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郭耿生 《内江科技》2013,(11):89-89,82
<正>渤南洼陷北部陡坡带深层砂砾岩油藏岩性致密、物性差,自然产能低,需储层改造。但国内尚未形成与之相适应的压裂液体系,极大制约了该类油气资源的开发利用。根据渤南北带深层砂砾岩油藏的特点,开发出具有高性能、低伤害SLKF压裂液体系。通过在义104块的应用表明,该体系适合深层砂砾岩油藏压裂改造,实现了单井产能突破,为该类油藏动用提供了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2.
依据开窗侧钻井的完井方式和井身结构特点,在总结气田常规压裂工艺的基础上,提出了小井眼压裂工艺及配套技术。针对小井眼压裂工艺,介绍了压裂方式的选择、压裂管柱的优化和压裂施工参数的优选及其相应配套技术,并在实践中取得了成功。  相似文献   

3.
针对XWx6井低渗储层特点,开展了大压裂规模优化,控制缝长在220240m,优选了低伤害的羧甲基瓜胶压裂液体系,降低压裂液伤害,并进行支撑剂组合研究选择了40-70和30-50目陶粒的组合,压后效果和裂缝监测结果表明,通过压裂工艺研究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胜利油田低渗透油藏分布广泛,储量资源丰富,具有储层沉积类型多样、储量丰度低、储层物性差、孔喉细小等特点.开发中存在非达西渗流现象,自然产能低,一般需要压裂投产,天炼能量不足,地层压力下降快.产量递减快.近年来开展了配套技术攻关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以精细地应力场和裂缝预测技术、砂砾岩期次的分布预测技术、频谱成像技术为核心,建立了精细地质描述配套技术;以非达西渗流理论为基础,建立了渗流机理研究配套技术,并研制了具有自适应渗流和广义渗流描述选项的数值模拟软件;提出了特低渗透油藏弹性开发技术,同时在低渗透砂岩油藏油层保护、储集层改造以及改善注水效果等.通过综合配套技术攻关研究和应用,胜利油田低渗透砂岩油藏动用储量不断增加,整体开发水平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5.
周景彩 《内江科技》2014,35(11):30-31
本文介绍了低渗透油气藏的地质特点,水平井完井开发方式的选择,分析讨论了目前低渗透油气藏完井的限流压裂技术,裸眼封隔器分段压裂技术,泵送桥塞套管固井分段压裂技术,连续油管喷砂射孔套管分段压裂技术,智能完井技术,并提出了低渗透油气田有效开发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压裂返排是水力压裂工艺的重要组成部分,适当的返排方式是影响增油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介绍了目前国内外一些主要的压裂返排理论,并结合现场实际进行了统计分析,得出了结论,对临盘油区下步压裂返排工作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随着油田对压裂液储层保护能力的要求增加和瓜胶成本的逐年上升,降低压裂液稠化剂浓度是降低压裂液残渣或残胶含量、提高裂缝导流能力、降低压裂液成本的重要途径。本文以某油田浅层低温储层为目标区块,优选出一种低瓜胶浓度压裂液体系,并对其进行了实验评价。结果表明,该压裂液体系在53℃温度下最终剪切粘度为57 m Pa.s,符合标准要求的50 m Pa.s以上,同时滤失和破胶性能都满足标准,具有低成本、低伤害的特点,适用于低温、浅层油藏。  相似文献   

8.
浅析水平井分段压裂改造技术在长庆油田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平井开发是提高油气井产量的重要手段之一。长庆油田从2004年开始水平井攻关改造技术研究,在水力喷射加砂压裂工艺,液体胶塞封堵隔离等室内试验研究的基础上,为了缩短作业周期、减小储层污染、提高井筒隔离效果,引进了大庆油田的机械隔离工具,先后在2口井6层段进行了压裂试验,完成了机械工具分段压裂改造。本文在总结分析前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引进国外体积压裂的理念,形成了水平井分簇多段压裂工艺技术。  相似文献   

9.
压裂改造是低渗透和薄层油藏储层改造的最主要工艺技术。本文针对该类储层孔渗性低、层多、层薄、敏感性强的地质特点,对配套的压裂工艺进行大量的室内研究和现场试验、优化了低伤害、低摩阻、低残渣压裂液,筛选出与地层裂缝相适应的支撑剂,摸索出了一整套适合目的油藏的压裂工艺,从压前裂缝模拟到压裂中多种工艺技术的应用直至压后返排技术都进行了优化,同时在实施过程中采用了全方位的监督和实时数据采集、分析诊断和后评估,现场应用后取得明显效果,较好地解决了低渗透、薄层油藏的压裂要求,使该类油藏的采油速度得到大幅提高。  相似文献   

