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珏  王穹 《广东教育》2007,(3):47-48
一、读诗——实现“二个定位”定位诗歌类别。诗歌按题材可分为田园诗、边塞诗、送别诗、思乡诗、咏物诗、咏史诗和写景抒情诗七种常见类别。可从分析诗题和意象入手定位诗的类别。  相似文献   

2.
一、知识导引安排顺序,就是一篇作文在确立主旨、选择题材之后,怎样恰当地安排这些题材,让它们更好地表现中心。就是说,要考虑清楚哪层意思先说,哪层意思后说,先说的与后说的关系如何,让看作文的人对全文的中心、线索、层次、重点一目了然。记叙的顺序一般可分为顺叙、倒叙、插叙三种。  相似文献   

3.
咏史诗应处理好史实和作家自我的关系。班固诗概括史传,建安诗以史见性。正始诗寓理于史,左思诗借史咏怀。通过考察汉代至西晋咏史诗的发展状况,可以归纳为两大特点:一是由客观叙史到抒发个人情怀,二是作家对史料的艺术改造越来越自觉。汉代至西晋实为古代咏史诗重要的发展时段。  相似文献   

4.
柴亚茹 《成才之路》2013,(19):95-95
李商隐是我国晚唐杰出诗人,他的诗从题材上可分为四类:政治诗、咏史诗、咏怀诗、无题诗。这些诗无论从反映社会的深度还是广度,还是在开拓和创新方面,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咏史诗的创作历来鲜有女子问津,宋代几位志存高远、才情卓绝的女子李清照、朱淑真和张玉娘却大胆地闯入这一领域,均创作出了寓意深刻、特色鲜明的咏史佳作。她们的咏史诗从题材上来说大致可分为品评人物、褒贬是非和借古讽今、指斥时政两大类,在艺术上则具有笔力豪迈、议论高奇及用语幽深婉曲等特点。  相似文献   

6.
狭义咏史是指作直接歌咏历史题材,以寄寓思想感情,表达议论见解的一种诗歌类别。虽然咏史诗与用典和咏怀有某些相似之处,但是它又具备和后两不同的特点,我们应该加以区别。咏史诗的产生和我国重史的民族传统及人尚古心理有关,同时又受乐府民歌创作实践的影响。从“正体”咏史到“变体”咏史的转变,我们可以看到咏史诗从重客观铺陈到尚主观抒情的曲折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7.
谈咏史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诗歌史上的咏史诗是用诗体──诗、词、曲等,以古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为题材而抒怀、述见、言志的诗。它不是如古希腊荷马的伊利亚特、奥德赛那样的史诗。咏史诗是文艺作品,不是历史作品。清代诗论家吴乔在其《围炉诗话》中说:“古人咏史但叙事而不出己意,则史也,非诗也;出己意、发议论而斧凿诤诤,又落宋人之病”;“用意隐然,最为得体”。这样,他揭出了思想性、艺术性统一的对咏史诗的要求。下面我们列举几组相同题材的咏史诗加以比较鉴赏。一咏秦始皇(1)《焚书坑》[唐]章碣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  相似文献   

8.
步入姹紫嫣红的古代诗歌园地,我们能够发现诗歌种类特多。咏史诗、闺怨诗、羁旅行役诗就是其中的三朵奇葩。夫子自道咏史诗咏史诗是以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为题材的诗歌。咏史诗,如果从诗人写作意图角度来考虑,可分为三类。一是表明自己对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的观  相似文献   

9.
上一期我们讲了《夹叙夹议的写作要点》。其实",叙"和"议"在作文中的具体运用是非常灵活的。"夹叙夹议"是一种用法,"先叙后议"则又是一种用法。所谓"先叙后议",就是先描写、叙述具体的人和事,然后在此基础上再顺理成章地发表议论和感想。当然根据实际需要,也可以倒过来,变"先叙后议"为"先议后叙"。不过那是下一讲的内容,这一讲的题目是——  相似文献   

10.
咏史是我国古典诗歌中的一个重要题材,有着悠久的历史。《文选》第一次自觉地按题材类型列咏史为诗歌的重要一体,从而肯定了咏史在诗歌中的地位。按照诗人对历史人事的把握和诗人思想感情的表达,可将《文选》所选咏史诗分为三种类型:以客观叙述历史人事为主;围绕历史人事抒怀叹议;借历史人事抒怀言志。咏史诗与咏怀诗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相似文献   

11.
李商隐咏史诗注意情境的构造、细节的选择;并用多种组接方式与推拟虚设的手法,在"唐人中另开一境";特别是叙中含议、托事而议、托理而议,为宋代及往后咏史诗"议论之祖",丰富了咏史诗的表现手法。  相似文献   

