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也是听觉的艺术。音乐的存在正是因为人类存在和具有听觉的感知。我们可以这么说,让音乐通过听觉浸润心灵,才可能使心灵迸发创造性的音乐。这是学习音乐的正确途径和出发点。学习钢琴,更是如此。在钢琴教学中有意识地加强听觉训练,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音乐教育是美育的有机载体,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从培养青年一代的整体素质来思考并探讨这一问题的本质、规律及其相互关系,将有助于我们从理论上获得启示,从实践中发现问题。   音乐——素质功能的价值趋向   音乐的社会化功能在人们千百年的长期社会实践活动中已有过精辟的论述和总结,我们可以从各个时代先哲、名家的思想言论和他们的实践活动中找到答案。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认为:“节奏与乐调有最强烈的力量浸入心灵的最深处,如果教育的方式适合,它就会拿美来浸润心灵,它也就因而美化。”   孔子非常重视音…  相似文献   

3.
曹华 《教育教学论坛》2011,(23):136-137
如果生活中没有音乐,就象天空中没有太阳一样。"音乐用理想的纽带把人类结合在一起",世界上不能没有音乐。学生是最富有诗情画意,最喜欢幻想,他们对于音乐更为敏感,可以说没有一个同学不喜欢歌唱。正如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所说:"节奏与乐调有最强烈的力量浸入心灵的最深处,如果教育的方式适合,它就会拿美来浸入心灵,是它因而美化,如果没有这种适合的教育,心灵也就因而丑化。"随着素质教育得到全方面的实施,学生在校园文化的熏陶下,逐步地提高了自身的情操和身心健康。为了使音乐教育在校园中得以进一步的发展,我们应当更新观念,寻求新的途径,加强校园音乐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4.
音乐是一门灵动的艺术,也是一门抽象的艺术。我们的音乐教学只有把握音乐的规律,用音乐的律动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才能让学生的心灵在音乐中自由驰骋,才能营造出一个让孩子喜欢的音乐课堂。  相似文献   

5.
红歌谱     
《音乐世界》2010,(20):153-153
曹格 听爷爷的话 刚忙完一轮电影《初恋红豆冰》宣传工作的亚洲唱作天王曹格,今年五月底加盟香港地区BMA唱片,种子音乐和BMA正式在今年五月结盟,因此曹格将由种子音乐全力打造全新的格局,曹格加盟BM SEED的首张全新创作大碟《曹之在我》将于11月正式发行,首波主打歌《爷爷》描写曹格和从小带他长大的爷爷之间深厚情感,  相似文献   

6.
音乐,不仅可以净化人的心灵,而且可以使人的心灵进发出火花;更可以激发出人们无数的创作灵感。优美的音乐可以给人们带来无限的遐想,也可以给人们带来不尽的欢乐……如何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音乐,让音乐给孩子们带来的快乐,是我对音乐课堂教学的不断追求。  相似文献   

7.
张莲 《人民教育》2021,(3):93-94
民族民间音乐是我国传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覆盖广泛,既包括民歌,也包括戏曲音乐、曲艺音乐等,将民族民间音乐在校园与通识音乐教育融合,既可以让它焕发新的生命力,也能滋养新时代中小学生的心灵。  相似文献   

8.
古人说:“乐以活心。”“移风移俗,莫善于乐。”音乐是一种灵魂的语言。好的音乐能陶冶人的心灵和情操,促进人的智力开发和记忆力的增强。在教学中,我们常常会听到很多学生抱怨自己耳朵不灵,听了半天音乐也听不出个所以然来。其实,这不怪耳朵,而是缺乏一定的音乐素养和欣赏水平的缘故。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学会欣赏音乐呢?  相似文献   

9.
正一首好的音乐作品可以蕴含深厚的感情,可以展现一种高昂的精神,可以让我们感受到爱与温暖。因此,在音乐教学实践中,广大教师尤其要注重音乐赏析教学,"把音乐还给学生,把艺术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在学习中不断地提升自己的音乐鉴赏能力。一、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拨动学生的心灵琴弦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它通过艺术活动来表现人的情感,触及人的心灵,让听者与之产生情感共鸣。因此,在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10.
竖笛进入音乐课堂不仅可以引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乐感,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而且可以使学生的心灵受到启迪、激励和净化,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相似文献   

