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清代沈德潜在《说诗晬语》中谈过诗的“理趣”,并举杜甫的诗为例,如“江山如有待,花柳自无私.”(《后游》)杜诗的意思是:江山、花柳好象在等待着人们去游赏,用以说明大自然是毫无私心的.可见他所讲的“理趣”,就是指全诗既有完整鲜明的艺术形象,又含包着哲理;他反对“理语  相似文献   

2.
盛唐是传统诗歌的顶峰,如果再要发展,只有变化。退之诗多议论,是诗的散文化;义山诗多材料,是诗的骈文化。至苏东坡、黄山谷出,“粹书以为诗”,“议论以为诗”,唐人之风尽变矣。严羽生当江西鼎盛以后,四灵蹶起之时,“什么叫诗”和“怎样学诗和作诗”?争论最为激烈。《沧浪诗话·诗辨》所提出的“别材说”,既反对“资书以为诗”又反对“捐书以为诗”,是从诗材的角度谈“什么叫诗”。“别趣说”既反对作诗尚理也反对一例言情,是从诗趣的角度谈“什么叫诗”。“兴趣说”和“妙悟说”,则是进而谈“怎样学诗和作诗”的。本来问题很清楚,由于严羽以禅喻诗,后人就越谈越玄了。本文企图对长期争论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依据材料,证明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兰茂,是明代前期云南嵩明县杨林人。他不仅是明代药物学和音韵学的奠基人,而且还是一个才力华赡的诗人。他流传下来不多几首论诗诗,是他诗歌创作的结晶,强调诗须有为而作,反对造空强作;提出要注意诗的整体建构,主张诗的气势要像“海天波浪翻银屋”那样雄健有力;提出“采诗人胜作诗人”的观点,告诫人们评诗不能“忍将公论作人情”等。在“台阁体”占统治地位的明初,兰茂的诗歌理论可谓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4.
归有光是明代杰出的散文家,他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拟古主义主张,提倡“独出于胸臆”,强调真情实感。他的散文风格朴实,感情真挚,被誉为“明文第一”,  相似文献   

5.
严羽站在诗学的立场上,提出“当行本色”说,以反对宋诗散文化走向;他以禅理为参照系,分析了诗之思维内质。在“兴趣说”中,严羽仍以维护诗之文体本色为己任,建构了他的诗歌审美理想。  相似文献   

6.
元好问以“诚”为诗的本原,以《诗三百》—魏晋风骨—唐诗为诗的正统,推崇刚健豪放的诗风,反对苦寒和柔媚之气,构成了他的系统的诗学思想。  相似文献   

7.
吴镇是清代中期陇右著名诗人 ,其诗学理论有许多真知灼见 ,带着鲜明的时代印记。吴镇论诗主张“性灵” ,也强调学问的重要性 ;他还受到“格调说”的影响 ,坚持“风雅”的诗教原则。更为重要的是 ,吴镇还继承司马迁、欧阳修等人“发愤著书”、“诗穷而后工”的思想 ,提出“穷乃工诗”的观点 ,同情下层文士 ,反对庙堂文人左右诗坛的现象。  相似文献   

8.
一在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的英国诗人中,威廉·布莱克(1757—1827)是成就很高的一个。他深受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所带来的民主思想的影响,是一个与英国人民同呼吸共患难的诗人兼画家。他反对贵族,反对资产阶级和官方教会的压迫与剥削,反对种族歧视,反对殖民主义和侵略战争,他揭露英国社会的丑恶现象,而歌颂自由和平等,他把美国独立战争称颂为耶稣诞生以后的第二次复活,他歌颂法国资产阶级革命,说它是“黎明的呼唤”。他对于  相似文献   

9.
袁枚是清代著名的诗人和诗论家,其主张的性灵说在清代诗坛影响巨大。可贵的是,袁枚自觉地在诗歌创作中实践了他的主张,他的抒情诗创作“以真达情”的特色,就是性灵说的一个表现。“诗的本职专在抒情。”袁枚《答曾南村论诗》中有句云:“提笔先须问性情”。在袁枚的诗文论述中,“性情”与“情”是基本同义的。“提笔先须问性情”,首先肯定的是做诗要有情,情之有无是诗之先决条件。在袁枚眼中,抒情是创作的根本目的,真情是诗歌表现的主要内容。诗是情的产物,情的表现,要“自把新诗写性情”。所以他坚决反对有意识地为政治需要,为炫耀学问或为…  相似文献   

10.
作为“大自然的诗人”,华兹华斯提倡的用民间的朴素清新的语言入诗,反对古典主义所谓雅语的理论在英国诗歌发展史上是一种革新并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他的诗作就是他的主张的实践。  相似文献   

