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本文通过体外细胞毒试验,体内肿瘤细胞抑制试验。研究了Phollinus chrysoloma(Fr.)Donk(P.chrysoloma)丙酮、甲醇,水分级提取物的细胞毒.抗肿瘤活性。结果显示 P.chrysoloma.丙酮及甲醇提取物可显著抑制S-180细胞的增殖,各级提取物均具有显著抑制S-180肿瘤生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绿茶多酚类化合物抗肿瘤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明富  杨贤强 《科技通报》1992,8(4):204-208
对荷瘤小鼠喂服一定剂量(每千克体重喂40mg、80mg和120mg)的绿茶多酚后,测定其对移植性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结果显示:对EAC重量的抑制率分别为65.3%、51.0%和48.7%;对S180的抑制率为66.3%、68.5%和59.8%;对EAC细胞增殖数抑制率为81.4%、77.0%和50.5%.同时测得三个试验组EAC鼠的胸腺细胞增加率为248.2%、69.6%和44.6%;脾细胞增殖率为13.5%、61.5%和22.9%;对S180鼠的胸腺细胞增加率为200.7%、73.9%和138.0%;脾细胞增加率为34.4%、31.1%和20.0%.实验结果表明:茶多酚抗肿瘤作用可能是通过增强机体免疫力来抑制体内肿瘤细胞的生长.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了探究贵州产硬齿猕猴桃根和翠云草体外抗肿瘤活性;方法:采用MTT法测定其乙醇提取物对人胃癌细胞AGS的生长抑制作用;结果:硬齿猕猴桃根的正丁醇萃取物对人胃癌AGS细胞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翠云草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部分对人胃癌AGS细胞并无显著的抑制作用;结论:贵州产硬齿猕猴桃根提取物具有潜在的肿瘤活性,翠云草提取物的抗肿瘤作用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芦笋对小鼠原发性乳腺癌模型肿瘤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BALB/c小鼠原发性乳腺癌移植到小鼠乳垫上建立小鼠乳腺癌原位移植模型,用鲜芦笋混悬液灌胃0.4ml/只,每日1次,连续20天.每周称小鼠的体重,量肿瘤大小两次;死亡小鼠当天称体重,解剖称肿瘤重量,测量肿瘤大小;第28天称体重后,处死荷瘤鼠剥离瘤块称重量,测量肿瘤大小,观察芦笋混悬液对荷瘤小鼠肿瘤的抑制作用.结果:芦笋对小鼠原发性乳腺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芦笋有抑制小鼠原发性乳腺癌肿瘤生长的功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小鼠肝癌树突状细胞融合瘤苗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用PEG法制备小鼠肝癌树突状细胞融合瘤苗;流式细胞仪检测融合细胞表型特征;RT-PCR法检测肿瘤组织中TNF-αmRNA、IFN-γ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肿瘤组织中Bcl-2、Bax、Caspase-3蛋白表达。结果小鼠肝癌树突状细胞融合瘤苗具备树突状细胞及肝癌细胞表型特征,能显著促进肿瘤组织中TNF-αmRNA、IFN-γm-RNA及Bcl-2、Bax、Caspase-3蛋白表达。结论小鼠肝癌树突状细胞融合瘤苗能有效地诱导抗肿瘤免疫反应,促进肿瘤细胞凋亡,在预防和治疗肝癌的复发及转移过程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超抗原—SE抗肿瘤作用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鲍行豪  王毅 《科技通报》2001,17(2):62-66
综述了SE抗肿瘤的作用机理、实验研究以及近年来的少量临床应用。葡萄球菌肠毒素(SE)是一种外源性超级抗原,仅需微量即能高效地刺激T细胞增殖,促使其产生大是和多种细胞因子及细胞毒,提高机体总体细胞免疫水平,使之获得抗肿瘤的有力,体外细胞水平和动物体内的研究结果表明:SE能够产生强大的杀伤和抑制肿瘤细胞效应,故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新型肿瘤免疫治疗剂,目前已开始应用于肿瘤病人的治疗及对肿瘤病人在进行放化疗时保护机体白细胞降低以及防止其它毒副反应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海嘧啶是以海洋药物为药源,采用中西复方的方剂配伍形式,开拓出抗癌药物研究新的领域。海嘧啶由经典抗肿瘤化疗药物5-FU,加入中药抗癌成分海藻多糖、昆布、黄芪多糖、苦参、半夏配制而成的。海嘧啶对S180、EAC及H22肿瘤有明显的抑瘤作用,抑瘤效果优于5-FU单用。目前主要剂型为水针注射液,采用的是水醇法制备。  相似文献   