12.
诗中咏史,滥觞于先秦,《诗经》中的五首史诗叙写周朝先祖开国的历史,屈原的《离骚》历数夏商二代人君败亡的事迹,都带有咏史的成份。不过完整的以古人古事为吟咏对象的咏史诗当始于东汉班固的《咏史》,尽管此诗被后人评为“质木无文”,但首创“咏史”诗之名目,实在功不可没。班固以降,迄至隋代,咏史诗的创作好似稀疏之晨星,诗作寥寥,未成大观。到了唐代,这类题材诗歌的创作才展现出蓬勃的生命力。经笔者粗略统计,李白诗集中完整而成熟的咏史诗便有七十多首(尚不包括部分章句咏史的诗作),超过先唐咏  相似文献   

13.
魏晋南北朝咏史诗论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古代诗歌上承诗骚,下开唐宋的重要发展时期,作为一种与整个古典诗歌艺术发展同步的特定题材的诗歌,咏史诗在这一时期的发展演变有其规律和经验值得总结,而过去对咏史诗的研究多偏重于唐代。本文在理清魏晋南北朝咏史诗传承演变的基础上,论述总结了这一时期咏史诗在题材义理、形式体制和艺术表现方面的特.点,充分肯定了魏晋南北朝咏史诗为唐代诗歌繁荣所做的艺术积累。  相似文献   

14.
正在中国这个诗的国度里,诗与史的结合是诗歌不断走向繁荣的重要因素之一,也便产生了咏史诗这样专门的诗歌类型。咏史诗是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进行叙述、凭吊、评价或借国家兴亡寄托个人怀抱的诗歌。咏史诗滥觞于秦汉时期,而唐代是咏史诗创作的成熟与繁荣期。咏史诗的内容分为述古、怀古和史论史评三类:述古多  相似文献   

15.
对时局深重的忧患意识和大胆的批判精神,使中晚唐咏史诗有很强的现实性,创作题材的极大丰富使中晚唐咏史诗获得了广阔的生命力,独特的艺术构思和表现手法使中晚唐咏史诗在灿烂的诗词星空中放出夺目的光辉,体现了文学艺术发展的诸多特点。咏史诗由"史"向"诗"发展,经历了一个由历史的真实向艺术的真实的发展过程,到中晚唐表现出深刻的思想性、强烈的时代特色和丰富多彩的艺术性。  相似文献   

16.
唐代是一个气度恢弘、充满自信的朝代,其重视诗歌的历史条件,使唐文人的诗歌创作独具特色,在思想内容上表现为勇于反思。咏史诗的发展就是唐代文人对社会、历史和自己进行反思的结果。唐代咏史诗的艺术特征经历了萌芽期、自觉期、发展期的演变,生成了再造艺术时空、寓今于古的比兴手法、匠心独具的史事、剪裁融合历史与自然叙史方式的艺术新变,获得了其他任何时代都无法比拟的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17.
咏史诗作为一种诗体,必然有自己的诗体形态。学界对咏史诗形态至今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而且多从“史”的角度进行分类,不能准确地反映咏史诗的发展轨迹和它所追求的理想范型,存在着明显的理论缺陷。其实从“诗”的角度来将咏史诗划分为写实型、意象型和意境型三种形态,可以更清晰地展现咏史诗中诗人情志向历史渗透的方式以及咏史诗不断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明代历史演义中的诗词大部分是咏史诗,这些咏史诗绝大多数是七言绝句。本文主要以《新列国志》为对象来研究这一现象。从内容上说,这些七绝大部分都是议论性质的咏史诗。从作者来看,历史演义中咏史诗的署名有时是不可靠的,这尤其以冯梦龙的《新列国志》为甚。文章从我国古代悠久而发达的咏史诗传统和历史类童蒙读物的普及两个方面解释明代历史演义中出现大量咏史诗以及多用七绝咏史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中晚唐是我国咏史诗发展的黄金时期,这时期咏史诗的发展已逐渐摆脱了史的束缚,越来越重视对历史的艺术处理而不是历史本身.在对历史时间的重构和历史因果的变换上,中晚唐咏史诗表现出了极强的艺术性.这一特点与俄国形式主义的叙事理论所强调的材料与手法之间的关系颇有契合之处,当然由于历史题材的特殊性,它与形式主义的叙事理论也有一定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20.
研究咏史诗首先要对它作出相对明确的界定,然而学术界对咏史诗与怀古诗及咏怀诗的关系,争论颇大。不少学者以为,历史事实与历史遗迹两大创作触发点,是区分咏史诗和怀古诗的重要标志,其实怀古诗虽有自身特点,但仍属于咏史诗中的一种特殊形态;而咏怀诗与咏史诗虽有交叉,却异大于同,是两种不同的诗歌类型。咏史诗是诗人受历史信息触发而创作的以史实为题材,表现个人情怀的诗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