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丹  于渤 《科研管理》2024,(3):113-121
高技术产业集聚是地区突破发展瓶颈,开辟创新增长赛道的关键支撑,也是赋能区域创新发展的内在动力。立足创新价值链视角,基于组态思维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fsQCA),以我国30省份为研究对象,探究在区域创新基础及环境的协同作用下,专业化与多样化高技术产业集聚对区域知识生产、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三阶段创新绩效的复杂影响机制与差异化作用路径。研究发现:(1)驱动知识生产与技术研发绩效提升路径包括“多样化高技术产业集聚主导型”“环境支持下要素拉动型”以及“综合驱动型”三类;(2)驱动成果转化绩效提升路径包含“专业化高技术产业集聚主导型”“开放环境下专业化集聚-创新基础协同型”“环境支持下要素拉动型”以及“政府引导下研发人员弥补型”四类;(3)三阶段区域创新驱动路径的差异性在于不同高技术产业集聚类型及研发人员是否发挥核心作用;(4)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各阶段创新绩效提升路径呈现不同特点,体现为核心主导要素的差异化激励效应。本文研究结论有助于打开高技术产业集聚对区域创新过程作用机制的“黑箱”,为我国各地区寻求更适配的阶段化创新路径提供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2.
李晓娣  饶美仙 《科学学研究》2023,(11):2086-2097+2112
以全国228个地级市为样本,采用NCA与fsQCA探究数字经济赋能科技创新的组态路径,并以“准胡焕庸线”、城市规模、是否为国家创新型城市等为分类标准,剖析数字经济赋能城市科技创新发展路径的异质性。研究结果表明:不存在引致城市高科技创新发展的单个必要条件,但产业融合对于城市高科技创新发展发挥相对普适作用。存在两条等效的引致城市高科技创新发展的组态:“政府助力下技术主导型”“政府助力下环境主导型”,数据基础和治理数字化存在潜在替代关系。数字经济赋能城市科技创新发展的组态路径具有明显的区位异质性、规模异质性及政策效应异质性,整体来看产业融合、政府支持、信息基础设施是各类型城市高科技创新发展的关键。研究结论打开了数字经济赋能科技创新的“黑箱”,为各类型城市借助数字化驱动创新发展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构建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已成为实现区域协同创新发展以及提升国家创新能力的关键战略。基于创新生态观,以我国31个省市为案例样本,应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探讨区域创新生态系统驱动创新绩效的协同机制以及创新要素之间的互动关系。研究发现:(1)充足的人力资源是驱动高创新绩效的必要条件,缺乏研发经费是导致非高创新绩效的必要条件;(2)存在四条驱动高创新绩效的路径:知识创新主体—人力资源型、技术创新主体—研发经费型、知识创新主体—均衡型和技术创新主体—均衡型,进一步可归纳为"主体—资源"双重驱动型和"主体—资源—环境"均衡驱动型两类协同创新策略。非高创新绩效的驱动路径有三条,且与高创新绩效的驱动路径存在非对称关系;(3)在一定条件下,创新主体之间以及各创新主体与创新环境组合之间具有替代关系;(4)我国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的创新策略具有显著的空间分布特征,东部地区以"主体—资源—环境"均衡驱动型为主、中西部以"主体—资源"双重驱动型为主。  相似文献   

