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郭琳 《传媒》2021,(15):47-49
融媒体背景下,电视新闻评论类节目以其鲜明的导向性、群众性等特征,越来越受到大众的欢迎.这类节目主持人的角色担当也因兼具主持人与评论员等多重身份而越来越立体化,,并肩负着新闻传播的重要职责.以白岩松等为代表的《新闻1+1》节目主持人以其深厚的专业素养和文化内涵,以及应势而动的能力赢得受众广泛赞誉,成为电视新闻评论类节目主持人的典范.  相似文献   

2.
探索主持人节目的创新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虹 《新闻记者》2007,(3):50-53
26年前,当中央电视台《观察与思考》节目第一次打出“节目主持人”的称谓后,主持人节目便以它的个性化、人格化、对象化特征征服了受众。从综艺节目到谈话节目,从新闻评论类节目到社教类节目,节目主持人像一缕清风,给不同类型的节目带来了生机和活力。然而,曾几何时,主持人节目却出现了“千人一  相似文献   

3.
刘江贤 《采.写.编》2001,(2):28-29,58
随着电视节目类型的多样化发展,个性化突出、单一型特点明显的主持人成为各栏目选取的重要标准。电视评论类节目虽然出现较早,但只是在1994年“焦点访谈”栏目在中央台开播之后,才成为各大电视媒体的新宠,经过几年的摸索,评论类栏目培养了一批符合自己栏目特色的主持人,主持人个性同栏目需要之间也就有了可以遵循的规律。  相似文献   

4.
<正>电视节目主持人置身电视传播媒体的特定节目之中,是媒体与受众的“中介”,受众通过媒介获得所需信息。电视传播的流程是发生在媒体和受众之间的事情,媒体通过主持人面对受众;受众则从主持人的形象感知媒体的存在。可见, 主持人不再是自我,而成为了一个形象。所以不难发现在电视节目主持人身上体现着两种意志,一是媒体的意志,一是受众的意志。一般来说,媒体意志是硬指标,是主持人必须服从的;受众的意志虽显得是软指标,但它可以影响收视率,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决定节目的命运。我国电视传媒正处于激烈的竞争的市场化进程中,受众越来越显示出其约束力。受众对主持人的认知度和主持人对商业广告的吸附能  相似文献   

5.
从主持人开始主持新闻节目以后,广播电视的评论从内容到形式,都与传统新闻评论有很大区别。主持人评论,是指节目主持人以个人身份面对观众,针对现实生活中典型的新闻事件和群众普遍关心的重大问题,直接阐明主持人的立场和态度,反映舆论和引导舆论,从而影响受众思想行为的一种评论节目形态。评论和理论是媒体宣传的灵魂和旗帜。主持人作为媒体直面受众的传播者,评论事实,发表见解的方式最直接、最方便,大大加强了评论的导向作用和影响力。首先,主持人要对报道事件进行评说。主持人评论目前可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三言两语式的主持人点评,即主…  相似文献   

6.
电视新闻评论类节目是电视节目的主体,起到传播新闻、引导舆论的作用,很多电视媒体都是以新闻立台,因此,电视新闻评论类节目的重要性自不必说,电视新闻评论类节目主持人的作用更加突出,电视新闻评论类节目主持人能够以正确的舆论引领、鲜活的时代风貌、准确快速地反映社会现实,电视新闻评论类节目主持人的艺术风格、播报状态及技巧都需要进行改善。  相似文献   

7.
回应特殊受众的需求 近年来,一些地方电视台纷纷推出方言类节目,地方媒体中出现了“方言的群体亮相”,有用方言播报新闻的,有用方言主持娱乐节目的,也有用方言演绎电视剧情的,收视率都异常火爆。一些电视台方言栏目主持人的选拔就吊足了观众的胃口。  相似文献   

8.
短短几年的时间,情感倾诉类节目(版面、栏目)几乎现身于所有的媒体。这些媒体一改往日绷紧脸孔、高高在上的形象,而是以对待“上帝”的心境,躬身走入受众的心灵,倾心听取受众烦恼的倾诉,尽力解答受众的心灵困惑,此举受到了受众广泛的欢迎,媒体也从中收到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由此现象引申出一个值得研讨的学术问题:当代受众需要怎样的诉求,媒体又应该怎样去迎合这种诉求?本期专题研讨特邀请一批在受众中享有颇高影响的情感倾诉类节目(版面、栏目)主持人撰稿,以期从他们较为成功的实践经验中总结与梳理出对当今媒体的发展的可资借鉴之处。[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从某种意义上说,主持人是一种“角色”,人们对不同栏目的主持人有一种先入为主的“角色期待”.主持人应遵循这一规律.从第一次为受众服务时就要以鲜明的格调和造型给受众亲切的认同感,而充满亲情温馨气息的“现代主妇型”在“为您服务”这个特定的主持人节目中是很美的,那不是明艳之美、华丽之美,而是一种气质美、人情美、充实之美.  相似文献   

10.
在大众传播学中.受众是信息的接收者,是信息传播的终端。主持人作为媒体代言人.是媒体“人格化”的代表,充当着传者的角色。因而,主持人形象塑造与受众的认知有着下丝万缕的联系。随着传播理念由“传者中心论”到“受者中心论”的不断转变.受众的地位越来越高.主体意识越来越强,受众认同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受众认同在本质上是对传播效果的肯定.所以主持人形象塑造真正被受众认知才有价值。作为媒体的重要组成方面,主持人所从事的是一种特殊的工作。由于在媒体的频繁出现,他们便成为公众的、社会性的人物。他们还是自身所属媒体形象的体现.同时,由于媒体在我国是党和政府的喉舌.因此主持人有时也就成为党和政府以及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代言人。  相似文献   

