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技风》2021,(12)
以湖南省大学生创业训练项目平凡烟火项目为例,探讨在就业难背景下,地方本科院校资产评估专业学生如何在学校定位、专业限制和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下,根据市场实际需求,加大大学生创业意愿,进而将创业意愿转换成创业行为。分析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培育为载体,积极展开创新创业项目,并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大学四年期间,提高资产评估专业技术人才社会实用能力。  相似文献   

2.
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创业教育应与专业教育相融合。就目前而言,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在课程教学中并不相融,课程改革是促进二者相融的主要途径。结合国内外关于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的理论及高职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现状,提出创业课程设置、课程内容设计、课程师资培养及课程教学形式等改革策略,以促进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提升高职创业课程地位。  相似文献   

3.
根据调查,地方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存在开课门数、学分、学时少,课程设置不合理,师资力量薄弱,学生认识不到位以及课程建设缺乏主动性等问题。为适应新时期创新创业教育的需要,高校应积极营造创新创业教育的良好氛围,提高广大师生参与创新创业教育的积极性,加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师资队伍建设,构建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以切实提高创新创业教育的水平和质量。  相似文献   

4.
《科技风》2021,(26)
本文以洛阳理工学院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为例,介绍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有效途径,从教育理念的融合、课程体系构建、师资力量的培养和实践平台的搭建四方面展开研究,对促进我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有着重要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正通过创新创业实训体系的构建,建立与专业核心课程相融合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认知体系,建立与专业实践教学相衔接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训体系,建立与创业素质教育相一致的创新创业实战体系,实现综合实习认知、仿真实训和项目实战等一体化发展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训体系的长效机制。在综合研判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训体系建设现状的基础上,针对其存在问题,构建起了模块分明、流程清晰、系统完善的创新创  相似文献   

6.
寻找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契合点,将两者有效融合可带动高职院校创业教育体系的完善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完成。针对目前高职院校在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衔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将从课程体系、课程教学和师资队伍三个方面对大学生创业教育如何有效融合专业教育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以新思维和新技术为代表的"互联网+"推动了社会各领域的深刻变革与深度融合,也为高等教育创新改革注入新的活力。把握"互联网+"时代内涵和机遇,应用型地方院校亟需打破创新创业教育双轨培养的传统思路,依托专业教育主线探索建立嵌入式创新创业教育模型,实现专业能力与创新创业能力融合互促发展,帮助学生形成以行业品质为内核的创新创业能力。  相似文献   

8.
刘楹林  冯珊 《科技风》2024,(8):43-45
在数字经济战略背景下,社会需要的是具备过硬专业知识和较强创新创业能力的优秀人才,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将创新创业与专业教育进行融合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本文阐述了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内涵与定位,分析了数字经济战略背景下创新创业与高职专业教育融合的重要意义,并探讨了二者在教育理念、课程内容、师资队伍方面的融合,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通过更新教育理念,促进认知融合、构建以“三大平台”为基础的创新创业教育保障制度、构建多层次的融合实践平台等路径促进二者融合发展,以此为高职院校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9.
李慧  盛春辉 《科教文汇》2013,(10):68-69
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的游离是高等药学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的瓶颈。实现二者在课堂教学中的融合,一是以学科渗透的方式将创新创业元素引入第一课堂;二是营造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情境;三是培育创业型专业教师或专业型创业教师。实现二者在实践教学中的融合,一是挖掘实验教学和科研训练中的创新创业元素;二是建设最具成效的实践教学平台,以实现专业教育和创业教育资源的共享。  相似文献   

10.
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的游离是高等药学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的瓶颈。实现二者在课堂教学中的融合,一是以学科渗透的方式将创新创业元素引入第一课堂;二是营造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情境;三是培育创业型专业教师或专业型创业教师。实现二者在实践教学中的融合,一是挖掘实验教学和科研训练中的创新创业元素;二是建设最具成效的实践教学平台,以实现专业教育和创业教育资源的共享。  相似文献   

11.
白刚  沈雨樨 《大众科技》2021,23(1):88-90
通过对旅游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的调查和分析,发现了目前创新创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包括基础资源及师资不足、创客教育课程体系不完整.文章在厘清创客2.0概念及创客和创新创业关系的基础上,结合共享、融合思维探索了“互联网+旅游融合创客教育”的思路和方法,提出了思维融合、平台融合、共享融合和内容融合的创客教育创新路径.本研究可为旅游本科院校创客教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从双创教育与营销专业教育结合的必要性入手,对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就怎样将创新创业教育与市场营销专业教育相耦合,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3.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应该把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突出专业特色。在充分分析商务英语专业创新创业人才所应具备的能力的基础上,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把创新创业能力纳入专业的培养目标;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重构课程体系,改革课程教学内容,大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从师资团队建设等方面构建支撑创新创业教育的保障体系,使创新创业教育在商务英语专业能够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4.
周芊宏 《科技风》2023,(10):55-57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全方位深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高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而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关键是拥有高质量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由于受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导致现有创新创业师资管理机制不健全、队伍构成不合理、教学能力不足、实践经验匮乏、评价体系不完善等问题,从而制约了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聚焦所存在的问题,通过完善管理机制,构建多元化师资队伍,提升师资教学能力,搭建师资培训平台,鼓励教师自主创业或到企业挂职锻炼,建立师资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等途径来提升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持续深入推进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  相似文献   

15.
为了更好地保障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以创业带动大学生就业以及实现创新创业教育完整的发展体系,当今社会许多院校将创新创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二者进行统一协调。许多院校改变原有的教育理念,重新建设师资力量,统一搭建教学平台和机制等,从而为二者的融合开辟新的道路。可是当今社会的创新创业教育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比如成效不明显、学校教育能力较弱等。创新创业教育仍然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和民生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目前很多院校将思想政治文化融入之中,以此来弥补单方面教育力量的不足。  相似文献   

16.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地位越来越重要。高职创业教育课程作为创业教育的核心要素,虽然取得了一些进展,但起步晚、底子薄,还存在很多问题。本文首先对广东省12所高职院校进行调研,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就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同时借鉴美国创业教育的发展经验,从特色课程设置、高素质创业师资、教学方式和政府扶持四个方面提出对策和建议,以期推动我国高职院校创业课程设置水平的提升,推动创业教育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中医药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对于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中医药教育创新发展和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科学分析当前我国中医药院校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结合中医药院校的专业特色和学生的实际特点,从创新创业教育的文化体系、教学体系、协同育人体系入手,探索构建"融合、开放、协同"的中医药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体系.  相似文献   

18.
地方院校作为国家培养人才的主体,顺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要求,针对资源匮乏、创新创业项目新颖性不足等问题完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地方院校应该多渠道整合教育资源,加强师资队伍和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改革创新创业教学方法与考核方式,构建"1+1+1专业导师制"培养方式。  相似文献   

19.
该文在对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课程现状与问题分析的基础上,从建立专创融合的课程体系、创新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探索多元科学的评价体系三方面简要阐述了融合OBE理念的高职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教学设计,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相似文献   

20.
陈华毅 《科教文汇》2020,(13):117-120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地位越来越重要。高职创业教育课程作为创业教育的核心要素,虽然取得了一些进展,但起步晚、底子薄,还存在很多问题。本文首先对广东省12所高职院校进行调研,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就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同时借鉴美国创业教育的发展经验,从特色课程设置、高素质创业师资、教学方式和政府扶持四个方面提出对策和建议,以期推动我国高职院校创业课程设置水平的提升,推动创业教育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