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通过培养应用型人才,提高高校学生所学专业的应用能力,使高校毕业生更好的满足企业招聘需求,从而使毕业生能够顺利就业。独立院校由于自身办学的特殊性,在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遇到一些困难和问题,对教学质量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必须要深入分析转型中存在的误区,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2.
高校毕业生就业网站中招聘模块是整个毕业生就业网的核心模块,是用人单位、毕业生与高校三者之间信息互通的重要平台,也是高校就业信息化建设的重点。为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要求,本文针对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网站招聘模块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构建全程化、个性化、实时高效的自助式高校毕业生就业网站招聘模块的新思路和新方案。  相似文献   

3.
宋亲  陆秀军 《百科知识》2022,(27):25-27
<正>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大学生就业不仅关系到毕业生的职业发展,还会对高校的社会声誉、生源质量产生影响。大学生是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和发展所需的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是促进社会长期和谐稳定发展的重要力量。无论是从政治、经济、教育还是民生等角度,稳步推进当前大学生就业工作具有重大意义。然而,当前就业形势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2022届高校毕业生预计1076万人,同比增加167万人,毕业生人数持续攀升。尽管已经进入后疫情时代,企业招聘依然面临压力。与此同时,伴随着家庭条件的改善、就业理念的转变,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高职毕业生的就业质量较差,与用人单位门槛不合理,高职院校缺乏办学特色及高职毕业生自身存在的问题有关。因此,应加强就业指导、服务工作,引导企业依据岗位与人才相匹配的原则进行招聘;提高高职院校办学质量,转变毕业生和家长就业观念等措施来提高就业质量。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国的高职教育发展迅速,全国已经有超过1100所高职院校,平均每年有近200万高职毕业生进入社会。高职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也越来越多的受到各方面的关注,甚至部分省份将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率与学校的招生计划挂钩,从另一方面促进和提高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率。但高职毕业生在面对就业招聘时,还是出现了很多的问题和弊病。  相似文献   

6.
《科技风》2017,(11)
校园招聘作为一种成本低廉、收益颇大的招聘方式,受到了越来越多企业的青睐。校园招聘会已经成为高校毕业生就业签约的主要渠道,但在实际的校园招聘活动中,总会出现层出不穷的问题,影响了校园招聘的质量和效果。本文分析了企业在校园招聘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增强企业专场校园招聘的质量和效果。  相似文献   

7.
随着高校大学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每年进入社会的高校毕业生人数急剧增长,网络招聘成为大学生就业的一种快捷有效的就业渠道。文章分析了目前众多招聘形式中网络招聘的优势,给出能有效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校园招聘网站的设计规划。  相似文献   

8.
组织校园招聘是高校就业工作的一部分。高校就业部门在校园招聘过程中,全程参与、做好全方位服务管理工作,为用人单位与毕业生相向选择搭建平台,对提高毕业生应聘实践能力、成功就业有积极的助推作用。在招聘管理方面,高校应分别扮演广播员、服务员、推销员、管理员等多重角色,担负起行政高效、保障有力的第三方责任。  相似文献   

9.
2008年,金融危机袭卷全球,其中就业问题已成了最大的民生问题,而大学生就业问题更是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2009年有710余万需要就业的大学毕业生中,可能会有200万到300万人找不到工作。高校学生的就业问题成为社会和学校关注的焦点。本文就高校教师在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实力、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中应发挥的作用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0.
吴星泽 《科技创业月刊》2007,20(12):143-145
基于高职高专毕业生的SWOT分析,对高职高专毕业生的就业选择提出了一些建议: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就业;适当调整就业期望值;抓住校园招聘机会;坦然面对就业挫折,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相似文献   

11.
据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2020届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达到874万人,其中2019届毕业生未就业200万人,共计1000万人需要就业。就业难成了一个重要的民生问题,而且一年更比一年严峻[1]。高等教育深化体制改革和毕业生转变就业方式,使得职业生涯规划在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  相似文献   

