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传媒》2002,(4)
近读《经济新报》,发现该报的有些文章形容天气炎热时,5月份使用了“五月流火”,6月份使用了“六月流火”,7月份更出现了“七月流火”。其实,“流火”一词是不能用来形容天气炎热的。  相似文献   

2.
7月的天气确实酷热似火。然而用“七月流火”来形容7月的炎热则犯了南辕北辙的错误,一些望文生义者以为“七月流火”是个极为文雅的形容天气炎热的词。写作时便信手拈来,编辑又不详察,于是媒体频频使用。比如:“七月流火,何处觅清凉?”、“小城熬过了七月流火”等。就连气象预报员也反复说“七月流火,持续保持高温天气”、“七月流火,酷热难耐”。  相似文献   

3.
7月的天气确实酷热似火,然而,用“七月流火”来形容7月的炎热则犯了南辕北辙的错误。一些望文生义者以为“七月流火”是个极为文雅的形容天气炎热的同,写稿信手拈来,编辑又不详察,于是报纸、电台、电视台频频使用。比如“七月流火,何处觅清凉?”“此时小城显得那么精神抖擞,小城熬过了七月流火”等。就连气象预报员也反复说“七月流火,持续保持高温天气”、“七月流火,酷热难耐”。其实,“七月流火”不是表示天气炎热,而是表示天气变凉。《诗经·豳风·七月》称:“七月流火,九月授衣。”唐代孔颖达为“七月流火”所作的“疏”…  相似文献   

4.
七月的天气火样热,这是事实,用“七月流火”来形容七月的炎热,则属南辕北辙了。其实,“七月流火”不是表示天气炎热,而是表示天气变凉。“七月流火”一语见于《诗经》中的《七月》,诗的开头便是“七月流火,九月授衣”。这里的“七月”指夏历的七月。“流”,指向下运行。这里的“火”是星名,即“心宿二”,又称“大火”。每年夏历六月的黄昏时刻,“心宿二”在中天,方向最正,位置最高。而到了七月,这颗星就逐渐偏西向下运行,这时酷热开始减退,天气渐渐凉起来了。这个意思如果和下文的“九月授衣”联系起来理解,就更明显了。“九月授衣”是  相似文献   

5.
近读4月12日《信息日报》《宿松:越狱静悄悄的背后》一文(摘自4月1日《浙江工人日报》),见“8月流火,监房里依然是难耐的燥热”一段文字,不禁愕然。 记得1994年第4期《新闻学苑》曾刊发笔者的《“七月流火”误用论列》一文,指出一些报刊文章常误用“七月流火”一词来形容暑热。其实“火”是星名,如孔颖达  相似文献   

6.
《新闻三昧》1994年第9期刊登的《情洒京九路》“浓笔重墨写精神”一节中,有这样一段话:“我们在武汉铁四院采访时,正是七月流火的季节,有‘四大火炉’之称的武汉市酷暑热得人喘不出气来,……。”看完这段文字使我感到把“七月流火”和“四大火炉”并用起来,是不妥当的。诚然,作者本意是用“七月流火”描述夏天气温很高,酷热难耐的情景,但引用了并非形容炎热的诗句。  相似文献   

7.
成语以其言简意赅的特点被人们广泛使用,但是成语的含义相对固定,其用法也是约定俗成的,如果望文生义地乱用,反而会弄巧成拙。下面仅举三例:“七月流火”不是言热而是说变冷《中国保安》杂志2000年第7期上有一篇文章《七月流火搞军训》,文中说:“七月流火,全体队员的训练热情也像这火热的天气一样一天天地升温。”七月流火,语出自《诗经·风·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火,即心宿,是指一颗古时被称作“火”的星,也称作大火星。流,在这里是动的意思。在夏历五月黄昏,“火”星见于正南方天空,方向最正而且位置最高…  相似文献   

8.
从﹃骄阳似火空中流﹄说开去王钟伦诗人流沙河在《华西都市报》著文《“流火”说星空》,指出一些“诗人作家”,将《诗经·七月》中“七月流火”,当成“骄阳似‘火’在空中‘流’”加以引用,不知“火”是“一颗恒星之古名也”,“流火”指此星逐夜西落,如水就下,暗示...  相似文献   

9.
天气最炎热的时候,笔者总能在一些报刊上见到“七月流火”一词,大都把“流火”理解为天气极热。如武汉某报就曾在去年盛夏发表《七月流火空调销售看好》的消息…… “七月流火”语见于《诗经》中的《七月》一文:“七月流火,九月授衣。”这里的“七月”指夏历七月;“流”是“下行”的意思;“火”则是星宿名,或称“大火”,也就  相似文献   

10.
某杂志中有一篇文章,谈及作者参与发展新华社电视报道的事。文章最后写道:前路漫漫,我们期待着“蓦然回首”时,新华社电视音像事业的一片“灯火阑珊”!这里的“阑珊”,与作者的本意正好相反。作者的本意,是祝愿新华社电视音像事业的前景辉煌灿烂,而“阑珊”是“衰落、稀少”的意思,岂不是大相径庭!像此类意与愿违的用词,在新闻作品中屡有出现,盖因作者或编者对词义的误解或不求甚解。如,“七月流火”的本意是暑热开始消退,但是常被人用来形容天气酷热。又如,“差强人意”本指大体上还能够令人满意,但常被人误用为“不太行”…  相似文献   