11.
音乐是一门情感的艺术,可以陶冶人的心灵,使人获得美的感受、美的发现,丰富多彩的生活,同时音乐课教学也是进行德育教育的一种辅助手段,通过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小学生学生具备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和道德品质。如何让小学音乐课堂欢快起来,让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是我们每位小学音乐老师都在不断探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门审美艺术,音乐需要我们进行丰富的体验。在音乐熏陶中,人们的心灵可以得以净化,人格可以得以提升。音乐教育在音乐体验之旅中特别重要。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设计恰当的体验情境,让学生在音乐学习中逐渐进行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13.
培养幼儿良好的音乐素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陈鹤琴先生说:“我们应当重视儿童的音乐教育,用音乐来丰富儿童的生活、培养儿童的意识、陶冶儿童的情操。”古代希腊哲学家柏拉图也曾指出:“音乐可以深入儿童的心灵,经久不会磨灭。受到良好音乐教育的人可以很敏捷地识别美丑,使人的性格变得高尚优秀。”可见,古今中外有识之士都十分注重对幼儿的音乐教育。如何才能遵循幼儿音乐艺术的教育规律,培养幼儿良好的音乐素质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4.
音乐课程标准提出:要引导学生以整体的方式体验音乐,强调音乐的整体感受和整体把握。因为音乐是直接作用于心灵的艺术,音乐教育就是心灵的教育,把音乐肢解成七零八落的碎片,是不可能打动心灵的,更不用说让学生领悟音乐之美了。所以,感受和把握音乐的最好的方式无疑是整体性的,学生对音乐的审美体验也只有通过整体的方式才能更好地获得。  相似文献   

15.
吕利英 《中小学电教》2012,(12):134-134
音乐能够渗入人的心灵,陶冶人们的情操,所以我们每个人从小就应该懂音乐爱音乐,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多姿多彩。小学音乐教材,把歌曲和舞蹈结合在一起,是孩子们感兴趣的科目。然而,在真正的音乐教学课堂上,学生对音乐课并不喜欢。所以对音乐课的改革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6.
关于音乐,古书上有记载:"人情有所乐,则发之于声,寄之于音,故自生民以来,即有声乐。"可以说,人们将自己的喜怒哀乐都倾注在音乐当中,音乐被赋予了血肉、灵魂,具有了生命力,它更能代表人的心灵语言,表达了人们的感情思想。由此可知,音乐的产生先于语言,同时音乐也反映了现实人们生活的一种状态。音乐作为一项纯粹的艺术,它的美是遮掩不住的,它流溢出来,点缀我们的生活,润泽我们的灵魂,使我们的生命更富有张力和活力。因此英国学者海伦·辛普森倡导"通过音乐并在音乐中教育我们的孩子",而伟大的哲学家尼采则说"没有音乐,生命是没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17.
计娟 《华章》2010,(34)
音乐是一种独具魅力的音响艺术,它不仅以其动听悦耳的音响激发孩子的情感、陶冶孩子的心灵,而且以其神奇的魅力开发孩子的智力,并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对于天真活泼的孩子来说,音乐艺术教育是至关重要的,以理寓情,以情育情,以情促行,使孩子们身心不断健康成长.幼儿园的音乐活动正是运用这种"心灵体验"去拨动孩子心灵的琴弦,使孩子在音乐美的感受中产生强烈的情感体验,帮我们叩响孩子听力的大门,让孩子享受音乐的自由快乐,提高孩子的审美能力,促进孩子认知能力的发展,帮我们培养孩子的合作意识,从而认识客观世界,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操.  相似文献   

18.
贾丽辉 《中国教师》2013,(Z1):168-168
《乐记》中的一句话,"乐者,德之华也。"形象说明了音乐与道德之间的关系。柏拉图也说过,教育作用于人的身体,而音乐则作用于人的心灵。节奏和乐调可以浸入人的心灵深处,采用适当的教育方式,就可以用美来浸润心灵,同时也使它自身得以美化。以上说明了音乐可以使人向善,它以人的情感为轴心,在整体展现与提升人生价值与人性韵味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让学生欣赏音乐,可以  相似文献   

19.
赵爱华 《文教资料》2006,(2):123-124
新的音乐课程标准的实施、21世纪音乐教材的诞生,标志着音乐教育改革新的时期即将开始。新的课程标准使我们认识到: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我们可以通过恰当的教学方法,有意识营造一种宽松活跃的课堂气氛,在活动中尽量给学生一个自由尝试、展示自我的空间,使每个能够根据自己的理解、喜好、自由想象、自由表现和创作,使学生萌发对音乐的兴趣与爱好,达到美化学生心灵、陶冶情操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是心灵的乐园。作为音乐老师应如何巧妙地引导学生去体会音乐所包含的丰富的情感、多彩的画卷,从而启迪智慧,陶冶情操,放飞美好的心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