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开拓创新是时代的主旋律,没有创新的报道难以赢得受众。探索新途径,开挖新观点,是本届江苏广播新闻奖获奖作品的秘诀所在。 2002年度江苏广播新闻奖共有98件作品参评,其中获得一等奖的10件,二等奖25件,三等奖35件。这些获奖作品体现了上一年江苏广播  相似文献   

2.
理性之美:新闻语言的不懈追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语言是新闻报道的物质外壳,它是“通过新闻媒介,向人们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传播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时所使用的语言。”它肩负着向受众表述新闻事实、传递新闻信息的特殊使命。新闻以再现事实为主,但有许多新闻作品又离不开说理,因此新闻语言就自然而然地呈现出一种理性的色  相似文献   

3.
李明文 《新闻三昧》2005,(12):44-44
新闻语言是新闻报道的物质外壳,它是“通过新闻媒介,向人们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传播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时所使用的语言。”它肩负着向受众表述新闻事实.传递新闻信息的特殊使命,是构筑新闻报道的最基本元素。新闻以再现事实为主,但有很多新闻作品又离不开说理,凼此新闻语言就自然而然地呈现出一种理性色彩。言论、时评、随笔等体裁的新闻,  相似文献   

4.
所谓新闻舆论导向,就是新闻媒介运用新闻手段和宣传手段,依据特定政治、经济和社会目标对社会舆论的反映、影响和组织。新闻舆论导向是最重要的舆论导向。新闻舆论导向同新闻指导性有某些相同之处。指导性是新闻的一种社会功能,指新闻对受众工作和生活具有指导和影响作用。新闻舆论导向也是一种指  相似文献   

5.
新闻作品需要处理好新闻与宣传之间的关系,两者关系处理得好,既能充分展示事实的新闻价值,又能实现良好的社会效果,反之,不但收不到良好的社会效果。而且有时还会出现负面效果,比如一些正面典型报道得不到受众认可,甚至使其产生怀疑和反感,原因往往就是没有处理好新闻与宣传的关系。中国新闻奖是中国年度优秀新闻作品最高奖,其许多获奖作品可谓新闻与宣传有机结合的上乘之作,笔者现借取一些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谈如何处理好新闻与宣传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新闻媒介是舆论宣传工具。新闻的思想性是“新闻媒介传播的新闻及其它材料所具有的教育意义和所体现的思想观点。”①新闻的可读性是“新闻内容与新闻形式完美结合的尺度。新闻提供的事实同受众利害有关,有新闻价值,是可读性的支柱。”②只有寓思想性于可读性之中,新闻媒介的舆  相似文献   

7.
广播新闻要想提高宣传效益,就要讲求宣传艺术,这可以套用现今时髦的一个词:包装。从新闻发生到受众接受的传播路途中,新闻信号在流动过程中最重要的中间站就是传媒———这一接收和发送双重角色合一的公共机构。由于受众对新闻信号已从单一的被动感动日渐成长为主动的选择性感动,因此,传媒也从原始阶段的单向传播者成为被要求、被挑选的信息“邮递者”。要让受众接受你的传递,就看你递过来的是何等面目的信息。在日益激烈的传媒竞争中,对同一事实的不同包装,就可能成为打动受众的第一印象。包装不仅是第一采访者记者的重要职责,而…  相似文献   

8.
新闻语言是新闻报道的物质外壳,它是“通过新闻媒介,向人们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传播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时所使用的语言。”它肩负着向受众表述新闻事实、传递新闻信息的特殊使命,是构筑新闻报道的最基本元素。新闻以再现事实为主,但有很多新闻作品又离不开说理,因此新闻语言就自然而然地呈现出一种理性色彩。言论、时评、随笔等体裁,语言要以理取胜,以理服人,以其严密的思维和逻辑性,达到教育人、感染人的目的。同样,消息、通讯也常在新闻事实中融入记的见懈,尽显其哲理。  相似文献   

9.
杨树 《新闻界》2006,(2):79-80
在报纸、广播、电视三大传统传媒中,广播早已落居“老三”之位。尽管如此,广播凭借其特有的优势仍然拥有相当数量的受众,广播中的消息类和娱乐类节目一直是听众所喜爱的,相比较而言,广播新闻评论类节目有些滞后。在2001年中国广播电视新闻奖505件获奖作品中,广播类的只占135件,而在这135件作品中又仅有20篇评论作品。新闻评论作为媒体的旗帜和灵魂在获奖作品中仅占如此少的份额,不能不说是一种失常现象。  相似文献   

10.
柏松 《新闻世界》2009,(11):98-99
新闻语言是“通过新闻媒介。向人们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传播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时所使用的语言”,它肩负着向受众表述新闻事实、传递新闻信息的特殊使命,是构筑新闻报道的最基本元素。然而新闻语言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历史的演变、时代的变化,必然推动新闻语言的变革,使之带有深刻的社会烙印和时代印记。  相似文献   

11.
受众是新闻事实传播的最后环节,受众是否接受传媒传递的信息,是决定传媒生存的关键。传媒的实质就是通过各类“说”者向受众传达必知、未知和欲知的新闻事实。  相似文献   

