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今诗人都十分重视炼意,追求主题的新颖与深刻,而哲理层次则更胜一筹,是诗歌的更高境界。河北乡工诗人张从海选择农村和城市里的异常事物,挖掘出深刻而朴素的哲理,并将哲理同人类的共同情感以及个性鲜明的形象融为一体,使他的诗丰满而蕴籍,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2.
废名的诗歌单纯、朴素而又清幽淡远,从整体上传达了诗人恬静闲适、旷达空灵的心境。废名诗歌的这一特色与诗人受到禅宗影响有极大的关系。离开诗歌直接映射诗人心境这一点而对废名诗歌强作深度解读,很难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在诗歌领域,废名主要有三个方面的成绩:中国古典诗歌研究,新民歌研究和新民歌创作,新诗研究和新诗创作.在诗歌观点和创作上,现代时期的废名和当代时期的废名是完全相反的.废名对诗歌有深入的思考,他的写作建立在他的思考之上,二者具有互文性."完全"是废名诗学的核心概念,强调"自然"、"天成"和"诗的内客",它既是一种新诗观点,也是一种新诗评价标准.废名的新诗可以说是"第三种诗歌",既不同于中国古典诗词,也不同干西洋现代诗,但在文本上,却既像古典诗歌,又像西方现代主义诗歌,既具有古典诗歌的意境和含蓄,又有现代西方诗歌的晦涩和多重意义.禅意,晦涩和哲理从根本上是废名诗歌"完全"所表现出来的外在特征.  相似文献   

4.
废名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特立独行的小说家与诗人。他以诗的意境写小说,而诗歌中却流露出人在现实社会中的文化精神苦闷。深入阅读废名的诗歌和小说会发现其诗歌和小说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内在关系。这种关系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作品与现实的关系,及由此所形成的作品风格方面的联系;二是废名的诗歌是其小说的哲学注脚,而小说是他诗歌所揭示的文学观、人生观的形象解说;三是废名诗歌和小说在情感特征上都充满着悲哀、孤独和寂寞的审美情感底色。  相似文献   

5.
星星映在朦胧的窗棂——试谈夸西莫多的艺术手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夸西莫多是意大利著名的抒情诗人,他的诗歌深沉厚重,他常用的诗歌技巧是象征、想象、使用哲理、语言的严肃性和音乐性。  相似文献   

6.
诗歌以其凝练优美的语言承载着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哲理,融音韵美、意境美、思想美于一炉。王国维说“诗以有境界自成高格”,所谓的境界就是意境,每首诗歌都着力表现一种意境。意境,就是诗人的主观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意境是诗歌的灵魂、诗歌的生命。  相似文献   

7.
诗歌欣赏是一种见仁见智的活动,因为诗歌的主题往往具有多义性。名学评论家谢冕曾说:“诗歌欣赏可以认为是读在诗人所启示的范围内重新创造的艺术世界。这个世界最大的特点就是读往往走进诗人所创造的境界中去,往往把自己内心的主观世界融进诗的客观世界中去。”郑愁予先生的《错误》,全诗九十四字,寥寥数笔,却给读带来精彩纷呈,浮想联翩的艺术美感。笔认为,对《错误》的主旨可以进行以下几个层次的解读。  相似文献   

8.
爱伦·坡是19世纪美国浪漫主义时期一位诗艺超群却争议颇多的小说家、诗人、评论家,他的诗歌在美国甚至世界文学史上独树一帜,举世推崇。他的诗歌是恣意哀怨的花朵,是诗人坎坷人生体验对已经逝去的、极易消逝的、幢憬过却不曾拥有的万物的沉痛追悼,所以它们都笼罩着浓浓的悼亡色彩,然而它们又是一致公认的表现关与意蕴美浑然融合的名品佳作,诗歌中幽婉阴暗的意象、弦泉幽咽的意境与诗人对死亡的哲理思索完美结合,相得益彰。它们是爱伦·坡诗歌理论的实践体。  相似文献   

9.
随着废名诗歌的整理,废名诗歌为更多评论者所重视并受到较高评价。废名诗歌内容上呈现出一个玄思、幽闭和完整的世界;形式上进行大胆创新,诗的内容与散文文字的结合;品格上,是废名人格的折射或反映。废名诗歌是中国现代诗坛的一个独特存在。  相似文献   

10.
废名是个有自己独创的、成系统的诗歌理论的诗人,他的诗歌可看作其理论的实践.他主张新诗要用合乎语法的“文学的国语”写作,表现诗人个体的生命之诚,即由现实触发的感受、想象.他的诗歌文本的语言是自然形态的语言,没有一般意义上的“诗味”.其诗美内质在于“诗的内容”,即个体的感受、体验,独具机杼的想象.  相似文献   