10.
简要介绍了离子液体的种类和优点。离子液体作为绿色替代溶剂,在电化学中的应用涉及电池、电解、电镀和电容技术等。由于其具有电化学稳定窗口宽、温度范围宽等优点,在电池中更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针对离子液体在电池中的应用作了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11.
二氧化碳泡沫压裂液是压裂液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二氧化碳泡沫压裂液由于具有携砂能力强、排液迅速彻底和对储层伤害小等优点,特别适合低压、低渗透和水敏性储层。目前使用已经越来越多,增产效果显著。本文对二氧化碳压裂液体系的组成、发展进行了介绍,并分析了其增产机理。介绍了二氧化碳泡沫压裂的选井选层技术。  相似文献   

12.
本文针对普光气田压裂返排液处理工艺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混凝复配+微波催化氧化+活性炭吸附+反渗透"复合法工艺处理压裂返排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处理后废水COD能够达到GB8978-1996《综合污水排放标准》一级标准,为油气田压裂返排液的处理和处置开拓了新方法、新思路,夯实了该类废水处理的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3.
CLA-1高效助排剂是一种新型的压裂液添加剂,由高效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低分子助剂和无机盐等组成。CLA-1高效助排剂通过不同表面活性剂间的协同作用降低了压裂液表界面张力,使油水界面张力由30.2mN/m降低至1×10^-2mN/m,具有超低的界面张力,毛细管力可相应降低3个数量级,提高了压裂液的助排性能,另外还具有用量少、使用安全等特点。室内评价了CLA-1高效助排剂的各项性能,结果表明,CLA-1高效助排剂性能稳定,适应地层高温、高矿化度环境,与地层原油具有良好的配伍性。在大庆外围油田现场应用38口井,平均返排率达60%以上,现场应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适用于低渗透油气藏开发的水平井技术、MRC技术、欠平衡钻井技术,这些技术的广泛应用为低渗透油气藏的高效开发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例举了国内应用新技术开发的实例,结果表明,通过综合配套技术的应用,低渗透油气藏动用储量不断增加,整体开发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15.
吴德亚  唐武  陈勇 《内江科技》2010,30(1):79-79
稠油蒸汽吞吐热采是一种压降开采方式,随着蒸汽吞吐周期的增加,地层压力大幅下降,因而造成油井产量下降,油气比降低,油藏开采效果变差。2009年6月份,氮气隔热助排作为双管注汽工艺的配套技术在陈家庄稠油油田进行现场应用,此项技术通过注汽过程同时注入氮气,在向地层注入热量的同时向地层补充压力,从而提高吞吐开采效果。  相似文献   

16.
我国页岩气储量丰富。近年来,随着页岩气的开发,大规模水力压裂应用越来越广泛,但目前对于大量压裂液注入后引起的低返排率机理及其对产能影响的认识仍然不清楚。针对该问题,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调研和整理,简要分析了页岩储层中返排率低的原因及页岩气产能的控制因素,概述了压裂液在页岩储层中的滞留与吸收机理研究现状。结论认为:页岩储层对压裂液的滞留与吸收是造成页岩气返排率低的主要原因,建立压裂液在页岩储层中滞留与吸收模型、探索低返排率对气体产出的影响对提高页岩储层压裂改造效果和页岩气井产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云南科技管理》2015,(2):65-67
随着食用菌产业的不断壮大,对低成本、低风险、规模化生产菌种的需求迫切。通过对食用菌液体菌种规模化、低成本、低污染的核心问题进行研究试验,找到了一个能规模化、低污染、低成本培养液体菌种的装置和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王勇军 《内江科技》2016,(4):41-42,65
致密砂岩气藏属于非常规资源,其主要的增产措施是以水平井加上大型分段压裂为主。元陆H-1井是部署在元坝九龙山南鼻状构造带五龙构造-岩性圈闭的一口水平探井,完钻斜深5795.00m,垂深4550.29 m。本文分析了陆相深层致密砂岩储层改造的技术难点,优选出一套适用于本井储层改造的技术方案,介绍了测试工艺和改造效果。深层致密砂岩储层压裂达到了"一天两段压裂"的目的,刷新了国内致密砂岩水平井分段压裂泵压最高、超高压压裂排量最高、超高压不停泵投球等多项施工新记录,使元坝致密砂岩储层获得商业气流突破。元陆H-1井为以后国内深层致密砂岩储层水平井分段压裂改造技术积累了技术及现场施工经验。  相似文献   

19.
针对探井压裂后间喷时间长,影响压裂返排一体化工艺下泵时机的问题,从分析工艺实施步骤入手,设计了带压转抽工艺方案,进行了油管封堵、联作泵投放、连续杆动密封等关键技术研究,结合室内和现场试验,形成了探井有杆泵带压转抽技术,有效提高了压裂井间喷阶段排液速度,降低了储层污染,缩短了试油周期。  相似文献   

20.
腰英台油田属于低孔低渗多层系开发的裂缝性油藏。随着不段开采,该油田已进入特高含水期,开发难度大,而压裂是沟通微裂缝,提高液体流动能力有效途径。选择合适的压裂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压裂成功率,而且可以有效保护储层,沟通裂缝,提高油井产量。本文根据地质情况优选出18口压裂井,探讨适合该油田压裂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