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语文教育是母语教育,是言语生意识的教育,寓含人文色彩;言语创造,不论是智性、理性的,还是性、感性的,都十分个性化、生命,是独一无二的。作文写作便是最体现言语创造特性的一项活动,而响作文写作好坏即言语创造性高低因素之一便是情感意识的创造性具与否。因此,作文的情感意识显得分重要,笔者认为要使高考作文情真挚,具有创造性,就必须关注作写作的主体特征,通过“叙真事写情、抒美情发浓情”,让作文洋溢感色彩。一、情感色彩概说情感色彩即情感意识。“情者文经”,情感是文章的经线,文章要串情感,以情感为“经线”联成,此立文之本也”。情…  相似文献   

2.
“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意思是说写文章的人先有了感情的萌动,才会有文章的形成;“情者文之经”,意思是说文章要贯穿真情,以情感为“经线”联成。纵观中外文学史,凡是最能打动人心的文章往往是真情洋溢的文章。没有了真情,就没有创作的原动力;没有了真情,再精彩的人、事、景也难以成文。这是因为情感是人这一生命体的重要特征,人类的任何认知活动都是以情感作为中介的,都需要在情感的动力影响下进行。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元好问也说:“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由此可见,真情乃文章的生命。然而,在现实的写作实践中…  相似文献   

3.
“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意思是说写文章的人先有了感情的萌动,才会有文章的形成;“情者文之经”,意思是说文章要贯穿真情,以情感为“经线”联成。纵观中外文学史,凡是最能打动人心的文章往往是真情洋溢的文章。没有了真情,就没有创作的原动力;没有了真情,再精彩的人、事、景也难以成文。这是因为情感是人这一生命体的重要特征,人类的任何认知活动都是以情感作为中介的,都需要在情感的动力影响下进行。  相似文献   

4.
“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意思是说写作者先有了感情的萌动,才会有文章的形成。“情者,文之经”,意思是说写文章要有真情的贯穿,用情感的“经线”将珠玑之文连缀。纵观中外文学史,打动人心的文章往往是真情洋溢的文章。情感是文学创作的原动力,没有了真情,再精彩的人、事、景也难成文。然而现今的中学作文教学,不注重学生情感的表达,以模仿为主的功利主义技术训练常常占据课堂,  相似文献   

5.
“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新课改的三维目标。这是第一次把“情感”纳入目标范畴,所以教学的重心要及时调整——关注“情感”。“文章都是有情物”。作为教师更要作情感的火引子,因为“教师没有火花,就无法点燃起学生的火焰”。一、以读激情写文章的人“情动而辞发”,读文章的人要“触辞而情动”。教师以传情的朗诵再现课文,使平面的文字立体化,使呆板的文字生命化,当教师的心融入文章之中,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就能把这种“情”传递给学生,共同感受。《师生情》《难忘的八个字》中的“师生之情”;《亲人》《杏儿熟…  相似文献   

6.
忆君情悲满,肝肠尺寸断——谈谈中国的悼亡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悼亡诗整体数量多,意象选择主要是局限于“身边事、儿女情”,诗歌内容主要是突出妻子的“善”,诗歌的情感内容带着强烈的伦理色彩,诗歌的情感倾向主要呈凄婉、沉痛的氛围,抒情表达方式是由景到人,物我统一,“以素心为己心”。将鸟兽草木诸自然物象,作为人伦世界,理性世界相沟通之媒介。诗中多是景的描绘,情则蕴含在景中,情景交融,物我不分。这种特点是由中国化传统决定的。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程标准酚指出“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然而,反观我们的学生,他们的文章大多情感苍白,空洞无物,无病呻吟,缺乏自己的思想号睛感,学生的自我情感、个性形象严重缺失.造成中学生作文情感严重缺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就语文教师而言,在应试教育的驱使下,教师指导的学生作文追求“模式化”、“文学化”,忽视了“物以情迁,辞以情发,为情造文,有感而作”的写作规律.于是,学生作文,多的是条条框框,少的是真情实感.  相似文献   

8.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惟有文章情感真实,才能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才能打动读者。可以说,大凡优秀的文章,无一不是以情动人,以情取胜的。如此,是不是每篇文章都是情感越浓就越能打动人呢?回答是否定的。凡事都应该讲究一个“度”,文章的情感也是如此,一旦失去了这个“度”,便会过犹不及。所以,记叙文中情感流露也必须坚持原则。一、自然而无斧斫之痕“睹物”才能“思人”,任何一种情感的萌发乃至外露,总要有一个诱因,总要由特定的情景引发而来,而且也总得有一个过程,绝不是说来就来,说去就去的。这个“特定的情景”就是情感流露的基础,是情…  相似文献   

9.
<正>文章不是无情物。刘勰有言:“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文章是写作者情感的自然流露,是作者动情之后的产物。要写出动情文章,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有情”,二是“动情”。所谓“有情”,就是在平时的生活中要做有心人,体验人生,积淀情感。我们有的同学写文章总是四平八稳,连自己都感动不了,当然也不会感  相似文献   

10.
一篇作文无论好坏,从选择素材、加工运用、拟稿表达直至修改定稿,都倾注了学生的思想感情,是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也是一种艰辛的劳动。所以,教师在作文批阅中不但要有指导性,而且要充满情感。作文批语要富有情感魅力、鼓励魅力、创新魅力,以情诱情,以情激情,促进他们写作的积极情绪,使他们乐于成文,善于写作,尽享作文所带来的成功喜悦。  相似文献   

