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管纪奋 《新闻界》2001,(1):33-34
许川同志离开我们快十年了。一张照片,激起情思: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服务团在川老战友的一次聚会上,许川同志和我同声高歌几十年前在进军路上爱唱的进行曲,嘹亮的歌声把我们带到了意气风发的青年时代。   1949年 7月,许川同志和我同时在上海向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服务团报到,同编在新闻出版中队。重庆解放后,我们在《新华日报》共事五年,以后在《四川日报》又共事将近三十年。许川当过记者、编辑组副组长、组长、编委、副总编辑、总编辑。不论在哪一种职位上,他都不离采写。他牢记《新华日报》老领导常芝青同志一句名言:“干…  相似文献   

2.
3月6日,是杰出的新闻工作者许川辞世十周年祭日。四川日报报业集团副总编辑罗鸣、《新闻界》编辑部全体编采人员及部分老新闻工作者到许川生前的居所,接上他的夫人周天相同志,驱车来到黄龙公墓,凭吊他们敬爱的好领导许川同志。上午10时许,翠柏环绕的许川墓前,原《新华日报》的10余位同志已经聚在那里怀念他们的老战友。原《新华日报》编辑彭雨说:“许川同志为党的新闻事业鞠躬尽瘁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他思想敏锐、有胆有识、追求真理、笔锋犀利的新闻工作者形象依然活在我们心中。”不一会,四川函授学院的同志也捧着鲜花来了。《新闻界》编…  相似文献   

3.
艾风 《新闻界》2001,(1):35-36
许川离开我们已有 10年了,但他的形象仍活在川报老报人心中。大家平时有一句口头禅:“以后我要到许川那里报到 !”可见他很得人心。   我与许川相识相知已几十年了,但真正在新闻业务上有交往的,还是只有 80年代初几年。我在 1979年平反重返川报后,许川就我的工作安排,找我谈了两次话。他说:你离开新闻岗位已有 20多年,新闻业务不太熟悉了,是否先在编辑部当一段时间编辑,这样,熟悉政策、熟悉业务要快一些。我坚持要当记者,并且要到自贡去,我说:在哪里跌倒了,就在哪里爬起来。第二次谈话,他同意我当记者,但劝我不要到自贡…  相似文献   

4.
1991年 3月 6日,许川同志因肠癌不治,与世长辞,至今十年有整。但岁月并未冲淡人们对这位杰出的新闻工作者、党的优秀宣传舆论领导干部的怀念之情。当本刊决定出专栏悼念许川逝世十周年,立即得到领导和同志们的热情赞许。曾经与许川共事的老一辈新闻工作者,接到本刊组稿邀请,激动地拿起搁下多年的笔,送来情深意长的华章。有位资深编辑患眼疾,字写得左边挨不着右边,花了几个月的时间才把稿子写完,他对本刊执行主编说:“我虽然看不清写字了,谈到许川同志,我却心里有许多话要说,不说我受不了。请你费心,帮我把稿子整理清楚。”许川同志感人之深于此可见一斑。   我们纪念许川,是要继承他未竟的事业,学习他坚定的党性原则,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把党的新闻工作做得更好。  相似文献   

5.
今年1月2日.省委书记李建国先后到陕西日报和省广播电视单位看望节日期间坚守工作岗位的干部职工.和大家座谈。他在陕西日报的重要讲话。内容涉及整个新闻宣传工作,对全省新闻战线具有现实指导意义。本刊现将这个讲话全文刊登.望各新闻单位组织学习,予以落实。—一编者今天到报社来,主要是看望坚持节日值班的同志,并通过大家祝贺报社的全体同志新年愉快、阎家幸福。我每天都看陕西日报。在天津,1992年以后我分管意识形态工作,对报社的工作是有些了解的。一手报纸不容易.要干好更难。一年365天.天天出报.要求一点差错都不出很难…  相似文献   