8.
据中国科学院网2005年10月12日报道:高能所纳米生物效应实验室的研究人员最近发现,经过适当化学修饰的一种纳米颗粒具 有高效抑止肿瘤生长的效果,却不直接杀死细胞,不仅增强肿瘤小鼠的免疫能力,而且几乎无毒。这与传统抗肿瘤药物有很大不同,正是肿 瘤治疗所追求的效果。该结果9月27日在美国《纳米通讯》(Nano Letters)网络版上公开发表,即将正式出版。 目前,临床使用的抗肿瘤药物大多利用高毒性杀死细胞,在杀死肿瘤细胞的同时,也严重损害了正常细胞。该研究结果克服了这些 缺点,被认为是提供了实现高效低毒治疗肿瘤梦想的一种可能的新方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芦笋对人胃癌细胞MKN45裸鼠模型抑制肿瘤生长的初探.方法:采用人胃癌细胞MKN45实体瘤和瘤细胞两种不同接种方法建立胃癌裸鼠模型,用鲜芦笋混悬液灌胃0.4ml/只,每日1次,连续32天.每周连续测量体重及肿瘤大小2次,观察芦笋混悬液对荷瘤的抑制作用.结果1芦笋对采用不同两种接种方式建立的人胃癌细胞MKN45裸鼠模型均有明显抑制肿瘤生长作用.结论芦笋有抑制人胃癌细胞MKN45肿瘤生长的功效.  相似文献   

10.
中科院上海生科院/上海交大医学院健康所张雁云课题组赵方等博士利用同种异基因小鼠骨髓移植模型研究发现,移植后受鼠体内细胞冈子osteopontin(OPN)出现持续性的上调表达,以研制的中和性抗体体内阻断OPN能够显著抑制移植后GVHD(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和发展。并且,阻断OPN后能够抑制异体反应性T细胞的活化、迁移以及生存,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大蒜素对人肝癌HepG2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体外培养人肝癌HepG2细胞,形态学观察大蒜素作用下HepG2细胞的生长变化,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检测实验各组HepG2细胞的生长增殖情况。结果:形态学观察显示,在大蒜素作用下,HepG2细胞失去原有"铺路石"样排列,细胞间连接减少或消失,细胞黏附性下降,出现细胞凋亡特征;MTT比色法检测发现,不同浓度的大蒜素均能抑制肝癌细胞的生长(P<0.05),且呈剂量依赖性。结论:大蒜素对人肝癌HepG2细胞的生长起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通过正交实验确定纤维素酶酶解提取虎眼万年青皂苷最佳工艺,并将所得皂苷有效部位研制成一种注射剂-虎眼万年青注射液,初步对其进行药理学研究。结果表明:虎眼万年青注射液确有抗肿瘤H22的效果,并且急毒、长毒无明显病理改变。本论文为开发虎眼万年青治疗肿瘤新药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3.
关于大蒜抗肿瘤作用的最早研究报告,发表于1957年,但直至1983年才有学者发表了动物诱发癌症模型的大蒜认证报告。以后有研究陆续指出大蒜提取液能抑制癌细胞增殖;也有报告认为大蒜有抗移植肿瘤转移的作用。一些研究还认为大蒜可预防食管癌、大肠癌、乳腺癌、肝癌等多种器官的癌症。  相似文献   

14.
中华猕猴桃多糖对巨噬细胞T细胞免疫介质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菊明  林佩芳 《科技通报》1990,6(5):284-286
一种从我省野生中华猕猴桃药材中提取的多糖化合物:ACPS-R,经体内或体外刺激小鼠腹腔巨噬细胞(Mφ)和脾淋巴细胞,受刺激的这些细胞的培养上清液,对相应的C3H/HeJ小鼠胸腺及CTLL细胞株,有明显的促增殖作用,提示Mφ及淋巴细胞培养上清液中分别含有IL-1及IL-2,受刺激后的小鼠血清成分,能抑制水泡性口炎病毒对L_(929)细胞的致病变作用,提示该血清中含有干扰素,结果表明,中华猕猴桃多糖化合物对Mφ-T细胞免疫网络中的多种调节介质,具有促分泌作用。  相似文献   

