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红河流域是多民族共生的一个地区,彝族是其中古老的世居民族。与其他彝族地区相比,红河流域彝族的稻作文化发展程度较高。红河流域彝族的稻作文化,以稻作农业为核心,包括与之相联系和适应的村寨结构、宗族组织、信仰仪式以及生产技术、沟渠文化。建国前,稻作农业推动了当地彝族社会的生产力和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对红河彝族民间原生态舞蹈的名称、流派属性、表演形式等进行客观分类,其具有娱乐性、祭祀性、风俗性及融歌舞乐三位一体的风格和特点,也具有休闲娱乐、艺术欣赏、社会交往、社会教育等功用。研究认为,红河彝族民间原生态舞蹈是复述和再现历代红河彝族先民社会文化生活,是了解研究红河彝族社会生活的历史依据,是红河彝族社会历史文化生活的遗产之一,对研究有关民族学、文化人类学、宗教学、美学、艺术学的科学考察研究提供重要的材料,同时将为文艺工作者从事舞蹈创作、表演、教学等多方面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红河有地理文化区域下的红河和行政区划下的红河。前者系指红河水系广大区域,后者就是当下行政区划下的红河州所辖的13个市县。纵观目前整理和出版的红河彝族创世史诗,既有口传类创世史诗,也有彝文类创世史诗,其数量相对可观,可谓红河是彝族创世史诗的富矿之地。但由于多种主客观因素影响,红河彝族创世史诗持续保护传承现状令人堪忧。文章以非遗保护视角,在客观阐述红河彝族史诗发掘与抢救、整理与出版现状的同时,分析其保护传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及其原因,并提出红河彝族创世史诗持续保护传承的对策措施,使红河彝族创世史诗在社会主义民族文化大花园大展自身的风姿。  相似文献   

4.
在全媒体时代保护和开发红河彝族文化,要利用先进、便捷的新媒体传播手段,以优秀的彝族传统文化为保护和开发对象,以文化遗产名录为重点传承和保护项目,打造红河彝族文化品牌,实现以发展民族文化产业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以弘扬民族文化精神促进民族地区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5.
《红河彝族传统节日文化研究》将红河彝族传统节日文化置于当地彝族文化背景下进行审视,从多个角度进行研究。从其研究看,当地彝族传统节日虽在时间的推移之中因社会生活的发展变迁而内容越来越丰富,但祭祀仍是节日的核心。祭祀是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中的重要文化活动,至今表现出极强的文化力。彝族盛行自然宗教,所祭祀的对象多元化,但对祖先的祭祀最为突出,蕴含了"祭之以礼"的孝道。  相似文献   

6.
红河流域彝族传统生态文化有八个方面的特点:生态观念的神圣性、生态认识的系统性、生态实践的多层次性、人与自然的共生性、生态文化的调适性、生态能量的有机循环性、生态基础的小农性、共同体生态自治性。了解这些特点,对认识理解当前彝族地区生态文化变迁和思考生态文明建设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7.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为云南两大彝族聚居地之一。历史、地理和民族的多种原因,造就了红河彝族纷繁多彩的服饰类型与图纹样式,其传统服饰分为元阳式、建水式和石屏式,图纹类型有图腾式、几何型、花卉、蝴蝶及自然图纹样式等,形成红河型彝族服饰整体色调鲜艳,明朗夺目的特征。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云南红河可邑彝族社区为例,通过对民族村寨社区旅游开发的研究,对旅游开发的经济、社会、环境、文化影响进行了分析,探讨少数民族地区有益于社区发展的旅游开发之路.  相似文献   

