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作为中国传统教育思想的代表,孔夫子有一著名论断:“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温故”强调的是夯实基础、巩固已知领域;“知新”追求的是思维创新、探寻未知领域。“温故”和“知新”是学习中面临的矛盾统一体,处理得当方能有所长进。在实施新课改的今天,“温故”(重视基础)与“知新”(追求创新)应该是一种什么关系?对此,我们理应作出更深入、更全面的判断。[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二千多年前,孔子提出了“温故而知新”。其含义是:在巩固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新知识。这已成为一种传统的教学思想。但“温故而知新”往往过分强调“温故”忽视“知新”。这已引起了人们的思考,如《四川教育》1990年第10期发表的严成志同志的《“温故而知新”新说》就是针对传统教学过分注重“温故”的弊病,提出了“温故而知新”不仅要重视知识的巩固,更要强调富于进取精神意义的“知新”。这种见解较进步,但它基本上仍遵循了从温故到知新的模式。从温故到知新的模式  相似文献   

3.
“温故知新”作为一个自古有之的教学原则,通常被理解为温习已学过的知识,并从中获得新的理解和体会。其实在今天,它更应该被理解为通过对过去所学(包括知识、技能、情感等)进行再学习,并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体会或产生新的知识、技能与情感等。温故知新至少有五种发生机制:原有认知结构的丰富,会扩大温故时理解的视界;加工能力的改变,会提高温故时理解的深度;个体倾向转变,改变了温故时理解的角度;温故会带来经验的改组,从而促进新的意义生成;相关阅历增加,改变了温故时的情感体验。为了在“温故”中更好地实现“知新”,需注重四个策略:一是“温故”时要紧扣“知新”的目的,二是“温故”要把握适当的时机,三是“温故”要注重方式方法,四是教师自身要做到“温故知新”。  相似文献   

4.
“温故”,可以“知新”,但是教师必须安排好从“温故”到“知新’的教学层次。也就是说,在新授课中,可以首先复习相关联的知识或者方法实质类似的旧题,使学生有发挥联想的基础,从而从复习旧知识中悟出新问题的解法.在“三角方程”的教学中我们就采用了“温故知新”的方法。在学过最简单的三角方程(如 sinx=a)的通  相似文献   

5.
“温故而知新”出自孔子的《论语》,意思就是说温习旧的知识,然后会有新的发现和体会。放眼我们的语文教学,却发现“温故”未必带来“知新”,种种的“温故”徒劳、无序与低效,是在“重复昨天的故事”,导致了学习兴趣和创造力的丧失。笔者现就苏教版四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几种“温故”现象谈谈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论语.为政》云:"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温故与知新是一个整体,温故是知新的载体和依据,知新是对温故的发展。运用"温故知新"教学法有利于导入新课,有利于新旧知识间的衔接,能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但教师在使用时要掌握其内在规律,要了解学生的思想及其知识储备,熟悉相关学科的知识,着眼基础逐层分析、循序渐进。在方剂学教学中作温故导入和温故讲授,有利于帮助学生建构起自己的知识网,有利于学生鉴往知新,从而启迪学生思维,提高授课质量。  相似文献   

7.
杨峻岩 《新读写》2012,(3):40-42
一提起复习迎考,也许有人就会自然而然地跟练习册、题海战联系起来,其实不然。复习是“温故而知新”。所谓“温故”,就是要居高临下地重温、梳理已学知识;所谓“知新”。就是要在原有的基础上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温故”的依据就是“课本”,“知新”的起点就是“基本要求”。杨峻岩和李新老师的文章一个讲“基本”。一个讲“课本”,两个都是“本”,道理并不深,但很实在,很实用。  相似文献   

8.
复习课对于查漏补缺、完善结构、深化认识、思维进阶等方面都有着其他课型无法取代的价值。好的复习课需体现综合性、实践性与发展性。在“温故”中“知新”,在“知新”中更好地“温故”。因此,复习课教学要从数学的本质、联系、结构等入手,引导学生在复习中反思,在复习中拓展,在复习中创新,从而落实复习课在培养学生数学素养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复习课的目的是通过反刍、消化、巩固而加深对所学的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弥补新学过程中的知识缺漏,使平日所学的零碎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串线结网,形成结构;并通过“温故”,获取新知,提高能力,巩固知识。要达到目的,在复习教学中必须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一、“知新”原则“知新”原则要求在复习时不是同新学时一样把知识从头至尾再罗列一遍,而必须使学生对复习的内容觉得似曾相识,但又不十分了解、熟悉,在复习中不断加深理解,能够熟练地掌握、运用,即在温故中要知新。“温故”是形式,“知新”是实质,是目的。因为新学  相似文献   

