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楚雄坝居族群迎送"陶凹奶奶"的传统庙会活动与大理洱海周边盛行的"姑奶奶祭"有诸多相似之处,其中就包含着作为仪式医疗的某些文化特征。在原始道教的精神结构中,"姑奶奶"作为地下水源的掌管者直接影响到每个村民的生老病死,因此她逐渐被改造成包治各种疑难杂症的民间医生,同时还是让妇女和儿童罹患怪病的罪魁祸首,这种隐藏在瘟疫背后的信仰危机也彰显出稻作民族对待饮水安全问题的早期智慧。随着南诏大理国时期佛教政治霸权的建构,"姑奶奶"被迫攀附成名家女眷并流传至今。  相似文献   

2.
楚雄坝居族群迎送"陶凹奶奶"的传统庙会活动与大理洱海周边盛行的"姑奶奶祭"有诸多相似之处,其中就包含着作为仪式医疗的某些文化特征。在原始道教的精神结构中,"姑奶奶"作为地下水源的掌管者直接影响到每个村民的生老病死,因此她逐渐被改造成包治各种疑难杂症的民间医生,同时还是让妇女和儿童罹患怪病的罪魁祸首,这种隐藏在瘟疫背后的信仰危机也彰显出稻作民族对待饮水安全问题的早期智慧。随着南诏大理国时期佛教政治霸权的建构,"姑奶奶"被迫攀附成名家女眷并流传至今。  相似文献   

3.
楚雄坝居族群迎送"陶凹奶奶"的传统庙会活动与大理洱海周边盛行的"姑奶奶祭"有诸多相似之处,其中就包含着作为仪式医疗的某些文化特征。在原始道教的精神结构中,"姑奶奶"作为地下水源的掌管者直接影响到每个村民的生老病死,因此她逐渐被改造成包治各种疑难杂症的民间医生,同时还是让妇女和儿童罹患怪病的罪魁祸首,这种隐藏在瘟疫背后的信仰危机也彰显出稻作民族对待饮水安全问题的早期智慧。随着南诏大理国时期佛教政治霸权的建构,"姑奶奶"被迫攀附成名家女眷并流传至今。  相似文献   

4.
“天皇皇,地皇皇,我家有个夜啼郎,过路君子念一念,一觉睡到大天亮。”马路旁的墙壁或电线杆上这样的字条并不少见。民间常用这种方式来对付“夜啼郎”。其实,这种迷信的方法对治疗孩子的夜啼是无济于事的。夜啼属儿童睡眠障碍,睡眠障碍一般可  相似文献   

5.
陈华丽 《山东教育科研》2014,(13):I0006-I0006
说到道教科仪音乐,很多人可能并不了道教科仪音乐,又称道教音乐,它是民族传统音乐的组成部分,是道教法事仪式中经常会运用到的音乐。道教音乐和民间音乐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相似文献   

6.
百余年来,经过中外学者的不懈努力,中国地方道教仪式研究在研究资料、研究方法、研究理论等方面均有所建树,大致呈现出仪式搜集整理、醮仪本体研究、打醮与地方社会研究、信仰实践研究等多种路径。展望今后,地方道教仪式的研究应返归本体,从田野现场与纵深历史语境中考察仪式的具体实践,尤要加强少数民族道教仪式研究、不同地域道教仪式比较研究、民间道教经籍搜集整理研究、仪式专家群体研究等基础性工作。  相似文献   

7.
临洮地区的庙宇祭祀音乐是歌舞乐形式的一种道教祭神活动。它源于道教祭神活动,依附于一定的祭祀仪式,长期流传在民间。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与西北民间艺术互相影响、互相吸收,形成了其独特的风格。表演者多由临洮地区被称为"师公"的专职人员表演。由师傅口传心授代代相传。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其表演形式逐年简化甚至逐渐消失。本文对这种传统歌舞乐一体的独特民俗文化试作记录整理并综合评述这种民俗文艺形式。  相似文献   

8.
民间信仰是广东吴川木偶戏赖以传承、发展的支撑力量,也是其发起、组织的根本因素;粤西"年例"、道教神明诞期、传统节日、人生仪礼等都是其发起的缘由。吴川木偶戏表演的发起、组织是完全民间的,由群众据"例"自发筹款、联络艺人、主持民俗仪式等,其组织过程依靠于民众的民间信仰力量。  相似文献   

9.
道教从诞生之日起便与中华本土文化紧密相连,成为民俗的重要组成部分,民俗也受到了道教仪式、义理等的影响,它们之间不断地相互影响与融合。崂山道教对当地的节庆民俗、庙会民俗以及民间文学艺术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崂山道教民俗的世代传承,反映了其协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之间关系的功能。  相似文献   