9.
彝族传统花灯主要流行于云南红河、楚雄、玉溪、文山、曲靖、普洱等州市彝族聚居地区,是中原汉族文化和西南彝族边地文化交融的产物,主要源于彝族原始宗教祭祀活动,是一种歌、舞、剧相结合的地方民间戏剧,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独特的民族风格。剧目丰富,表现形式多样,具有宗教、民俗、歌舞、娱乐等多种功能,也有祭祀性、娱乐性和庆贺性为一体的特点,也具有灵巧、大方、豪爽的审美情趣,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表演风格,并将念、唱、做融为一体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0.
彝族传统花灯主要流行于云南红河、楚雄、玉溪、文山、曲靖、普洱等州市彝族聚居地区,是中原汉族文化和西南彝族边地文化交融的产物,主要源于彝族原始宗教祭祀活动,是一种歌、舞、剧相结合的地方民间戏剧,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独特的民族风格。剧目丰富,表现形式多样,具有宗教、民俗、歌舞、娱乐等多种功能,也有祭祀性、娱乐性和庆贺性为一体的特点,也具有灵巧、大方、豪爽的审美情趣,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表演风格,并将念、唱、做融为一体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1.
对红河哈尼族来说,糯米饭不仅是美味食物,而且还是民族精神的支柱。红河哈尼族不仅创造了独具特色的山地梯田稻作文化,成为中国南方稻作文化典范。而且至今仍保留有与梯田稻作相关的祭祀、风俗、礼仪等,其中,糯米祭祀神灵是中国传统的稻作祭祀文化中的古老习俗。这一习俗至今仍然保留在红河哈尼族祭祖、祭山、祭寨神以及与农业相关的祭祀活动中,成为研究我们稻作祭祀的活化石。  相似文献   

12.
红河州是云南改革开放的重要门户,在云南省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特殊重要的战略地位。改革开放30年来,红河州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不容忽视的巨大成就,但在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了许多制约其发展的问题。运用企业战略管理的分析方法,通过对红河州在大力发展生产力、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的分析,可以努力找到一条适应当今社会发展,适合地区特色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3.
在经济文化全球化多元化的今日,流行于红河南岸元阳地区彝族尼苏人山歌、情歌类民歌总称的尼苏阿噜,在外来文化不断冲击融合的情况下正逐渐流失。文章从元阳彝族尼苏阿噜的重要价值、主要内容和音乐特征、现状以及在传承和保护中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了论述,认为对元阳彝族尼苏阿噜的传承与保护必须坚持以保护为主、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应坚持尼苏阿噜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真实性和整体性。  相似文献   

14.
彝族音乐有悠久的历史。迷人的彝族音乐,滋养了能歌善舞的彝族人民,同时也造就了独具特色的彝族音乐文化。通过对彝族音乐文化的探究,使彝族的音乐文化得到保护和传承,从而促进彝族音乐和文化的繁荣发展,并对外展示彝族音乐与文化的魅力。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一所地处边疆、民族自治州的新办地方本科院校,如何在现代大学制度的构建中进一步明晰学校的定位与构架,不断彰显学校的办学特色,发挥比较优势,办出在全国大学结构布局中应有的位置。文章根据学校当前所处的环境和面临的形势、任务,结合对现代大学制度的深刻认识和思考,对红河学院今后发展的思路和对策作了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16.
彝族是云南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分布最广、支系最多的一个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古老的文化。要研究彝族的传统文化,最直观的材料就是彝族祭祖仪式。彝族氏族祭祖大典,是彝族宗教活动中超度祖先亡灵最为隆重的祭祀活动,它体现了彝族的宗教、哲学、历史、民俗、伦理、文学等各方面的文化,更对彝族文明的发展起着多重的社会功能,在彝族生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五色"文化是彝族传统文化中的一种特有现象,它来自于彝族的天文学和人类的起源学说,在彝族古老的医学、文学和天文学著作中有较多体现,并充分体现在彝族的祭祀活动、传统建筑、传统服饰以及彝族人民的审美意识等日常生活中。彝族"五色"是相生相合共生繁荣,是平等的,没有贵贱之分。  相似文献   

18.
彝族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云南、四川、贵州及广西等省和自治区,全国的彝族人口有800多万,是我国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之一。凉山彝族自治州是全国最大、最集中的彝族聚居区域,这里传承和延续了彝族最为古老的生活习俗,保存了彝族最为完整的文化传统,这些与彝族的谱系文化有着重要的关联。本文从三个方面对彝族的谱系文化进行了展示和揭秘,认为谱系不但是维系彝族原始血缘的纽带,而且是记载彝族历史的珍贵档案,最后谱系还是维护彝族社会制度的重要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