综合地质编录和地质填图综合地质编录的实践内容的《综合地质编录技术》教材,构建了"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赛教融合、赛证融通、以赛促教、以赛促改"的地质专业"综合地质编录"课程改革模式,以达到课赛证融通体系构建、促进地质专业标准、证书、技能、岗位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相似文献   

17.
在经济新常态下,"创新"是驱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有利元素。在经济新常态下,中国经济迈入"服务化"时代,职业教育是"落地"教育,必须服务好经济社会发展,校企合作的产教融合模式应以"服务"为宗旨,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本课题的研究,可以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的能力,建立起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实现校企共同发展,学院对企业的技术服务功能将进入一个新高度。  相似文献   

18.
高华 《大众科技》2023,(8):228-230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要着重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关键,然而在实际教育教学中,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流于表层,学校人才培养不贴合企业切实需求,企业参与度不足,如何摆脱困境是当务之急,文章将根据《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的改革策略探讨如何予以实践。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研究中职学校电气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教学任务、教学原则以及适应现代工业生产的电气技术人才的学习领域。分析中职学校电气专业在实践教学环境中的特点,深化产教融合、创建校企合作"双元制"育人模式,形成学生、学校、企业三方受益的共赢机制,建立科学的电气技术专业框架教学计划,为我国经济社会培养高质量、高技能的电气技术人才提供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20.
《科技风》2017,(9)
结合学校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实际情况,分析了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不足,提出了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基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基本思路,提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六个步骤,即企业行业调研、确定培养规格和培养目标、重构课程体系、形成培养模式、确定人才培养方案、实践和优化。为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