1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抗肿瘤药物高分子载体的多功能性和协同作用"针对当前抗肿瘤纳米药物药效提升受限的关键科学问题,设计新一代高分子药物载体,综合实现抗肿瘤纳米药物的(1)长循环、(2)肿瘤组织富集、(3)肿瘤组织渗透、(4)进入肿瘤细胞、(5)胞内药物释放,提升抗肿瘤纳米药物的总体治疗效果。经过项目组5年(2014—2018年)的努力,在高分子纳米载体结构与体内药物输送特定过程的构效关系、智能响应性高分子纳米药物载体的多功能化研究、复合组装纳米药物载体的功能协同与集成、功能协同化高分子纳米载药系统的疗效和初步安全性评价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研究成果。本项目的研究对新一代抗肿瘤纳米药物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胡桃醌诱导人乳腺癌MCF-7细胞凋亡及其形态学观察。方法: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胡桃醌对MCF-7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Hochest33258荧光染色法观察细胞凋亡形态;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胡桃醌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的IC50为11.99μmol/L;胡桃醌作用24h后,细胞生长密度变疏,细胞皱缩,出现凋亡小体,且随着给药浓度升高,凋亡小体也逐渐增多;胡桃醌5、10、20μmol/L作用24h后MCF-7细胞凋亡率分别为6.35%、12.43%、28.55%。结论:胡桃醌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具有增殖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利用荧光素酶基因标记的人肝癌细胞株HEPG2建立裸鼠肝原位移植动物模型。方法:裸鼠肝门静脉接种1×106个细胞使其成瘤,经活体荧光成像观察肿瘤的生长情况。结果:利用荧光索酶基因标记的人肝癌细胞HEPG2,成功建立了原位肝癌裸鼠模型。结论:利用荧光索酶基因标记的人肝癌细胞HEPG2,可建立了原位肝癌裸鼠模型。小动物活体成像可为原位肿瘤模型的建立提供了一种新的可靠的技术,为进一步研究肝癌生长转移机制和药物开发提供了新的有用工具。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异鼠李素对鼻咽癌CNE-1细胞生长及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用不同浓度(10、30、50、70、90μg/m L)的异鼠李素处理人鼻咽癌CNE-1细胞,在不同时间点分别采用CCk-8法检测测细胞生长抑制率;台盼蓝染色测细胞活力;平皿培养测细胞集落形成能力。结果:与正常组相比,异鼠李素处理CNE-1细胞48h后,细胞生长抑制率明升高(p0.05或p0.01);用药物处理细胞6d,随着时间的延长,细胞生长活力逐渐降低;药物处理7天后,药物处理组细胞集落形成能力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或p0.01)且以上方法都显示在一定范围内,异鼠李素对CNE-1细胞的生长及增殖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结论:异鼠李素可明显抑制鼻咽癌CNE-1细胞的生长和增殖。  相似文献   

19.
肿瘤干细胞(Tumor Stem Cells,TSCs)理论自其被提出以来,就一直是恶性肿瘤研究领域内的大热门.研究人员认为,肿瘤干细胞一方面可以自我复制保持"干性",另一方面也可以分化成肿瘤细胞而促进肿瘤的生长.这一理论为人们重新认识肿瘤的起源和本质,肿瘤的临床诊断、治疗以及新药研发提供了新的方向和视角.从2007年开始,苏州大学陈坚教授就通过小白鼠实验研究得出:有一群细胞对放化疗都耐受,是癌症复发转移的祸害,这群硬骨头可以看作肿瘤干细胞.每个肿瘤细胞都有自己的生存寿命,这些细胞都会面临凋亡,但癌症干细胞不会,如果我们能找出并杀死癌症干细胞,其他肿瘤细胞也会慢慢凋亡.  相似文献   

20.
人白介素-18(human interleukin 18,hIL18)基因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干扰序列(EGFloop C sequence,EGF)构建IL18-EGF融合基因,利pET32a/E.coli BL21(DE3)表达IL18-EGF融合基因,通过纯化获得有活性的靶向的IL18-EGF融合蛋白,并进行体外细胞试验评价IL18-EGF融合蛋白的抗肿瘤活性.结果表明IL18-EGF融合蛋白能促进人PBMNC的增殖,诱导KG-1细胞分泌IFN-γ、促进肿瘤抗原诱导的B细胞、NK及其CD4+T细胞的活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