11.
艺凡 《记者摇篮》2015,(1):47-48
近年来,随着新媒体的日益发展、信息传播途径的日益增多,媒体间的竞争已步入到"新闻解释权"之争,电视新闻评论类节目凭借其自身的优势异军突起,成为各电视媒体新闻节目改革的新突破,一批新闻评论节目主持人、新闻评论员也应运而生。他们在每一档节目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主持人或评论员既是讨论式、辩论式的引导者,也是谈话式、访谈式的挖掘者,还是主评式、述评式的思想者。这无疑对新闻评论类主持人的能力有一个很高的要求,那么新闻评论类节目究竟需要一个什么样的主持人,现今新闻评论类主持人容易步入哪些误区,本文对此做以探讨。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许多电视台都先后开办了不少贴近百姓生活的新闻节目,这类节目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节目设置的栏目化。从制作形式看,一般分为四类:新闻类(要闻+社会新闻)、主持人描述+记者报道+主持人评论类、主持人单独评论类、主持人描述+媒体评论类。无论在哪种类型的新闻板块节目当中,主持人都担当着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下面我们就探讨一下主持人在各栏目中的语言表达特点。  相似文献   

13.
从目前的电视媒体需求及社会发展趋势来看,新闻报道、评论类节目的记者型主持人必将是主持人中的新宠。探索记者型主持人的培养机制,是摆在理论研究者和教学研  相似文献   

14.
随着资讯传播的多元化及人民群众知识水平的普遍提高,广大受众不仅希望第一时间获知新闻,更需要得到对新闻事件更深层次的解读。主持人圆润明朗的声音和清晰准确的播报已成为受众基本的要求,能够带来更多的观点和评论已成为受众的迫切需要。从《新闻联播》不断加强评论的要素,到新闻评论类节目在省、市广电媒体遍地开花,新闻评论在新闻节目中的作用越来越凸显出来,以至于有媒体竟然要求主持人要在两三个月的时间里迅速具备评论能力。重视评论的功能固然是好事,但这种能力的形成绝不是一蹴  相似文献   

15.
有人认为,节目主持人是新闻工作者;新闻必须完全真实的原则,决定了节目主持人在主持节目的时候,不能有任何“表演”痕迹的流露。也有人认为节目主持人需要“表演”,但这种表演是一种非角色的表演,这种表演与戏剧艺术扮演不同,节目主持人一般不扮演任何角色。 其实,电视节目的播出过程,是一种信息的传播过程,节目主持人是电视媒体中的一个特殊角色,节目主持人的工作是一种信息的传递,其身份有一定的双重性,即节目主持人既是媒体信息的“受传者”,又是媒体信息的“发布者”。  相似文献   

16.
新闻评论类节目的特点是将时政新闻的客观性进行评述,向受众传播一些辨析的观点,具有鲜明的导向性和广泛的公众性。从新闻传播的视角分析,节目主持人主要发挥着信息发布与信息中介、客观报道与舆论引导、控制现场与自我调节等方面的作用。节目主持人必须从受众角度出发,担当讨论式、辩论式的引导者,也是谈话式、访谈式的深度挖掘者,搭起评论者和受众的桥梁。  相似文献   

17.
谷岩  胡哲 《视听界》2009,(4):93-94
当前我国综艺节目出现了多人共同主持的趋势,一档节目少则三五个多则七八个主持人。群体主持在形式上虽略有区别,如《快乐大本营》是“家族”组合,《天天向上》是清一色的“男人帮”,《周日我最大》是美女+丑男等,但本质上都是媒体对受众展开的一种“包抄”策略,是“总有一款适合你”的营销理念在节目中的具体运作。电视媒体希望通过不同特色主持人的组合来吸引不同层面、不同需求的受众,达到优化、扩大节目传播效果的目的。但一加一的效果并不总是大于或等于二,如果主持人之间不能建立起积极、和谐的角色关系,  相似文献   

18.
江霞 《新闻前哨》2007,(5):69-70
广播电视访谈类节目主持人,其访谈均是在用自己设计的语言流,让受众获得他们所需求的各类信息。语言乃思维的外壳,语言运动实际上就是外在物质化的思维运动。既然思维活动的原动力是“问”,那么,语言活动的原动力也一定是一个“问”字。访谈类节目主持人是直接用一问一答的语言流来完成自己的节目的。问与答是一个语言(思维)的动力过程。  相似文献   

19.
主持人是联接媒体与受众的桥梁和纽带,而广播生活服务类节目主持人更是节目的灵魂,在赢得听众信赖、增加收听率等方面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听众有时因为乐于接受特定的主持人播音而喜欢一个特定的节目。许多名牌栏目,总和它的名牌主播联系在一起。因此,研究广播节目主持艺术对提高广播生活服务类节目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新闻主播,目前在我国主要指电视新闻消息类节目主持人。区别于普通的新闻播音员和新闻访谈类及评论类节目主持人,新闻主播在电视新闻传播过程中有其特殊的身份定位和工作任务,对主播角色的定位,我们遵循主播应是“民主制度下的公众人物、现代传播中的媒介人物、和谐社会里的文化人物”的总体标准,并认为主播角色的定位也应是依据个人特质的、多层次的综合性定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