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课本第139页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果,其中有这样的叙述:“这次大战大大削弱了帝国主义的力量,俄罗斯帝国、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垮台。”旧课本对此有类似的说法:“第一次世界大战摧垮了俄、德、奥匈、土耳其四个大帝国。”两者不同的是:新课本给“四个大帝国”加上了社会性质,即“帝国主义”。这种定性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俄罗斯帝国、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都是帝国主义国家,而奥斯曼帝国不是帝国主义国家。奥斯曼帝国原是军事封建帝国。19世纪70年代的俄土战争以后,它完全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1908年至1909年土耳其资产阶级…  相似文献   

2.
一、教学目的通过讲述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和两大敌对军事集团的扩军备战,使学生认识到: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性,导致帝国主义国家间力量对比的变化,激化了它们之间的争霸斗争;两大军事侵略集团的疯狂扩军备战,最终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二、重点难点重点: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难点: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3.
教学设想: 1.突出史实,渗透思想教育 本课教材比较详细地介绍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帝国主义国家挑起这场战争的过程,概括叙述了这次世界大战的结果及给人类造成的空前灾难,对学生进行“帝国主义就是战争”的思想教育。  相似文献   

4.
为帮助同学们记忆,我将《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知识归纳成1234。 一个根本原因:19世纪末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加强,从而改变了它们之间力量的对比,导致它们之间的矛盾,并形成两大军事侵略集团,最终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一根导火线:萨拉热窝刺杀事件。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的皇储到新被奥国吞并的波斯尼亚检阅军事演习,并访问波斯尼亚首府萨拉热窝,被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开枪打死,史称“萨拉热窝刺杀事件”。德奥以此为借口,挑起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一个性质;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掠夺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对交战双方来讲,都是非正义的。虽然塞尔维亚是为保卫自己的主权和独立而战,具有正义的民族解放的性质,但这并不能改变整个战争的非正义性。  相似文献   

5.
19世纪末20世纪初,自由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随着资本主义各种矛盾的空前尖锐,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内部,围绕着如何认识和对待帝国主义的问题,展开着两条路线的激烈斗争。1914年秋,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不久,第二国际修正主义头目考茨基,为了适应垄断资本家的需要,披着马克思主义“最著名的理论家”的外衣,打着“批评”帝国主义的幌子,  相似文献   

6.
第一次世界大战还未结速,在资本主义内部就已开始酝酿下一次世界大战。列宁在《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中指出:“帝国主义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几个大国都想争夺霸权。”“‘世界霸权’是帝国主义政策的内容,而这种政策的继续便是帝国主义战争。”帝国主义的经济基础是垄断。垄断资本追求超额利润的无限贪欲又决定了帝国主义的掠夺本性。只要帝国主义存在一天,争夺世界霸权的斗争就不会停止,战争的根源就依然存在。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战败国——德国又成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发动者。那么,它是怎样由战败国发展成军事强国,最后成为二战罪魁祸首的呢?  相似文献   

7.
本文置第一次世界大战于整个世界历史进程中,从五个方面具体考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与二十世纪初一系列重大事件的关系。文章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历史地位,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世界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结果,是二十世纪初帝国主义争霸政治的产物;(2)第一次世界大战深刻地影响了世界历史进程,加快了世界历史发展的步伐。  相似文献   

8.
一解放前,中国是帝国主义长期角逐的場所。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矛盾,由于帝国主义发展不平衡而有了新的发展。在大战中发了横財的美日两个帝国主义国家之間的矛盾,已經变成了在中国的帝国主义矛盾中的主要矛盾。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形势,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这个主要矛盾决定的。多年来,美国和日本都力图排除它們的劲敌,独占中国,并视此为它們在亚洲和太平洋地区建立殖民统治的一个重要步骤。日本帝国主义的扩張計划,早在明治时代便草出蓝图,在1927年秘密的  相似文献   

9.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的空前浩劫,其结果使帝国主义两大集团都遭到空前的破坏与削弱。德国著名历史哲学家奥斯瓦尔德·斯宾格勒于1918年出版了他的名著:  相似文献   

10.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第二国际中占统治地位的修正主义者,先后公开背叛无产阶级的革命事业,捏造所谓“新时代”的谎言,妄图阻挠各国人民的革命斗争。为了捍卫马克思主义的真理,粉碎修正主义者的阴谋,正确地指导革命运动,伟大导师列宁着手对帝国主义进行全面研究。并于一九一六年上半年,写成了《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这一部光辉著作。在这部著作中,列宁深刻分析了帝国主义的本质、特征和基本矛盾,英明指出:帝国主义是无产阶级社会革命的前夜”,世界已进入了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今  相似文献   