12.
李明文 《现代传播》2007,(4):148-149
新闻语言是"通过新闻媒介,向人们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传播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时所使用的语言",[1]它肩负着向受众表述新闻事实、传递新闻信息的特殊使命,是构筑新闻报道的最基本元素.新闻语言是新闻报道的物质外壳,新闻语言的流变也必然是新闻流变的某种外显和表征,一定的新闻语言总是与特定的时代需求和相应的历史条件相符合的.  相似文献   

13.
2005年4月初,浙江省记协网络工委组织进行了浙江省第四届网络新闻好作品评选(获奖作品上报浙江新闻奖),浙江在线、杭州网、中国宁波网、温州新闻网、湖州在线、舟山网、萧山网、德清新闻网、宁海新闻网等省内数十家新闻网站(网页)共报送了62件网络新闻作品参评,体裁涉及原创新闻、网络频道、网络新闻专题、互动论坛、传播创新、网页设计等各种网络新闻形式。经评委会认真评选,评出一等奖作品6件,二等奖作品8件,三等奖作品11件。 随着网络新闻在信息传播和舆论宣传中的作用不断增强,新闻网站的主流媒体地位也越来越得到传播业界和广大受众的认可。从浙江省第四届网络新闻评选的获奖作品看,网络媒体在凸现网络新闻特色、发挥网络传播优势、打造网络媒体新闻品牌、形成网络媒体的舆论强势等方面,不仅作出了大量的努力和探索,也实实在在地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可以说,突破三大传统媒体的制约,  相似文献   

14.
1992年度全省广播新闻专稿参评作品共17件。其获得一等奖的2篇;二等奖的4篇;三等奖的7篇。现将本次的部分获奖作品音响运用作一简析。录音报道是发挥广播特点和广播优势的重要途径。这次获奖的作品除了在题材选择、主题深化、采编技巧等方面有独到之处而外,音响的合理运用不能不  相似文献   

15.
新闻语言的弊病与传媒素养的缺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从发 《新闻世界》2009,(12):47-48
新闻语言是通过新闻媒介,向人们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传播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时所使用的语言。它的社会影响力甚为巨大。而就新闻本身而言.新闻语言因肩负着向受众表述新闻事实、传递新闻信息的特殊使命而成为新闻报道的最基本元素。因此,高度重视新闻报道中的语言问题,用准确、客观、公正及规范化的新闻语言以胜任媒体“社会的良心”这一角色,  相似文献   

16.
新闻语言是通过新闻媒介,向人们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传播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时所使用的语言,它肩负着向受众表述新闻事实,传递新闻信息的特殊使命,是构筑新闻报道的最基本元素。新闻语言作为新闻媒体的重要传播载体,首先要求的是其准确性与规范性,但随着媒体技术的迅速更新,媒体普及面的不断拓宽,语言自身的发展流动,  相似文献   

17.
第二届全国现场短新闻评奖,9月14日晚在武汉揭晓,15件作品获一等奖,45件获二等奖,90件获三等奖。评奖委员会于9月初在承德对参评作品进行了评选。这届是评选1990年7月1日至1991年6月30日刊播的现场短新闻优秀作品。全国有1500多家报纸、通讯社、广播电台、电视台参评,选送到全国参评的作品400件,评出一、二、三等奖共150件。评委们普遍认为,这次获奖作品与上届相比有如下特  相似文献   

18.
2002年度江苏广播社教节目奖参评作品共90件,获奖作品65件,其中一等奖11件、二等奖24件、三等奖30件。本次参评作品,报道领域有拓展,主题开掘有深度,节目形态有突破。让人感受到广播的发展与进步,从中得到鼓舞与启迪。  相似文献   

19.
广播现场短新闻是作者深入新闻事件的现场采写制作的新闻作品,其特点是新闻价值较高、现场感较强、篇幅短小精捍、富有广播特点,能通过广播宣传出去. 一件好的广播现场短新闻作品,首先必须具备所有现场短新闻所共有的三个基本特点,或者叫三个基本要素。其一是新闻价值较高,提供了有效的信息,具有较高的宣传价值和审美价值。其二是现场感较强,有对新闻现场绘声绘色的描写,能使听众或读者产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感觉。其三是篇幅短小精粹,能在三五分钟内听完。此外,它还应具备这样一些特点,就是新闻事实更加具体、形象,更易于为听众所理解,所记忆;文字语言更通俗,更易懂,更适合“播”的需要和“听”的要求。下面谈几个具体  相似文献   

20.
1993年6月23日,第三届中国新闻奖评选工作在郑州圆满结束。60多位评委经过复评和定评,477篇(件)参评作品中最后有154篇(件)获奖,占整个参评作品的32%。报纸通讯社部分参评稿(消息、通讯、言论、版面、摄影、漫画6个品种)320篇(件),获奖作品84篇(件),其中一等奖9篇,二等奖30篇,三等奖45篇,占获奖总数的55%。从整体上看,这次参评作品大都是全国各新闻单位严格筛选出来的上乘之作,评选结果基本上反映了1992年度我国新闻报道的水平。笔者有幸耳闻目睹了报纸、通讯社部分复评和定评的两轮评议和投票工作,感受最深的是,评委们在评选过程中努力寻求新闻价值与写作技巧的最佳契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