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家庭教育》2010,(7):14-15
在孩子的阅读世界中,亲子阅读无疑是最吸引他们的,一边听好听的故事,一边看着他们最喜欢的爸爸妈妈,这个场景简直太美妙了!“妈妈,小兔子最后会跑去哪里呢?”“爸爸,我觉得这个故事不应该是这样的!”和孩子一起阅读吧,和他们一起感受这阅读的美妙吧!  相似文献   

2.
小小发现     
在我们身边,有许多事物值得我们去发现。电脑值得我们去发现;流星值得我们去发现;草木值得我们去发现……不过,我认为可爱的花儿也值得我们去发现,去观察。你只要仔细地观察美丽的花儿,就会发现花儿也会“说话”。可能有些人认为花没有嘴巴,可是,花有“身体”呀!它们可以用身体与人交谈呀!你看,我又在和花儿“攀谈”啦。我在不断地提醒小花:“小花们,你们不要再打瞌睡了!”可是,小花却厌烦地说:“让我再睡一会儿吧,我还没睡醒呢!”“不行!小草儿都已睡醒了,你再睡,就不能和小草儿玩喽!”小花一听到这振奋人心的消息,不觉失声叫道:“我也要玩…  相似文献   

3.
彭润泽 《现代教育科学》2009,(4):124-124,10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个性化行为,阅读不应以教师的讲解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应是学生个性的展现与张扬的活动。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以独特的教学风格和人格魅力去影响和感染学生,这将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养成,使学生能自阅自悟,让其“个性”在阅读教学中“点燃”!  相似文献   

4.
阅读这件事,从小到大,我们已经听过无数苦口婆心的唠叨了。如今,无论是一年一度的世界读书日,还是朱永新教授倡议的设立国家阅读节,都可以说是另外的一种“唠叨”。记得在一个阅读论坛上,著名阅读推广人梅子涵先生就这样“唠叨”:“我们在每个教室门外吆喝:你们来阅读吧,你们来阅读吧!到每个家庭门口吆喝:读点童书吧,读点童书吧!”他还说:“希望大家都来做阅读的更夫,这样阅读推广的道路才会越来越宽!”  相似文献   

5.
暑假到了!伙伴们,让我们一起到书海冲浪去吧!冰心说:“读好书,读书好,好读书。”苏霍姆林斯基说:“会不会阅读,决定着一个人的智力发展。”书籍是人类永恒的精神食粮。  相似文献   

6.
留心身边的事物,你会在好奇中挖掘出自己的观察潜能,也会在观察与思考中学会阅读整个世界。请用眼去观察,用心去阅读——  相似文献   

7.
星星姐姐:乍一看题目,吓一大跳!这“罪行”能轻易用吗?何况还是“累累罪行”!好好阅读,哈哈,你会忍俊不禁,感受到一份匠心独运!  相似文献   

8.
留心身边的事物,你会在好奇中挖掘出自己的观察潜能,也会在观察与思考中学会阅读整个世界。请用眼去观察,用心去阅读——  相似文献   

9.
朱黎 《华章》2006,(12)
一、以观察、阅读为先导观察是学生作文的先导。学生只有通过细致的观察,才能避免“熟视无睹,胸中无物”。指导学生观察应注意4点:1.观察要有目的、有计划、有重点;2.观察要按一定的顺序进行;3.观察要注重事物的本质和特点;4.观察要运用对比和联想。教师要有目的地把学生带入生活中,选择有典型意义的生活场景引导学生进行观察。也可以按习作的要求带着明确的目标到生活中去观察,并逐渐减少引导,让学生独立观察。“勤于阅读,逸于作文”,“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这充分说明阅读对习作的重要意义。但是,阅读必须在学生的观察和习作…  相似文献   

10.
个性化阅读,首先是作品本身的要求。我们阅读的作品,其中倾注了作者的观念、意识和情感,体现着作者对生活的思考方式、感情表达习惯以及审美趣味等,可以说,优秀的作品都是作者情感和个性的结晶。阅读作品,只有在我们体会到作者的切身感受、发现作者特殊的思维方式时,才能进入作者在作品中营造的“个性”领域。我们知道,文学语言具有一定的模糊性,因而作品中就会有某些“不确定”因素。有的作者故意在作品中留下某些“空白”,这就需要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去“确定”、去“补白”。换一句话说,作品本身的这种“潜在空间”为个性化阅读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1.
阅读建议     
阅读步步高你在“短文精品廊”中穿行,会在边读边思中提高阅读能力,说不定会腾跃出一匹阅读“黑马”呢。“小小说放送”、“诗词节拍”、“聪明寓言屋”给你端上花色多样、质高味美的“佳肴”,请你品尝。“小说列车”载着你去畅游儿童小说世界,误了车你会后悔,的。童话由童话作家自己来讲,肯定会另有一番魅力。“阅读金手指”就不用说了,真正有了“金手指”,阅读的难题还不乖乖地拜服在你的脚下?!  相似文献   

