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德育课程体系是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载体,广西玉林市第一中学建设了"思政引领,培根铸魂"思想政治课程群,"育人育德,成人成才"学科德育渗透课程群,"播种梦想,成就未来"生涯规划课程群,"生命至上,守望成长"生命教育课程群,"守正创新,助推成长"实践体验课程群五大校本德育课程群,旨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2.
在立德树人理念的引领下,对低龄学生进行德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本文通过分析立德树人背景下低龄学生德育的现状和问题,探讨了德育对低龄学生发展的影响,提出了基于立德树人理念的低龄学生德育策略。在具体教学中,强调家庭与学校合作、德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教师科学引领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完善德育体系的建议。以期通过这些建议,可以让人们更好地认识立德树人理念在低龄学生德育中的作用,从而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德育课程是德育活动的基本载体。改革德育课程,选择德育课程内容,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践德育价值的首要出发点。德育课程改革通过学科德育课程表达或嵌入德育价值,以隐性德育课程渗透德育价值,用校本德育课程传达德育价值,是未来德育实践新价值观的基本方向和路径。  相似文献   

4.
李砚祥 《中国德育》2013,(10):49-50
学校作为学生德育主阵地,应承担起立德树人这一艰巨任务。诸城市实验中学结合学校自身特点与学生实际,不断创新工作思路,挖掘德育内涵,拓宽实施渠道,逐步构建起"德育内容主题化、德育主题课程化、德育课程机制化"工作体系,将德育工作落到实处。德育内容主题化,确保德育工作有章可循学校细化德育主题,并据此制订主题活动方案,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我们以社  相似文献   

5.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文章立足中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建设的实践研究,通过德育课程、学科课程、传统文化课程、综合实践课程四位一体课程的开设与建设,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和建设者.  相似文献   

6.
传统德育往往陷于说教,德育课程也多是教条化的,离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相去甚远。为创新德育教学并提高德育效果,南海小学构建互联网环境下的以儿童为中心的固本德育课程落实"立德树人"目标,课程内容包括知行合一的国学经典课程、主题鲜明的活动课程和寓教于乐网络版德育游戏课程,旨在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养规则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有民族情怀、世界眼光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7.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高中思想政治课作为一门德育课程,承担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对学生进行德育教化的神圣使命。如何将"厉行节约"理念与学科课程深度融合,帮助学生养成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文明品质,是德育教师应该思考的命题。  相似文献   

8.
我国教育的根本目的是立德树人,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思政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中学思政课教师对学生实施德育责无旁贷。借鉴《学记》“豫、时、孙、摩”的德育方法,对于在当今中学德育过程中加强预防教育、及时教育、循序渐进和集体教育等方面仍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9.
落实德育为先、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只有基层教育管理和业务指导部门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完善德育工作机制,引领广大中小学校的德育工作通过"课程化、校本化、特色化"的过程,建构起适合本地区域中小学生发展需要的德育活动课程体系,才能够使立德树人落地生根。  相似文献   

10.
胡兰  朱丽玲 《福建教育》2023,(21):11-14
所有学科都蕴含着育人价值和德育元素。学科教学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渠道,清华大学附属小学通过理念引领、问题聚焦、课程建构,让学科德育落细落小落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