6.
邓拓同志是党的新闻战线上的一位卓越的领导人,笔走龙蛇,文论纵横,二十几年如一日。在战争年代的晋察冀日报,我曾经有幸在他直接领导下工作过三年。当时我刚到报社,对于办报完全是外行。三年中间,邓拓同志耳提面命,言传身教,使我受益良多。邓拓同志离开我们已经二十年了,但飞驰的岁月却卷不走他的优秀品格在我心头留下的印记;每当和报社同志们一起忆起有关他的往事,反觉得更加鲜  相似文献   

7.
王世中 《新闻界》2001,(1):37-38
时光易逝。许川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与世长辞,转眼就十年了。虽然岁月难留,但是,许川同志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全心全意为发展党的新闻事业,搞好宣传报道的情景和事迹,却深深地留在我的记忆里。   1958年,许川同志调任川报农村组长之后,我就在他的领导下工作了二十多年。他调往省委后,还多次对我的工作给予帮助、指导。和许多同志一样,多年来我从许川同志的言行中看到,他要求大家做到的,总是自己先做到,言传身教,善于引导;工作,他注重从实际出发,勇于开拓,不断创新;他谦虚谨慎,严于律己;他关心群众,乐于助人。这一…  相似文献   

8.
彭雨 《新闻界》2001,(1):32-33
许川同志辞世十年了。人们深深怀念这位资深记者,宣传、新闻战线的领导干部对四川新闻宣传工作所作的贡献。   1990年 9月下旬的一天,听说许川同志因病住院,我赶到医院去,走进病房一看,这哪儿是病房 !高朋满座,议论风生,竟和办公室一般。问起他的病情,他说不要紧的,最近肠胃不适,医生让住院检查检查。哪知从此他竟然没有出院,半年之后与世长辞。   许川的病并非不治之症,但他公务繁忙,特别是 1989年之后超负荷的工作,错过了癌症早期诊断、早期手术的时机,虽然有医护人员精心治疗和护理,仍然无法挽救他的生命。可说他是…  相似文献   

9.
《新闻界》2000,(2)
南充日报 :向采编人员赠送特殊礼物〈本刊讯〉2000年1月3日新将千年上班第一天 ,四川南充日报社党委书记、总编辑谢洪才在编辑部全体人员会上 ,将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人身意外伤害综合保险单(保险金额35000元) ,一一送到每个采编人员手上 ,从而解决了采编人员因外出采访发生意外伤害的后顾之忧。大家高兴地说 ,这是社领导在新千年到来之际送给我们的一份特殊礼物。这次 ,报社共为73位同志保了人身意外伤害险。(何其兴)自贡日报 :重视新闻理论研究〈本刊讯〉近年来 ,自贡日报为提高编采人员写作和编辑水平 ,及时总结编采工作中…  相似文献   

10.
邓拓同志是党的新闻战线上的一位卓越的领导人,笔走龙蛇,文论纵横,二十几年如一日.在战争年代的晋察冀日报,我曾经有幸在他直接领导下工作过三年。当时我刚到报社,对于办报完全是外行。三年中间,邓拓同志耳提面命,言传身教,使我受益良多。邓拓同志离开我们已经二十年了,但飞驰的岁月  相似文献   

11.
时光流逝,30年过去了。然而每当我走进编辑室或翻阅报刊时,总有一位令人敬佩的老新闻战士的影子在我脑海萦回。这位老新闻战士,就是已故开封日报总编辑傅伯龄同志。严于律己勤学好问1958年开封日报刚复刊时,编辑几乎全是没办过报的中青年,伯龄同志带领大家赴北京日报学  相似文献   

12.
在我们这个二十来人的编辑部里,论年龄,许法新同志大概是最老的一个。可巧的是,他也是我的一位最老的同事。我初次和他见面,是在一九三九年。屈指算来,四十六年,那已是非常遥远的往事了。抗日战争初期,我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后来到了贵阳,当了《贵州日报》的记者。这个报社到底有几位记者,我一直没有弄清楚。那  相似文献   

13.
编辑同志:我是一个新闻爱好者,是四川省达县地区《通川日报》的通讯员。去年我为报刊、电台采写新闻稿件八十余篇,被县广播站播用六十余篇,被《通川日报》、《四川日报》、《四川农民报》、《经济日报》和四川广播电台共刊用三十多篇。在实践工作中,自己深感新闻基础知识不扎实,总想系统地学习新闻专业基础理论,去年十一月份,西北新闻刊院招生,给了我业余系统学习的良好机会。  相似文献   

