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第四个特征:短小精悍鲁迅在《三闲集》的序言中说过:“短短的批评,纵意而谈,就是所谓‘杂感’者”。杂文一般都很短,人称“千字文”。有些同志一讲到杂文,就叫它“小杂文”。对于这个称呼,有的杂文作者很反感。我认为,讲“小杂文”的有两种情况:一种属于瞧不起。“那位老兄是干什么的?”“那位老兄是写小杂文的。”就有点瞧不起的意思。我们评职称,要讲有什么著作,如你说曾在报刊上发表过若干篇杂文,有人也许会说:“小杂文”算什么,算不得学术文章。这种瞧不起杂文的情况确实是存在  相似文献   

2.
怎样写杂文     
什么叫杂文,恐怕很难有标准定义。我看大致上可以说:杂文是政论性和文学性相结合的短小精悍的文体,是一种形象化的说理文章。它有两类,一是战斗性的杂文,它针对某一具体目标进行揭露或论战,是一种杀伤力、感染力很强的进攻性武器和宣传工具;二是漫笔,没有具体进攻目标,是一种指引性的议时论世的文章,语调平和而幽默活泼,意重而文轻。 杂文自古就有。战国时《国策》上有一篇《邹忌讽齐王纳谏》,就是一篇很好的杂文。先讲三个故事:齐国的邹忌生得也是一表人才,但是城北徐公是著名的美男子,邹忌不知道自己和徐公比,哪一位更漂亮,就分  相似文献   

3.
我在先前说过,杂文是“文艺性的论文”,是“诗与政论的结合”。从思维形态上说,它是杂文作家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矛盾运动,交叉融合的精神产物,是兼有文艺和政论双重体式的一种特殊的文体,是一种“脚踏两只船”的独特的文学样式。那么,杂文政论性的特色是什么呢? 这首先应当从思维形态上来加以考察。杂文的政论性,主要是逻辑思维的产物。它常常在提炼杂文主题,制约杂文结构上发挥其优势。杂文的主题,和其它文学作品的主题一样,是属于观念形态的东西,是思想和观点,是理性的判断。它犹如人之灵魂,乃一身之主;犹如军之将帅,要统领兵  相似文献   

4.
杂文无疑已成为一种独特的优美的文体。它是诗与政论的结合,是议论性文学,过去,我们总结它的特点,大多是从外部特征上看,一般不外乎短小精悍、尖锐泼辣。如果从内在结构上看它的审美特性,“战斗美”应是杂文艺术特征的核心。  相似文献   

5.
何常灵 《新闻三昧》2006,(10):46-46
新闻小故事是报纸、新闻刊物对新闻故事报道的一种文体,它是新闻与小故事相融,寓新闻于小故事之中的一种报道形式。它具备几个特点:一是要短小精悍,不超过八百字为宜。二是要有故事情节。三是新闻性强。那么,如何将新闻小故事写得精采,写得夺人眼睛?我认为:写好新闻小故事,要巧使“三招”:一是要以故事情节取胜;二是要以新闻时效性取第一辆军车戛然停在她面前,从驾驶室里跳下一位瘦瘦高高的中尉,一把搂过她怀中的孩子,狠狠地亲了两下。他看着妻子抚慰地说:“对不住了,现在抗洪任务紧急。”妻子想说什么,但没有开口,两滴泪珠从面颊上滚了下来…  相似文献   

6.
杂文的功能     
上文我们对杂文的特点作了简要的介绍,现在我们来研究一下杂文的功能。每种文体都有自己的功能。杂文这种文体的功能是什么? 六十年代初期,《人民日报》副刊上有个很有名的专栏,叫《长短录》。在这个专栏的编辑方针中有这么四句话:表彰先进、匡正时弊、活跃思想、增加知识。我认为,杂文的功能就是这四条。第一个功能:表彰先进。对于先进的人和事,表扬之,歌颂之,这是新时代的杂文应该担负的使命。就是在旧时代,也有不少先进事物。在鲁迅的杂文里,也有一些歌颂新事物的作品。比如,他歌  相似文献   