12.
张贯之 《高教研究》2005,21(2):56-63
阅读是人类带有普遍性意义的特有行为,是人类社会中必不可少的思想交流活动,在现实生活中具有更为广泛的应用。法国哲学家笛卡儿主张“阅读世界这本大书”,卢梭认为“社会就是书,事实就是教材”。无数有名的作家更是反复强调“用自己的眼睛去读世间这一部书”,从而观察人生,读懂生活。因此,阅读的内涵是多方面的,它为观察、考核、阅世、  相似文献   

13.
创意话题 西方著名美学家、雕塑家罗丹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什么是美?有人说:“时髦就是美。”李白认为,朴素才是美,有诗为证:“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有人说:生活是美好的。当你用善感的心灵去观察生活时,当你用真诚的心去拥抱生活时,你会觉得这世界真美。这人间真好,这人们真可爱!当你亲近自然,走进自然时,你会觉得一切都很天然,一切都很精彩,一切都很奇妙!  相似文献   

14.
现代教育对学生的学习要求不仅是“学会”,而更重要的是“会学”。为达到“会学”的目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掌握自学的方法,这无疑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许多知识目标的获取,是靠学生自学或讨论来实现的,因此,只有通过授予学生自学之道,求知之法。引导学生自己去阅读、去钻研、去思考、  相似文献   

15.
潘美娟 《成才之路》2011,(31):35-35
“唉,我孩子不喜欢阅读!”“是呀,我孩子怕写作文!”“这次测评基础部分完成得很好,阅读失分太多!”平日的工作中,我们经常会听到家长、老师这样的感慨,都是阅读惹的祸。读书对学生来说都是件很辛苦的事,但对他们成长影响至深,没有什么比阅读更能丰富一个人的灵魂,没有什么比阅读让孩子变得更强大。曾经看到过这样一则报道:在哈佛,  相似文献   

16.
勉励     
“你会,而且做得很好。”这是一句母亲勉励我的话。母亲曾经告诉我,我学走路的时候,摇摇摆摆地要跌倒,而且不肯再走。她在旁边说了一句:“你会走哇!走得真好!”于是我就一溜歪斜地走着,从屋子的这一头走到那一头,没有跌倒。从小学到中学、大学,我一步步地走上去。母亲在旁边不停地说:“你会,你会读书,读得多好哇!”于是我没有停顿,也不跌倒,走上前去。如今,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想起母亲的这句“你会,而且做得很好”,我就勇往直前去完成。勉励!美@魏讷  相似文献   

17.
我在上三年级初学写作时,老师布置了一篇作文。我回到家,不知从何下手,就去向妈妈请教。妈妈形象地告诉我:“一篇好的作文就像一道美味佳肴,首先得有好的材料,你去找找看吧!”于是,我把这天从早上起床到晚上睡觉前的大大小小的事情都列了上去,还得意地告诉妈妈:“我的材料多丰富啊!”妈妈说:“所有的材料都放到一锅煮,大杂烩会好吃吗?找材料要有取舍,写文章要主次分明,不能记流水账。而且素材要靠平时积累,要多观察,多阅读。”  相似文献   

18.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文后的习题。凡选择题一律在正确的答案后打“√”。泰山的丰碑去过泰山的人,有谁会不为它那磅礴峻拔的气势所 A呢?就连那当年不可一世的汉武帝还用了“高矣!极矣!特矣!壮矣!赫矣!骇矣”十六个大字而叹为观止。历代无数的朝圣者和游客,都把自己的慨叹,镌刻在它峭拔的石壁和考究  相似文献   

19.
“哈哈!太精彩了!”我意犹未尽地放下这本《一千个迷》,回想这本书中的内容,我仍旧忍不住拍案叫绝。什么?你不信这本书有如此精彩!也罢!那你就随我一起去这本书中畅游一番吧!《彩雪的奥秘》一章,让我明白了在地球上竟然有的地方会下“彩雪”呢!这是因为在空气中有许多小灰尘,这些五颜六色的小灰尘粘在雪上,就形成了我们见到的“彩雪”。  相似文献   

20.
在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中,学生将通过“观察”、“思考”、“探究”、“讨论”、“归纳”等过程,去探索数学的奥妙;要用学到的本领解决“复习巩固”、“综合运用”、“拓广探索”三个层次的沟通;还要主动地体验“数学活动”、“阅读与思考”、“观察与猜想”、“实验与探索”、“信息技术应用”等富有趣味的内容,从中去看看更广阔的数学世界.在探索、尝试过程中,学生的聪明才智会得到充分的发挥,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