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通过对有关工资政策的研究和对劳资管理工作的分析,指出了对事业单位劳资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些功能设计和具体实现。  相似文献   

2.
本文根据现行工资政策和有关考核等文件内容,对劳资管理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开发了管理软件,同时对其主要功能特点进行了介绍,对该系统的主要结构模块进行了简述。该系统是一套适合于高校的劳资管理系统,具有较高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3.
立足于中国工人运动和新民主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刘少奇深入而又全面地阐发了党的"劳资两利"政策,形成了观点鲜明、论证精辟的"劳资两利"思想。这一思想的精神实质是:"劳资两利"是特定条件下的两利,是发展生产中的两利,是合作斗争中的两利。在实践中,刘少奇以构建和谐的劳资关系为目标,积极开展对党内外各方面人士"劳资两利"政策的教育与宣传工作,领导制定了一系列协调劳资关系的法规与制度,并提出了处理劳资矛盾、协调劳资关系的正确主张。  相似文献   

4.
高校劳资管理工作复杂烦琐,要求劳资工作者既要掌握政策,熟悉文件,了解构成,把握规律,讲究策略,科学处理,又要做到对计算机等高新技术的熟练应用,还必须做到对每个职工的情况了如执掌.只有这样,才能在处理问题时得心应手,准确无误.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劳资两利”思想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资两利”是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及建国后一段时期处理私人企业劳资关系的主导思想。20世纪20年代前期,毛泽东在领导工人运动中已经萌生了“劳资两利”的思想。1934年,毛泽东初步提出了这一思想。1935年到1948年,毛泽东“劳资两利”的思想趋于明确和具体。建国初,毛泽东仍然坚持和实践着这一思想。毛泽东“劳资两利”思想提出的依据是:新民主主义经济的民主性;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在特定时期利益的共同性;中国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地位和作用的双重性;党使劳资双方接受“劳资两利”政策的可能性。为了落实“劳资两利”的思想,毛泽东主张,既要采取一系列措施保障工人权益,也要保护资本家的正当赢利;要通过劳资双方订合同、采取合理步骤和以不影响生产为前提解决劳资纠纷;纠正党内对劳资关系的“左”倾错误认识。  相似文献   

6.
论马克思劳资竞争合作理论及其现实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劳资竞争合作理论阐述了劳资竞争合作的条件、依据、原则、性质和作用,这为进一步加深理解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经济政策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在国民党官方的倡导下,"劳资合作"成为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主流话语。可是,劳资之间对各自在合作中的地位认识不一,官商之间对劳资合作的责任分担分歧重重,出现了合作之声不绝于耳,合作行动难觅踪迹的局面。其原因在于,劳资两方虽然都有合作的主观愿望,但政府未能保持其劳资政策的持续性,也未能承担其社会责任,劳资合作的外部环境不佳;而同处帝国主义经济侵略之下的劳资双方都在为维持生存而奋斗,为谋求合作所作的让步太少。  相似文献   

8.
衡芳珍 《天中学刊》2012,27(5):19-22
大革命后期,工人运动急剧发展,出现了一些过激现象。广东革命政府出于安定革命后方秩序的目的,颁布了《劳工仲裁会条例》和《国民政府组织解决雇主争执仲裁会条例》,开始国民政府的劳资争议立法。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以民生主义为指针,以劳资协调为原则制定颁布了《劳资争议处理法》并进行了两次修正,仲裁制度经历了强制仲裁到任意仲裁再到强制仲裁的轮回。国民政府的劳资争议立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安定了生产秩序,但并没有能够很好地处理劳资争议。  相似文献   

9.
新时期我国劳资关系演变的趋势和对策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经济体制转型以来,我国非公经济快速发展,吸纳的就业人口迅速增加,社会劳资关系日益普遍化.在此过程中,劳资利益矛盾一直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导致劳资矛盾已经发展到相当尖锐的程度,成为诱发社会矛盾和冲突的主要根源之一.本文从我国劳资关系的形成演变入手,对劳资关系恶化的表现与原因进行分析,并对建立新型的劳资两利关系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上半叶的上海,劳资冲突此起彼伏,上海市地方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先后实施了一系列旨在安抚劳工、缓解劳资冲突的社会保障措施.至30年代中期,陆续建立起疾病、工伤、退职、生育等各项社会保障政策体系.这些措施在客观上取得了安抚社会、稳定秩序的成效.但耐人寻味的是,这一保障体系在促进社会秩序建构的同时,并没有带来工人福利水平的增进.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劳资两利思想是针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需要和现实斗争而提出来的。它以防“左”为出发点,承认劳资矛盾,调节劳资关系,兼顾劳资利益,在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革命时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仍然要以劳资两利为指导,“努力形成企业和职工利益共享机制”。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国劳资矛盾呈大幅度上升的趋势,如何解决劳资矛盾已成为我们当前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对于劳资矛盾的解决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如何更好的运用剩余价值理论,进一步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是我们当前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主要通过论述我国私营企业劳资危机的现状,进而用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分析了劳资矛盾存在的原因,并通过缓解劳资矛盾的方法着重论述了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4.
对高校劳资管理工作的整体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劳资管理工作复杂、繁琐,呈现出多样性、多变性和复杂性的特点,这也体现了当前高校劳资管理工作的内在要求。从整体性的观点出发,要求工作中注意区分不同的工作类型,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劳资管理工作的整体性对劳资管理人员提出了综合性要求。  相似文献   

15.
论目前高校劳资管理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劳资管理工作繁琐、复杂,具有多样性、多变性和复杂性的特点。本文分析了目前高校劳资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劳资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不高,人员队伍不够稳定,工作流程不够规范,部门之间缺乏协调配合等问题,并提出只有不断提高劳资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使用现代化管理手段,进一步规范工作流程,才能快捷、高效、及时、准确地做好高校劳资工作。  相似文献   

16.
该文从高校的劳资管理工作出发,详细分析了当前高校劳资管理的特点、现状以及存在的不足.根据其发展趋势,为提高劳资管理水平,促进高校劳资管理工作的发展和创新,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劳资矛盾逐渐凸显,成为阻碍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本文利用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剖析我国私营企业中劳资矛盾问题根源,这对缓和劳资矛盾,建立和谐劳资关系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劳资矛盾理论,是研究我国劳资矛盾关系的根本依据。处理好劳资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而资产阶级的本质就是唯利是图,就是剥削工人榨取剩余价值。本文就是通过剩余价值理论对劳资矛盾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文章针对新形势下高校劳资管理工作的特征,探讨和分析了目前高校劳资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从外部环境和内部因素两方面营造和谐的劳资关系氛围,提高劳资工作的整体水平,以使其适应新形势下高等教育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由于中国特殊的历史背景、制度构架、文化传统、发展阶段等使劳资矛盾呈现出一种独特的表现形态。现阶段我国劳资矛盾表现出凸显与扩散的特性,日益显性化和常态化,并由生存型向发展型劳资矛盾扩展和生长,且矛盾诉求形式外溢,由企业内部向社会扩散。与此同时劳资矛盾还出现了偏离与异化现象,衍生出更为复杂社会矛盾,如族群矛盾、劳政矛盾、本地人-外地人矛盾、地域矛盾以及由非直接利益相关的敌恶势力操纵和控制的外源性矛盾等。劳资矛盾的这一系列新特征也带来新的社会风险和危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