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吕宝 《陕西教育》2009,(11):89-89
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稷下学宫留下了辉煌的一页,稷下先生作为一个独特的知识分子群体,具有特殊的历史风采.稷下学宫中诸子各派之间不仅自由地争辩、批判,而且在激烈的思想交锋过程中相互渗透、融合、吸收.稷下先生以其百家争鸣、兼容并包的学术修养对稷下学风的形成和延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荀子是战国末期著名的思想家。他生于赵国 ,受学于稷下 ,成名于稷下。荀子一生三游稷下学宫 ,稷下学对荀子思想体系的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 ,同时荀子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稷下学的发展 ,对稷下学及整个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荀子是战国末期著名的思想家.他生于赵国,受学于稷下,成名于稷下.苟子一生三游稷下学宫,稷下学对荀子思想体系的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同时苟子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稷下学的发展,时稷下学及整个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荀子是战国末期著名的思想家。他生于赵国,受学于稷下,成名于稷下。荀子一生三游稷下学宫,稷下学对荀子思想体系的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同时荀子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稷下学的发展,对稷下学及整个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争鸣的学术风气是学术思想界特有的现象,这种风气在稷下学宫表现的犹为明显。而这种学术风气的形成,与稷下学派学者身上所具有的学术精神密不可分。稷下学术精神可以概括为兼容并包,独立自主,自由开放。稷下学术精神的形成,与当时的时代风气、统治者对待士人的态度、稷下学派领袖自身的素质、稷下学宫中学派力量的对比以及学术传统的形成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稷下学宫办学特色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生于战国时代的稷下学宫,是中世纪世界教育史上最早的大学,在办学上有许多独到之处,对后世学校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宋代的书院、蔡元培主持的北京大学等,都具有稷下学宫的某些特点。研究稷下办学特色,对今天进行的教育改革仍具有借鉴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出现于战国时期的稷下学宫,在我国高等教育史上占有光辉的一页。对稷下学宫的历史演变及教育特点予以系统的思考,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实事求是地总结其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对我国当前的高教改革将有着现实的借鉴价值。稷下学宫创始的确切年代已难详考。一般认为稷下学宫创始于齐桓公田午,距今约2300年左右。所谓“稷下”是指齐国都城临淄的稷门之下。“齐有稷门,齐之城西门也”(《太平寰宇记》),但根据考古发掘,稷门是齐都的南门,以城南的稷山得名。随着齐国各项改革措施的深入,由威王,宣王到湣王,稷下学宫逐渐走向兴盛的顶峰、到襄王,王建时又逐渐衰落下来。及秦并六国吞齐而告终,前后大约经历了一个半世纪。  相似文献   

8.
稷下学宫是我国封建社会第一个由政府设立的官学,是战国时期高等教育上的重要创造。稷下学宫诞生于战国时期的齐国,所谓“稷”就是指齐国国都临淄的稷门,所设的学校称为“稷下学宫”,也称“稷下之学”。它由国家主持招纳当时社会上流动的著名的文人学士,也吸收了一批批的学生,它既是学者讲学著书的地方,又是培养封建官吏的场所,是一个肩负教学和研究两种职能的官立大学。稷下学宫初创于齐恒公当政时期,而发展兴旺时期是齐宣王田辟疆在位时期(公元前319—前301年),齐王田建在位的40余年(公元前264—前221年)日趋没落,到公元前221年,齐国为秦…  相似文献   

9.
战国时期形成辉煌创获和深远影响的稷下学因秦的统一面对新的历史形势.在方士与儒生身份混一的情况下,曾经以稷下学为标志的齐学曾经受到执政集团热诚然而有限度的尊重.当时滨海地方的学术主流与帝国政治曾经彼此有所妥协.焚书坑儒极端举措并没有宣布稷下学的终结.稷下学者仍顽强坚持自己的学术风格.汉初出现有利于多学派复苏的学术气候.至于汉武帝“罢黜百家,表章六经”的时代,稷下学风依然受到司马迁这样的学者的高度肯定.在儒学全面占据社会意识形态主导地位之后,《汉书》卷三O《艺文志》设定的思想史框架,将稷下学论著拆分入“道”“阴阳”“名”等家.这时得到主流学界认可的“杂家”名号,或许可以看作稷下学学术史乐章的终止符.所谓“杂家”在学术思想史上取代了以往以“稷下”为符号的文化存在.稷下学人及其继承者的学术成就于是以另一种表述形式记录于历史.“稷下”虽已成为遥远的学术纪念,其精神内核却仍然长久地发生着历史影响.  相似文献   

