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基于肌肉在运动和处于不同状态时,其运动神经系统的动力学运动复杂性程度会出现差异,体表肌电信号也会产生变化。本文通过分析健康者,肌源性损伤和神经源性损伤患者的肌电信号,发现使用样本熵这样一个非线性动力学特征参数可以分析这几种肌电信号的特性。经实验验证样本熵能很好的把神经源性损伤肌电信号与其他两种区分开来,为肌电图的临床辅助诊断提供有力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拖拉机作业时的振动对驾驶员腰部疲劳的影响,本文在振动试验台上模拟拖拉机驾驶环境和作业特征,在不同加速度条件下测试被试者腰部竖脊肌的表面肌电信号(s EMG),并调查了被试者的主观疲劳感受,以积分肌电值(i EMG)和中值频率(MF)为评价指标,分析其受加速度和受振时间的影响趋势。结果表明:被试者腰部竖脊肌的i EMG和MF随加速度增大而相应地上升和下降,而随时间的增长分别呈现先增大后减小和下降趋势;MF比i EMG更能可靠地反映肌肉疲劳程度,用MF评价振动状态下的肌肉疲劳比i EMG更合适。  相似文献   

3.
《科技风》2020,(24)
目前眼动特征的非接触式疲劳检测方法中采用的眼动疲劳指标很多。为了比较各眼动指标的性能,本文采集了7名受试者清醒和疲劳状态下的眼动数据,并从中提取了Per-clos、眨眼时间均值、瞳孔面积等5个常用眼动特征参数,分别从显著性和稳定性两个方面分析了这5个眼动参数的变化情况。研究发现perclos、眨眼均值和瞳孔面积3个眼动指标在清醒和疲劳状态下变化具有明显差异,可以作为有效的眼动疲劳特征指标;作为检测驾驶疲劳的指标,眨眼时间均值最为稳定,其次是瞳孔面积。  相似文献   

4.
熵估计在生理时间序列上被广泛应用,例如近似熵与样本熵。将熵估计方法应用于汇率时间序列中,用于识别汇率市场在不同时间的波动状态并加以分析。在不同维度下讨论了近似熵与样本熵反映汇率时间序列波动的情况,并对同一维度下近似熵与样本熵效果进行了比较,发现样本熵比近似熵可以更好地反映汇率的波动性,并且更加灵敏。得出样本熵算法在汇率市场中良好地反映了大事件的发生与延续,解决了近似熵算法对微小的复杂性变化不灵敏的缺陷,并且显著提高了熵估计在短时间序列上的可用性和精确度。  相似文献   

5.
<正>司机连续长时间驾车后将会产生疲劳,疲劳将导致司机心理、生理机能的失调,从而导致驾驶机能下降。疲劳驾驶是当今社会导致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为了减少疲劳驾驶带来的危害,疲劳驾驶自动预警系统应运而生。疲劳驾驶自动预警系统通过各类传感器检测驾驶人状态,并对其状态进行评估;当评估为疲劳时,通过报警提示提醒驾驶人关注自身状态。疲劳驾驶自动预警能够有效降低由疲劳驾驶引发的交通事故。  相似文献   

6.
驾驶员的疲劳程度与驾驶安全息息相关。本文以驾驶员人脸作为研究对象,采用Adaboost算法和Retinex算法进行图像处理,结合PERCLOS准则提出双阈值睁闭眼识别算法。利用LabVIEW软件平台,开发了疲劳监测系统,实现对驾驶员疲劳状态的监控。  相似文献   

7.
本文针对人体头部姿态估计方法以及以人体头部姿态为监测参数的人体疲劳与视觉分神检测,提出以圆-椭圆变换关系为基础,通过频率阈值和角度阈值检测人体所处状态的方法。在计算机智能及车辆辅助驾驶领域起到计算机视觉技术在车辆辅助驾驶中可以广泛应用的引导作用。如付诸现实将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如果该项技术应用到轨道交通辅助驾驶及道路障碍物检测中,将大大降低轨道列车的成本使用,并提高其自动化、智能化程度。  相似文献   

8.
传统算法进行驾驶员疲劳驾驶识别,无法避免由于图像质量较差造成的眼睛瞳孔位置和直径无法确定的缺陷,降低了驾驶员疲劳驾驶识别的准确率.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眼睛与面部表情关联性算法的驾驶员疲劳驾驶识别方法.提取驾驶员眼睛与面部表情特征,计算驾驶员眼睛与面部表情特征关联性概率,克服了传统算法的弊端.实验表明,这种算法能够提高驾驶员疲劳驾驶识别的准确率,取得了令人满意得效果.  相似文献   