11.
袁枚对《诗经》的文学诠释围绕其诗学核心范畴性灵而展开。他认为《诗经》都是“直写怀抱”的性灵之作,肯定其中描写男女情爱的诗篇;指出《诗经》风格多样乃是因为诗人性情多样,否定《诗经》皆“关系人伦日用”之说;反对多附会、以琐屑为功的考据说《诗》与脱离文本说《诗》,发展孟子“以意逆志”和提出“歌”以悟《诗》的接受原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2.
张问陶是清代中名的诗人和诗论家,其“性灵”说继承和发展了中国传统诗论中“心物感应”和“吟咏情性”的诗歌理论,他强调诗要表现“自我”,抒发真情,反对模拟抄袭和在诗中搞训诂考证,提但清新,自然、天真、天趣的诗风,他的诗论在清代诗坛上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对我们今天探讨诗歌理论和诗歌创伤仍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王夫之的文艺理论 ,主要是建筑在孔子儒家“诗论”的基础上 ,他从文艺作品的“情感”表现和交流方面重新解释了“兴观群怨” ,并把它们理解为一个不断发展的再创作的过程。王夫之十分重视“情景”在文艺作品中的作用 ,认为“诗源情” ,“景以情合 ,情以景生” ,而这样的“情”又必然是自然纯真之情 ,所以他反对任何由于只追求字句、词藻的表现形式而损害“情感”自然流露的做法。  相似文献   

14.
欧阳修的“穷而后工”理论,强调诗人内在情感在外界穷困环境激发下的抒发,主张情感抒发应表现得浓郁、真挚、浑融、细致;同时他反对诗人因为处境困窘而过分宣泄怨愤之气,作“戚戚怨嗟”之诗。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苏轼“以诗为词”为中心,阐明词并没有特殊不变的“本色”,因而北宋以来的本色论者反对苏轼“以诗为词”,谓苏词“非本色”的论调是错误的。本色论者没有看到苏轼“以诗为词”的原因与实质,从而不能对苏轼“以诗为词”在词史上的意义与功绩作出恰当的评价。  相似文献   

16.
一、官方和民间的评价 郑成功是我国最早一位反对西方殖民主义者的民族英雄。他的业绩集中反映在他的一首诗里:“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田横尚有三千客,茹苦间关不忍离。”正因为如此,他成为我国最早反对西方殖民主义者的英雄和开发台湾的先驱,而他收复台湾和开发台湾,为我国台湾的发展奠定了始基,是对中华民族的历史性贡献,可以彪炳千秋。不幸的是,郑成功惨淡经营台湾,正处于明清  相似文献   

17.
吴均是齐梁之际文学复古恩想诗文方面的代表人物之一。吴均的诗“清拔有骨气”,结构纵横跌宕,语言质朴有力,是汉魏“以气为主”诗歌传统的真正继承者。当时持文学复古论者不乏其人,尤以裴子野为“极端”代表,他反对诗歌华艳的形式倾向,力主内容的纯雅与质朴。  相似文献   

18.
孟郊,字东野,湖州武康人,生于唐玄宗天宝十年(公元七五一年),卒于唐宪宗元和九年(公元八一四年),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诗人。他作诗“夜学晓不休,苦吟神鬼愁”(《夜感自遣》),反对大历以来流连光景,粉饰太平的平庸诗风,标举“六义”、“风骨”的传统(《读张碧集》)。其诗不嗜藻饰,直抒胸臆,深挚动人。苏轼称他“诗从肺腑出,出辄愁肺腑”,在用字造句上力避平庸,追求古拙奇险,韩愈称其“横空盘硬语,妥帖为排奡”。他是韩孟诗派的重要代表人物,这派诗人所追求的奇险冷僻的作风,正是与元白新乐府运动相对,  相似文献   

19.
西昆体体现了中国诗歌从“唐音”到“宋调”的转变。北宋欧阳修、王安石、苏轼、黄庭坚等大诗人都和西昆体关系密切。欧阳修早年是西昆诗人,他和钱惟演、晏殊交往较多,今集中尚存有不少“昆体”诗;王安石虽反对西昆体,早年亦学西昆,晚年“半山体”小诗更与西昆体渊源颇深;苏轼不但写西昆体,还对杨亿表示仰慕,更把钱惟演的轶事作为典故用进诗中;黄庭坚早年已学李商隐,其诗虽与西昆体不同,但在用典使事等方面化用了“昆体工夫”。  相似文献   

20.
严复是中国近代著名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也是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代表人物。他提倡西学,反对旧学;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人为”,反对宗教迷信。而在他的晚年又极力与旧学妥协,反对民主,厌倦科学,思想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严复认为旧学有三个组成部分,即“宋学义理”,“汉学考据”和“辞章”。而这三者都是“无实”、“无用”的,应该摒弃。他认为旧学之所以“无用”、“无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