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结构性流动与青年农民工婚姻行为的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年农民工的婚姻行为的变迁是结构性社会流动的产物。文化眼界的差距,社会网络的扩大,家庭功能的缺失,制度体制的疏隔是农民工婚姻行为变迁的基本因素。因此,必须消除制度性阻隔,构建稳定安全的生存环境;发展农村经济,加快农村城市化进程;提高农民工文化水平,推进农民工家庭婚姻道德建设。只有这样,才能为农民工提供一个更为宽松的生存环境,使绝大多数人的婚姻稳定、幸福。  相似文献   

2.
农村劳动力转移所带来的农民工汇款对于输入地人民生活改善、婚姻、家庭稳定和子女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关于婚姻状况与农民工汇款相关性研究的实证分析目前尚不多见。本文的研究表明,已婚农民工和未婚农民工带回家的钱数具有较大差异性。婚姻状况与农民工汇款具有显著相关性。研究结论说明已婚农民工承担着更大的家庭责任,他们在城市的就业压力大。政府应从促进农民工就业及加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等方面制定农民工人力资源发展的社会政策。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社会流动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子女随父母流入城市.这一群体的生存状况和体质健康理应受到更多重视.农民工家庭、农民工子弟学校和社会环境是影响农民工子女健康的主要社会因素.本文认为,全社会应形成合力,引导农民工家庭重视子女体质健康,加强农民工子弟学校的体育建设,加强针对农民工子女的安全教育等.  相似文献   

4.
青年农民工群体庞大,他们富有活力、发展潜力大;农民工是家庭的顶梁柱与国家的脊梁,接受良好培训的农民工对企业、对家庭、对社会均有百利。推进绿色发展,成为制造强国与打造世界大国,农民工素能、整体工业水平及提升是核心元素与现实诉求,提高农民工综合素质则是保障。提升农民工素能,让其受训是路径与基本的方法。农民工强,企业强,农民工有力量,"中国制造"会强大;地方政府和用工企业等应重视并落实全员地培训农民工。  相似文献   

5.
现有研究认为,新生代农民工与父母之间的资源与情感联系紧密。通过沿海工业区与内地农民工输出地的城乡追踪调查,可以发现新生代农民工的大龄单身男工群体与父母之间,形成一种新型的资源断裂、情感疏离的代际关系。这一关系的建立经历了三个时期:打工生涯早期的代际相对独立,成婚困难时期的代际冲突,成婚无望之后的资源与情感的交流停滞与关系疏离。这种代际关系的背后,是家庭化困境导致的代际间家庭目标的错位、家庭合作事务的缺乏、工作与生活空间的隔离,以及由此产生的代际纽带的断裂。这种代际关系显示了,城市化过程中家庭结构转型具有多重面相与多元路径。而大龄单身男工成为了一种脱离家庭合作的个体家庭,也成为了潜在的城市新困境群体。  相似文献   

6.
两代农民工的成长历程很好地演绎了中国农民工的婚育观,他们在现代与传统的共生与冲突中实现着恋爱观、择偶观、婚配模式、生育观、家庭模式、离婚观的变迁。新生代农民工深受恋爱的"沉没成本"太高、婚姻的成本叠加压力过大、大龄农民工阶层凸显、婚姻危机纷生等婚育困境的困扰。解决新生代农民工的婚育问题,须大力发展地方经济,提升农民工综合素质,加强人文关怀,突破制度障碍。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和城市化的发展,农村的婚姻和家庭出现了边缘化的现象。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家庭生产单位的逐渐解体、家庭成员间思想交流的减少、夫妻双方互不信任和对婚姻家庭观念的淡薄、"婚外恋"的冲击及基层组织对婚姻和家庭矛盾处理的不力等。  相似文献   