10.
“温故”和“知新”是相辅相承,不可或缺的。孔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孔子的弟子子夏也说:“日知其所亡(无),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这都是说巩固已掌握的旧知识,有助于不断地吸收新的知识。  相似文献   

11.
纵观小学数学复习,部分教师通过考前加班加点上课,耗在“题海战”、“炒冷饭”等低效复习中。我们鲜活灵动的小学生,一直保持在“温故”的视野下求得点滴的“知新”中,儿童势必会“因旧生厌”。所以我们的复习策略应由“温故而知新”及时切换到“知新而温故”,让学生在复习阶段不但能体验到“温故”的成功喜悦,  相似文献   

12.
作为“温故而知新”的复习课是针对学生的认知规律而设计的一种特定的教学形式。它不仅有巩固知识,训练能力的功能,更有“温故”和“知新”的要求。这里的“知新”就是在原有基础上的提高。 那么,语文复习课如何进行才能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呢?  相似文献   

13.
单元复习要做到温故知新,复而不重.温故是起点,知新是目标,在温故的基础上,做到以变式求新、以开放求新,以微课求新,实现温故与知新的有机整合,深度生长.  相似文献   

14.
“温故”易,“知新”难,复习课难上,难就难在“知新”,复习课要做到“温故知新”。  相似文献   

15.
马明荃 《教学随笔》2009,(12):28-29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温故而知新”有两解,一为“温故才知新”:温习已闻之事,并且由其中获得新的领悟;二为“温故及知新”:一方面要温习典型章节,另一方面又努力撷取新的知识。合并这两种解法应该是:在能力范围以内,尽量广泛阅览典籍材料,反复思考其中的涵义,  相似文献   

16.
目前很多总复习课是教师引领下对知识的回忆和重现.是题海沉沦后的思路自动化、解题快捷化。我认为.复习课不应止于此.而应旨在构建如电子地网般的知识网络图:缩小看,主次分明,脉络清晰;放大看,细枝末节.一应俱全。如何构建才能面面俱到而又“眉目清晰”、结构稳定而又不乏生长性、“温故”中能够“知新”呢?  相似文献   

17.
孔子关于学习方法所提出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学而思”。对学生,他强调学思结合,要求学生能积极认识治人之道,对这种“道”能融会贯通。所以,他既重视学,又重视思,他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下引《论语》只注篇名)所谓“温故而知新”(《为政》),正可作为“学而思”的注解。“温故”而不能“知新”,就是“学而不思”;如果不“温故”而欲“知新”,那当然就是“思而不学”了。学与思结合才能学习好,才能得到真正有用的知识。因此,他以为对于那些不去追问事物原因的思想懒汉,是无法进行帮助的…  相似文献   

18.
杜扬 《教育导刊》2009,(3):36-37
“温故知新”是多数中国人耳熟能详的成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他们都强调要温故知新。然而,每个人对“温故知新”的理解不太一样。何谓“温故”?“温故”又何以能够“知新”?本文对此进行了阐释。  相似文献   

19.
学生语文能力的形成立足于长期的积累和实践.但中考前夕的科学指导对考生答题的积极意义也是不容忽视的。如何在复习过程中加强实效性.关键在于教师要能运筹帷幄.删繁就简,使学生在“温故”的基础上举一反三.在“知新”的基础上实现更完整、更深入地理解与感悟,从而在中考中取得满意成绩。  相似文献   

20.
付义衡 《教师》2012,(16):97-97
复习课是牛津小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课型之一。复习课形式,承载着阶段性的知识学习,对学生知识查缺补漏的同时,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学习认知策略,内化已学知识,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拓展、提升学习能力。如何让小学英语复习课“温故”而“知新”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