7.
杂文创作说来话长,容我陆续成篇,慢慢道来。这次且说“三题”。一曰:什么是“杂文”? 其实,杂文也不是现在的新货色,是古已有之的。不过,我们不去说古典杂文、文言杂文,只来讲现代杂文,白话杂文。现代杂文的奠基者是鲁迅先生。他说:“凡有文章,倘若分类,都有类可归,但如编年,那就只能按作成的年月,不管文体,各种都夹在一起,于是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一提起杂文写作,有的同志就认为杂文是战斗性、批判性的檄文,无论何时何地都应该是匕首、是投枪,因而总是片面强调杂文的“火药味”。笔者认为,这种认识在理论上是不可取的,在实践上也是有害的。首先,从理论上看,片面强调杂文的“火药味”,不符合杂文的本来意义。所谓杂文,它既是战斗性的文体,又是文艺性的政论,其特点是短小精悍。纵观历史,杂文写作既有“投枪”、“匕首”,也有“仁丹”、“薄荷”。有的是对旧事物的讽刺、针砭,有的是对崇高事物的歌颂、褒扬。以鲁迅、邓  相似文献   

9.
刊林漫步     
新闻如何牵动读者的情感虞达文撰文说,新闻作为一种特殊的文体,它应如何以情感人呢?应主要抓好以下四点: 一、情感与认识有着密切的联系,新闻只有让读者充分认识客观事物,才能引发他们的情绪和情感。二、对于读者一时还不理解的事物,新闻有必  相似文献   

10.
主题要新     
什么是杂文?按辞书的解释是:直接而迅速地反映社会事变的文艺性论文。从总的方面说,杂文是文学体裁,属散文的一种。流行于报刊上的许多栏目中的杂文,以短小、活泼、犀利、隽永为特点,是一种富有战斗性、为读者所欢迎的新闻文体,诸如漫议、杂感、语丝、夜话、随笔等,其内容广泛,涉猎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军事等的事态变化,以及社会生活各方面,因此又可称之为文艺性社会论文。 谈及杂文,有不少同志认识不一。比如,把对某些事物或问题提出的批评、建议或表扬的短文都算作杂文,这是不正确的。杂文是一种文学体裁,有其自身的规定性。批评、表扬之类的短文不可能都是文学作品。又如,把凡说了些俏皮话或者白话夹杂乱说一气不知所云一类的文章亦称作杂文,这也是不对的,它是杂文之大忌。杂文以思想和艺术取胜,有时免不了幽默与讽刺,但它是严肃的。喜笑怒骂皆成文章;其喜其笑其怒其骂,都是和社会生活紧密相关的。  相似文献   

11.
一、出版信息的特征 出版信息是对出版有用或者有影响的信息,包括三个层次:第一,是什么信息?第二,这种信息的本质含义是什么?第三,它对出版意味着什么,即有什么价值或效用? 出版信息既有信息的一般性质,又有自身的特征。概括起来有:第—,它来源于事物的运动,而又不是事物的本身。第二,由于事物总是不停地运动的,因此,出版信息是普遍存在的、无穷无尽的,即具有无限性。第三,并非所有事物的运动都对出版运动产生影响。因此,出版信息是一种特定时效的信  相似文献   

12.
人们常把报纸文艺副刊作品称为“新闻文艺”,意谓是新闻与文艺结合的产物。报纸副刊杂文也不另外,其新闻的敏锐与文艺的美感二者缺一不可。 杂文,作为倍受现今报纸副刊青睐的一种文体,虽说是古亦有之,但只有在“五四”新文学革命后,由于创作和理论研究的繁荣,其独立的美学品格和文体特征才逐渐明晰起来。在众多的对杂文文体特征的界定中,瞿秋白将杂文视作“文艺性的论文”的观点,因其对杂文文体特征准确的把握和简洁的表述而为人们普遍接受。1933年,瞿秋白在署名何凝的《〈鲁迅杂感选集〉序言》写道:“杂感这种文体,将要因为鲁迅先生而变成文艺性的论文(阜利通——feuilleton)的代名词……” 对于报纸副刊来说,瞿秋白这一论断更是鲜明地揭示出副刊杂文兼具新闻敏感与文艺美感的特征。笔者认为,党报副刊杂文要达到新闻性和文艺性的有机结合,必须做到敏感、分寸感和美感的统一。  相似文献   

