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吕春 《档案天地》2009,(2):30-32
在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中.粟裕是一位基本上没有受到冲击的开国大将。他不是元帅却进入军委常委,开我军之先河。这一现象在开国将帅中是罕见的。“文革”期间谁保护了他?他对“文化大革命”的态度是怎样的?他与林彪、“四人帮”集团是如何相处的?他在晚年为党为国为军队都做了哪些工作……  相似文献   

2.
“霜叶红于二月花”是我赠给老朋友杨绍全的。1996年在他即将迎来50岁生日之际出版了第一本他的摄影画册《重庆风光》,又几次再版,从此便一发不可收拾,除了参加国内外的大展和大奖赛外,又连续推出了《新重庆》、《重庆神韵》、《古树名木》和《绝色重庆》系列重庆风光画册,今年他已60出头,“红于二月花”不正是他的写照吗?谈到杨绍全的摄影生涯,不能不说到他的人品人格。  相似文献   

3.
32年前粉碎“四人帮”的行动,华国锋和叶剑英的联手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但在1976年之前,两人并不熟悉。那么,华国锋和叶剑英是怎样走到一起的呢?  相似文献   

4.
随着被称为“史上最坑爹”的假期安排,一个不曾被人关注的机构进入公众视野——全国假日办。这个“决定”中国人如何放假的机构,到底是什么机构?它又基于哪些原则,制定出全年的调休计划?  相似文献   

5.
1976年10月“四人帮”垮台后,一部神秘影片作为“四人帮”反党证据,在全国各电影院连映多日。从这部影片中,广大观众学到了一个新的政治名词——“阴谋电影”。这部影片就是“四人帮”精心策划,用以炮轰周恩来、邓小平的《反击》。[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的胜利,结束了“文化大革命”的10年动乱,使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新的历史时期一开始,党就面临“四人帮”破坏造成的严重困难局面。为了迅速改变这种局面,党中央号召全党和全国人民高举毛泽东思想的伟大旗帜,揭发批判“四人帮”反革命集团的罪行,彻底肃清他们的流毒和影响,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实现国内的安定团结,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7.
翔宇 《兰台内外》2006,(3):54-55
1974年和1975年,是周恩来辞世前最后两年。在这两年时间里,他同“四人帮”进行了坚决而又讲策略的斗争。周恩来在这两年对“四人帮”的斗争和对邓小平的支持,不仅为中国共产党最终粉碎“四人帮”奠定了基础,也为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一、不能再搞一场“文化大革命”那样的政治运动1973年底,周恩来病情进一步发展。“四人帮”密谋要在1974年把他的身体搞垮,他们主要采取了两种方式:一是对周恩来使用轮番轰炸的手段。他们明知周恩来重病在身,却大事小事都推给周恩来,轮  相似文献   

8.
《文学欣赏与评论》节目开办于1981年。当时结束“文化大革命”已近五年,全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拔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彻底清算极“左”路线流毒以及“四人帮”祸国殃民造成的严重危害取得了巨大胜利,人们无不欢欣鼓舞。与此同时,国家实行改革开放和“四化”建设的光辉前景,更使大家充满信心,工作热情空前高涨。尤其是广大青年个个奋发,努力学科学、学文化,誓将被“四人帮”剥夺的时光抢回来。  相似文献   

9.
何亮 《军事记者》2013,(4):62-63
“认识你自己”这句铭刻在古希腊德尔斐神庙上的箴言.像一个神秘的召唤已回响了数干年。而一个人的“自己”或者说“自我”到底是什么.至今仍为哲学家们众说纷纭——它是一个可被审视被认知的客体吗?可是审视它认知它的那个主体又是什么呢?而如果它本身就是一个主体.它又如何能够客观地或不偏不倚地看待自身呢?  相似文献   