11.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世界近代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也是初中世界历史课程中的重要课题之一。教材通过帝国主义两大集团混战的事实,有力地阐述了帝国主义是现代战争的根源这一马克思列宁主义原理。讲好这节课,对帮助学生认识帝国主义的本质和如何正确看待战争与和平等问题,有着重要的意义,并有助于学生对当前的国际阶级斗争形势的理解。但是,这节教材头绪比较复杂,事件发展过程比较曲折,要讲好还需要进行认真的研究。下面所谈就是我教这节课的一些做法和体会。教材分“大战的开始”、“大战的扩大”和“大战的结束”三个部分,系统地叙述了这次战争  相似文献   

12.
中东是帝国主义国家瓜分殖民地所“必争之地”。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中东地区属于土耳其奥斯曼帝国的范围,而构成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因素之一,也就是帝国主义国家,特别是英国、德国、和沙皇俄国,为瓜分奥斯曼帝国作为自己的殖民地的斗争。第一次大战告终,英法两个帝国主义国家重新进行分赃,黎巴嫩和叙利亚由国际联盟“委任”法国统治,英国则不但获得了伊拉克、约旦和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地位,而且它还控制了伊朗、阿富汗、沙特阿拉伯等国。  相似文献   

13.
列宁曾指出:“自由竞争占完全的统治地位的旧资本主义的特征县商品输出。垄断占统治地位的现代资本主义的特征是资本输出。”这就是说,资本输出是帝国主义基本特征之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帝国主义就成了最大.的资本输出的国家。剥削世界的中心,已经从伦敦  相似文献   

14.
【考点指津】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概念和实质(1)概念: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帝国主义战胜国为重新分割世界、建立新的国际秩序,先后召开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调整了它们在欧洲和亚洲太平洋地区的关系,构成了帝国主义战后国际关系的新格局,即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相似文献   

15.
各种教科书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定性为“是一场帝国主义性质的战争。”为什么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呢?战争的性质不是因谁放第一枪,谁是胜利而定,而是根据战争的根源,作战者的目的,采用手段和战争造成的结果等方面的因素来加以判断的。战争根源:来自帝国主...  相似文献   

16.
人教社九年级《世界历史》上册第2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第132页)说:“帝国主义国家的矛盾十分尖锐.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如德国要求重新分割世界,与英、法、俄等老牌帝国主义国家展开了激烈的争夺。”认为英、法、俄是老牌的帝国主义国家,其中俄国也是老牌帝国主义国家吗?  相似文献   

17.
一、教学目的通过讲述本课,使学生认识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入帝国主义阶段后,由于各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争夺霸权和要求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日趋激化而爆发的一次非正义的帝国主义(即侵略的、掠夺的、强盗的)战争。帝国主义是侵略和战争的根源。然而战争引起革命,革命制止战争,俄国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的胜利以及各国人民革命运动普遍高涨加速了战争的结束。  相似文献   

18.
七十年前的五月四日,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下,由于帝国主义加紧对中国的侵略和北洋军阀政府对内残酷压迫、对外妥协投降的民族危机的进一步加深,北京爆发了学生群众的反帝爱国运动。其导火线是一九一九年一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在法国巴黎召开和平会议,会议无理拒绝中国政府以战胜国名义提出的取消  相似文献   

19.
一、本世纪初国际关系的新特点:两种社会制度的并存和斗争 本世纪前半叶连续发生的两次世界大战,不仅使世界人民的生命财产遭受了巨大损失,而且还破坏了原有的国际关系秩序,使国际政治、经济、军事力量的对比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从历史上看,19世纪前后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国际关系格局是帝国主义统治世界,以欧洲为中心,欧洲列强并起争雄。1917年“十月革命”的胜利打破了帝国主义一统天下  相似文献   

20.
1925年5月30日,帝国主义在上海南京路对支持日本纱厂工人斗争进行示威、宣传的学生和工人进行了血腥的屠杀,制造了震动中外的"五卅惨案".这一滔天罪行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无比愤怒,立即爆发了声势浩大的反帝运动.在这一运动中,上海二十万工人总同盟大罢工是反对帝国主义斗争的主力军.而几万名在中国的日本纱厂工人则始终站在斗争的最前线.本文提供一些"五卅运动"中的上海日本纱厂工人罢工斗争的情况,以供教学参考.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由于欧洲帝国主义国家都在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我国的经济侵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