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小学语文教材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是目前教育教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以"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一年级上、下册为例,分别研究教材中传统文化的选文编排情况及教材中存在的不同传统文化类型;教材中传统文化的知识点。  相似文献   

2.
<正>所谓教材二次开发,主要是指教师和学生在课程实施过程中,依据课程标准,对既定的教材内容进行适度增删、调整和加工,合理选用和开发其他教学材料,从而使之更好地适应具体的教学情境和学生需求。一、教材二次开发的向度教材二次开发以教材为依托,基于教材又超越教材,可以从三个向度上展开。首先,调整教学内容。教学中,我对教材中传统文化的含义、传统文化继承的形式、传统文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语文教材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小学语文教材在选编题材中也充分考虑对传统文化的继承,蕴含了汉语言类作品、古典文学类作品、传统历史类作品、传统民俗类作品、传统艺术类作品、传统科技类作品。通过对小学语文教材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内容类别分析发现语文教材对传统文化的重视情况和不足之处,针对这些问题,应强化优秀传统文化在教材中的作用,丰富优秀传统文化作品类型,均衡分布传统文化作品,优化各种题材作品的比例。  相似文献   

4.
语文学科是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前沿阵地。如何在语文教材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构建传统文化教育内容体系,是当前课程教材建设的重要课题。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传统文化知识兼顾多样性与容量的进阶性,传统文化选篇视野广阔、立意深远,传统文化活动贴近学生生活、凸显家庭担当,体现了立德树人的教育宗旨。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还须进一步落实积累文化知识、体悟民族精神、养成品行修为的教育目标;通过完善的助读系统、严谨的选篇加工和有效的活动设计,规范传统文化教育内容;贯彻学、行、信融合的教育理念,实现教材内外及学校、家庭和社会的融合与联动,使学生形成真正的文化信仰,成为具有中国智慧的新时代少年。  相似文献   

5.
在幼儿园教材缺乏统一编写机构的情况下,通过梳理当前幼儿园传统文化教材的出版概况,发现实践中幼儿园传统文化教材面临着教材编写者缺乏传统文化底蕴、教材质量参差不齐、教材实施中教师能力有待提升以及与现有幼儿园教材体系存在冲突等诸多困境。保障幼儿园传统文化教材的质量需要从提高教材研发能力、多途径提高教材质量、提升教师传统文化教育能力以及将传统文化教材纳入幼儿园教材体系等多方面入手。这样,幼儿园传统文化教材才能逐渐适应幼儿教育与社会发展的需要,让传统文化在新的时代焕发新的生机。  相似文献   

6.
<正>语文课堂是文化传播与传承的"主阵地",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善于把握和创造机会,实现传统文化的渗透。下面,笔者将个人在日常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策略与途径与大家进行交流分享。一、在教材解读中渗透传统文化对于教材进行深层次的解读,使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把握文章结构、体会语言风格、感知作者情感,是阅  相似文献   

7.
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这是教育学生理解、传承并发扬中华传统文化的宝贵素材。因此,教师要深入解析教材选文所涉及的传统文化要素并作出相应的分类,以便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在分析中华传统文化融入教材样态的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学生感知、探索中华传统文化,使其增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逐步形成正确的文化观念和健全的人格,进而提升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东方文明的重要标志,也是世界文化中的瑰宝。语文教材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承载着民族精神,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具有重要意义。对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蕴含的传统文化进行分析研究,有助于在教学中更好地传播和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9.
语文教材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一年级统编语文教材中优秀传统文化占比较大,内容包括语言文学类、思想观念类、古代艺术类和传统习俗类等方面。教师要分析教材的传统文化元素,明确在语文教学中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作用,并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教学原则,尤其要注重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文化教育的促进作用,以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0.
<正>统编语文教材的编写十分重视立德树人。选文文质兼美,重视选文的经典性与多样性,涵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教师要充分发挥教材的育人功能,彰显教材的价值引领;运用好教材培根铸魂,启智润心。一、丰富传统文化的积累(一)教材中传统文化的积累统编小学语文教材蕴含的传统文化非常丰富,与之前人教版教材相比,  相似文献   