14.
在我们这个二十来人的编辑部里,论年龄,许法新同志大概是最老的一个。可巧的是,他也是我的一位最老的同事。我初次和他见面,是在一九三九年。屈指算来,四十六年,那已是非常遥远的往事了。抗日战争初期,我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后来到了贵阳,当了《贵州日报》的记者。这个报社到底有几位记者,我一直没有弄清楚。那时候的记者这个行当,叫做自由职业。白天在外面跑跑,到了晚上七八点钟,才到报社的编辑部去,随便找一个办公桌坐下,写几条消息交给编辑,便又走了。在那里,我经常碰到一位青年记者,瘦脸宽额,长衫革履,颇有一点神气的味道。每次见面,我总是淡淡地和他打  相似文献   

15.
任和君的魅力和动力认识任和君已有好几年了。1991年春,他被任命为宁波日报党委书记兼总编辑,仅4个月的时间,该报的好些同志就夸他:像块大磁铁,把大家凝成一团,集中力量办报、办报社的事业。当时,我正在宁波采访,听到后,曾以《理论的力量》为题,著文介绍过...  相似文献   

16.
湖北随州日报在编辑记者中开展读书“充电”活动,收到明显成效。近两年来,报社舍得在业务学习上投资,先后为每一位采编人员购买了《新闻报道新思维》、《知识经济与报业发展》、《现代媒体编辑技巧》等20多本书,并采取抽查和测试的办法督促大家认真学习,使编采人员业务素质大大提高。据统计,去年该报在省以上报刊发表的新闻论文20多篇,有10多篇新闻作品获湖北省地市州报新闻奖,有5篇获湖北新闻奖。报社被评为全省地市州报报业管理先进单位。(金鸣)随州日报督促编辑记者打牢业务根底@金鸣  相似文献   

17.
9月9日,秋高气爽,《四川日报)的星光花苑新闻培训中心迎来《新闻界》邀请的四川、重庆的30多位通讯员。他们会聚一堂,围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做好通讯员工作”的问题,各抒己见,共同研讨。研讨会由本刊主编何光王廷主持。《四川日报》党组副书记、社长汪兴高同志,党组副书记、副总编辑罗鸣同志至偿讲了话。汪兴高同志介绍了(四川日报)新老班子正常交替的情况,概述了当今报业集团化的大趋势以及四川日报社报业集团化的条件、现状和打算。汪兴高同志从自己学习江泽民同志论述新闻工作的一个体会中,提出党报通讯员队伍要提高素质…  相似文献   

18.
王中杰 《湖南档案》2009,(11):31-33
我是1956年国庆前夜从湘潭县韶山区委书记岗位调《新湖南报》(后改为《湖南日报》)做负责记者的。在报社实习期间,一次晚班编辑中,约摸十点左右,忽然一位中等身材、戴着眼镜的领导同志,来到晚班编辑室,亲热地同大家打招呼,在值班编委,一位副总编的桌前坐下,询问当天一些重要新闻……。哦,小舟同志!大家不约而同轻声称呼。  相似文献   

19.
每当我拿起《开封市新闻志》这部反映古城报业的春秋史,脑海里就浮现出开封日报编辑董道远为这本书日夜操劳的件件往事。董道远今年41岁,是1981年毕业的大专生,到报社以后,先当校对,后当理论版编辑。在学校,他是一位好学上进的好学生,14门功课总评成绩达到90分。在报社,无论作校对、当编辑,他都认真负责,出色地完成任务。1984年7月,组织上让他搞新闻志,他又愉快地接受了任务。他知道,修志是一项总结历史,有益后世的大事,组织上让自己干,是对自己的信任。  相似文献   

20.
《张家口日报》社总编辑、高级编辑刘勇同志所著《见证与思考》一书,已由《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春节前夕,我到张家口办事顺便到报社探望一下老朋友刘勇。他将已准备好、刚刚出版的并亲笔题写赠言的《见证与思考》一书送给了我。同时,他还赠给了他的老朋友——我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郝斌同志一本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