4.
我国创业活动数量和质量呈现区域差异的特征,塑造激发创业活动数量和质量协同增长的营商环境是缓解这种差异、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营商环境对创业活动数量和质量的影响机制有何不同,是否存在一种或几种营商环境组态能够同时产生高创业数量和高创业质量,这是目前学界尚未厘清的问题。基于组态视角,本文采用NCA和QCA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31个省份为研究案例,分别探究营商环境单个要素是否是产生高创业数量或创业质量的必要条件以及营商环境组态下产生高创业数量和创业质量的不同路径。结果发现:单个营商环境要素不构成高创业数量或高创业质量的必要条件,但提升人文环境对于高创业数量/高创业质量的产生发挥普适作用;产生高创业数量有1条驱动路径,即人文—市场驱动型;产生高创业质量有2条驱动路径,即人文—政务驱动型和人文—法律政策支持下市场驱动型;存在1种营商环境组态可以同时产生高创业数量和高创业质量,即高市场环境、高政务环境、高人文环境为核心条件,辅以非高法律政策环境为边缘条件。研究结果为揭示促使区域创业数量和质量协同发展、缩小区域间创业活动差异的营商环境组态实现路径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5.
以广东省39家新型研发机构为研究样本,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方法(fsQCA)探讨了新型研发机构产生高创新绩效的影响因素及其提升路径。研究发现:(1)单个影响因素难以推动新型研发机构实现高创新绩效,但不同因素的组合构型具有显著影响;(2)存在5条驱动高创新绩效的路径,包括技术驱动政府支撑型、技术驱动环境支撑型、组织支撑生态促进型、生态支撑人才促进型和全维度协同型;(3)非高创新绩效的驱动机制为1条路径,且与高创新绩效的驱动路径存在非对称性关系。研究结论不仅拓展了新型研发机构绩效管理领域的理论,还为政府和新型研发机构优化绩效提升路径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6.
众创空间是我国实施“双创”战略的重要载体,提高众创空间创新创业效率是推进“双创”战略的现实需要。本文以我国30个省市为研究对象,考虑众创空间创新创业系统的关联特征,构建了两阶段混联网络DEA模型测度众创空间创新创业效率,然后利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探寻效率提升路径。结果表明:我国众创空间创新创业整体效率全国均值仅为0.584,且至少75%的地区众创空间创新创业整体效率在0.7以下,我国众创空间创新创业效率还有较大提升空间。分阶段来看,招商引资阶段、创业团队孵化培育阶段和企业孵化培育阶段效率均值分别为0.708、0.773和0.818;众创空间创新创业活动各阶段的效率均受政府财政补贴、市场化水平、区域众创空间规模以及创新创业运营成本这4个条件的协同影响,并且这4个条件的不同组态构成了8条效率提升路径,并可以进一步归纳为“市场驱动型”和“政府驱动型”两类模式。招商引资阶段适合“市场驱动型”提升路径,创业团队培育孵化阶段适合“政府驱动型”提升路径,而企业孵化培育阶段兼顾了“市场驱动型”和“政府驱动型”两类提升路径。本文的研究结论不仅有助于准确把握我国众创空间创新创业效率水平,也能够为提升我国众创空间创新创业效率提供价值参考。  相似文献   

7.
绿色创新是推进“双碳”目标实现、提升经济发展质量的重要着力点。基于创新生态系统理论,以中国30个省份为案例样本,采用组态思维和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探究区域创新生态系统中多主体互动影响地区绿色创新的复杂因果机制及组态路径。结果发现:(1)创新生态系统中企业技术创新、学研机构知识创新、政府政策驱动、公众参与及平台设施服务创新等任何单一因素均不是导致地区高绿色创新的必要条件,系统内多主体互动组合才能有效促进地区绿色创新;(2)创新生态系统中产生高绿色创新的多主体互动组态路径有3类:政府引导企业绿色创新模式、政府与公众双元驱动企业绿色创新模式、平台导向型多主体协同绿色创新模式;产生非高绿色创新的组态路径有两类:技术—知识创新主体双缺失型、技术创新主体缺失型;(3)东部与中西部地区促进绿色创新绩效提升的组态路径差异明显,平台导向型多主体协同模式是京沪、江浙等东部省份持续推进绿色创新的重要路径;中西部省份绿色创新路径多呈现政府引导、政府与公众双元驱动企业创新等特征。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中国城市营商环境指数和企业创新的微观匹配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城市营商环境对企业创新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在考虑内生性等问题之后依然证明结论稳健可靠,营商环境的改善能够显著促进企业研发投入,这为城市营商环境与企业创新理论提供了中国的经验证据。本文对促进企业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能提供重要的经济启示,通过深入分析营商环境指标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改善和塑造良好的城市营商环境研究,将有力推动企业高质量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关注数字化情境下的组织双元问题,同时突破传统净效应和单案例研究的局限,以及拓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问题研究边界,结合我国“专精特新”企业数字化转型现实背景,运用组织双元理论,从结构双元、领导双元和情境双元3个角度出发,通过理论演绎和文献梳理,基于“技术-组织-环境”(TOE)框架,从技术、组织和环境3个层面的5个前因条件对145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双元能力提升组态路径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数字化水平、企业家精神、创新资源、政府补助和市场竞争都不是“专精特新”企业提升双元能力的必要条件,企业实现高双元能力是技术、组织和环境多层面因素协同作用的结果;(2)“专精特新”企业提升高双元能力的组态有3种(共4条关键路径):创新资源主导型、技术与管理协同驱动型和政府支持下的自我驱动型,其中创新资源均为核心条件、具有普适作用,同时市场竞争均为非核心条件;(3)导致“专精特新”企业非高双元能力的组态有4种(共5条关键路径),均包含创新资源缺失。由此可见,我国中小企业应顺应数字化发展趋势,加大创新资源投入,多层面分析自身现实基础,选取不同的等效组态路径提升双元能力,同时发挥有为政府和有效...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基于WSR理论的分析框架,以我国91家产业创新实验室为样本,通过fsQCA的组态分析范式,剖析产业创新实验室高创新效率的驱动因素组态及提升路径。结果显示:(1)单一因素无法推动产业创新实验室的高创新效率;(2)存在3种能够驱动产业创新实验室高创新效率的组态路径,分别是“物理”层面的创新生态环境型组态、“事理”层面的高组织创新驱动型组态,以及“人理”层面的高层次人才引领型组态;(3)发现了1条能够产生低创新效率的组态路径。故建议相关组织为提升产业创新实验室创新效率,需审慎思考自身资源特征优势或劣势,并结合“物理-事理-人理”三个层面的因素组合,优化调整资源配置与优势能力建设,以摆脱条件劣势局限,实现创新效率的稳步提升。  相似文献   