11.
现代文化产业的内涵强调文化资源是基础,文化创意是核心,文化科技是助力.根据现代文化产业内涵,梳理总结四川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和特征,指出非遗文化的发展与保护正好有效契合四川文化产业的发展规律,这既搭建了四川文化产业文化创意的发展空间,又使珍贵的非遗文化得到发展保护.可见,四川文化产业的发展与非遗文化的良性互动是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明智之举.  相似文献   

12.
进行黄河三角洲文化研究应区分文化型态与文化类别,重视文化场域与文化资本,把握文化转型与文化交往,要搞清文化研究本体的有关内容,利用几种较实用的文化研究技术,以求推动此项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试论城市文化景观的演化与构建——以大连市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化景观是地表文化现象的复合体,是人文地理研究的重要内容。不同地域文化形成不同的文化景观,每种文化景观都表现出特定地域文化在空间上的差异和时间上的延续。文化景观中文化史层的研究对当前我国城市景观保护和构建具有的重要意义。以大连市为例,探讨其文化景观演化的轨迹并提出了保护和构建大连市城市文化景观的思路和对策:突出"西洋建筑"城市文化景观特色,加强保护的同时充分发挥其旅游功能;合理修缮旧建筑、理性规划新建筑,构建和谐的物质文化景观;保护无形文化遗产、重视大连市文脉传承,构造协调的非物质文化景观。  相似文献   

14.
在全球化时代,文化因素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当今日益严峻的国家文化主权问题是伴随着文化全球化而凸现的.文化全球化凸现出文化主权与文化霸权的冲突问题.面对西方的文化霸权,中国要从根本上捍卫国家文化主权、保障国家文化安全,必须制定对外文化战略、发展先进文化、加快经济发展、建设文化产业和加强网络建设.  相似文献   

15.
河南文化软实力提升的四个维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软实力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精神文化支撑,提升河南文化软实力是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必然要求。文化软实力是包括人口文化素质、文化产业等要素的文化体系所具有的结构性精神力量,必须从提升人口文化素质、振兴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事业、整合文化资源四个层面入手,着力推动河南文化软实力提升。  相似文献   

16.
个体在生命早期获得的文化习性为其将来的文化自信心与文化适应力的发展打下最初的文化底色。文化习性的获得源于个体的人格倾向和文化体验与外在文化环境的差异与矛盾。其获得机制具体表现在文化渗透、文化场的规约以及个体主观的文化选择三个方面。新的世界文化格局之下儿童文化习性的塑造应当以顺应儿童天性为根本,同时注重文化场的更新以及教育者自身的文化适应力和文化选择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7.
对泉州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情况进行探讨,认为泉州市"非遗"的较好传承有其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作为基础,但也遇到一些困难。提出泉州市应继续探索和完善"非遗"传承的文化生态体系:建立文化生态指标监测体系,制定文化保护和发展政策;引导文化生态消费,打造文化生态链;注重文化生态效益,保护文化生态环境;建立"保护、传承、传播"三位一体的传承生态体系。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不同文化相遇造成文化元素的流失弱化、文化误读和中西文化差异比较等方面,探讨了文化传播中文化元素的流失弱化现象,剖析文化传播中文化流失的成因,并提出增强文化传播力、文化自觉和克服文化元素流失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文化过程与人的发展过程存在一种“生动的循环”关系,文化对于人发展的意义在于“以文化人”,即引导主体获得人类和民族文化的同一性,发展人的文化素养,建立主体的文化自信,实现人的文化本质。知识的文化属性和教学的文化品格决定课堂教学是文化育人的根本途径。课堂教学中的文化育人,本质上是学生知识学习的过程,同时成为学生一种特殊的文化实践过程,其基本方式是文化理解与认同、文化反思与批判、文化觉醒与自信。挖掘课程知识的文化元素,增强课堂教学的文化敏感性;促进学生与文化的相遇,引导文化回应性学习;聚焦于学生的文化素养,丰富学生课堂文化实践,是课堂教学中文化育人的根本策略。  相似文献   

2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包含一系列重要概念,主要是文化、和谐文化、社会主义和谐文化,传统文化、文化传统,价值、价值体系、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文化力、文化生产力、文化软实力,文化生态、文化产业、文化事业、文化业态。厘清这些概念及其关系是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前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