12.
本文根据学校就业服务工作的实际需求,对基于Web的就业服务网的设计与实现进行了探索和研究.本系统基于B/S三层架构体系,主要采用Web动态网页技术、JavaScript脚本语言、HTML超文本标记语言以及SQLSenrver数据库技术.本系统主要用于发布在校毕业生的个人求职信息和企业的招聘信息,为毕业生、企业、就业指导中心三方提供了一个快捷、方便、低廉的信息平台.本系统具有宣传、展示学校形象和实力的作用;能提高就业质量和就业率,拓宽了就业渠道和信息收集的渠道;可以节省就业工作的成本;同时还对健全就业指导中心毕业生资料库及其就业单位资料库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据相关统计,2012年大学毕业生的数量达到680万人,2013年达到了近700万人,竞争激烈,就业困难,以及大学毕业生数量不断增加的双重背景下,每年都有大量的毕业生就业困难。近年来,政府加大了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指导和帮扶的工作,然而,因就业困难群体就业的诸多制约因素,实际效果并不乐观。  相似文献   

14.
浅谈关于2009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国内各大高校连年扩招,我国每年大学毕业生的数量也连年增长。2003年高校扩招后毕业生的人数达212万,2004年毕业280万人,比上一年增长32.1%;2005年毕业生人数达到了338万。保守估计2009年大学生毕业人数将达到600万。虽然政府在不断增加就业机会,但面对不断增加的就业人群和难以预见的社会问题,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仍然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15.
屠朝阳 《科教文汇》2009,(27):81-82
根据国家教育部的数据,2008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到创纪录的559万人,比上一年增加64万人,高校毕业生人数连年攀升。再加上全球性金融危机以及往年积压未就业毕业生的存在等因素,今年大学生就业竞争压力进一步加大,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形势将更加严峻。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能力,已成为当前形势下各高校,尤其是高职院校的竞争能力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6.
本文结合金融危机背景下,用人单位急剧缩减招聘岗位,国内高校严峻的就业形势,分析了影响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因素,认为就业难与高校职业教育、毕业生职业选择和市场供给的岗位等因素有关,并提出在"科学发展观"的思想指导下,高校、毕业生及用人单位可通过"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鼓励"先就业、再择业",以及自主创业等方式改善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现状。  相似文献   

17.
根据国家教育部的数据,2008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到创纪录的559万人,比上一年增加64万人,高校毕业生人数连年攀升。再加上全球性金融危机以及往年积压未就业毕业生的存在等因素,今年大学生就业竞争压力进一步加大,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形势将更加严峻。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能力,已成为当前形势下各高校,尤其是高职院校的竞争能力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8.
《科技风》2016,(9)
随着我国高校扩招,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就业难显然已成为社会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为解决好就业问题,目前,各地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模式已初步建立。但新形势下,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各类问题和社会发展的新需求,迫使社会需进一步创新和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模式。本文以管理学、教育学等多种交叉学科理论为指导,主要运用文献归纳法、SWOT分析法等多种方法,以S大学为研究对象,分析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模式改革的创新点,对S大学毕业生就业服务模式的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系统、深入剖析,并进一步提出了提高毕业生就业信息服务的快捷性、实现用人单位招聘服务的优质化等一系列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模式的完善对策。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国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毕业生自身能力与岗位要求存在差距,导致企业人才短缺与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双重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将从职位供给方的人才偏好分析入手,为在校学生指明学习与发展方向,进一步分析供给方人才需求信息与社会职位需求变动趋势,给予在校生理想职位的就业前景分析与职业规划建议,并为在校生提供理想职位与公司的实习机会,建立学生与企业双向评价机制,为后期招聘的职位供需双方了解彼此情况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同时也为毕业生提供企业招聘信息。为实现以上目标,构建了下述四个模型:首先,通过TextRank方法建立关键词提取模型,用于提取学生建立中的关键信息和了解企业用人偏好;其次,通过共词分析、聚类分析的方法和构建聚类分析谱系图建立匹配与储存优化模型,将学生与适合的企业配对;第三,通过BP神经网络的思想建立就业率预测模型,为学生就业指导;第四,通过PageRank模型思想建立学生企业双向评价选择模型,实现学生与企业的双向评价目标。  相似文献   

20.
随着各大高校增加招生人数政策的实施,高校毕业生开始大量流入人才市场,而就业困境则成为高校人才培养工作中更加重视的问题。纵观人才市场与年度就业数据不难发现,部分高校学生在进行就业岗位的选择时出现就业困难的情况,这与毕业生个人素质及就业期望、招聘岗位对人才的个性化要求等现状息息相关。本文针对高校困难毕业生展开,探究提升学生就业能力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