13.
什么叫新闻小故事?顾名思义,它是新闻和小故事相融其间,寓新闻于小故事之中的一种报道形式。它的特点有三:一是短小精悍,常见的有四五百字、六七百字成篇的;二是有故事情节;三是新闻性强。它写真人真事,不容虚构、夸大和合理想象,内容要确保真实性。新闻小故事,靠故事情节取胜。当年的名篇《西瓜兄弟》,之所以写得生动感人,就在于此。随军记者王匡1947年10月间路过淮阳  相似文献   

14.
杂文的情感表达是什么呢?笔者认为:就是作者把喜怒爱憎、是非褒贬的强烈感情熔铸到议论说理的字里行间,并有选择地传递给读者,以影响读者情绪,调动阅读者兴趣,使其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获得积极的社会效果。杂文中情感表达的劣优,与作者自身所具有的情感关系甚密。一位新闻前辈曾说过:“情是文章的灵魂,要使文章有情,作者必须有情。”那么,杂文的情感表达有哪些方法呢?目前见诸报端和笔者总结的有这么几种,现拟出来,与杂文爱好者共勉。 (一)依靠事实流露情感。这种方法就是借助杂文举例的事实判断选择,让情感从中不知不觉地流露出来,看似无情却有情。一篇杂文落成,理在其中,情亦在  相似文献   

15.
什么叫“杂文”?现在还没有统一的说法。不过,这也不要紧。杂文既然已成为一个独立的文体,而且日益受到人们的欢迎与重视,赋予  相似文献   

16.
有人说,报告文学是时代的“宠儿”。那么,在书林文海中,它究竟属于一种什么文体?特性怎样?又如何来写作它?下面我们就说说这些问题。(一)报告文学的文体《新闻学简明词典》上说得清楚:报告文学是一种运用文艺手法迅速及时地报道现实  相似文献   

17.
人们看到浙江日报上关于黄岩与平阳对比的报道,龙游、衢县与临安的对此报道,都认为这种报道劲头大,效果好,是一种好方法.那末它到底好在哪里呢?这种方法是否有普遍意义呢?在进行这种报道时要注意些什么问题呢?对比报道的好处,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三点:一、它能很好地暴露工作中的矛盾,并且给解决矛盾找出途径.任何工作都有两头即先进和落后这两头.先进和落后是矛盾的,是事物内部的两个  相似文献   

18.
杂文的选题     
前几年,新闻界提出了一个新颖的口号:多写“带响”的新闻。“带响”主要就是指的选题。一篇杂文、一篇新闻的社会效果如何?关键是看选题是不是“带响”,带响的“选题”引出“带响”的效果。所以,学习一篇好的杂文,也首先是学习它“带响”的选题。选题要“新”。杂文作为社会“感应的神经”,是最直接、最及时反映现实的一种文体,它对在贯彻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中,随时遇到和出现的需要褒贬的事物,应该敏感和迅速地加以反映和议论。当然,杂文紧密配合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贯彻来选题,范围是广泛的,多方面的,不同角度和不同形式的,依据杂文的特性,有的选题看  相似文献   

19.
上面我们谈了“杂文三贵”的第一贵,叫作“有新意、有独到见解”。现在我们来谈谈第二贵、第三贵。二贵在有“杂文味”。杂文杂文,就该有“杂文味”。没有“杂文味”还算什么杂文?!现在,有些杂文并没有多少“杂文味”,什么叫“杂文味”?对这个问题,是有不同理解的。这里,我先介绍一下几位著名杂文家的说法。马铁丁认为,“杂文味”表现在五个方面:第一,最直接最迅速地反映现实;第二,可以理解为广博的博。要“厚今薄古”,从现实出发,又要“古为今用”,引用若干古典;第三,要构思精巧,  相似文献   

20.
什么是思辩性报道? 对思辩性报道,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种意见是,凡是带思辩色彩的新闻报道都是思辩性报道,它不是一种独立存在的文体;另一种意见是思辩性报道是有别于其它报道形式的一种独立的文体,它有自己质的规定性。我是同意第二种看法的。我认为,思辩性报道质的规定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思辩性报道首先是新闻报道。但是,它不是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所以,它不是事件性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