9.
庞世华  岳旺 《内江科技》2009,30(5):141-141
表面肌电信号是皮肤表面记录下来的神经肌肉系统活动时的生物电信号,其时频特征及非线性动力学特征对该系统活动水平和状态有敏感依赖性,故可作为神经肌肉功能评价的有效方法。近年来,应用sEMG信号分析评价肌肉疲劳的应用性研究主要集中在线性的时、频分析两个领域。本文介绍了表面肌电的信号分析方法,并介绍了肌内疲劳至少存在两类作用机制,即外周机制和中枢机制。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驾驶员驾驶前和连续驾驶不同时间的各个状态进行研究,探究人体疲劳时的生理反应机制,确定司机的疲劳积累程度,防止司机的疲劳上岗与疲劳驾驶。开发了一套简易检测驾驶员疲劳程度的方法,它能够快速、方便、准确地检测出驾驶员的疲劳程度,可以有效防止驾驶员疲劳驾驶,减少该类交通事故的发生。以疲劳问卷为基础,应用视觉暂留理论,结合反应速度与心脑电图分析等手段开展研究,通过设计简易实验并综合利用它们进行疲劳程度检测的方法,确定上岗前司机可以驾驶的时长,并通过心脑电图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11.
《科技风》2017,(9)
驾驶疲劳研究是汽车主动安全领域研究方向之一,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基于车辆和人体的操作行为,二是基于人体的生理信号。本文总结和评价了国内外关于驾驶疲劳的研究现状,指出研究存在的不足,提出驾驶疲劳研究应该朝着定量描述、阈值算法和多指标整合建模方向努力,最后对驾驶疲劳研究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2.
驾驶人警觉性缺失是导致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尤其是在单调环境下。在高速公路上,由于驾驶任务简单,环境单调,道路可预测性高,驾驶人的警觉性容易涣散。为研究单调环境下驾驶人的警觉性时变规律,利用仿真软件构建驾驶环境,共有10名驾驶人参与了驾驶模拟器试验。利用主观疲劳量表测量驾驶人驾驶前后的主观疲劳状态,运用MP150采集驾驶人的心电数据,驾驶人在驾驶时需发现某种特定信号并报告。结果发现,在单调环境下,驾驶人在驾驶任务开始后30 min,其信号的漏报率在不断增加,从8%增加到32%.驾驶人的心率在驾驶过程中并无显著性差异,但其主观疲劳程度有显著增加。上述结果表明,在单调环境下驾驶1 h,驾驶人未发生生理疲劳,但其警戒性发生了变化,30 min后警觉性开始下降。也说明了单调环境会导致驾驶人警觉性下降。  相似文献   

13.
传统的神经网络对于简单、具有明确分类界限的数据,可以有较好的计算结果,但是在输入属性集合较大、分类界限不明确的情况下,会出现收敛效率和分类准确率较低,甚至会出现不收敛状态。本文利用Rough集的理论,对输入数据不停地进行样本检测,对输入特征不停地进行筛检,以此达到删减输入特征数的目的,从而提高对输入数据的拟合。通过对采集到的脑电信号进行验证,达到删减特征数和提高分类准确度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针对城市快速路交通流状态判别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的城市快速路交通状态判别方法。本文采用基于遗传算法(GA-FCM)的模糊聚类把遗传算法求解得到的模糊聚类目标函数极值作为模糊聚类的初始值将交通状态划分为顺畅、平稳、拥堵、拥挤四类;根据四类不同的交通状态划分结果,使用支持向量机建立交通状态判别模型。并与单纯使用模糊聚类方法划分交通状态的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最后通过上海某段城市快速路的数据对本文构建的模型完成验证。实验结果表明,使用GA-FCM后分类效率更高,分类准确率98.6111%。  相似文献   

15.
文章在阐述人体肌电信号产生的生理学机理基础上,分析了表面肌电信号非平稳性特征,归纳了肌电信号的应用领域,指出表面肌电信号采集方法与处理过程,最后对表面肌电信号应用于人机接口控制肌电假肢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基于频率特性的传统脑电信号特征提取方法仅对各通道自身的能量特征进行提取,忽视了不同通道间脑电信号的相关性信息。为获得更好的特征提取效果,本文提出了基于小波包和共空间模式的脑电信号特征提取方法。针对左手和右脚运动想象脑电信号,利用小波包多分辨率特点在全频段内进行正交分解,提取运动想象脑电μ节律和β节律,通过共空间模式进行空间滤波提取特征。结合小波包和共空间模式方法的优点,可充分利用不同通道间的相关性信息,并利用支持向量机对两类运动想象脑电信号进行分类。实验获得了较好的脑电分类结果:μ节律最大分类正确率为93.125%,β节律最大分类正确率为91.875%,达到了脑机接口实际应用的标准。  相似文献   

17.
人体骨骼肌在兴奋时,会由于肌纤维动作电位的的传导而发生变化的生物电现象称为肌电。因此,利用无创表面肌电信号可以评定骨骼肌的机能状态,评价肌力以及进行运动技术动作分析等。  相似文献   

18.
地铁司机驾驶疲劳会降低对情境意识的觉知,导致判断能力和操作能力下降,威胁驾驶安全。对司机的疲劳状况进行综合量化评价可以为控制和缓解驾驶疲劳风险提供有效依据。笔者通过对地铁司机的现场调研,对疲劳影响因素的深入分析,分析个人生理、心理和管理以及环境对地铁司机驾驶疲劳因子之影响,利用层次分析法提出以全面性的工作状态以及工作环境的差别建构地铁司机驾驶疲劳因子指标体系,并应用G1法对该体系进行评价,该评价方法简便、直观,且对同一层次中元素的个数没有限制,能完整呈现专家的意见。  相似文献   

19.
《内江科技》2016,(11):46-47
本文对散打鞭腿动作发出的表面肌电信号进行研究分析,运用数理统计法进行处理与分析比较表面肌电信号,并分析男子散打鞭腿技术动作肌肉表面肌电信号特征。实验结果显示,出腿击打环节,肌肉激活顺序为:腹外斜肌→股直肌→腓肠肌外侧头;击打过程中做功百分比排序为:股直肌腓肠肌外侧头腹外斜肌。通过实验得出:散打鞭腿动作中股直肌是整个动作尤为重要的肌肉,在训练过程中应该加强股直肌练习。  相似文献   

20.
通过模拟不同重量的手工搬举作业,分析竖脊肌的表面肌电信号,心电信号以及Borg量表分值的变化,以期反映重量在手工搬举作业中的影响;并通过JASA分析评价肌肉的疲劳变化,为我国制定手工搬举作业限值提供依据.实验结果显示,搬举时中位频率频谱左移,提示肌肉有发生疲劳的趋势,休息时中位频率频谱较搬举时中位频率频谱右移,但并未完全恢复到中位姿势时的中位频率,表明休息时肌肉疲劳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