10.
学界在有关"禹步"起源的问题上存在着若干的争议,这些争议的发生,主要缘于对"步"的性质缺乏足够的认知和重视.其实,"步"在上古社会是一种禳除灾害的祀典仪式,而禹与这种"步"发生联系又同禹的山川神主特殊身份密切有关.春秋战国之际的巫师阶层根据民间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对由大禹所创制的"步"祭进行改造,使之成为具有巫术功能的一套步法.后来兴起的道教又在此基础上对"禹步"加以吸收,特别是在"步法"层面上求变化,导致后世道教"禹步"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1.
苏尼,作为一种地方性巫师,存在于四川凉山彝族地区特定的社会环境中。其独具风格的仪式治疗,作为一种民间特色医疗实践,治疗了无数患者的病痛,在多元医疗体系中发挥着独特的医疗作用。然而,苏尼特有的治疗技艺并非后天习得而成。成为一名苏尼须经历"阿萨纳"巫病的病痛体验中与"阿萨洛"入巫仪式的被治愈中才可被民间认可为能治病的巫师。"阿萨洛"入巫仪式是"阿萨纳"巫病患者转变成苏尼的一种过渡仪式,既是"阿萨纳"巫病患者病痛被治愈的终端,又是其转变为族群巫师的开端。同时,从患者转变为族群巫师,其社会角色与功能也发生了质的变化,与仪式前相比拥有截然不同的身份地位和归属认同,其研究价值不言而喻。目前学界对苏尼这一群体的关注日益渐长,可对于入巫的过程、巫病的病因观以及此类疾病的治愈机制等方面的研究仍有空间。  相似文献   

12.
"嫦娥奔月"传说是我国最为古老的传说之一,在民间流传甚广。从演变脉络和内容来看,"嫦娥奔月"神话与古人迷信道教神仙之说,妄图祈求长生不死联系紧密,从中可以具体透析道家的"丹道长生"之术。  相似文献   

13.
《莆田学院学报》2015,(3):54-60
重点述评百年道教戏剧三个阶段的研究历程,即:民国时期的道教戏剧研究,1950—1980年间的道教戏剧的研究,1981至今的元代"神仙道化剧"研究以及道教戏剧其他专题研究。指出探讨道教及其他民间信仰与关系,梳理其宗教性和世俗性的相互消长是未来道教戏剧研究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14.
《母婴世界》2012,(11):50-51
为什么宝宝总是晚上哭个不停呢? 当出现宝宝白天正常,入夜啼哭不安的现象时。便可称之为“小儿夜啼”。 对于夜啼.我国古代已有较深远的认识。《圣济总录》中认为婴儿气弱,脏腑有寒。每至昏夜。阴寒与正气相击,则神情不得安静,腹中切痛。故夜啼。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一种文学意象,"夜"经常出现在海派的小说中,海派作家笔下的"夜"既具有其本身的内涵,同时也被赋予了更深层的含义。"夜"漫长而又短暂,"夜"里充满了情爱与欲望,"夜"是寂寞的痛苦,是对爱的渴望。海派作家刘呐鸥、穆时英、苏青三人小说中的"夜"意象不仅具有深刻的内涵,还具有独特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民间信仰中,"仙婆"作为巫术文化的一个特殊组成部分,普遍存在于我国汉族乡村民间,广泛而持久地影响着人们的精神生活、观念意识和行为方式。平南官成"仙婆"法事的主要仪式有"仙婆""问米"仪式、"仙婆"庙会祈愿还愿仪式、"仙婆"送鬼招魂仪式。"仙婆"对当地文化的影响主要是传承了中国传统的巫文化,加深了当地人对善恶观念的认识和对祖先观念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通常认为长命锁是由汉代的长命缕演变而来,但由于相关资料的匮乏,导致该论断长久以来缺乏科学具体的论据来阐释其嬗变过程及缘由。引入民间"开锁"育儿习俗,通过仪式中保留的"索"的发音,"挂锁"仪式中锁具的缺失,指出"开锁"原为"开索",是端午节佩戴长命缕习俗的衍生物。"索"与"锁"因音近造成讹误致使"开锁"仪式加入了真正的锁具,促使长命缕演变为具有金属特征的长命锁。  相似文献   

18.
道情艺术的民俗化流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情作为一种道教艺术形式,源于唐朝的道教经韵,是道教戏曲音乐艺术的重要形式。在道教世俗化发展中,道情艺术多以人们喜闻乐见的诗歌、戏曲的形式,传播道教教义,宣传出世思想。宋代以降,道情艺术在民间得到了极大的发展,道情艺术从神圣的道教神坛走向世俗的民间舞台,逐渐失去了它本来的宗教色彩,演变为一种纯粹的民俗文化。从道情艺术的民俗化发展过程来看,其与道教的世俗化道路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9.
度戒为广西壮族自治区金秀瑶族自治县民间传授道教戒律的活动,也是培养民间道教传人的仪式;度戒还是进行伦理道德和法规范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度戒活动由固有的习惯法进行调整。度戒习惯法包括主体规范、组织规范、行为规范、仪式规范等,这些规范基本传留在当今金秀的山子瑶社会。度戒习惯法在培养度戒者和参加观看者成为遵规守约、遵纪守法的人方面具有积极的功能。  相似文献   

20.
豫南民间道教音乐作为道教文化的载体之一,除具有道教音乐的基本特征外,尚有许多鲜明的地方特色。其音乐结构庞大、旋律婉转华丽、节奏丰富多彩,深深扎根于民间,并与当地民间音乐融为一体,同时又保持了道教音乐超然纯净的清新风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