11.
回首田利军13年的CIO历程,可以用“从容不迫”来形容。从最初的MIS,到后来投资数百万的ERP;从外企,再到民企加国企,田利军的职业规划不是盲目的。在提升个人素质的同时,田利军用自己的经历写就了一份“CIO宝典”。  相似文献   

12.
据说是太阳发生了爆炸,释放出那么一点点能量,热浪冲击地球,怪不得今年夏末秋初的天气这么炎热。于是,不少温文尔雅之士想到了“七月流火”: △“《邵阳公关》周末专栏在流火七月向您款款走来”(《邵阳日报》7月29日中缝) △“流火的7月,我和中国地质报记者……到405队采访”(《湖南日报》8月12日二版) △某报每月有一次由读者出题的命题诗征文,公  相似文献   

13.
郑雨 《新闻前哨》2012,(8):98-100
笔者在近几年的文字校对工作中发现,在报刊、电视及网络媒体上,有一部分词语,由于含义比较特殊,不少人对这些词语望文生义,产生了错误的理解,并在实践中误用较多。本文对其中20个比较常用又容易误用的词语进行整理,逐一进行辨析,供大家参考。1,"七月流火"天气凉2005年7月,台湾新党主席郁慕明率团访问大陆,并于7月12日应邀在中国人民大学发表演讲。人大校长纪宝成代表主办方致欢迎词:"七月流火,但充满热情的岂止是天气……"纪校长想用"七月流火"来形容当时天气的酷热,但他的这一用典出现了错误。"七月流火"出自《诗经·国风·豳风》:"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无衣无褐,  相似文献   

14.
弃甲曳兵其中的“曳”有时被读成yì(义),也有时被写成“弋”,这都错了。“弋”读yì,表示用带有绳子的箭射鸟,而这个成语不表示这种意思。“曳”读yè(夜),表示拉着、拖着。成语形容败兵丢盔卸甲,拖着兵器逃跑的样子。气势汹汹有人认为这个成语是形容人发怒时凶狠的样子,就想当然地写成了“气势凶凶”,结果错了。可以说“凶狠的气势”,但不能说“气势凶狠”,更不能说“气势凶凶”,“凶”字不能叠用。“汹汹”是形容声势盛大的样子,含贬义。形容人或动物发怒时凶狠的势头,写“气势汹汹”才对。气喘吁吁“吁吁”和“嘘嘘”…  相似文献   

15.
美轮美奂 “他的雕塑作品美轮美奂,让人赞不绝口……”这里的“美轮美奂”用错了。《人民日报》发表过一篇题目为《美轮美奂〈宝莲灯〉的文章,北京大学教授苏培成专门撰文指出,标题中为“美轮美奂”是错用,“美轮美奂”只能形容房屋的高大华丽和众多,用来赞美新屋。 轮,轮,古代圆形谷仓,形容高大;奂,众多,鲜明,形容敞亮。语出《礼记·檀弓下》:“晋献文子成室,晋大夫发焉。张老曰:‘美哉轮焉!美哉奂焉!’”不可滥用“美轮美奂”。 把“轮”写成“伦”也是错误的。 豆蔻年华“打工妹们都是豆蔻年华,正值谈婚论嫁的年龄………  相似文献   

16.
有人形容说,如果学是一个梦,学刊物便是装梦的盒子。如今,学梦被现实逐渐抽离了.巨大的盒子还空留着。迄今.全国800多份纯学期刊中能自负盈亏的,不到10家.不久前,“学期刊将被全面推向市场”的消息,使这个空留的盒子都面临着可能消失的命运。  相似文献   

17.
有很多话可以用来形容书本:“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爱书吧,它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诸如此类。那么,用什么来形容图书馆呢?知识的殿堂,抑或智慧的集聚地?我找不到一个恰当的短语来形容它,因为图书馆于我已是一个亲切而又神秘的名词,那儿有着太多的回忆,太多的留连,太多的感谢。  相似文献   

18.
对于刚刚过去的2005年的中国报业,有人曾用“疲软”和“四面楚歌”来形容。还有的说,中国报业的“严冬”季节已经来临。我想,这有些言过其实了。  相似文献   

19.
她是一个因为使用“非常规手段”生产提案而著称的人大代表,10年前刚担任全国人大代表之初,周晓光就做了两件比较轰动的“大事”:一个是设立“全国人大代表联络点”,一个是运用媒体广告征集议案,十年来,周晓光向全国人大提交并被采纳的议案、建议分别达到233份和221份。她并不觉得自己的非常规手段多出格,她只是使用经商的经验,试图在制度事实上找到生产好议案的“工业流水线”  相似文献   

20.
《新闻战线》杂志2006年2月号上刊发李磊明写的有关省级卫视特色频道建设的文章中提到,20世纪80年代“一部《霍元甲》,一部《编辑部的故事》,就能造成万人空巷的收视热潮。”在这里“万人空巷”成语的使用很不恰当。成语“万人空巷”是指为了庆祝或欢迎,人们从家巷中出来了,是形容家家户户的人都到大街上或指定场所欢庆的盛况。可是李磊明的文章是电视节目好,吸引人们都回家收看,巷子没人了。这种情况用“万人空巷”成语来形容显然是不妥的。汉语成语是人们长期使用的定型的词组或短句,很多成语来源于历史典故。成语使用得当,会使文章简洁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