11.
陆善祥 《成才之路》2009,(27):41-41
我国的文学创作历来讲究一个情字。“情者文之经”“为情造文”等等都表明情是文的命脉,文是情的载体。可以说,小学语文教材每一篇文章都是有情之物。或直抒胸臆,或借物抒情,或情景交融。品读好文章,总能让人如痴如醉。语文教材正是培养儿童情感的好材料。  相似文献   

12.
主体情感是文章写作的根本动力。其动力作用,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由情作文,二是因情取物,三是合情定旨,四是顺情成文。文章的情感,是由客观事物的基本属性和写作主体的情感素质两个方面共同决定的。人的情感素质是由各种各样品类的情感因素构成的。如果文章反映的客观事物相同,那么文章的情感则决定于写作主体的情感素质。写作主体情感素质的理想品位,应当具有以下几个属性:崇高与淳厚相统一,鲜明与真挚相统一,宽广与深邃相统一,细腻与锐敏相统一,稳定与可塑相统一。一个人的情感素质,对其文章写作的成败得失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在中学议论文写作教学中,如何注意培养学生论辩的激情,是一个值得我们认真探讨和研究的问题。从写作心理学的角度讲,情感因素直接作用于写作的全过程。鲁迅就曾说:“创作须情感;至少总得发点热。”从文章学的角度看,情是文章生命中流动的汁液。议论文虽“以说理为上”,但也要“以情动人”,以气势感人。而一些中学生写的议论文,不是情寡,就是势薄,无感人至深的力量。这与教师在教学中不注意培养学生论辩的激情有很大的关系。笔者常见到这样的指导课:课堂静如死潭,学生如居于“无情谷”,满耳朵是如何确定论点,如何使用论据。学生一点也不“热”,一丝情也没有,写出来的作文自然也就情寡势寡,因此,我认为,在中学议论文写作教学中,培养调动中学  相似文献   

14.
一、写进情 我们在写章时都希望写出感情来,但是没有载体是很难写出情感来的。情这个东西在真空中是无法生存的,而是要依托于一定的事或一定的物才能表现出来。事与物都是情感的载体。要在章里写出情感,就应把握好抒情载体,把情感写进“事”或“物”里面去,读读到这些“事”或“物”,就会产生共鸣,读出情感来。  相似文献   

15.
史秀荣 《辅导员》2014,(5):17-18
对景物的描写可以说基本贯穿小学的中高年级写作训练当中,到了高年级,对写景类的文章则有了更高的要求:写景物不仅要有观察、描写的方法,更要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把作者的感受、体会、心得、情感等融入文章当中,因此我们要学会写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写景力‘法。清代王㈦维曾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带着情感去看一切景物,那种滋味一定会让你忍不住落笔成文。景中如果有情,那么文中也一定有情,有情的文章自然便是好文章。  相似文献   

16.
中国悼亡诗整体数量多 ,意象选择主要是局限于“身边事、儿女情” ,诗歌内容主要是突出妻子的“善” ,诗歌的情感内容带着强烈的伦理色彩 ,诗歌的情感倾向主要呈凄婉、沉痛的氛围 ,抒情表达方式是由景到人 ,物我统一 ,“以亲心为己心”。将鸟兽草木诸自然物象 ,作为人伦世界 ,理性世界相沟通之媒介。诗中多是景的描绘 ,情则蕴含在景中 ,情景交融 ,物我不分。这种特点是由中国文化传统决定的  相似文献   

17.
贯穿情感教育激发写作热情文章不是无情物,情是文章的灵魂。刘勰在其《文心雕龙·知音》篇里写道:“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意思是,写文章的人动了真情,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就会象泉水一样从心中流淌出来。心理学研究结果也表明,人类认知质量与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情感的投入。因此,要提高作文教学的质量,情感教育就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为了使中学生的情感电加丰富,逐渐爱上作文写作,教师要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在命题、指导、评改诸‘面创设诱人的情境,把情感教育贯穿作文教学全过程。(一)、命题重在动之以清…  相似文献   

18.
“文章不是无情物”,它是作者情感、意念、智慧与价值观的产物和表现。中学语文教材的每一篇都是有“情”之物,它们或直抒胸臆,或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或托物言志……品读这些好文章,  相似文献   

19.
爱写作的人都是从爱阅读开始的。在阅读文学作品上有较大兴趣,有明显的主动性,就算有了阅读意识。继之在写作上有了兴趣,有了冲动,并且能主动成文,就算有了写作意识。将两种“意识”加在一起,便可统称为“文学意识”。文学意识是在阅读和写作上一种兴趣化了的主动意识。在这里,“兴趣化”是很重要的。文学活动——不论是阅读或写作,都不是单纯的技术性活动,而是情感活动,有时甚至是一种情绪活动。单有被写作目的诱发出的主动性,而无被这一活动过程本身焕发出的兴趣,是很难形成纯正的文学意识的。为了某种目的(正确的或错误的),人也可以做到…  相似文献   

20.
所谓作文表情法,是指作文能表达真情实感,有了情感的冲击,自然落笔成文。叶圣陶说:“作文的自然程序,应该是我认识事物,心中有波澜冲击我,有说话的欲望,这时我就要倾吐。”所以,表情应该是写作者内心独自的需求,正所谓“无欲不举笔,无情难成文。”如果人的内心无成文的欲望,无情感的波澜,即使抒写成文,也是难以打动人的,也就写不出来具有真情实感的好文章。梁启超先生曾在《梁著作文入门》一书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