10.
“我们”是谁?“他们”是谁?“我们”如何共处于一国?又如何和“他们”共处于世界?当今国民认同的共识之底线在哪里?在求富变强?在意识形态?在晚清心态与儒家国教?——其实只在“民主加法治”。[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曹石 《中国广播》2010,(4):53-54
和90后的几位青年朋友谈起1976年10月6日粉碎“四人帮”那天早晨,我审发《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过程中经历的一些事,他们竞问:“四人帮”是什么?看来,我们这代人记忆中并不久远的事隋,在90后青年朋友看来,却成了疑问。可见,在人民广播诞生70周年之际,跟青年朋友聊聊广播史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2.
《新闻世界》2008,(2):43-43
在《色·戒》三场激情戏里,汤唯三点全露,“为艺术献身”的同时,也完成了一个由默默无名到国际巨星的一跃成名的过程。那么,汤唯的裸戏到底是为艺术献身,还是用色情来吸引观众的眼球?您是怎么看的?  相似文献   

13.
美国被人捧为最讲“新闻自由”的地方,而且美国的媒体也向来标榜自己“公正客观”,美国的新闻自由到底有多自由?我们暂且不下结论,还是让事实来说话吧。因为事实胜于雄辩。  相似文献   

14.
中科院院士杨福家在为近千名教师作的《今天我们如何做老师》的报告中特别指出,在知识经济和网络时代,尤其应倡导互动教学的新模式。“互动”中的“互”,即交互、相互之意;“动”是改变原来的位置或状态,与“静”对应。“互动”一词已随其人性化、动态化特性,迅速地“升温”。那么,现阶段档案教育到底需要怎样的互动模式呢?互动又会给档案教育带来怎样的生机呢?笔者就以“互动”教学为切人点,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深圳特区报》报道:“限塑令”的实行收效显著,但新书及音像制品的塑封日益泛滥,更是一种不可忽视的白色污染。为何新书都要套上塑封呢?深圳书城的一名营业员表示,以前只有大型画册、进口图书才有塑封,但近年来,国内大多数出版社逐步仿效,给书“穿”塑料外衣成了行规。  相似文献   

16.
张建朝 《大观周刊》2011,(39):266-266
1964年,一场新的政治运动在中国各地进入高湖,这就是“四清运动”,它席卷神州大地,持续时间达四年之久。运动期间中央领导亲自挂帅,指导“四清”;数百万干部下乡下厂,开展革命;广大工人和农民参与其中,积极响应;“四不清”干部纷纷检讨,“洗手洗澡”,从而上演了共和国历史上特殊的一幕。文化大革命,全称“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指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在中国由毛泽东错误发动和领导、被林彪和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利用、给中华民族带来严重灾难的政治运动。这两场运动都是影响当时人们生产,生活甚至性命攸关的大事,前后接踵而至,那么二者到底有着什么关系呢?今天,我们就来略谈一下。  相似文献   

17.
小邪 《新闻世界》2006,(7):53-55
这里的电影都离不开爱情,这里的爱情都在电影中回放,在电影里,我们透视着爱情;在爱情里,我们阅尽了人生。十部经典影片,一场荡气回肠的情爱历程。从“寻找”到“心动”,漫长的“等待”,短暂的“缘份”,是该“珍惜”还是唏嘘?爱是“时间”?是“空间”?是“寂寞”是“责任”?还是“离别”之后的“重逢”?也许“爱”就是“人生”……[编按]  相似文献   

18.
《深圳特区报》报道:“限塑令”的实行收效显著,但新书及音像制品的塑封日益泛滥,更是一种不可忽视的白色污染。为何新书都要套上塑封呢?深圳书城的一名营业员表示,以前只有大型画册、进口图书才有塑封,但近年来,国内大多数出版社逐步仿效,给书“穿”塑料外衣成了行规。  相似文献   

19.
前不久,《盗梦空间》这部电影激发了许多人“猜谜”的乐趣:到底什么是“现实”?什么是“真我”?这使我想起古代希腊的哲人所说的话:我寻找过我是谁。大致30年以前,改革开放之后,深圳广州崛起。许许多多的人背负着新生活的梦想去“下海”、“追梦”。  相似文献   

20.
李维民 《出版参考》2010,(10):20-21
朱则民是“六十一人案”的最后一位幸存者 “六十一人叛徒案”,是“文革”中“四人帮”及其顾问康生炮制的一个涉及党内高级干部人数最多、影响很大的冤假错案。涉及此案的人无一幸免,被迫害致死的就有12人。1978年12月,中共中央批转了在胡耀邦亲自主持下中央组织部关于此案的调查报告。使这一冤假错案得以平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