10.
稷下学宫是战国时代齐国一所著名学府,它既是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中心与缩影,也是当时教育史上的重要创造,稷下学宫对中国古代学术、文化和教育的发展,产生过重大的历史影响。稷下学宫虽然在历史长河中仅仅存在了150年,但它的办学特点却给历史留下了很深远的影响。通过把稷下学宫的办学特点与新课标理念下的语文学习方式改革比较一番,我们会得到一些启示。稷下学宫的主要特点:(一)百家争鸣,学术自由  相似文献   

11.
陈德亭 《山东教育》2008,(12):10-15
齐国故都临淄,素有尊师重教之风,中国第一所高等学府“稷下学宫”即诞生于此,并开创了历史上文化繁荣的鼎盛时代。在这片教育的热土上,如今又崛起了一所新型的现代化学校——临淄区稷下小学。  相似文献   

12.
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齐国的一所著名的高等学府,是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中心。它对中国古代文化、学术及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仅为战国中后期学术思想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起过积极作用,而且对后世学校的教学及管理制度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究其原因,是它适应了当时历史发展的潮流,创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办学之路。1.稷下学宫的创办所谓稷下,乃是指齐国都城临淄(今山东省淄博市内)的稷门(城西南门)附近地区。稷下学宫创于何时历来有不同的说法。根据刘向在《别录》中的记载:“齐有稷门,齐之城西门也。外有学堂,即齐宣王所立学宫也。”…  相似文献   

13.
陕西凤翔唐村中学/麻勤侠撰文认为,稷下学宫始建于齐桓公田午时,“齐桓公(田午)立稷下之宫,设大夫之号,招致贤人尊宠之”(徐干《中论·亡国》)。齐威王时期得以发展,兴盛于齐宣王时期。《史记》中描述稷下百家争鸣的盛况时说:“宣王喜文学游说之士,自邹衍、淳于髡、田骈、接舆、慎到、环渊之徒七十六人,皆赐列第为上大夫,不治而议论,是以齐稷下学士复盛,且数百千人。”从教育功能看,与后代学校相比,它既有一般学校的特点,又有历史的独特性。首先学宫具有规模宏大的校舍条件,“开第康庄之衢,高门大屋  相似文献   

14.
稷下学宫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齐国举办的最著名的一所高等学府,稷下学宫人才辈出,各学派充分发展,百家之学差不多都可以在稷下学宫找到思想的源头.稷下学宫的成功离不开人才,它的管理人才的方法对当代高校教师人才管理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稷下沉浮及其学术自由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稷下学宫独创了官方兴办、私家主持的办学形式,集讲学、著述为一体,采用自由游学和自由听讲的教学方式,尊重优待知识分子,是中国较早尝试学术自由的高等教育学府,但齐国最终没能实现霸业,“齐国亡而稷下终”的命运让人深思。  相似文献   

16.
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齐国的一所著名学府。学术自由、环境宽松是稷下学宫最基本的特点,也是它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稷下学宫的这一办学思想对当今高校建设与改革仍然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与文化,承载着两千多年的文明,也曾经盛极一时走在世界的前端,引领着世界的发展。探寻稷下学宫之源,品味稷下学宫学术自由、自由讲听、经世致用之精神,比较历史与现实,能引起我们一些有益的思考。  相似文献   

18.
<正>二、荀子荀子(约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名况。战国后期赵国人。西汉时因避汉宣帝刘询讳,亦称孙卿。他也是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一度与孟子齐名。他曾两次到齐国的稷下(齐国的官办高等学府,因位于齐国国都临淄稷门附近而得名)游学,并三任稷下学宫祭酒(校长)。稷下学宫是历史上明确记载的中国最早的大学,荀子也就是历史上明确记载的中国最早的大学校长。  相似文献   

19.
稷下学宫走出了许多世界级人文大家,编撰了许多世界驰名的人文著作。当今社会日新月异,社会要全面和谐发展迫切需要具有科学与人文相整合的复合型人才。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的现状是科学教育欠发达,人文教育更落后,人文教育摊子宽、效率低,雷声大雨点小,口号大而实际收效不大。面对社会对人才的要求,高校怎样提高人文教育的质量和效率成了高教领域的一个难点。回溯历史,在稷下学宫的教育特色中或许可以给高校人文教育找到一些启发。  相似文献   

20.
稷下学宫是我国最早的由政府创办的高等学府,其学术自由、鼓励争鸣的办学方针对中国教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学术自由是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必要条件和基本精神,研究稷下学宫学术自由精神的内涵及发展,对目前高等教育学术自由的发展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