11.
基于数字经济产业创新性、成长性、全局性、效益性等维度构建评价体系,对我国26个省份的数字经济产业发展水平进行测算,并以此为结果变量,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研究方法,分析营商环境与数字经济产业发展之间的复杂因果关系,识别出产生高/非高数字经济产业发展水平的制度组态。结果显示,(1)影响区域数字经济产业发展水平的营商环境兼具殊途同归和多重并发的特征,能够产生高数字经济产业发展水平的营商环境包括政府激励下以数字基础设施为核心的创新引领型、市场主导下以数字基础设施和法治为核心的多元共促型、政府规制下以数字基础设施和法治为核心的创新引领型、政府规制下以数字基础设施和法治为核心的市场驱动型等4个组态;(2)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和法治化条件是驱动数字经济产业发展最为核心的营商环境要素;(3)过强的政府规制水平会对数字经济产业发展产生阻碍作用。基于此,提出完善监管体制等进一步促进数字经济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升级是促进区域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而营商环境是以地方政府为主的市场关键外部环境,其服务企业集聚发展已成为领域研究热点,因此,如何协同营商环境促进区域企业向“专精特新”发展是亟需回答的现实问题。基于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分五批公示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以宁波市为例,采用核密度分析、系统聚类法、组态分析等方法研究其352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空间分布的热点空间,并分析这类企业数量的营商环境适配路径。结果表明:宁波市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空间分布整体上呈“一极双核”的模式,并且“北多南少”,其中制造业占87.78%;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与当地营商环境(除金融服务指标)显著正相关,系统聚类法所划分的三组区县间的生境画像存在显著差异;单个因素并不构成高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的必要条件,法治市场主导下依托公共服务的创新驱动型、法治市场主导和政府助力下依托公共服务的创新驱动型两种营商环境组态可以殊途同归地产生高企业数量,其中优化法治环境、市场环境、创新环境、公共服务发挥着普适的作用。据此,要发挥核心营商环境要素组合促进“专精特新”企业的作用,法治环境是根本,提供...  相似文献   

13.
基于熊彼特创新理论,论证了智慧城市建设对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影响机制,利用陕西省2015—2019年的面板数据,结合结构方程模型(SEM)与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fsQCA),探索智慧城市建设各维度对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影响及多维度间“联合效应”与“互动关系”。研究发现:①智慧环境、智慧人力资本和智慧经济对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有显著正向效应。②智慧经济在推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可载中起到了关键作用。③存在经济拉动型、环境治理型、绿色发展型和创新驱动型等四条智慧城市建设路径可以提升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具体可归纳为产业升级推动式和环境规制拉动式。④在一定情形下智慧经济与智慧治理、智慧环境之间具有替代关系。本研究深化了现有智慧城市建设效应理论研究,并为以提升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导向的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了差异化的方案。  相似文献   

14.
以中国内地28个省(区、市)高校为研究样本,应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从战略协同和科技资源配置两个维度选取具有代表性的5个变量,探讨影响高校科技创新绩效的驱动因素。研究发现,我国高校科技创新绩效总体偏低且区域异质性较强,人力资源配置是提升高校科技创新绩效的必要条件,财力资源配置是提升高校科技创新绩效的核心条件,提升高校科技创新绩效的路径选择存在地区差异,存在包括资源协同配置型、资源内在配置型和人才主导协同型这3条绩效提升路径,最后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范旭  武永超 《科学学研究》2023,41(2):230-240
石墨烯产业化对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推动中国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战略性意义。本文通过整合“技术-组织-环境”理论和组态视角,构建出一个驱动石墨烯产业化的综合性分析框架,并以31个省市为案例样本,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实证探讨了实现石墨烯产业化的影响要素和复杂机制。研究发现:(1)单一产业要素难以成为推动石墨烯产业化的必要条件;(2)存在7条实现石墨烯产业化的路径,概括为“技术-组织-环境”均衡驱动型和“技术-环境”双重驱动型两种驱动机制。同时存在7种产生非高产业化组态,两类组态呈现非对称特征;(3)在特定条件下,技术、组织和环境要素组合可以经由“殊途同归”的方式推动石墨烯产业化。而在这过程当中,政府重视发挥了较为普适的作用;(4)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石墨烯产业化实现路径存在显著差异。研究不仅拓展了TOE框架的应用场景,同时也为以石墨烯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化实践提供了决策指引。  相似文献   