8.
奉子成婚是在社会舆论、大众媒体、同辈群体的宽容与支持下,为了下一代的法律身份和合法权益受到保护而产生的婚姻形式,是传统与现代博弈中的青年家庭组建模式。这种现象体现了社会转型期间传统与现代婚姻中婚姻与性、家庭本位与自我本位的博弈及中西方婚姻制度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经济发展进程中,城市化的劳动主体是农民工及其家庭。然而,由于我国二元社会制度的根深蒂固,以城市为主导的社会又偏偏对这个主体非常冷淡,以至于这个数以千万计而又文化程度较低的群体在社会中没有自己的组织、没有自己的声音、没有人去了解他们的生存状况,农民工话语权一顿处于失语状态。因此,探讨当前社会大环境下农民工群体失语现象,不管从理论还是实践上,均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工及其子女的语言适应情况已经成为21世纪中国社会语言学研究与国际城市语言研究接轨的学术生长点,分析认为农民工群体语言适应研究有待进一步廓清这一特殊群体中亲子两代的语言适应情况,并结合社会语言学、语用学和会话分析等方法来探究农民工群体的语言适应问题的解决路径。  相似文献   

11.
采用自编重庆市女农民工生活状况调查问卷对重庆市750名女农民工的收入消费、身体健康、家庭婚姻、业余休闲、生活满意度、未来期望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女农民工收入普遍偏低,消费存在代际差异;多数女农民自感健康,但普遍缺乏常规体检;与配偶生活的女农民工婚姻生活满意度高,女农民工都关注子女受教育问题;业余文化休闲生活时间少,活动方式单一;生活满意度较好,但新生代女农民工需要更多关注;近一半女农民工未来居住选择城市,但希望能有工资、生活环境、子女教育以及住房医疗等方面的保障。  相似文献   

12.
农民工群体,尤其是第二代农民工家庭正在经历着因家庭教育投资所带来的沉重经济负担,但由于各种原因使得农民工群体成为教育投资个体收益率最低的弱势群体。由政府主导的政策性教育成本补偿机制,是缓解这一突出社会问题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采用流动儿童城市适应量表作为研究工具,对公办学校和打工子弟学校中的流动儿童城市适应过程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公办学校的各种学校因素对流动儿童城市适应中探索与顺应、整合与融入两个阶段都有积极促进作用,除学校安置因素外,流动儿童的个人因素、家庭因素同样影响家长对两类学校的选择,也影响着流动儿童在两类学校的城市适应。  相似文献   

14.
基于农民工特殊群体及其弱势处境的具体状况,着重探析农民工权益的内涵及其保障的法治化机制,对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以及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流动儿童的家庭环境及对其自尊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研究以490名初中生(其中399名流动儿童)为被试,使用家庭环境问卷和自尊问卷考察流动儿童发展的家庭环境特点及其对自尊的影响。结果发现:(1)流动儿童的家庭经济资本、人力资本和家庭内社会资本低于城市儿童;(2)流动时间在1-3年的流动儿童,其家庭内社会资本最高;(3)家庭经济资本越高,流动儿童整体自尊水平越高;家庭经济资本、人力资本、家庭外社会资本高的流动儿童,其成就自尊也越高;家庭外社会资本较高的流动儿童,其社会自尊较高。  相似文献   

16.
农民工是我国现阶段的一个特殊群体。基于保障社会公平、促进社会和谐的理念,从政治环境、政府财力、农民工承受力等方面对云南省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环境条件进行了分析研究,以期探讨改革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7.
外来民工子女是一群敏感而又易受伤害的孩子,受家庭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很多孩子产生了自卑、孤僻、放纵、偏激等一系列心理问题。教师应抛却偏见,尊重关爱外来民工子女,通过培养自信心、规范行为习惯、开设心理健康课、开展心理咨询、建立家长学校等方法来矫正他们的不健康心理。  相似文献   

18.
农民工为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城镇化进程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农民工的生存与发展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焦点和难点之一。针对农民工教育培训问题,提出了完善制度,用"订单培训,企业参与"的机制吸引农民工参加培训;创新培训形式,努力提高培训实效;加强资金管理,年初下达培训计划;加强考核,选好培训机构等四个方面对加强农民工培训工作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农民工亦农亦工的身份特性导致保护其权益的法律制定难以完备,文章通过检视农民工养老保险行政立法中的缺陷,从农民工平等报酬权、企业成本控制、执法及司法等多种路径,探索如何保障农民工养老保险权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