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花卉嫁接是中学生劳动技术教育课程中的一个专题,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体验型教学是适合花卉嫁接课的一种教学模式,其教学模式是:参观现场→理论指导→操作体验→技能纠正→应用提高。通过学生主动参与和亲身体验,让学生体验运用理论指导实践,再将实践升华为理论的学习过程。花卉嫁接课体验型教学能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能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综合素质。学习中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2.
高中英语课程教学标准倡导运用好任务型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尝试和探索运用小组合作探究等形式来参与课程教学,以此来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运用,能够在为学生营造轻松、自由、和谐的教学环境氛围中,帮助学生增强学习体验,培养学生正确的英语学习思维和语言感知能力,以此来优化课程教学的过程和方法。合作探究能够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予以充分激发,鼓励学生在任务探究式教学思维引导下主动参与课程教学,以此来丰富学生的语言文化知识。这样的教学模式更能够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他们养成团队学习的良好习惯,促进他们知识和技能的有效内化生成。  相似文献   

3.
小学数学的探究性学习,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经历探究的过程,获得深层次的情感体验,建构知识并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是探究性学习的三个目标。探究性学习已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之一,怎样才能更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探究能力呢?听了教师们的一些课,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有一些不成熟的思考。下面谈谈自己对探究性学习的一些理解,与同行们商榷。  相似文献   

4.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即教学的目的不只是教给学生知识,更要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其掌握学习方法,形成学习习惯,能熟练运用已有的知识分析未知的知识,形成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从而真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在教学散时,就着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向学生明确学习要点后,学生自定学习步骤,选择学习内容,运用“求同辨异”的方法,自主学习,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情境教学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在大学<秘书实务>课教学中,恰当设置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探究学习、"亲身"体验、多角度思考,可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把握,从而培养学生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体验型课堂强调让学生在实践中亲身体验,在交流中反思提高。在"学习单"引导下,通过"试、议、审"的学习方式获取丰富多元的个性化体验,完成对知识和意义的理解和建构。体验型课堂重生本,重自主,学习单、微共体、试议审学习环节是体验型课堂主要教学要素。  相似文献   

7.
复习课是教师公认的较难把握的一种课型,也是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课型,对巩固学生基础知识、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中考复习课导学案的作用就是要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重新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相似文献   

8.
正英语课程标准(2013年版)中指出,运用正确的学习策略指导学生在实践体验和主动认知的过程中发现和探究问题,不仅能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能力,还能够让他们在正确学习方法的指导下更好地深化理解感知和丰富思维情感。以认知策略为指导,引导学生在主动阅读和积极探究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探究问题,更能够使他们在阅读感知的过程中不断调整认知思维方法,帮助他们增强体验和促进知识技能的内化生成。  相似文献   

9.
针对高职物联网专业学生在实习就业中存在的理论基础薄弱、缺乏实践创新性等问题,为了培养学生深度学习的能力,提升知识迁移、应用、创新的技能,对专业课程的教学设计进行了深入研究,探索有效的教学改革方案.营造课前情景式项目体验、课后个性化实训的教学环境,实现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学生在实践方面的优势,激发、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领悟.以学生为中心,引导、促进学生内化知识,提升理论水平,同时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具有创新思维的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10.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要用现代教育观念来更新自己的教育思想和知识结构,不断开发教育资源,拓展学习空间和学习领域,鼓励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教师可以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采用体验型教学模式,给学生带来更加直观的体验,促进学生理解信息技术知识,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学生在体验知识的过程中会调动已有的经历,并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来学习信息技术,在体验中建构知识。  相似文献   

11.
探究学习是指学生从疑问或任务出发,通过形式多样的探究活动,获得知识和技能、发展能力、培养情感体验的学习方式。在探究学习中,学生面对的是具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或任务,他们需要通过多样化多角度的探究活动来解答疑问或完成任务,并在此过程中获得知识、能力,培养情感体验。历史课程目标明确提出:“尝试从不同的角度、综合多种知识探究社会问题,提高参与社会实践和自主学习的能力。”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去探究,“做”好综合探究课呢?下面就以认识马克思主义第一课为例来谈谈我对探究课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在基础复习课中,知识的回顾与组织既是知识运用的基础,也是深化知识理解、优化认知结构、发展数学素养的需要,是把知识经验转化为思想和观念的需要.由于基础复习课中学习对象是先前学习过的,具有重复性,因此,要想在基础复习课中既充分利用知识经验的熟悉性开展教学,又克服重复性学习对学生学习积极性带来的负面影响,同时使学生体验数学思想方法,形成知识的新理解,  相似文献   

13.
邹立国 《甘肃教育》2003,(11):17-17
创新与实践是当前教学改革的大方向,并明确写进了教学大纲:“使他们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并逐步形成数学创新意识。”那么,数学课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实践表明,数学开放式教学,对提高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主动性、自主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和方法。数学开放式教学中的开放题则是学生探索学习的良好载体,  相似文献   

14.
复习课是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在学习的某一阶段,以巩固、梳理已学知识、技能,促进知识系统化,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以此为主要任务的一种课型。经过多年的学习与教学实践,本人对复习课教学这一教学流程有了一个比较系统、全面、深刻的理解与认识。下面本  相似文献   

15.
“整理与复习”课是以巩固所学知识和提高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主要任务的一种课型。在小学数学的“整理与复习”课中主要指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有序的分类、综合,加以疏理,并运用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部分明确提出,项目式学习作为一种高效的课堂组织形式,能够显著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和成效.在这种学习模式下,学生被鼓励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通过动手实践、团队合作和问题解决等环节,“让学生在问题解决中学习”.作为数学复习课中常常出现的跨单元的综合知识运用,对学生理解知识而言是一难点,项目式学习可以作为一种新的课堂模式去尝试.  相似文献   

17.
历史教学中对学生能力培养的着眼点应是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可以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和处理的方法,并能把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践,举一反三,融会贯通。这对于运用历史理论深入分析、认识、理解掌握复杂、交叉的、矛盾的历史知识,并创造性地加以运用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如何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呢?本文将试着从以下几点来探讨:  相似文献   

18.
管理学知识具有理论性与实践性双重特点,以传统教师讲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无法满足本科教学的要求,需要摸索和发展能够培养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知识构建能力的教学模式。将以问题为导向的PBL教学法运用到管理学本科教学活动中,能促进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过程,使学生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成为解决问题的主动搜寻者,从而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意愿和学习能力,提高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水平,同时也能提供更有激励和更愉悦的教学体验。  相似文献   

19.
思想政治课课外实践性作业是开放性作业的一种,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结合教材知识,积极开展实践活动,以亲身感受来获取知识或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养成各种能力。它有利于培养思想政治课教师的创新意识,提高理论素养和教学实践经验;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养成主动学习、积极探索、认真实践的良好学习习惯;有利于培养学生搜集、获取知识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认知。  相似文献   

20.
《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倡导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笔者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运用任务型阅读教学思维模式,一方面,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有效的目标学习意识,便于培养他们正确的阅读学习策略;另一方面,能够让学生在任务型教学目标的要求下,不断地养成自主阅读和主动探究的良好学习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知识底蕴和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