16.
在复杂环境背景下,如何提升中小微企业融资可得性受到学术界和政府的广泛关注。基于TOE理论框架,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fsQCA)和倾向得分匹配方法(PSM),以141家中小微企业作为样本,探究多因素动态演化对中小微企业融资可得性的驱动路径以及高融资可得性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结果发现:(1)数字化转型、战略差异度、银企关系、营商环境和减税降费均不是提高中小微企业融资可得性的必要条件;(2)存在5条驱动中小微企业高融资可得性的路径:科技驱动型、战略驱动型、关系驱动型、环境驱动型和政策驱动型;(3)引发中小微企业高融资可得性的5种组态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7.
在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城市创新能力的提升能够促进中国经济实现新旧动能的转换,而营商环境是一个城市竞争力的体现,好的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本文旨在考察优化营商环境是否会促进城市创新能力的提升。基于中国287个地级市为研究样本,并使用截面空间计量模型进行分析,研究表明:优化营商环境会对城市创新产生显著积极影响,营商环境每上升1个标准差,会导致城市创新能力提高0.1503个标准差;城市创新能力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在信息化程度高,但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第三产业占比较低、城市规模较小、政府科技扶持力度较小的中小城市,营商环境对城市创新的促进作用会更为明显。本文对于厘清营商环境与城市创新能力的关系有所贡献,同时,为中国的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和创新发展理念提供了理论支撑,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8.
    探讨如何优化营商环境,提高区域创新绩效,对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对大数据发展下营商环境影响区域创新绩效的机制分析,以2008—2017年我国地级市及722家民营企业的面板数据为样本,构建动态面板模型,使用SYS-GMM估计法进行实证检验,得出:(1)优化营商环境虽在总体上有利于提升区域创新绩效,但在不同城市存在异质性,呈现出“非省会强、省会弱”的不均衡特征。(2)大数据发展与营商环境优化的契合是区域创新绩效提升的关键,尤其是在省会城市,其作用更强,但囿于技术学习能力,却在非省会城市作用不确定。(3)营商环境优化作用的不均衡区域特征源于交易成本的中介作用存在城市差异,在省会城市,大数据发展能激发出交易成本的中介作用,增强优化营商环境的间接作用,扭转“非省会强、省会弱”的区域不均衡特征,全面激发营商环境优化的创新绩效提升效应。  相似文献   

19.
创新活动具有系统性,科技企业孵化器创新绩效受内外部环境因素影响,且各影响因素间具有相互依赖的复杂性,但目前偏向于单一因素的探讨,无法解释多要素相互依赖等复杂的运行机制。因此,以中国2 920家科技企业孵化器为样本,基于组态视角,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探索组织支持、制度环境和市场环境三大类别中的7个条件对孵化器创新绩效的复杂影响机制。结果发现:科技企业孵化器创新绩效与其所处制度、市场环境息息相关,主体与环境均衡驱动型协同创新策略是实现高创新绩效的主要路径;孵化器创新绩效具有“多重并发”的特点,制度环境、市场环境、组织支持行为均无法单独构成高创新绩效的必要条件;多要素协同作用对孵化器创新绩效具有殊途同归效果,其中政府补贴没有发挥关键作用,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在多数路径中起到重要作用,孵化器空间上的集聚在特定条件下具有影响作用。基于研究结论,为政府和科技企业孵化器管理者从制度和市场环境两方面考虑,提出提高孵化器创新绩效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张司飞  陈勇岐 《科学学研究》2024,(4):873-884+896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是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重要载体。鉴于学界缺少对其创新绩效微观层面的研究,本文从复杂因果效应分析的视角出发,混合NCA、实证回归与QCA方法,考察影响“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创新绩效的显著关键条件与组态效应,并提炼相应的提升路径。研究发现:(1)研发能力、融资环境与市场竞争力会显著影响“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创新绩效;(2)存在5条提升不同类型“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创新绩效的组态路径;(3)在融资受阻时,小规模生产或提高自身市场竞争力都可使“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继续保持高水平的创新绩效。本文尝试了一种复杂因果效应分析的新思考,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创新绩效的未来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与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