11.
李商隐是晚唐一代最具个性的诗人,他的雨世界更是千姿百态、饱含深情。通过雨境的描写,抓住雨的情思,运用感性、知性等方式展现雨的大千世界,展示诗人多愁善感的内心世界,从而赋予了诗歌意蕴深厚的境界。  相似文献   

12.
弗罗斯特是一位备受欢迎的当代美国诗人,他的诗表面上看来通俗易懂,实则蕴涵着丰富的哲理。诗人以语音、词汇、格律、意象等手段使其诗歌呈现出了一种意义的不确定性。本文将从解构主义视角对弗罗斯特的诗歌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在新诗史上,废名被称为是一位具有现代主义诗风的诗人。废名的诗不象三十年代现代派诗人那样,表现的多是雨巷中寻梦的寂寞惆怅和凄婉迷惘,他不焦不躁,内心宁静、幽远,醉心于沉思冥想之中的人生体验与审美的玄思神游。李健吾说他“仿佛一个修士,一切是向内的”,“永远是孤独的,简直是孤洁的。”朱光潜说:“废名先生富敏感而好苦思,有禅与道人风味,他的诗有一深玄的背景,难懂的是这背景。”“但是懂得之后,你也许要惊叹它真好。”废名的诗歌较多的表现一种对宇宙、人生的心灵感悟,突出呈现的是禅趣、佛理的影响,善于将禅宗与人生思考汇而为一,…  相似文献   

14.
晚唐社会的整体衰败,使诗人深味时代与个人的苦难,他们无奈地放逐自己,寻求栖息心灵的淡泊境界。倾心禅悦是晚唐诗人解脱精神痛苦的便捷法门,与此相关,诗歌中所流露的隐逸愿望更为彻底,而他们对人生的广泛意识也由山水的情染升华到哲理的高度  相似文献   

15.
美国非裔诗人罗伯特·海登在诗歌中大量运用儿童题材和儿童视角进行创作,儿童书写成为其诗歌文本中的重要内容。在海登诗歌中,儿童作为主体来书写现实社会,从儿童的经验和体验出发来表现成人世界;儿童还作为书写客体,成人关注并观察儿童,以诗歌记录了儿童生活和儿童形象。海登诗歌中的儿童书写呈现了儿童视角与成人视角之间强烈的反差,反映了他对儿童独特认知方式和精神世界的深刻体认,丰富了海登诗歌进行社会表达的艺术视角,表现了诗人宽广的世界主义视野,抒发了诗人普世人文关怀的世界主义以及追求全人类幸福和世界大同境界的世界主义的创作思想。  相似文献   

16.
饶宗颐教授是二十世纪诗词大家之一。其诗歌创作成就是多方面的。而数量庞大的哲理诗,则是其创作特色和创作成就之重要方面。其诗中之理,落想极高。其一,表现了诗人对宇宙人生的深刻感悟;其二,表现了诗人自足而独立的人格精神。他诗歌中洋溢着一种充盈自得、独立高迈之气象和自在从容、与道一体之境界,为唐宋诸公所未有,在二十世纪诗坛亦独标一格,给人带来全新的感受,极大地开拓的提升了传统诗词的境界。另外,选堂哲理诗之卓越成就,还反映在其高超的艺术表现上,自然触发,警策动人,是其艺术表现之突出特色。  相似文献   

17.
文章通过欣赏弗洛斯特的两首诗歌来研究其象征主义艺术的特色。正如诗人其他的诗歌一样,富有新英格兰地方特色的民族诗人在运用象征主义表达他对社会和人生的看法时,他的语言是那么浅显朴实,而哲理又是那么深刻,尤其是在现实生活中能给人无尽的回味和启迪。  相似文献   

18.
樊忠慰的诗歌是用灵魂对生命的思考。面对现实的荒凉和虚无,诗歌成为诗人与他人之间的理解、沟通和爱的桥梁。在诗歌创作中,诗人常常以敏感而率真的眼睛观察世界,构建生命一体的境界。  相似文献   

19.
罗伯特.弗罗斯特作为美国现代诗的代表,他注重传统,往往以描写自然和人情开始,逐渐进入哲理境界。本文通过解读诗人的哲理名诗《没走的路》,让读者了解其简洁的诗风,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创作风格。  相似文献   

20.
冯至的诗歌在中国新诗的发展过程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其诗歌风格独具一格。从三个方面深入剖析了冯至诗歌的艺术特色:“孤独”的诗人情怀、“明心见性”的哲理沉思以及中西结合的艺术手法。诗人的深情与哲人的沉思、古典意蕴与现代精神皆完美地融合于他的诗歌中,使其诗歌具有恒久的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